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要与哪些疾病区分?这些疾病易发生食管癌
食管癌要与哪些疾病区分?这些疾病易发生食管癌Barrett食管对于慢性食管炎患者,应在去除病因的情况下,应用抑酸剂和粘膜保护剂进行治疗。2.返流性食管炎: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由于食管粘膜长期受到损害而发生慢性炎症,食管粘膜充血水肿、糜烂、灰白、粗糙、颗粒样变。大多发在食管中下段,以下段为主。多见于中老年人群,是中、老年人必须重视的常见病之一。主要症状为烧心、胸骨后疼痛。研究发现,在食管癌高发区伊朗北部和中国林县人群中,慢性食管炎发病率特别高,且食管炎的发病率年龄较食管癌早10年,多数食管癌患者常伴有慢性食管炎。目前公认,慢性食管炎与食管癌有关。
我国是食管癌的高发区,目前普遍认为慢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食管裂孔疝、食管溃疡、食管憩室、食管乳头状瘤、食管息肉、食管白斑、贲门失弛缓症、食管瘢痕性狭窄是食管癌的癌前疾病,及时防治这些疾病,对防治食管癌有十分重要意义。
慢性食管炎
慢性食管炎分为两种:
1.慢性非特异性炎症:长期烟酒、过热食物、粗糙食物等刺激和维生素缺乏而引起。
2.返流性食管炎: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
由于食管粘膜长期受到损害而发生慢性炎症,食管粘膜充血水肿、糜烂、灰白、粗糙、颗粒样变。大多发在食管中下段,以下段为主。多见于中老年人群,是中、老年人必须重视的常见病之一。主要症状为烧心、胸骨后疼痛。
研究发现,在食管癌高发区伊朗北部和中国林县人群中,慢性食管炎发病率特别高,且食管炎的发病率年龄较食管癌早10年,多数食管癌患者常伴有慢性食管炎。目前公认,慢性食管炎与食管癌有关。
对于慢性食管炎患者,应在去除病因的情况下,应用抑酸剂和粘膜保护剂进行治疗。
Barrett食管
Barrett食管是食管下段粘膜的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所取代的一种现象,由正常的淡红色变成桔红色的粘膜。胃镜下有三种形态:岛形、舌型、环形。
通常认为,环型Barrett食管可能是由返流性食管炎发展而来,但岛型、舌型的病因至今尚不清楚,可能与先天因素有关。
Barrett食管本身并无症状,患者的症状主要由胃食管反流及其伴随的病变引起。主要是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或上腹痛。
目前公认Barrett食管是食管腺癌的癌前疾病。研究发现其腺癌发生率为5%~20%,是一般人群的30~125倍。但岛型、舌型Barrett食管不易癌变!环形Barrett食管容易癌变,病变长度越长癌变几率越高!
对环形Barrett食管、病变长度>1cm者,应加强胃镜随访。但对岛型、舌型患者,无需胃镜随访。
对伴有轻度异型增生者,第1年应每6个月接受1次内镜复查,如果异型增生没有进展,以后每年内镜复查1次。对重度异型增生的Barrett食管首选内镜下粘膜切除或手术治疗。
食管裂孔疝
胸腔与腹腔之间有一个分隔,叫横膈,其上有一个孔,叫食管裂孔,食管通过这个孔与胃连接,当食管裂孔扩大時,胃的一部分就会通过这个孔进入到胸腔內,这就是食管裂孔疝。其主要原因是食管发育不全、食管裂孔部位结构削弱。
食管裂孔疝是胃食管反流病的重要因素,其症状就是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主要是烧心、反酸、反胃。若疝入胸腔的胃较多时,患者进入食后胃部鼓胀可压迫周围心肺、纵隔,可产生气急、心悸、咳嗽、发绀等症状。
由于经常反酸,酸对食管粘膜的慢性损伤,容易诱发食管癌,食管裂孔疝是目前公认的食管癌的癌前疾病。食管裂孔疝并发食管癌的比率在0.32%~10%不等。
文献报道食管裂孔疝中反流食管炎的合并率为24%~64%,反流性食管炎中食管裂孔疝的合并率为32%~52%。近年有学者报告Barrett食管常伴有食管裂孔疝,Barrett食管的患病率在食管裂孔疝患者中明显增高,伴有食管裂孔疝的Barrett食管其Barrett上皮较长。
食管溃疡
食管溃疡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深达食管粘膜下层直至肌层的炎性坏死性病变。
在食管异位胃粘膜上发生的溃疡可类似于胃溃疡。其它少见的还有食管结核、白塞氏病、克隆恩病等。
主要表现胸骨后及上腹部疼痛、恶心、咽下困难等,疼痛常发生于进食时,可放射至肩胛区、左胸部,或颈部,可并发出血、穿孔、狭窄等,因食管壁薄、粘膜下血管丰富出血、穿孔风险较胃、十二指肠溃疡更高。
食管憩室
食管憩室是指食管壁的一层或全层局限性膨出,形成与食管腔相通的覆盖有上皮的盲袋。
三个好发部位:
①咽食管憩室,发生在咽与食管交界处;
②支气管旁憩室,发生在食管中段;
③膈上憩室,发生在食管下段的膈上部。
大多无症状,口小底大的憩室容易发生食物潴留,具大憩室食物潴留后可压迫周围组织产生相应症状。憩室内潴留的食物腐败,可发生恶臭味,并致粘膜炎症水肿,引起咽下困难、吞咽疼痛。咽食管憩室可反流引起肺炎。
食管憩室癌变主要是由于憩室部食物排空减慢,残留食物的刺激,使憩室内或憩室口发生慢性炎症、溃疡,长期慢性炎症而发生癌变。
食管息肉
食管息肉是起源于食管粘膜上皮的赘生物,病因不明,可能与慢性炎症有关,比较少见,大多因胃部不适做胃镜时偶尔发现。
临床上多无明显症状,生长缓慢,大的息肉可发生溃疡、出血、堵塞食管腔或发生恶变。
食管乳头状瘤
食管乳头状瘤为食管鳞状上皮的息肉样良性肿瘤,较食管息肉多见,大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病因不明,可能与粘膜损伤、人类乳头状病毒(HPV)感染、遗传因素等有关。
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以上腹部症状居多,如胸骨后痛、吞咽困难、胃灼热感等。
食管粘膜白斑
食管粘膜角化过度,出现白色斑块状变化,称为食管粘膜白斑。病理上可发生角化不良和不典型增生改变,属癌前病变,有报道其恶变率为5%。
食管粘膜白斑多见于40岁以上男性,主要是局部刺激(如吸烟、饮酒和刺激性食物等)和某种营养物质缺乏引起。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后期白斑对于热和刺激性食物特别敏感。
但要定期复查胃镜,发现白斑迅速扩大、表面粗糙、增厚、皲裂、破溃、硬结时,可出现胸骨后疼痛,应取活检排除癌变。病变扩大者,尤其发生异型增生者,可在内镜下行局部切除或电灼治疗。
贲门失弛缓症
贲门失弛缓症是食管下端括约肌弛缓不全,食物无法顺利通过而滞留,食管张力、蠕动减低,食管扩张。主要原因是食管贲门部的神经肌肉功能障碍。
本病比较少见,临床表现为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食物反流、吸入性肺炎等。
由于食物长期潴留在食管内,可发生慢性炎症而恶变。据报道贲门失弛缓症可以并发食管癌或贲门癌,发生率为2%~15%,尤其病程超过10年者。食管测压有助诊断。本病确诊依赖X线食管吞钡检查,食管扩张,食管蠕动减弱,食管末端狭窄呈鸟嘴状,狭窄部黏膜光滑,是贲门失迟缓症患者的典型表现。
食管瘢痕性狭窄
食管瘢性狭窄指各种原因造成食管瘢痕组织形成,导致食管腔狭窄,食物通过困难。
食管狭窄,食物长期潴留,可发生慢性炎症而恶变。想了解更多知识内容可以点击下方了解更多关注我们的阳光小店店铺,里边有各种健康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