影像学检查适应症和禁忌症书(芮不可挡)
影像学检查适应症和禁忌症书(芮不可挡)➤患儿:男,4岁;出生日期:2016年11月15日患者信息➤2种特异性治疗:HSCT和ERT,对临床治疗方案选择具有参考价值病例介绍一、 基本情况
黏多糖贮积症II型(MPSII)又称为亨特综合征(Hunter综合征),是一种溶酶体贮积症,为X连锁隐性遗传的罕见病。ERT(酶替代治疗)和HSCT(造血干细胞移植)是MPS II的特异性治疗方法。国外多个病例报道显示1-5,>2岁MPS II患者HSCT的效果不佳,那么国内情况如何呢?
今天,我们将跟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科——朱光华医生分享的病例,通过这位MPSII患者的治疗经过,了解下我国>2岁MPS II患者HSCT的效果及ERT治疗情况。
病例特色
➤罕见:黏多糖贮积症II型患者
➤2种特异性治疗:HSCT和ERT,对临床治疗方案选择具有参考价值
病例介绍
一、 基本情况
患者信息
➤患儿:男,4岁;出生日期:2016年11月15日
二、既往就诊情况
➤1岁时,因“生长发育迟缓”首次就诊于唐山市妇幼保健院医院新生儿外科
➤患儿多次就诊期间,逐渐出现生长发育迟缓、吐字不清、特殊面容、关节活动受限等症状
➤2020年7月27日在唐山市妇幼保健院医院儿内科确诊为MPS II,确诊时年龄3岁,确诊依据如下:
①临床表现:生长发育迟缓、吐字不清、特殊面容(头大、前额突出、面部粗陋)、关节活动受限
②UGAG(尿糖胺聚糖)检测:黏多糖贮积症尿筛查强阳性
③IDS(艾杜糖醛酸-2-硫酸酯酶)检测:IDA酶活性为0,同胞姐姐血酶活性4.8nmol/g/min(6.1-20.8)
④基因检测:IDS基因出现1个变异(致病基因IDS染色体位置chrX:148564634,核酸改变c.1296(exon9)C>A);基因检测其母为杂合突变型,其父是野生型,其姐为杂合突变型
三、本次就诊情况
➤于2021年2月23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干细胞移植科
➤入院评估:生长发育迟缓,吐字不清,不能连续表达,交流困难,特殊面容(头大、前额突出、面部粗陋、颈短),关节活动受限(双手掌指关节、肘关节、膝关节)
图1:该患者此次入院时的评估
➤入院诊断:MPS II(诊断依据如上)
四、本次就诊治疗情况
1.初步治疗方案:外周血干细胞移植(HSCT)
移植过程如下:
①姐姐无症状,HLA配型10/10相合,拟行姐姐同胞全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
②预处理方案:FLU(氟达拉滨) BU(白消安) CTX(环磷酰胺)
③aGVHD(移植物抗宿主病)预防:CsA(环孢素)
④HSCT过程及治疗后情况如下:
图2:HSCT过程及治疗后情况
2.调整治疗方案:ERT(酶替代治治疗)
ERT治疗过程如下:
①ERT治疗方案选择的主要考量因素:移植后患儿出现发育倒退
②首次ERT治疗的日期:2021年6月21日
③ERT(艾度硫酸酯酶β)用法用量:每周1次,每次2瓶*
*艾度硫酸酯酶β的推荐剂量方案为0.5mg/kg体重,每周一次静脉输注;所需瓶数计算为:患者体重(kg)×0.5mg/kg艾度硫酸酯酶β÷2mg/mL=艾度硫酸酯酶β总体积(mL),艾度硫酸酯酶β总体积(mL)÷3mL/瓶=(药瓶)总数(四舍五入)
④该患者HSCT后ERT治疗情况如下:
图3:ERT治疗效果
MPSII是一种罕见病,近年来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均有显著改善
黏多糖贮积症II型(MPSII),又被称为Hunter综合征(亨特综合征),由IDS基因变异导致艾杜糖醛酸-2-硫酸酯酶(简称IDS酶)活性缺乏,造成糖胺聚糖(GAG)在各组织器官的溶酶体中贮积而引起6。
MPSII型在亚洲人群中的患病率相对高于西方人群,活产新生儿患病率中国台湾为1.07/10万,多数欧洲国家为0.13/10万~0.71/10万6。在我国和其他东亚地区,MPSⅡ型是MPS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所有MPS的一半6。
随着酶学、基因检测技术的普及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国内外对MPSII型的诊断率明显提高6。近年来随着国内对罕见病关注度的提高、特异性治疗药物的获批上市,MPSII型患者的治疗也得到显著改善。
典型面容、生长发育迟缓、骨骼发育障碍是早期诊断的重要线索
MPSII型患儿出生时多表现正常,随年龄增长症状逐渐明显。表现为多系统受累,如出现典型特殊面容、骨骼异常、肝脾肿,以及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眼耳鼻喉等器官受累的症状,且症状进行性加重,严重可致伤、致残,危及生命6。以下具体特征均是早期诊断的重要线索6:
①典型面容:面容粗陋通常是最早出现的容易识别的症状之一。表现为头大、面部粗陋、前额突出、眉毛浓密、头发多且质地粗糙,鼻梁低平、鼻翼肥大、唇厚、舌大、牙龈厚、颈短等。
②生长发育迟缓:患儿大多身材矮小,但在疾病早期,身高可在正常范围。多在5岁左右身高增长缓慢,此后身高较同龄儿明显偏低。
③骨骼发育障碍:手指关节僵硬是早期的诊断线索之一。关节进行性畸变,表现为肩关节上举受限、肘关节外展受限、膝关节屈曲、爪形手、脊柱侧凸、脊柱后凸等改变1。
本例患者典型面容(头大、前额突出、面部粗陋、颈短)、生长发育迟缓、骨骼发育障碍(双手掌指关节、肘关节、膝关节活动受限)均是早期诊断的重要线索。
MPSII具备明确的诊断路径和实验室检测方法
MPSII需结合多系统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多种检测结果(酶活性、尿糖胺聚糖、基因分析)等对患者进行综合诊断6:
①症状体征如面容粗陋、爪形手、关节僵硬和功能受限、身材矮小、“蒙古斑”等;
②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发现骨骼脊椎畸形、肝脾肿大及心脏受累等病变;
③尿糖胺聚糖(uGAG)定性和定量检测常作为MPS Ⅱ型初步诊断、筛查及评估疗效的方法;
④IDS酶活性检测是诊断MPS Ⅱ的“金标准”7;
⑤IDS基因变异检测是诊断MPS Ⅱ型患儿及判断携带者的重要依据。
根据该患者临床症状体征高度疑诊MPSⅡ型,经uGAG检测发现尿糖胺聚糖水平升高,进行IDS酶活性检测酶缺乏,行IDS基因检测发现致病变异,可确诊MPSⅡ型。
特异性治疗HSCT和ERT重在从患者本身特征考虑
针对MPSⅡ型的治疗方法主要为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酶替代治疗(enzyme replacement therapy,ERT)和非特异性对症治疗6。
ERT治疗可降低MPSⅡ型患者尿糖胺聚糖水平,对肝脾肿大、心肺功能等症状有改善作用,早期ERT可减缓疾病进展,改善患儿预后6。2020年9月,中国首个且目前唯一治疗MPSII型的ERT药物艾度硫酸酯酶β获批上市,填补了临床治疗空白,为MPSII型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
关于两个主要的特异性治疗方法(ERT和HSCT)的如下所示,选择需根据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进行。从患者本身的特征考虑,年龄和身体健康状况对治疗选择很重要8。
ERT和HSCT的对比
HSCT效果受到年龄显著影响,建议在2岁前进行
HSCT治疗是将健康供体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到患儿体内,使患儿获得永久生成IDS酶的能力。供体细胞主要来源于骨髓、外周血或脐带血6。HSCT可降低MPSⅡ型患儿尿糖胺聚糖水平,对面容、肝脾肿大等症状有改善作用,但改善效果受到患儿年龄较大限制。中国专家共识推荐应在2岁前进行HSCT,移植前脏器受累越轻的患儿,移植疗效越好6。日本临床实践及指南同样推荐对HSCT适应症年龄的界定为<2.5岁9。
国外多个病例报道显示:>2岁MPS II患者的HSCT效果不佳,包括认知功能无改善或者恶化、听力减退、骨骼僵硬或畸形、心脏瓣膜病和无改善1-5。本例患者接受HSCT时已4岁,移植后2月患儿出现生长发育倒退,表现为易哭闹,注意力不集中,不能清晰说话,无法站立行走,拇指精细动作差,与既往报道结局相似。
HSCT的国外病例报道1-5
ERT效果不受年龄限制,且在等待HSCT期间和术后使用均可获益
早期ERT治疗可降低尿糖胺聚糖水平,减轻肝脾肿大,改善心肺功能和关节活动能力,减少反复呼吸道感染,改善睡眠呼吸暂停现象以及生长发育障碍,延长生存期等1。国内外专家共识均指出MPSII患者在确诊后应尽早开始ERT,早期ERT可减缓疾病进展,改善患者预后6 10。
研究表明,HSCT前进行ERT治疗可迅速减少气道阻塞并改善心肺能力,从而提高患者对HSCT的耐受性,降低患者死亡率11,HSCT术前ERT治疗16周及术后维持ERT治疗12周的联合方案观察到类似获益11,患者对ERT治疗反应迅速,出现尿GAG水平显著下降,皮肤状况、呼吸功能改善和腺样体肥大消退等改善11。《黏多糖贮积症Ⅱ型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21)》也指出HSCT前使用ERT可以改善患儿的躯体症状,同时降低移植相关并发症发生概率,改善预后6。此外,移植前使用ERT有可能带来认知获益12。
本例患者HSCT后疗效不佳,患儿出现发育倒退。再调整治疗方案进行ERT短期治疗6个月已显著改善患者手指精细动作、语言和运动能力,提示MPSII型患者HSCT术后使用ERT治疗获益显著。
病例总结
本例患者的治疗过程为MPSII型患者HSCT和ERT这两种特异性治疗的选择提供了重要参考。一方面,该患者HSCT后的表现与国外大多数年龄>2岁患者行HSCT效果不佳的情况相似,提示HSCT效果受到年龄较大限制。
另一方面,ERT不受年龄限制,早期ERT治疗可降低尿GAG水平、减轻肝脾肿大、改善心肺和呼吸功能、促进生长发育、延长生存期。对患者HSCT围术期进行ERT治疗围术期HSCT前进行ERT治疗可改善患者整体情况,提高对HSCT的耐受性,降低患者死亡率,也可能带来认知获益。本例患者HSCT后ERT治疗较大程度弥补和改善了发育倒退的情况,患儿眼神灵活、说话认字、玩智力游戏等改善也提示HSCT后ERT治疗一定程度可改善MPSII型患者认知功能。
分享病例医师介绍
朱光华 教授
医学博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科主任医师
-
1999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儿科系,一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内科及血液科工作,现在儿童医院血液病中心造血干细胞移植病房工作。
先后在北大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香港大学玛丽医院儿科、意大利梅耶儿童医院血液移植病房进修,及美国圣吉德儿童研究医院和洛杉矶儿童医院访问学习。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造血干细胞移植。熟悉儿童白血病的各种诊治方案,长期从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对难治复发白血病的个体化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多年在移植病房工作,参与了儿童恶性血液疾病包括白血病、淋巴瘤、神经母细胞瘤,良性疾病如再生障碍型贫血、免疫缺陷病、石骨症等罕见疾病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工作。
参考文献:
1. McKinnis EJ et al. J Pediatr. 1996 Jul;129(1):145-8.
2. Li P et al. Am J Med Genet. 1996 Sep 6;64(4):531-5.
3. Guffon N et al. J Pediatr. 2009 May;154(5):733-7.
4. Annibali R et al. Minerva Pediatr. 2013 Oct;65(5):487-96.
5. Selvanathan A et al. JIMD Rep. 2018;41:81-89.
6. 黏多糖贮积症Ⅱ型临床诊疗专家共识. 中华儿科杂志 2021 59(6):442-447.
7. Scarpa M et al. Orphanet J Rare Dis. 2011;6:72.
8. Patel P et al. Mol Genet Metab Rep. 2014;1:184-196.
9. 《日本黏多糖贮积症(MPS)II诊疗指南2017》
10. Scarpa M et al. Orphanet J Rare Dis. 2011 Nov 7;6:72.
11. Sillence D et al.JIMD Rep. 2012;2:103-6.
12. Boelens JJ et al. Br J Haematol. 2014 Nov;167(3):293-303.
13.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黏多糖贮积症儿科专家共识[J].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2017 22(5):227-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