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家族性多发结肠息肉的遗传方式(父女俩先后查出结肠息肉)

家族性多发结肠息肉的遗传方式(父女俩先后查出结肠息肉)不良生活方式易诱发息肉“家族性息肉病的诊断主要依靠胃镜和结肠镜,镜下可见多数密布的息肉,活组织检查多为腺瘤。如果不及时治疗,到中年以后大多数病例都会发展成胃癌或结肠癌。”王建荣说,很多人都是在内镜检查时偶然发现的,但无论是胃息肉还是肠息肉,都建议切除,因为切除后癌变发生率比不切除降低了两成。切除息肉可降低癌变发生率据了解, 肠息肉患者,尤其是多发息肉患者,其家族成员也常患有息肉,这叫家族性息肉病。王建荣说,家族性息肉病是一种常见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好发于青年,常见的临床表现是便血、腹泻,有时可有腹痛、黏液便,甚至有贫血以及体重减轻的症状。通常症状可以很轻,不易引起注意,发生明显症状时常常已经癌变。

市区一位24岁的女士在内镜检查中,偶然发现结肠里长满了30多个大大小小的“葡萄”,通过两次手术才清除干净。仔细询问病史,医生发现这位患者的父亲也曾查出结肠有大量息肉,但当时已经癌变。医生提醒,家族性息肉病是一种常见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高危人群应每年做一次胃肠镜检查。

家族性多发结肠息肉的遗传方式(父女俩先后查出结肠息肉)(1)

父女俩先后查出结肠息肉

市区居民朱先生今年50岁,两年前,他经常腹痛、腹泻、便血,逐渐消瘦, 医生建议他做个肠镜, 结果显示,朱先生的结肠部位长了很多大大小小的“葡萄”,医学上称“息肉”。随后的病理报告结果让家人无法接受,朱先生的息肉已经癌变。

本以为朱先生的遭遇在家庭中是个案,没承想,最近朱先生的女儿也开始觉得肚子不舒服,经常腹泻。家人立即带着她到泰州四人医看病,该院消化内科主任王建荣接诊后,仔细询问了病史,了解到女孩直系亲属是多发息肉患者,随即安排她做内镜检查。

切除息肉可降低癌变发生率

据了解, 肠息肉患者,尤其是多发息肉患者,其家族成员也常患有息肉,这叫家族性息肉病。

王建荣说,家族性息肉病是一种常见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好发于青年,常见的临床表现是便血、腹泻,有时可有腹痛、黏液便,甚至有贫血以及体重减轻的症状。通常症状可以很轻,不易引起注意,发生明显症状时常常已经癌变。

“家族性息肉病的诊断主要依靠胃镜和结肠镜,镜下可见多数密布的息肉,活组织检查多为腺瘤。如果不及时治疗,到中年以后大多数病例都会发展成胃癌或结肠癌。”王建荣说,很多人都是在内镜检查时偶然发现的,但无论是胃息肉还是肠息肉,都建议切除,因为切除后癌变发生率比不切除降低了两成。

不良生活方式易诱发息肉

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很多人加班加点,饮食不规律。王建荣指出,经常性食用过冷或过热的食物会导致肠胃黏膜受到损害,可能会诱发胃息肉和肠息肉。另外,长期饮酒、爱吃烧烤、工作压力大等因素都可能诱发息肉的发生。

以下几类人群要警惕胃息肉的发生:有家族史的人群,家里有直系亲属是息肉患者的;长期喝浓茶烈酒、爱吃烧烤的人群,胃肠道黏膜受到损害多;长期服药大量如阿司匹林等药物的老人等。

建议大家饮食上以吃易消化的软饭为主,多吃含植物蛋白、维生素多的食物;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尽量减少腌制食品的摄入;注意饮食规律,避免暴饮暴食;避免各种刺激性食物,如烈性酒、浓咖啡、浓茶等。同时避免过硬、过酸、过辣、过咸、过热、过分粗糙的食物。

高危人群每年一次胃肠镜检查

“肠道里面有肠息肉,胃部也会有息肉,还有的病人肿瘤指标莫名升高,也可能是息肉作祟。”王建荣说,很多人都问息肉不切除会不会癌变,实际上,息肉虽然不等同于癌,但是息肉很可能促发癌。

只要提高警惕,是完全可以预防息肉的发生,即使发生了腺瘤性息肉也可避免其发生癌变。王建荣建议,40岁以上高危人群每年做一次胃肠镜检查,一旦出现腹痛、腹部不适、恶心、黑便时,及时进行内镜检查,及时发现息肉。一般来说,胃息肉和肠息肉长得都很小,不到一厘米,如果大于一厘米,那就要警惕了,需要立即采取果断措施,通过内镜将息肉切除干净,可有效防止息肉恶变。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