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自身免疫性疾病为什么越来越多?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为什么越来越多?自身免疫性疾病区分这些基因会增加自身免疫的风险,但不能保证会发生这种风险,这一点至关重要。 接下来讨论的环境触发因素是最终引发自身免疫级联反应的关键触发因素。 影响自身免疫的遗传因素白细胞抗原(HLA)多态性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最容易被理解的遗传危险因素。(①文献来源:类风湿病。第一作者:Gergely Bodis。《白细胞抗原(HLA)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2018年6月)HLA系统在向免疫系统提供抗原(毒素或其他外来物质)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细胞因子基因的变异也可能通过产生过多的促炎分子而增加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风险。(②文献来源:J Interferon Cytokine Res。第一作者:Koen Vandenbroeck。《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时代的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与人类自身免疫性疾病》2012年4月)

自身免疫性疾病为什么越来越多?自身免疫性疾病(1)

上篇文章,《自身免疫性疾病(上)得了只能怪命不好?告诉你,命由你不由天 》,在粉丝中引发强烈反响,作为临床医学的“不治之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做个形象的比喻就是自己人斗自己人,巨大痛苦只有患者及患者家属才能体会。那么怎么调理自身免疫性疾病?这篇我们继续讲机制和原理,只有把这部分内容讲清楚了,功能医学逆转自身免疫性疾病就会顺理成章!

自身免疫性疾病为什么越来越多?自身免疫性疾病(2)


影响自身免疫的遗传因素

白细胞抗原(HLA)多态性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最容易被理解的遗传危险因素。(①文献来源:类风湿病。第一作者:Gergely Bodis。《白细胞抗原(HLA)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2018年6月)HLA系统在向免疫系统提供抗原(毒素或其他外来物质)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HLA基因多态性可能损害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从而损害自身免疫功能。HLA-DQ2和HLA-DQ8在乳糜泻中的作用众所周知。HLA-DRB1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有关,而HLA-B27与脊椎关节炎有关。

细胞因子基因的变异也可能通过产生过多的促炎分子而增加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风险。(②文献来源:J Interferon Cytokine Res。第一作者:Koen Vandenbroeck。《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时代的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与人类自身免疫性疾病》2012年4月)

自身免疫性疾病为什么越来越多?自身免疫性疾病(3)

区分这些基因会增加自身免疫的风险,但不能保证会发生这种风险,这一点至关重要。 接下来讨论的环境触发因素是最终引发自身免疫级联反应的关键触发因素。

肠道菌群失调和肠道通透性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菌群显著影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风险。肠道微生物影响自身免疫的主要机制有三种:

1、肠道微生物调节T细胞的分化。在健康的肠道中,细菌调节效应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的分化。另一方面,细菌感染诱导肠上皮细胞凋亡(细胞死亡),最终导致自反应性T细胞的产生。(③文献来源:Nat Immunol。第一作者:Campisi L。《响应微生物感染的细胞凋亡诱导自身反应性TH17细胞。》2016年9月)

自身免疫性疾病为什么越来越多?自身免疫性疾病(4)

2、微生物酶修饰蛋白质。肠道菌群失调影响肠道内微生物酶的种类。这些酶的变化会修饰宿主蛋白,并可能引发自身免疫反应。(④文献来源:Front Microbiol.。第一作者:Aaron Lerner。《营养不良可能通过宿主蛋白的不适当翻译后修饰引发自身免疫性疾病》2016年7月)

自身免疫性疾病为什么越来越多?自身免疫性疾病(5)

3、肠漏会让有害细菌四处传播。肠道通透性增加(又称“肠漏”)是一种触发自身免疫性疾病过程的“危险信号”。正常情况下无害的细菌会从肠道逃入体循环,引发自身免疫性疾病。(⑤文献来源:Science。第一作者:S. Manfredo Vieira。《肠道病变的易位驱动小鼠和人类的自身免疫。》2018年5月)

自身免疫性疾病为什么越来越多?自身免疫性疾病(6)

剖腹产

通过剖腹产出生的婴儿可能会有异常那个的肠道菌群,这些菌群中有来自母亲、医生和其他分娩人员皮肤上的葡萄球菌,以及医院里发现的病原体。相反,经阴道分娩的婴儿会受到母亲阴道细菌的感染,其中包括有益的乳酸菌。研究表明,剖腹产婴儿体内不正常的肠道菌群组成会改变他们的免疫系统发育,并可能增加他们未来患哮喘、过敏和自身免疫的风险。

环境毒素

环境毒素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汞是一种重金属,存在于某些种类的海鲜和牙科汞合金填充物中,它通过改变免疫系统基因的表达来启动自身免疫。

BPA,在收银机收据和塑料食品储藏容器中发现的臭名昭著的增塑剂可通过改变雌激素信号,破坏细胞色素P450的解毒途径,增加循环脂多糖和激活巨噬细胞来激发自身免疫性。

邻苯二甲酸盐,另一组常见的增塑剂,通过增加氧化应激引起甲状腺自身免疫。

最后但并非最不重要的是,有机溶剂,存在于干洗化学品、油漆稀释剂、指甲油去除剂和洗涤剂中,通过刺激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增加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风险。

过度的卫生

在生命早期接触微生物可以教会免疫系统区分自我和非自我。在没有微生物输入的情况下,免疫系统不能正常发育,例如污垢和细菌。我们社会痴迷于消毒、擦洗和用吸尘器吸走我们环境中的每一粒灰尘,这剥夺了我们的孩子发展免疫系统的这些微生物“教学机会”,增加了他们未来免疫功能紊乱的风险。

麸质

麸质过敏症是由谷蛋白引起的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然而,麸质还会通过激活炎症途径、改变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增加肠道通透性,引发非腹腔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桥本病和干燥综合征。

感染

尽管缺乏微生物会导致自身免疫疾病的发展,但有害病原体的慢性感染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伯氏疏螺旋体和免疫系统中天然存在的自身成分之间的分子模拟,慢性莱姆病可引起心血管系统和关节的自身免疫。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引发甲状腺自身免疫,巨细胞病毒会加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症。对于许多人来说,治疗先前存在的感染是自身免疫疾病治愈过程的关键部分。

线粒体功能障碍

线粒体功能障碍导致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包括多发性硬化(MS)和狼疮。除了充当细胞的能量工厂外,线粒体还调节自噬,即细胞“清洁”并分解不必要的或功能失调的成分的过程。线粒体功能障碍导致自噬缺陷,削弱对失控的自我反应性免疫细胞的破坏,并可能引发自身免疫性疾病。

长期的压力

心理压力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既定危险因素。压力可能会通过改变肠道菌群和失调HPA轴来触发自身免疫,HPA轴是人体的主要压力反应系统,也会影响免疫功能。

生物节律现象混乱

人体免疫细胞的活动受昼夜节律的影响,昼夜节律是一套生物过程,它塑造了人体的行为和生理状态,大约以24小时为一个周期。打乱生物节律的因素可能导致免疫功能紊乱。例如,研究表明,轮班工作(一种重要的生物节律干扰因素)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和类风湿关节炎有关。生物节律紊乱也可能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多发性硬化。

睡眠不足

睡眠不足与生物节律紊乱密切相关,会增加自身免疫的风险。慢性失眠和睡眠呼吸暂停都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风险显著增加有关。

九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1、麸质过敏症

麸质过敏症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小麦等谷物中发现的谷蛋白会引发免疫反应,导致小肠受损。遗传易感性的结合,特别是HLA-DQ2和HLA-DQ8多态性,和非遗传因素导致麸质过敏症的发展。抗生素的过度使用被认为是工业化国家麸质过敏症发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因为它对肠道微生物群的破坏性影响。要了解更多关于抗生素和麸质过敏症之间的关系,请阅读我之前的文章“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导致麸质过敏症的流行吗?”

2、桥本氏病

桥本氏病是由于免疫系统产生了攻击甲状腺的抗体,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和甲状腺功能减退。谷蛋白似乎在桥本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许多患有桥本氏症的人也患有麸质过敏症,而无麸质饮食则能改善临床症状。

有趣的是,幽门螺杆菌感染也可能引发桥本氏病。在桥本氏病患者中发现了一种特别强毒的幽门螺杆菌菌株,称为CagA(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阳性幽门螺杆菌,在桥本氏患者中发现了,对这种感染的治疗可减少甲状腺自身抗体。 科学家认为,CagA阳性的幽门螺杆菌会触发甲状腺自身免疫,因为它与甲状腺过氧化物酶(一种参与甲状腺激素合成的酶)具有非常相似的遗传序列。 这种相似性可能导致与甲状腺组织的破坏性交叉反应和随后的自身免疫。

3、格雷夫氏症

在格雷夫斯病中,免疫系统也会产生甲状腺抗体,但这些抗体会激活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从而导致甲状腺机能亢进。与桥本氏病一样,幽门螺杆菌似乎也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机能亢进中起作用。

4、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可导致关节严重肿胀和疼痛。它与肠道菌群的改变以及多种感染因子有关,包括引起牙周病的牙龈卟啉单胞菌、EB病毒和支原体。

5、多发性硬化症

在多发性硬化(MS)中,免疫系统攻击位于神经元绝缘髓鞘中的蛋白质,导致脱髓鞘和神经元死亡。肠道菌群的改变、肠道通透性、麸质敏感性和线粒体功能障碍都与多发性硬化症的发生有关。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MS患者表现出降低的抗炎肠道细菌水平和增加的肠道通透性。肠道的这些变化会损害T调节细胞的分化,增加自身免疫的风险。 MS患者中也发现了高水平的醋酸钙不动杆菌,一种常见的或友好的肠道细菌。 醋酸钙创建肽模拟氨基髓鞘酸序列,并且,通过分子模拟,可以发起自体免疫反应。

多项临床干预研究表明,麸质敏感性在多发性硬化症中起一定作用,无麸质饮食可显著减轻症状。线粒体功能障碍也被认为在多发性硬化症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它会产生一种降低的能量状态,损害神经元产生三磷酸腺苷(ATP)的能力,ATP是负责细胞间能量储存和转移的分子。

6、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发生在免疫系统攻击和破坏胰岛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的时候。1-型糖尿病与多种HLA多态性和至少40种非HLA基因变异有关。肠屏障功能受损、抗生素的使用、肠道菌群的破坏以及麸质似乎都在该病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作用。

7、炎症性肠病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个总括性术语,用于描述胃肠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IBD患者表现出明显的肠道菌群失调,包括肠道致病菌和真菌水平升高。因此,抗生素的使用也与IBD密切相关也就不足为奇了。

非麸质过敏症也可能通过刺激肠道炎症反应而在IBD的发展中发挥作用。非谷蛋白-淀粉酶/胰蛋白酶抑制剂,在小麦和其他谷类中发现,也可能通过激活toll样受体4导致自身免疫性肠道疾病,toll样受体4是一种参与激活免疫系统的蛋白质,它会导致促炎细胞因子的上调。

8、红斑狼疮

全身性红斑狼疮,通常简称为“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引起严重的、持续性的炎症,导致多个器官的组织损伤。与许多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一样,狼疮与肠道微生物群的改变有关,包括细菌多样性的减少和机会性病原体的增加。它的特征是对正常肠道微生物过敏。

脂多糖(LPS)和脂磷壁酸,这两种细菌的副产品,已被发现促进狼疮的发展。肠道细菌大量产生这些代谢物,进一步支持了肠道微生物群有助于狼疮发展的观点。

炎症通路的异常,包括NLRP3和AIM2炎性小体,也可能导致狼疮。

9、干燥综合症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攻击泪腺和唾液腺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眼泪和唾液分泌不足。它经常伴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和狼疮。

干燥综合征患者表现出对谷蛋白的肠粘膜炎症反应,提示食用谷蛋白可能会促进疾病进程。正如你所预料的,肠道微生物群似乎也参与其中。

对干燥患者的评估显示共生肠道微生物的减少和条件致病菌的增加。

GERD和自闭症是否也是自身免疫性疾病?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是美国最普遍的胃肠道疾病,至少有20%的人口遭受其不舒服的影响。虽然传统上不认为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但新兴研究表明,自身免疫性可能在GERD的发展中发挥作用。

传统观点认为GERD是由于胃酸过多引起的一种疾病,胃酸进入食道后会引起不适。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胃酸回流到喉咙不会引起与GERD相关的损害;相反,损伤是由于食管下段产生促炎细胞因子所致。要了解更多关于GERD的潜在原因以及如何自然地对待它,请参阅我的主题电子书。

自闭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影响行为和交流的发育障碍,传统上也不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ASD具有活跃的自身免疫性成分。

这篇读起来是不是比较吃力呢?这就是医学的专业性,既然面对自身免疫性疾病就要有啃硬骨的精神,好了接下来,我们将进入终极篇《功能医学逆转自身免疫性疾病》,敬请期待!

  • (本文作者:邹真俊,首发焕然新生停药逆转,ID:T2DMnizhuan,尊重原创请勿抄袭,个人发朋友圈不限。)

  • (免责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通知秒删。上述内容不构成诊断及治疗建议,药物、生活方式改变需要寻求医生、健康管理师、营养师专业人士意见及指导!)

原文献链接:

1、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5935613/

2、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319933/

3、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7455420?dopt=Abstract

4、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4742538/

5、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59/6380/1156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