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妇产科杂志正常分娩指南:第五届胎儿疾病宫内诊治新进展暨促进自然分娩研讨会圆满举办
中华妇产科杂志正常分娩指南:第五届胎儿疾病宫内诊治新进展暨促进自然分娩研讨会圆满举办刘凯波教授:北京市先天性心脏病防治情况杨慧霞教授谈到,关于自然分娩,应该将母亲安全、胎婴儿安全作为主要的追求目标,在每一个产程处理中,都应该按照分娩指南2020,国外也有很多的相关指南出台,在孕妇分娩前应该进行全面的评估,如果发现孕妇是高风险,而当地没有足够的医疗设施来诊治,那么要及时进行转诊,同时对不同类型的产钳进行了介绍以及操作方式进行了讲解,关于第二产程的处理原则,宫口开启后儿头下降缓慢,首先进行阴道检查、无头盆不称:宫缩剂 阴道助产术、头盆不称:剖宫产术,产程及产时严密监测母儿情况,做到耐心细心和爱心,不断提升助产水平。随后进入精彩授课环节,多位国内知名胎儿医学专家和围产医学专家围绕提高产科技能、促进自然分娩、胎儿医学学术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及探讨。精彩授课杨慧霞教授:阴道助产相关问题
2021年12月11日,由首都医科大学妇产科学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主办的“第五届胎儿疾病宫内诊治新进展暨促进自然分娩研讨会”,通过网上直播的形式隆重开幕。
在线的产科、儿科及其他科室医护人员积极参与,听课热情高涨,峰值在线人数4000 ,直播间点击量3.1w次,通过两天的学习,大家都受益匪浅,满载而归!
12月11日会议
12月11日,首先由大会主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院长阴赪宏教授做开幕式致辞。阴院长强调,妇产科医生要做好孕期和产程的观察,及时作出正确的诊断和处置,并严格掌握剖宫产的适应症,在分娩的最后时刻,才是考验广大妇产科医生技术水平的时候。同时也要掌握出生缺陷的相关知识,随着国家两孩、三孩的政策逐渐放开,高龄孕产妇数量不断增加,出生缺陷的风险也越来越高,是广大妇产科医生面临的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随后进入精彩授课环节,多位国内知名胎儿医学专家和围产医学专家围绕提高产科技能、促进自然分娩、胎儿医学学术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及探讨。
精彩授课
杨慧霞教授:阴道助产相关问题
杨慧霞教授谈到,关于自然分娩,应该将母亲安全、胎婴儿安全作为主要的追求目标,在每一个产程处理中,都应该按照分娩指南2020,国外也有很多的相关指南出台,在孕妇分娩前应该进行全面的评估,如果发现孕妇是高风险,而当地没有足够的医疗设施来诊治,那么要及时进行转诊,同时对不同类型的产钳进行了介绍以及操作方式进行了讲解,关于第二产程的处理原则,宫口开启后儿头下降缓慢,首先进行阴道检查、无头盆不称:宫缩剂 阴道助产术、头盆不称:剖宫产术,产程及产时严密监测母儿情况,做到耐心细心和爱心,不断提升助产水平。
刘凯波教授:北京市先天性心脏病防治情况
刘凯波教授从先天性心脏病流行病学现状进行了讲解,并且将北京市的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情况同国外的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北京市的先天性心脏病筛查诊断分析已经达到了国际发达国家的水平,并强调要完善产前筛查诊断服务、建立先天性心脏病多学科会诊机智、建立先天性心脏病防治人才培养机智,健全培养师资库,完善标准化培训课件、制定培养计划、建立信息互通互联机制;通过以上功能的不断完善,北京市的先天性心脏病防治水平将会更上一个台阶。
赵扬玉教授:胎心监护与胎儿窘迫
赵扬玉教授从胎儿窘迫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入手,为我们分析了胎儿窘迫急性和慢性的病因,并且我们从临床上如何进行诊断,进行了一个非常详细的讲解,并且非常可贵的是赵扬玉教授从一些典型的胎心监护和临床病理入手,为我们讲述了如何正确的解读胎心监护,从而作出正确的临床判断,希望妇产科同道要不断的思考取得不断的提高。
王凤英教授:产后出血的早期识别
王凤英教授表示,产后出血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产后出血是全球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产后出血的早期识别也是成功抢救产后出血患者的关键,并强调今后要正确评估产后出血是非常重要的,要正确的评估产后出血的原因及出血量并作出正确的决策,要建设快速反应体系-团队建设、有效的配合-沟通机制的建立、快速反应团队的培训-使用6W原则,果断而有条不紊的行动起来,取得抢救的成功。
王欣教授:专题会-积极干预产后出血,改善临床结局
王欣教授表示,从全球来看产后出血的发生率还是很高的,孕产妇产后出血要快速反应,除了使用宫缩剂以外也要使用一些列的压迫方法,并分析了临床中使用止血球囊的感受, 产后出血的常见病因有宫缩乏力、产道的裂伤、胎盘的残留以及凝血功能障碍,在凝血功能障碍的问题上,大多数的孕产妇在妊娠期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室检查,所以对于这一部分人群,在分娩期已经做好了预防的工作,对于宫缩乏力要进行子宫按摩、以及进行药物治疗和二线的治疗方案。
王欣教授:催引产过程中合理使用抗生素
王欣教授通过催引产的临床意义、引产成功的因素、缩宫素受体的诱导和抑制、合理使用缩宫素加强宫缩几个方面对催引产过程中缩宫素的合理使用进行了介绍,并得出:随着时间推移,推荐小剂量缩宫素催引产,宫颈评分和对促宫颈方法的反应,影响引产成功率,米索前列醇可能影响羊水性状,间接影响分娩方式,联合、合理促宫颈成熟和引产提高成功率根据母儿状况调整缩宫素剂量。
蔺莉教授:产时发热相关问题
蔺莉教授通过产时发热的高危因素、对产妇的影响、对胎儿和新生儿的影响、针对不同发热原因的处理等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进行了产时发热问题的分析,并得出产时发热是病理现象,可能带来母儿不良结局,应该高度重视,胎膜早破、使用分娩镇痛、产程较长是产时发热的危险因素,危险因素可能叠加,应尽可能分析主次,做出合理的处理,应注重孕期和产时管理,采用适宜技术,缩短产程时间,合理使用分娩镇痛,避免危险因素的叠加效应,早预防和早诊治,从而改善妊娠结局,应减少不必要的阴道检查次数,严格采取无菌的无菌措施,合理使用催产素,缩短分娩时间,必要时果断选择剖宫产,以降低产时发热可能造成母婴不良影响。
魏俊教授:专题会:复发性流产
魏俊教授对复发性流产的病因筛查的流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同时也针对了病因如何治疗进行了讲解;对于免疫异常的治疗,继发APS要同时处理原发疾病。对于非典APS个体化风险评估结果单独使用LDA或联合使用LMWH,不明原因RSA不推荐IVIG、CA、泼尼松、HCQ、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G-CSF、脂肪乳、抗TNF-a、抗凝治疗作为 URSA的常规治疗方案。
范玲教授:中转剖宫产相关问题
范玲教授讲解到,中转剖宫产是自然分娩的孕产妇在产程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的中转剖宫产,例如产妇体温升高,怀疑宫内感染等各种原因造成的,中转剖宫产并发症比计划剖宫产多,胎头娩出困难(尤其二程中转手术,头深入骨盆)产后出血(切口裂伤、宫缩乏力)宫腔感染,伤口愈合不良(感染子宫切口血肿)晚期产后出血(缝合对合差、过紧过密),对于中转剖宫产的并发症,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要预防感染,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总结来说降低中转剖宫产率很关键,剖宫产只是一个手术,对于孕产妇来说没有绝对优劣,只有适不适合,也要不断的加强阴道助产技术。
李光辉教授:妊娠期糖尿病预防的策略
李光辉教授表示,孕期及早进行膳食评估及饮食运动干预,限制体重过度增长可能降低GDM发生风险,对GDM的预防仅关注孕期干预可能是不够的,因为GDM高危人群可能在孕前即存在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故GDM的预防应始于孕前,应建议建立全生命周期生活调整的理念,膳食补充剂:补充肌醇、维生素D可能降低GDM的发生风险,但需要高质量研究进一步证实;Q-3脂肪酸没有效果,二甲双胍可能降低肥胖孕妇GDM的发生风险,肠道菌群紊乱是GDM发生的重要原因,调节肠道菌群(如益生菌补充)有望成为GDM预防的有潜力的干预措施,可能成为未来干预及研究的一个新方向。
刘晓巍教授:产房急诊剖宫产
2021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中提到,降低阴道分娩并发症发生率是一项重要目标,刘晓巍教授从产房急诊剖宫产的指征模式、时限模式、应对的策略几方面进行了探讨,术前准备(时限、紧急情况下有序),术中应对(麻醉、生命体征、改变手术方式)·术后交接(真实、2h-24h-48h),主诉、查体、诊断、治疗(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各级别(分级、应急)手术的相互转换多学科的相互沟通、有效配合,产房剖宫产涉及时限、指征、术中、术后、交接等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讲解
丁新教授: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1)
丁新教授从新生儿窒息概念、简介;新生儿室息诊断标准-2016年指南脐血血气分析意义;脐血血气采取时机和方法;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1)新生儿酸碱平衡失调胎儿宫内监测;几个方面讲解了对新生儿血气分析的重要性,在新生儿血气分析中,相关指标是评判新生儿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从而在临床中避免甚至是不出现窒息情况的发生
时青云教授:子痫前期ISSHP诊断和管理的国家级实践建议
时青云教授结合丰富的临床经验以及实际的病例,以及子痫前期的定义、高血压不严重时的目标血压、患有慢性高血压、妊娠期高血压或早产先兆子痫的妇女的分娩时机、硫酸镁用于不“严重”的先兆子痫;产后产妇监测等几个方面,对子痫前期ISSHP诊断和管理的国家级实践建议进行了介绍。
陈奕教授:严重会阴裂伤的预防
陈奕教授表示在自然分娩的方式下,会阴裂伤比较常见,发生率53%-79%,如果发生严重的裂伤会严重影响孕产妇的生活质量,严重的会导致出血危机生命,并详细阐述了严重会阴裂伤的预防与管理(减少高危因素,减少巨大儿发生,合理管理产程;分娩及助产过程充分与病人沟通,提高配合度;助娩过程沉着冷静,控制胎头下降速度至关重要; 胎头着冠且宫缩会阴过度紧张时右手进行会阴保护,左手控制胎头下降速度,指导产妇哈气降低腹压减慢胎头娩出速度;充分全面评估患者高危因素,选择性进行会阴切开,器械助产时存在风险因素者建议会阴侧切术。
李介岩副主任医师:专题会:现代化产科监护新技术
李介岩副主任医师对全院母胎监护系统做了详细的介绍,做到各科室监护数据互联互通,并且将产科信息化-产科业务全流程的信息化、无纸化,智能化,提升医护工作效率,提升就医体验。技术融合打破孤岛-监护设备与信息化软件深度融合,与医院信息系统对接打破"信息孤岛”,提升运营效率-院内院外、下属医院/社区医院数据实时传输,提高医护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提升运营效率,环节质控降低风险-规范业务流程、规范数据管理,系统精细统计,支撑数据挖据及科研,降低医疗事故风险。
高婉丽教授:妊娠合并脑垂体瘤的孕产期管理策略
高婉丽教授对妊娠合并脑垂体瘤的孕产期管理策略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总结出:孕前尽可能明确垂体微腺瘤、大腺瘤; 应在产科高危和神经科门诊定期产前检查观察垂体瘤生长情况,定期作视野视力检查;如发生症状或腺瘤长大,应考虑使用溴隐亭控制腺瘤生长,以免长大的腺瘤压迫周围组织,尤其视神经和视交叉的受压可造成失明等严重后果;孕期正确选择MRI平扫鞍区成像以排除或确定压迫垂体柄、垂休PRL微腺瘤及空泡蝶鞍症等鞍区病变,及早发现垂体卒中;及时启动MDT防止垂体卒中的孕妇并发症。
张为远教授:巨大儿产期平谷与分娩
张为远教授对巨大儿的预防以及干预措施做了详细的阐述,并强调以下几点:巨大儿对母儿存在一定风险;巨大儿主要是营养过剩、高血糖等28周后;LGA趋势及可疑,及时给予干预可疑巨大儿是剖宫产指征、谨慎试产减少母儿并发症、改善预后。
12月12日会议
12月12日,会议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党委书记张建教授的开场致辞中拉开帷幕。
张建书记对授课专家及线上的妇产科同道参加此次研讨会表示热烈的欢迎。他表示,经过了前一天的线上授课,大家对促进自然分娩等方面有了详细的了解,今日的主要议题是胎儿医学方面的内容,胎儿医学在国外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产科、儿科、遗传等各学科共同参与,在国内虽然还属于一个新兴的学科,但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希望今天进行讲座的各位产科、儿科、胎儿医学的专家们能够为大家奉上一场知识的盛宴,进一步拓宽眼界和知识,使大家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的为孕妇提供医疗服务。
执行主席王欣主任介绍《胎儿医学相关疾病病例精解》新书发布
妇幼健康,是全民健康的基础,出生缺陷不仅严重影响儿童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而且影响人口健康素质,王欣主任编写的《胎儿医学相关疾病病例精解》一书,全书收集胎儿疾病临床病例40余例,每个病例从诊断、预后评估、宫内治疗、出生后治疗,以及相关咨询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为广大临床医生提供了极具实用价值的参考和借鉴,本书从产前诊断、胎儿出生缺陷防治领域,为青年医生提供了权威参考,有理论有实践,便于医生快速吸收并用于临床实践。
精彩授课
刘彩霞教授:双胎的规范化管理
刘彩霞教授通过精彩的授课,阐述了双胎妊娠是高危妊娠,母儿并发症都多于单胎,通过两个指南-双胎的诊疗分级指南和胎儿病临床应用指南,满足了广大产科急需的临床需要,为我国整体的双胎管理的水平提高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郑明明教授:复杂性双胎并发症的胎儿宫内治疗
郑明明教授,从双胎的分类,让我们看到了复杂性双胎并不少见,其次讲解了很多复杂性双胎的病例,特别是不同的并发症,有不同的手术方式,以及手术时机的选择,胎儿治疗都是急诊,早孕期(11-14孕周)超声检查绒毛膜性(双胎峰)是预防复杂双胎并发症的前提;应警惕双胎输血综合征的发生。对于单绒毛膜性双胎孕妇,如出现短期内空腹体重增加、腹围明显增加或腹胀明显;如超声发现羊水量或胎儿血流的异常,建议转诊至区域性的胎儿医学中心以明确诊断。
马立霜教授:胎儿严重畸形的评估与外科干预治疗
通过马立霜教授的精彩讲解,让产科医生了解到很多胎儿畸形出生后的外科治疗的方法及治疗时机,对于产科来说,是非常急需的知识,能够使产科医生给病人或家属交代病情时能够更加客观,更全面,让有希望存活的孩子能够存活下来。
魏瑗教授:复杂性双胎并发症的胎儿宫内治疗
魏媛教授通过复杂性单绒毛膜双胎减胎干预指征、单中心选择性减胎术后的围产结局与远期随访、单中心sIUGR选择性胎儿生长受限期待治疗新生儿随访三个方面对复杂性双胎并发症的胎儿宫内治疗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用多年的临床经验,为我们如何更好的科学的去选择减胎手术的指征,带来了精彩的指导。
杨昀教授:专题会:后无创时代,将出生缺陷防控再提前
杨昀博士带来了精彩的专题分享,随着出生缺陷预防关口的前移,扩展性携带者的筛查能够从源头防控,在一级预防的基础上预防出生缺陷,让罕见病更罕见,华大基因一直致力于出生缺陷的防控事业,也希望能够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开启具有中国特色的携带者筛查模式,服务于广大的孕妇及医疗工作者。
蒋宇林教授:胎儿泌尿系统异常的产前遗传学诊断
针对胎儿泌尿系统异常的产前遗传学诊断蒋宇林教授总结道:先天性肾脏和泌尿道先天异常是最常见的出生缺陷之一;存在多种多样的结构缺陷的类型;临床表型轻重不一,异质性较大;结构异常背后的遗传学问题也种类繁多;从染色体三体到微缺失重复以及单基因病都有相关的临床表型;遗传学诊断需要分级深入,必要时进行产前基因层面的检测;但目前仍有相当多数的CAKUT病例并没有明确的遗传学诊断;考虑往往是环境和多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侯磊副主任医师:胎儿生长受限相关染色体病
关于胎儿生长受限相关染色体病,侯磊老师讲到,胎儿宫内生长受限是临床相对比较常见的产科软指标异常,不单单是产科,也是产前诊断、超声医学都关注的焦点领域,同时也涉及到一些基因的诊断,侯教授通过大量的临床生动案例分析到,FGR胎儿要重视产前诊断,FGR的产前诊断当中,微缺失重复的检查是必要的,晚发的及孤立性的FGR也有相当的微缺失重复发病率。
卢彦平教授:胎儿骨骼异常的咨询
胎儿骨骼异常在孕期的发病率大概是万分之七点五,卢彦平教授结合病例,从病因学的角度系统的讲解了胎儿骨骼异常的产前诊断、以及咨询的策略,同时强调,一定要结合病人的家族史,开展个体化的诊疗工作,还要借助一些先进的遗传学技术。
姜海利副主任医师:胎儿肾积水的产前干预治疗
姜海利老师针对胎儿肾积水的产前干预治疗,通过产前肾积水的分级、AHN的孕期管理策略、胎儿肾脏置管引流术、产前肾积水AHN的诊断、产前肾积水的分级、染色体相关检查、多学科会诊,制定系统方案等几个方面做了充分的分析及讲解。
阮焱教授:胎儿水肿的诊治策略
阮焱教授从不同的病因学角度讲解到,胎儿水肿病因多样化且复杂,预后与水肿病因水肿的类型等因素有关。也要看到一部分胎儿水肿具有自限性,并不是说发现胎儿水肿我们有能力去干预就一定要进行功能的治疗和有创的操作,积极查找原因并诊治有预后良好的可能,同时对于水肿的胎儿要关注母体的情况,尤其是比较危险的镜像综合征,母亲了出现羊水过多,血压增高,要进行多学科诊治。
阮焱教授:专题会 CNV-seq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CNV-seq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还是比较灵活的,而且是非常便利的,但是每种技术都有自己的缺陷,作为临床医生应当在充分告知病情的情况下,告知患者相应遗传学检查的优劣性,阮焱教授从我国产前诊断的研究进展、CNV-seq在产前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路径、CNV-seq在产前诊断中的质量控制体系、CNV-seq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发展方向。
邹丽颖教授:产时胎心监护识别中的常见问题
邹丽颖教授结合实际病例对产时胎心监护识别中的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以及产时监护的判读,从胎心监护的原理和各种机制到大量的实例进行了列举说明,并总结出不能识别减速类型、过度解读减速,造成过度干预、胎心监护基线波动时的解读、关注宫缩的描记与解读、注意走纸速度;重点要关注产时监护识别,注意解读监护要素,就会降低误判的解读。
杨孜教授:原发性子宫乏力性出血的预警和行动时机
产后出血是所以产科大夫都不能避开的问题,也是比较常见的问题,产后出血的血量定义各国不同,与子宫乏力相关出血量的预警时机不同,联合应用宫缩剂处置子宫乏力出血的时机和方法差异,减少不必要的输血--如何防丢血是基础,杨孜教授阐明了在治疗的同时要把握时机,预防子宫乏力性出血预警时机掌握差异,减少可补偿的产后出血孕产妇死亡率。
沈汝冈教授:降低阴道分娩并发症
沈汝冈教授通过2021年国家卫健委质控指标、北京市产后出血发生情况、产后出血原因分析、对策四个模块对降低阴道分娩并发症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建立产后出血高风险人群实现产科主任医师-高年资主治医师-高年资助产师团队、门诊与病房联合专案管理;加强科室间密切交流与合作,沟通患者病情,及时解决问题;利用现代化模拟分娩设备,组织各级医生进行产前助产胎吸助产、会阴切开缝合技术、软产道裂伤缝合技术及各种阴道分娩止血技术等技能培训;将阴道分娩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完成情况作为医院综合目标管理年度加分指标将项目目标逐级分解到科室、人员;加强EENC,促进三早,促进子宫收缩;加强青少年性教育、育龄期女性的避孕指导宣传正确的性保健知识教育指导正确避孕方法减少非意愿妊娠。
周莉教授:分娩期饮食管理
周莉教授从分娩能量需求、妊娠合并糖尿病分娩时血糖监测、妊娠合并糖尿病产程处理、妊娠合并糖尿病酮症监测四个方面进行了讲解,并总结道:分娩过程中要保持足够能量的摄入、分娩过程中血糖水平直接影响分娩结局、重视产程中酮症、个体化血糖监测、产程处理。
大会总结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副院长苗劲蔚教授做闭幕致辞,她讲到,两天下来各位专家的授课都非常精彩,随着国家二孩、三孩政策的放开,本次线上关于自然分娩的学术论坛是十分有必要的,希望大家不断学习国内外的最新医学进展,助力自然分娩。在产前对胎儿进行疾病的诊治,不仅是代表了新技术,也代表了未来的围产方面的很大的发展方向,感谢线上的授课嘉宾及听课同道,感谢产科医疗团队的有力组织,希望在日后的工作中将正常分娩、胎儿诊断、并发症、合并症的处理方面更上一个新台阶!
“
大会主持人风采
北京妇产医院
微信公众号|快手官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