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原文:位卑未敢忘忧国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原文:位卑未敢忘忧国病后人瘦纱帽宽,骨头好像被敲散。译: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注:病骨支离,病后身体虚弱,骨头都象散了架似的。支离,残缺不全。纱帽宽,人很消瘦,帽子都觉得变大了。江干,江边。阖棺,盖棺,典出《晋书刘毅传》刘毅曰:大丈夫盖棺事方定。庙社,宗庙社稷。京华,京城,指北宋都城汴京。和銮,车铃,指皇帝的车驾。出师一表,指诸葛亮的《出师表》。227年,诸葛亮出师北伐前,上表蜀主刘禅,表示忠心。

陆游《病起书怀》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何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注:

病骨支离,病后身体虚弱,骨头都象散了架似的。支离,残缺不全。纱帽宽,人很消瘦,帽子都觉得变大了。江干,江边。阖棺,盖棺,典出《晋书刘毅传》刘毅曰:大丈夫盖棺事方定。庙社,宗庙社稷。京华,京城,指北宋都城汴京。和銮,车铃,指皇帝的车驾。出师一表,指诸葛亮的《出师表》。227年,诸葛亮出师北伐前,上表蜀主刘禅,表示忠心。

译:

病后人瘦纱帽宽,骨头好像被敲散。

小臣孤立又无援,万里作客居江边。

虽然地位很卑下,却把国事挂心间。

丈夫行事持正义,评论不必等盖棺。

天地神灵都祐护,大宋江山万万年。

汴京父老天天盼,天子车驾早回还。

当年诸葛《出师表》,浩气常存忠义显。

今天夜里灯光下,还要仔细读几遍。

评:

这首诗作于淳熙三年(1176)夏,时陆游因人诬陷而被罢官,困居成都,春夏间又生病,病愈后写诗二首言志,这首是其一。诗中显示他忧国忧民之心并没有丝毫改变。

首联叙事点题。沙帽宽,语涉双关。既指病后瘦损,纱帽宽松;也指被诬罢官,官帽被摘。孤臣,是指自己因坚持抗金北伐,反对妥协投降政策,多次遭到排斥打击,在朝廷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

颔联是全篇主旨所在,充分体现了陆游坚贞的爱国情操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无论是身在顺境还是身处逆境,他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从未动摇。目前,自己虽然被罢了官,地位卑下,但忠心不改,忧国如常。坚持抗金不变,不必等到死后才能论定。

颈联宕开一笔,呼吁朝廷北伐,收复失地,重返故都,以慰京华父老的热切盼望。

尾联两句,以挑灯夜读《出师表》收束全诗,进一步表达自己坚持北伐的决心。

这首诗自明心志,感情从胸臆中自然流出,充分体现了陆游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和人生价值观。“位卑未敢忘忧国”这一千古名句,更是富有启迪和教益,可以作为后人的座右铭。当代作家李存葆曾经引这句诗作为小说的“题记”,放在小说的首页。那部小说是反映中越自卫反击战中中国军人的英勇牺牲和无私奉献精神,小说的名字叫《山中,那九十九座坟茔》。

附:

陆游《病起书怀》其二

酒酣看剑凛生风,身是天涯一秃翁。

扪虱剧谈空自许,闻鸡浩叹与谁同。

玉关岁晚无来使,沙苑春生有去鸿。

人寿定非金石永,可令虚死蜀山中?

附图:

孤臣万里客江干,位卑未敢忘忧国。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原文:位卑未敢忘忧国(1)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原文:位卑未敢忘忧国(2)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原文:位卑未敢忘忧国(3)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原文:位卑未敢忘忧国(4)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原文:位卑未敢忘忧国(5)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原文:位卑未敢忘忧国(6)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原文:位卑未敢忘忧国(7)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原文:位卑未敢忘忧国(8)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