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便秘灌肠:灌肠疗法真的超好用
儿童便秘灌肠:灌肠疗法真的超好用中医运用灌肠疗法已经有悠久的历史,自汉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记载“导”法治疗阳明病以来,我国的历代医家都很重视运用灌肠疗法。✎ 中医的观点 ✎1。灌肠疗法源远流长“菊花”给药吸收迅速灌肠疗法是使用导管直接将药液注人大肠 借助肠粘膜吸收作用以达到治疗疾病的方法,常用于降温、镇静、驱虫、解痉及某些肠道疾病的治疗。作为除了口服、注射以外的第3种常用给药方法,灌肠疗法为许多疾病的治疗另辟蹊径,为临床解决了因药物异味、恶心、呕吐等引起的服药困难。
不知从何时起,一股“灌肠疗法”之风开始大肆流行 。对于孩子,很多爸妈认为这是种安全无副作用的疗法 。
对于自己,很多女生觉得这是种能“排毒养颜”的良方 。
但是,灌肠疗法究竟出自何处?何时能用?用多了有没有危害?
小薇就来跟你详细聊聊
1。灌肠疗法源远流长“菊花”给药吸收迅速
灌肠疗法是使用导管直接将药液注人大肠 借助肠粘膜吸收作用以达到治疗疾病的方法,常用于降温、镇静、驱虫、解痉及某些肠道疾病的治疗。
作为除了口服、注射以外的第3种常用给药方法,灌肠疗法为许多疾病的治疗另辟蹊径,为临床解决了因药物异味、恶心、呕吐等引起的服药困难。
✎ 中医的观点 ✎
中医运用灌肠疗法已经有悠久的历史,自汉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记载“导”法治疗阳明病以来,我国的历代医家都很重视运用灌肠疗法。
操作过程
1.灌肠前,患者要先排便,清空肠道,以延长药物保留时间。在插管前要润滑肛门、减少摩擦、防止发生损伤。
2.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治疗目的、年龄、对灌肠的反应及可操作性等因素确定导管插入深度和角度、灌肠速度和灌肠压力及药物在肠道内的保留时间。
3.灌肠结束后,患者需做些清洁工作。采用灌肠疗法期间,饮食也要做相应调整。
3、灌肠疗法优缺均有用于儿童需估风险!
先说重点,灌肠疗法有风险并非所有儿童的身体都适用,也不是所有疾病都适用且这种疗法有其专业操作步骤,若为非医学专业人士操作其风险将大大增加。
✎ 优 点 ✎
给药简便吸收快
以儿科常见的肠道疾病来说,用灌肠疗法治疗,药物就直接到达了患处,还可让药物在病变部位停留一定时间,使药物直接地、较长时间地作用于病变部位,从而发挥局部用药效应,保证了儿童用药的连续性,提高治愈率。
减轻刺激少哭闹
儿童口服某些药易发生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灌肠疗法弥补了由于口服给药易伤脾胃,药味苦等因素导致儿童难以咽服而影响药物吸收的缺憾,也减少了药物对消化道的刺激,还避免了服药时引起的哭闹。
当然,这一切都得在专业医生的操作下。
✎ 缺 点 ✎
有以下4点
用药可能不够合理安全
目前有许多进行“灌肠疗法”的所谓诊所并没有取得相应资质,却挂上了“绿色疗法”的牌子,里头无证的医生可能会给孩子胡乱用药灌肠,让孩子身体受创。
此外,直肠给药也不是一种完全安全、无菌的给药方式,因为肠道内含有很多细菌,它们有可能随着药液进入孩子肠道深处,造成污染。
可能产生药物过敏
灌肠疗法不像打青霉素,治疗前还需要做个皮试,所以一旦孩子出现药物过敏性乃至休克,可能会导致无法预估的严重后果。
可能导致菌群失调
人体的肠道内有很多对身体有益的“益生菌”,而灌肠疗法的一大风险就是药物可能会引起孩子菌群紊乱,尤其是倘若灌肠液中含有抗生素类药物的话会由于大量杀灭肠道有益菌而导致腹泻等副作用。
可能引发肠道病变
人体的直肠环境并非坚不可摧,若频繁给孩子采用灌肠疗法的话会导致肠黏膜受损以及肠壁酸碱度的改度,有可能引发直肠细胞的坏死、甚至恶变。
4、“灌肠排毒”很不靠谱~长期依赖小心病变!
先说结论,灌肠疗法不能起到排毒、养颜、减肥的作用。无论是用水、咖啡灌肠还是其他液体
从医学上说,灌肠一般有3个用处:
1.诊断:如手术、检查(如结肠镜)之前用来清理肠道。
2.治疗:如通过肠道向血管内给药。
3.缓解:如患有严重便秘,大便硬结时,医生会用肥皂水对病患进行灌肠。
而所谓用灌肠来“排毒”就不可取了,灌肠属于一种外界刺激,顶多是临时解决便秘的一个方法。如果真要马上解决排便问题,只要口服甘露醇,或外用最简便的开塞露即可。
此外,一些便秘患者长期依赖“灌肠”排便,会影响肠道的正常蠕动,形成被动排便,身体便丧失了主动排便的功能。也会伤害肠黏膜,使得肠道容易受感染,并且,操作不当还有肠穿孔的危险!
所以,成人若不是患有严重便秘或其他肠道疾病,都不要私自采用“灌肠疗法”做所谓“排毒”。人体的生理若没有出现异常,是可以通过自然大小便、出汗等方式排出代谢废物的。当然,有病还是要找专业的医生面诊才是上上策。
本文为健康之路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