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高峰论坛:十一届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融合发展
全国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高峰论坛:十一届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融合发展本届论坛聚焦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与大数据、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新科技进行交叉研讨,分别从儿童青少年健康的神经科学机理、健全人格规律、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评测数智挖掘分析、多模态交互评测、大数据心理测量、神经调控技术、运动与表达性艺术干预、数字药物、数字疗法、大数据循证心理、数字孪生心理模拟仿真等等诸多视角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探讨和研究成果展现,通过本届论坛收获了青少年数字健康这个专题研究的丰硕学术成果,为今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贡献了一场丰硕公益学术盛宴。闭幕式总结环节,由董贵俊教授主持,姜斌祥教授就本届论坛进行了学术总结与今后展望。四川师范大学脑与心理科学研究院二级教授、副院长,心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情绪与健康心理学方向负责人,博士生导师袁加锦教授以“青少年的情绪调节倾向与抑郁易感”为主题,系统阐述了当今社会青少年抑郁的现象;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教授,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心脑健康研
9月25日,由新时代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融合发展论坛组委会主办,山东大学计算心理学研究院、山东体育学院科技处承办的第十一届新时代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融合发展论坛暨“青少年数字健康”专题研讨会顺利召开。
会议聚焦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与数字化的联系,旨在通过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和自动化等手段为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提供科学的解决方案。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体育学院、辽宁警察学院等高校及福建心理学会、心理科技企业等9位专家教授学者就“儿童青少年数字健康”开展专题研讨。
会议开幕式由姜斌祥教授主持,组委会和承办方代表分别进行了致辞。
会议发言环节由姜斌祥教授和董贵俊教授分别主持上下两个半场展开。分别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心理学系(筹)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张效初教授以“大脑说,我是这样手机上瘾的”为题,阐明青少年甚至成年人手机上瘾的原因、危害及解决方法;辽宁警察学院刑事司法系讲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高毓婉博士就“儿童青少年健全人格调查与培养大数据研究”主题就行分享,展示通过大数据研究比对青少年健全人格调查的方法与结果;
四川师范大学脑与心理科学研究院二级教授、副院长,心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情绪与健康心理学方向负责人,博士生导师袁加锦教授以“青少年的情绪调节倾向与抑郁易感”为主题,系统阐述了当今社会青少年抑郁的现象;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教授,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心脑健康研究院执行院长,博士生导师袁逖飞教授通过“青少年神经调控技术简介”这一主题,详细介绍了青少年精神调控技术的优势及方法;
山东体育学院研究生教育学院教授、副院长,博士生导师董贵俊教授通过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运动干预:方式、效果及机制”的分享,展示了运动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副院长,东岳学者,山东大学计算心理学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博士生导师王鹏教授分享了“青少年大数据心理测量学的研究进展”
;苏州复变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算法总监陈扬斌博士以“基于人工智能的青少年抑郁与焦虑检测多模态交互系统研究”为主题,分享了人工智能交互系统在心理干预与治疗领域的运用;福建社会心理服务共建基地负责人;福建法治报主任编辑、记者;福建法治报社多元产业部主任;《幸福生活指南·心福见》杂志执行主编陈炳辉主任分享了“校园社会心理服务大数据体系研究”课题;山东大学计算心理学研究院特聘教授、院长,中国政法大学青少年犯罪与少年司法研究中心研究员,辽宁警察学院客座教授兼计算犯罪科学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博士生/博士后导师姜斌祥教授对“儿童青少年数字心理药物与数字疗法研究”进行细致的讲解。
闭幕式总结环节,由董贵俊教授主持,姜斌祥教授就本届论坛进行了学术总结与今后展望。
本届论坛聚焦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与大数据、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新科技进行交叉研讨,分别从儿童青少年健康的神经科学机理、健全人格规律、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评测数智挖掘分析、多模态交互评测、大数据心理测量、神经调控技术、运动与表达性艺术干预、数字药物、数字疗法、大数据循证心理、数字孪生心理模拟仿真等等诸多视角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探讨和研究成果展现,通过本届论坛收获了青少年数字健康这个专题研究的丰硕学术成果,为今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贡献了一场丰硕公益学术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