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周恩来最后一次来大寨(周恩来最后一次来大寨)

周恩来最后一次来大寨(周恩来最后一次来大寨)大寨梯田可大寨村民生活非常艰难,被称为“穷山恶水”,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地无三亩平,年年灾情多。这里有“五多”:讨吃要饭的多、卖儿卖女的多、扛长工打短工的多、外出逃荒的多和寻死上吊的多。同时,大寨还有“三穷”:人穷,地穷,村子穷。1964年2月10日,《人民日报》刊发了新华社记者的通讯报道《大寨之路》,并同时发表社论《用革命精神建设山区的好榜样》,从此“农业学大寨”的口号家喻户晓。通讯报道的开头,有这样一段话:“大寨生产大队在层峦叠嶂的太行山中,斜坐在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公社的一个山坡上。这里穷山恶水土地薄,全村的耕地散在七沟、八梁、一面坡。就在这贫瘠的山梁上,大寨人在党的领导下,在集体经济的广阔的天地中,赶着黄牛、担着箩头、挥着钁头,勤俭创业,奋发图强,开辟了一条发展生产的道路。”大寨,太行山腹地的一个小山村,位于山西省昔阳县境内。这样的小山村,在当时的中国数以万计,并没有特殊的地方。新

周恩来最后一次来大寨(周恩来最后一次来大寨)(1)

大寨红旗广场

1973年4月,身患重病的周恩来陪同墨西哥总统埃切维里亚访问参观大寨,这是周恩来第三次来大寨,也是最后一次视察大寨。参观结束时,周恩来对陈永贵说:“10年以后,你们的变化就更大了。可惜,我老了,是不会有希望再来了!

临别时,大寨党委全体成员前来送别,大家一致说:“总理,有时间一定要再来大寨看看。”周恩来回答说:“只要我身体好,一定还要来大寨。”但是,这一次,周恩来和大寨竟成了永别。

大寨在周恩来心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他先后三次来到大寨视察,集中体现了他对我国农业发展寄予厚望。那么,大寨为何如此出名,周恩来跟大寨又有着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

1964年2月10日,《人民日报》刊发了新华社记者的通讯报道《大寨之路》,并同时发表社论《用革命精神建设山区的好榜样》,从此“农业学大寨”的口号家喻户晓。通讯报道的开头,有这样一段话:

“大寨生产大队在层峦叠嶂的太行山中,斜坐在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公社的一个山坡上。这里穷山恶水土地薄,全村的耕地散在七沟、八梁、一面坡。就在这贫瘠的山梁上,大寨人在党的领导下,在集体经济的广阔的天地中,赶着黄牛、担着箩头、挥着钁头,勤俭创业,奋发图强,开辟了一条发展生产的道路。”

大寨,太行山腹地的一个小山村,位于山西省昔阳县境内。这样的小山村,在当时的中国数以万计,并没有特殊的地方。新中国成立初期,大寨拥有800多亩耕地,64户190多口人。如果平均算下,人均耕地并不少。

可大寨村民生活非常艰难,被称为“穷山恶水”,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地无三亩平,年年灾情多。这里有“五多”:讨吃要饭的多、卖儿卖女的多、扛长工打短工的多、外出逃荒的多和寻死上吊的多。同时,大寨还有“三穷”:人穷,地穷,村子穷。

周恩来最后一次来大寨(周恩来最后一次来大寨)(2)

大寨梯田

前面提到大寨有800多亩耕地,它们主要分布在虎头山的七沟八梁一面坡,共有4700多块。地块零碎,土薄石厚,坡度又大,水土流失严重。当地村民称这种耕地为“三跑田”,即跑土、跑肥、跑水,庄稼产量十分之低。

然而,大寨因一个人名扬天下,他就是陈永贵。陈永贵,1915年出生于山西省昔阳县乐平镇石山村。陈永贵家庭极其贫困,作为长子,他既幸运又不幸,姐弟们都被父亲卖掉,母亲也未能幸免。

陈永贵6岁那年,父亲上吊自杀,他成为了孤儿。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大寨村稳周老人收养了他,认他为养子。陈永贵是外来人口,起初没有得到当地人尊重。稳周老人去世后,陈永贵没有继承养母的遗产,这个举动让大寨村民接纳了他。

陈永贵后来回忆这件事时说:“不继承老人财产,要靠自己的苦干生活。”或许是这种自力更生的品质,让陈永贵在大寨村逐渐站稳了脚跟。村民贾承玉说:“老陈那时候他是扛长工来的,他可不是这个村的,不是大寨村的。他是灵西那边的,叫石山,搬过来的,扛长工就在这落的户。”

陈永贵干活舍得出力气,村民都比较欣赏他。抗战胜利后,山西解放区进行了土改,陈永贵也分得了一些土地,有了一定的积蓄。年幼的困难经历,让陈永贵明白,只有投身集体才能获得温暖,他很快就加入了贾进才的互助组。

互助组以贾进才为首,按照自愿参加的原则组织起来,成员都是身强力壮的农户,又称“好汉组”。互助组平时从事自己的活计,农忙时则互相帮助,你帮我一天,我就帮你一天,大家互相帮忙,各不吃亏。

周恩来最后一次来大寨(周恩来最后一次来大寨)(3)

周恩来视察大寨

陈永贵干活舍得出力气,很快在互助组里脱颖而出,得到贾进才的赏识。然而,一件意外的事情改变了陈永贵的人生,最终使得他的领导才能展现出来。

一天,陈永贵像往常一样劳作,发现16岁村民梁便良一边锄草一边哭泣。陈永贵询问原因,梁便良告诉他自己想加入“好汉组”,可自己年龄小、个子矮、力气也不大,半天也干不了多少活,大家都不愿他加入。

陈永贵猛然意识到,“好汉组”是很好,可村里还有不少老弱病残也需要生活,他们更希望能过上好日子。陈永贵有了想法,他决定退出“好汉组”,重新组织了一个互助组,叫“老少组。”

“老少组”成立后,陈永贵几乎是唯一的壮年劳动力,其他要不是未成年孩子,要不就是丧失劳动力老残。贾成玉是“老少组”成员之一,他后来回忆说:

“大寨那时是六十来户,不上三百口人,那时是好汉组与老少组并存。我那时是老少组,为什么说他是老少组呢?老的老小的小,他们是互助的。老少组的组长(即陈永贵)说:‘老的有经验,小的是能长大,只要听党话,这路子走不岔。’”

这样的局面如何跟“好汉组”竞争?妻子李虎妮劝陈永贵放弃,陈永贵不为所动。“老少组”的劳力比较弱,但成员每个人都无比珍惜这个机会,大家非常团结,遇到困难也是在一起想办法。尤其在陈永贵的带领下,为了争一口气,可谓人人用力,个个争先。

反观“好汉组”,只是在需要帮忙时才互助一下,平时各忙各的。第一年秋收时期,“老少组”平均亩产达到了150斤,超过“好汉组”达到30斤。这是一个奇迹,不少“好汉组”成员倒戈主动加入了“老少组”。

周恩来最后一次来大寨(周恩来最后一次来大寨)(4)

大寨村民们

“老少组”的奇迹还在继续,新中国成立初期,又创造了平均亩产169斤的奇迹。陈永贵是外地人,又如此努力,结果他在大寨的声望越来越高。1952年,大寨村党支部书记贾进才主动让贤,他向上级推荐陈永贵,组织上同意了。

同年,陈永贵领导的“老少组”里出现了15个亩产达到500斤的丰产户。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陈永贵被评为省级劳动模范,还出席了山西省农业丰产劳模代表会。

为了解决粮食问题,陈永贵想了很多办法,提出了十年造地计划。狼窝掌是最难治理的地方,长不到2公里,宽约15米,但是从海拔最高处到沟底的落差达到了200多米。这里因地势险要,经常有狼出没,下一点雨都会引发山洪。在大寨村的历史里,从来没有人想过把狼窝掌变成良田。

陈永贵率领村民“三战狼窝掌”,还牺牲了一名村民,终于在这里建成了30亩亩产达到200公斤的梯田。从1953年到1962年,大寨村民在陈永贵的率领下,修筑了总长约15公里的180多条大坝,新增耕地30多亩,还将原来的4700多块零碎土地连成2900多块。

如此一番努力,大寨粮食产量增长惊人。从1952年的118公斤,增长到1962年的387公斤,这在全国范围来看,都是一个奇迹。60年代初时,我国遭遇“三年自然灾害”,农业生产遇到了巨大的困难,这时需要一个典型。

晋阳县委发现大寨村这个典型后,立即派人实地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寨村粮食确实获得丰收,尤其陈永贵这个村支部书记非常能干,是他带领村民获得如此成绩,于是写了一份报告提交省委,最终省委号召全省向大寨学习。

周恩来最后一次来大寨(周恩来最后一次来大寨)(5)

陈永贵指导大寨村民劳作

陶鲁笳当时是山西省委第一书记,他激动地说:“从1953年陈永贵当了大队支部书记以后,大寨的生产一年比一年好。因为大寨是个穷地方,过去最好的年景亩产量也就是170来斤。陈永贵当了支部书记以后,亩产到700多斤了。不得了的700多斤!”

时间到了1963年秋,大寨遇到了几十年难遇一次的暴雨,庄稼损失惨重。那一年,陈永贵带领村民又创造了一个奇迹,带头向国家提出遭遇自然灾害后,不要国家的救济款,不要救济粮,不要救济物资,同时向国家卖粮不少,社员的口粮不少,集体的库存不少。

山西省委再次把大寨作为典型,要求全省城市、农村各级党委向大寨学习,并且把大寨精神用了三句话来总结,“藐视困难,敢于革命的英雄气概;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坚强意志;以国为怀,顾全大局的高尚风格。

大寨精神广泛传播后,陈永贵很快得到党中央的关注。1964年1月,陈永贵来到了人生的高光时刻,来到北京人民大会堂就大寨抗灾救灾事迹做报告。陈永贵面对台下万余名各界人士,他侃侃而谈,朴实的语言和忠厚的形象,赢得了全场人员雷鸣般的掌声。

毛泽东也注意到陈永贵的报告,但是中央内部不少人对大寨实际粮食产量也是有怀疑,毕竟那里交通闭塞,土地也不肥沃。毛泽东决定详细了解大寨情况,当年3月毛泽东出京视察,专列专门在邯郸停靠,山西省委第一书记陶鲁笳当面向毛泽东汇报了大寨和陈永贵的先进事迹。

毛泽东听了汇报后,非常感慨,他说:“大寨就是一面旗帜,你们学不学?农业要过关,没有大寨那种精神不行哪!”周恩来也非常关注大寨情况,4月他派出农业部长廖鲁言到大寨进行了20天的考察,实地调查大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周恩来最后一次来大寨(周恩来最后一次来大寨)(6)

毛主席接见陈永贵

廖鲁言回京后,将自己在大寨的考察情况,以报告的形式向中央详细报告。这份报告对陈永贵后来的命运起了决定性作用,毛泽东和周恩来都做了批示。毛泽东则在短短两个月内一再提到大寨,他说:

农业主要靠大寨精神,靠自力更生。要多出几个大寨,多出几个陈永贵”、“要自力更生,要像大寨那样,它不借国家的钱,也不向国家要东西。

1964年12月,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高度概括和评价了大寨精神,他代表党中央、国务院把大寨作为全国农业的典型,以一面红旗的形式向全国推介,“农业学大寨”这一口号从此家喻户晓。

周恩来对大寨感情很深,先后三次访问大寨。1965年5月,周恩来、李先念陪同阿尔巴尼亚外宾首次视察大寨。当天周恩来兴致很高,连草帽也不肯戴,顶着烈日四处参观。周恩来听了陈永贵关于大寨是如何治理时,他非常激动,尤其对三治狼窝掌的事迹赞不绝口。

相对于其他人对大寨一片赞赏,周恩来则提出了很多改善意见。1963年时,大寨树木仅有一万多棵,其中果树不到十分之一。周恩来了解这一情况后,提醒陈永贵要多种树,要走综合治理可持续的道路。

当周恩来站在虎头山上看到周围成片的果树林时,他非常高兴。从虎头山下来时,周恩来看到一块被山洪冲刷成大凹形的石头时,他考验“大寨铁姑娘”郭凤莲,问:“小郭同志,你看是人的力量大,还是水的力量大?”

郭凤莲想都没想,直接回答说:“当然人的力量大,人定胜天嘛!”周恩来故意考验她说:“我看还是水的力量大,人哪里能把石头弄成这样?”

周恩来最后一次来大寨(周恩来最后一次来大寨)(7)

周恩来和大寨村民们合影

郭凤莲语出惊人,当众对周恩来等人说:“水几千年来才把石头冲刷成这样,我们大寨人不到10年就改变了大寨面貌,仅3次就把狼窝掌给治理了,所以还是人的力量大。”此时郭凤莲才18岁,她的一番话让周恩来非常欣赏。

周恩来高兴地说:“小郭同志说得很对,青年人应该懂得这个道理。我建议把‘教育沟’改成‘教育青年沟’,上面的标语还应写上发愤图强、自力更生、辛勤劳动的字样,使青年一代了解新土地是怎样来的,永远劳动,永不忘本。

陈永贵一直有一个想法,就是在大寨建一座化肥厂。周恩来表示,现在就可以办,国家一定会支持你。陈永贵高兴坏了,他后来说,自己在1966年最大的收获就是给大寨得到了一座化肥厂。

1967年4月,周恩来、陈毅陪同越南外宾来到大寨,这是他第二次视察大寨。与2年前相比,大寨又有了很大的变化。总理如此重视大寨发展,大寨村民都非常感动,表示一定要把大寨建设得更好。

周恩来对大寨的关注,在一件事上有很好的体现。1968年,有人“举报”陈永贵在抗战时期可能给日本人提供真假情报。陈永贵非常担心,周恩来当即批示:“大家要顾全大局,不要扩散,材料影印件可报中央。

周恩来如此“关照”陈永贵,也是出于对大寨精神的赞赏,他后来也说:“要维护大寨红旗。”1973年4月23日,周恩来最后一次视察大寨。此时的周恩来已经开始大量便血,确诊为膀胱癌。

周恩来最后一次来大寨(周恩来最后一次来大寨)(8)

周恩来、李先念等人视察大寨

最后一次来大寨,周恩来还是陪同外宾来的,外宾是墨西哥总统埃切维里亚。1972年2月14日,中国和墨西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次年4月19日,埃切维里亚总统夫妇和代表团抵达北京。

对于墨西哥总统首次访华,中国非常重视,重病中的毛泽东、周恩来都亲切接见。4月23日,周恩来、邓颖超陪同埃切维里亚一行参观访问大寨,他们抵达大寨时已经是晚上,一行全部住在了大寨。

周恩来事无巨细,第二天很早就起来了,再次安排好接待事宜。63岁的老贫农牛国栋全程见证了周恩来这次陪同外宾访问大寨,他回忆时说:“当天很早我们就做好迎接准备,我站在第三排。总理陪同外宾慢慢向我们走了,他一眼就认出我来,越过前两排,把手伸过来跟我握手,还连连说‘我认得你,认得你。’”

周恩来对大寨太熟悉了,这次他充当说明员向外宾们详细介绍大寨的发展情况。周恩来指着大寨的七沟八梁一面坡和新农村,不断给外宾描述今夕对比情况,足足说了几十分钟。邓颖超最后风趣地说:“大家看看,总理成为了大寨的说明员了。”

看似一件小事,却蕴含着对大寨的深情。当时去虎头山已经修了公路,汽车也可以直到山顶,周恩来却坚持要引导外宾步行前往,他边走边说,不顾重病身体。当听说大寨村酸枣树嫁接成功的大枣树已经结果时,周恩来非常兴奋,对身边的陈永贵说:

“永贵同志,你们做的很好。我现在都有点不敢认大寨了,大寨的变化太大了,你们老一辈、小一辈,大家都干得很好啊!”周恩来问了很多,也交代了很多。播种,他说要用良种,还要培育自己的种子;施肥,他弯下腰亲自查看有机肥情况,称赞土办法很好;干活,提醒要提高机械化水平。

周恩来最后一次来大寨(周恩来最后一次来大寨)(9)

周恩来视察大寨

此外,周恩来详细了解大寨水利改善、绿化、农作物等情况,都一一了解。外宾见周恩来对大寨如此关心,就越发听得仔细,他们目睹大寨取得的巨大成绩,也很激动地说:“大寨精神是你国家的榜样,也是第三世界的榜样,当然也是墨西哥的榜样,值得我们深入学习。”

去虎头山山顶的山路越走越陡,陈永贵走路一向很快。周恩来陪同外宾已经走了很多路,加上身患重病,就对陈永贵说:“永贵同志,你走慢一些,总理不是10年前的总理了。”

周恩来当时已经75岁高龄了,癌症已经让他腿脚很不利索。路上遇到一个小石坎,周恩来抬了几脚,都没有跨过去,他喊了陈永贵:“永贵同志,来扶我一把。”陈永贵等人一听,鼻子一酸,疾病和岁月已经无情摧残这位共和国总理。

周恩来陪同外宾从虎头山下来后,就安排外宾们休息,自己则安排跟陈永贵、郭凤莲等人谈话。饭后到临走这段时间,原本是安排了休息。周恩来依旧在工作,他召集山西省委、晋中地委相关负责人会谈,并作了重要指示,要求大家一定要把大寨精神发扬光大。

据资料,那一天从早上8点开始,到下午4点多离开大寨,周恩来一刻也没有停下来休息。周恩来几乎把大寨能到的地方都看了一遍,终于还是到了最后离开的时刻。

周恩来最后一次来大寨(周恩来最后一次来大寨)(10)

周恩来视察大寨

周恩来跟前来送别的人说:“相信10年之后,你们这里的变化更大了。可惜,我老了,是不会有希望再来了。”陈永贵代表大寨村民向周恩来提出请求:“总理,过5年请你再来看我们大寨!”

周恩来笑了笑,说:“好!好!只要我身体好,一定会再来!”很遗憾,周恩来这个想法最终还是未能实现。周恩来离开大寨不久,陈永贵则来到人生的巅峰,当选中央政治局委员,调到北京工作。

当时周恩来已经住院治疗,他建议陈永贵把户口迁到北京来拿工资。陈永贵委婉拒绝了,说是自己要带个头,给大家立一个榜样,仍然保持农民的身份,平时也不让家属来北京生活。

1975年1月,陈永贵赴京参加第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会后,周恩来在医院里接见了陈永贵。一见面,周恩来就问:“这次找你来,就是安排人大的事。你要有所准备,当国务院副总理,把大寨精神推向全国,怎么样?”

陈永贵听了一愣,连忙说:“总理,为文化不高,恐怕不行,实在是当不了这个副总理!”周恩来批评了陈永贵,严肃地说:“看你永贵说的,你是不是党员?是党员就得接受党的安排,要努力完成自己的使命。”

不久,陈永贵当选国务院副总理,主要分管全国农业。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消息传来,陈永贵把自己反锁在房间里一天,想到周恩来生前关注大寨的发展,他老泪纵横。

1986年3月26日,陈永贵在北京病逝,享年71岁。陈永贵留下遗言,不葬入八宝山革命公墓,葬回大寨。陈永贵遗体火化后,骨灰运回大寨,后被葬在大寨虎头山上。陈永贵是一面旗帜,而大寨更是一个时代的产物。

周恩来最后一次来大寨(周恩来最后一次来大寨)(11)

陈永贵墓前塑像

陈永贵逝世后,新华社刊发了这样一则讣告:

“陈永贵同志曾经是全国著名劳动模范,多次受到县、地区和省的奖励。解放初期,他坚决听党的话,带头组织合作社,为改变山区贫穷面貌,他积极带领干部、群众,发扬愚公移山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促进山区农业生产建设,贡献了自己毕生的力量。他这种敢于战天斗地的精神,曾经受到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的高度赞扬和表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