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宫颈癌筛查(成立宫颈疾病南疆诊治中心)
张家港宫颈癌筛查(成立宫颈疾病南疆诊治中心)通过该系统,医生们已经成功会诊两例病例。新疆的赵女士今年50岁,因为下腹疼痛来到兵团第一师医院妇科就诊。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医生发现她直肠和卵巢都长了肿瘤,怀疑卵巢癌转移到直肠。那么,到底是妇科来做这个手术,还是外科来做呢?手术前,当地医生决定听一听杭州专家的意见。援疆医师何赛男说:“我们来援疆,无论是在第一师医院救治患者,还是帮地区其他同行医院,只要能真正帮助各族患者解除病痛,就起到了援疆医疗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辐射带动周边的作用。”吕卫国院长表示,这次在阿克苏建立的宫颈疾病诊治中心,计划对南疆几个代表性区域开展免费宫颈疾病筛查,并在兵团第一师医院建立规范化宫颈疾病诊治中心,“以此为辐射点,逐步扩大宫颈疾病筛查覆盖率,同时培养宫颈疾病诊治领域的专业人才,全面提升新疆地区女性的宫颈健康水平。”昨天的签约仪式上,两家医院通过一套先进的远程系统完成了同时、异地的互联互通。这套设备,也将为杭州——
钱塘潮涌连天山,民族情深暖浙疆。7月26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的援疆慰问专家们抵达新疆阿克苏,7月27日,宫颈疾病南疆诊治中心揭牌仪式暨浙江大学妇产科医院南疆远程会诊系统开通签约仪式,在浙江杭州和新疆阿克苏同时举行。援疆专家们还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医院各科室带来自己的“绝活”和指导。而近15年来,浙大妇院共派出11位专家,“翻山越岭来看你”,来到新疆各个地区支援当地医疗发展。
成立宫颈疾病南疆诊治中心,扩大边疆宫颈疾病筛查覆盖率,为妇女健康做实事宫颈癌已成为女性第二大恶性肿瘤。和内地相比,新疆女性的宫颈癌发病率较高。
对此,已经在当地支援了5个月的上官雪军医生颇有感触。他说,浙江早在2009年就启动了乳腺癌、宫颈癌“两癌”检查试点,是全国最早开展的省份之一。所以,浙江女性的宫颈癌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城市女性基本上不太存在宫颈癌晚期的情况。”
浙大妇院的宫颈疾病诊治中心,也是浙江省宫颈疾病诊治中心,以及浙江省的宫颈癌防控技术培训基地。中心设有独立的宫颈疾病门诊、阴道镜检查中心和肿瘤病房,广泛开展了几乎所有的宫颈疾病诊断和治疗技术,年门诊量约50000人次。
吕卫国院长表示,这次在阿克苏建立的宫颈疾病诊治中心,计划对南疆几个代表性区域开展免费宫颈疾病筛查,并在兵团第一师医院建立规范化宫颈疾病诊治中心,“以此为辐射点,逐步扩大宫颈疾病筛查覆盖率,同时培养宫颈疾病诊治领域的专业人才,全面提升新疆地区女性的宫颈健康水平。”
南疆远程会诊系统开通,已成功联合会诊两个病例昨天的签约仪式上,两家医院通过一套先进的远程系统完成了同时、异地的互联互通。这套设备,也将为杭州——南疆会诊采用的远程医疗会诊系统提供技术支持。“远程会诊系统的开通,将发挥平台优势,起到纽带作用,将内地的先进医疗资源带到新疆。”第一师医院院长茶春喜说。
远程医疗系统的开通,既是浙大妇院增强“四个意识”,主动服务于“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举措,也是医院落实组团式医疗援疆的服务手段之一。通过搭建远程会诊平台,东部医疗资源正在无缝对接新疆当地医院。
援疆医师何赛男说:“我们来援疆,无论是在第一师医院救治患者,还是帮地区其他同行医院,只要能真正帮助各族患者解除病痛,就起到了援疆医疗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辐射带动周边的作用。”
通过该系统,医生们已经成功会诊两例病例。新疆的赵女士今年50岁,因为下腹疼痛来到兵团第一师医院妇科就诊。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医生发现她直肠和卵巢都长了肿瘤,怀疑卵巢癌转移到直肠。那么,到底是妇科来做这个手术,还是外科来做呢?手术前,当地医生决定听一听杭州专家的意见。
通过远程会诊系统,浙大妇院妇科肿瘤科的陈亚侠主任能直接询问病人,和当地医生讨论,查看各种检查报告,她发现患者肠道的两个肿瘤标志物数值异常,而卵巢肿瘤标志物的数值在正常范围。所以她认为,患者肿瘤的原发来源是直肠,而不是卵巢。
根据陈亚侠主任的判断,当地医院选择以直肠癌方式为患者做手术。结果和陈亚侠主任判断的基本一致,陈女士是直肠癌和卵巢囊腺瘤双原发。
除了这次成立的宫颈疾病南疆诊治中心、远程会诊中心以外,浙大妇院还将协助一师医院成立妇科微创诊疗中心、产后盆底康复中心,指导协助专科特色门诊建设,对拟开设的妇科内分泌、宫颈疾病等专科门诊提供人员培训和技术指导等,并在兵团级重点专科基础上,协助完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教育培训等相关制度;协助指导完成学科建设规划的制定与落实,把一师医院妇产科建设成为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科。
能够服务新疆人民,让东部先进的医疗技术造福当地,这让援疆专家们感到十分自豪。他们乐于奉献,累并快乐着。
何赛男和上官雪军是浙大妇院的两位援疆专家。7月27日,恰好是他们来到新疆整整五个月的日子。从杭州到阿克苏,他们带来医疗技术,带来先进理念,带来医者仁心。
何赛男医生雷厉风行,上官雪军医生细致入微,两位专家配合默契。在临床工作方面,他们各带一个医疗组,每天查房,处理危急重症病人,只要有需要,随叫随到。
每周一次专家门诊,接诊的门诊病人数有近千人次;完成困难手术50余台,组织多学科会诊10次。解决脐带脱垂2例,妊娠合并巨大子宫肌瘤、血小板减少、产后出血等病例若干。抢救的9例凶险型前置胎盘中,无一例切除子宫。
在医术高超之外,他们的仁心也令人动容。一位维吾尔族的产妇家里经济情况不好,两位医生主动捐款,还将产妇的情况发在朋友圈里,“众人拾柴火焰高”,解决了产妇的燃眉之急,也成了给病人“送红包”的医生。
让人感动、心动的不只是两位援疆医师,也有浙大妇院慰问团的专家们。7月26日,刚经历了一整天飞行的奔波,妇科专家金杭美医生就来到了第一师医院——这里有10位病人正在等待着。已经快60岁的金杭美医生,不仅一个一个解决病人的问题,还做带教,教当地的医生看病。7月27日,金杭美医生没有午睡,完成了三台“专门预留”给她的疑难病人的手术。手术中还用上了手术室护士长徐红艳专门从杭州托运来的手术器具。
东部与新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走在阿克苏的街上,会经常看到这句话。
古人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如今,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随着援疆计划的扎实开展,春风不仅度过了玉门关,更吹遍了新疆地区建设的方方面面,吹进维吾尔族同胞心中。
从东海之滨到沙漠边陲,跨越5000多公里的爱国之情,民族之谊,让东部与新疆真正“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钱塘潮涌润天山,浙江新疆心连心。浙大妇院的一代代援疆人,将拿好手中的接力棒,秉持浙江精神,踏踏实实,继续为新疆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做出更多更好的贡献。
内容来源:钱江晚报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微信公众号
文字编辑:浙江大学微讯社 王淑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