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糖和糖尿病的症状区别在哪里:一看就懂的糖尿病高血糖的原因与应对绝对值得珍藏
高血糖和糖尿病的症状区别在哪里:一看就懂的糖尿病高血糖的原因与应对绝对值得珍藏当餐的餐后血糖应略高于餐前血糖,但一般不超过2.2mmol/L。如果餐后血糖过高于餐前血糖,可能是当餐吃多了,或餐前药量小了,或餐后运动少了;反之,如果餐后血糖过过于餐前血糖,可能是当餐吃少了,或餐前药量过大了,或餐后运动大了。反应性高血糖,是由于低血糖或低血糖反应而诱发胰高糖素大量分泌使血糖迅速升高。其原因是控制不当,比如过度节食、运动不当或用药过度,使得饮食、运动和用药三者没有匹配好,导致了反应性高血糖。(任何一匹马都可能出现的情形)胰岛素分泌呈现前低后高,本该在餐半、餐一出现的分泌高峰,延迟到餐二、餐三才出现,甚至餐三高于餐二,导致餐三餐四易发低血糖甚至诱发反应性高血糖。(懒马的情形)胰岛功能受损,早相缺失,胰岛素分泌缓慢且能力下降,整体的胰岛素的分泌量包括夜间基础胰岛素的分泌量都不足了,血糖就比较难控制了。(病马的情形)胰岛素和C肽释放都低,即使葡萄糖刺激也无峰值出现,表现为餐一餐
对于大部分糖友来说经常会听到和学习到很多跟糖尿病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术语,但是一般很难理解或者不太懂,有一位资深糖友就为我们发来了一套他整理和学习的非常通俗易懂的糖尿病知识以供大家参考和学习,一眼就能看懂什么是糖尿病的起因,以及各种高血糖该如何应对,绝对值得珍藏。
--为了表达对作者也就是整理该文档的作者的尊重,本文未做删减和修改,有不足之处还望大家讨论和支持。对二型糖友来说,高血糖的原因包括但不局限于:
一、胰岛素抵抗由于肌体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再多胰岛素也控不好血糖。(累马的情形)
二、高胰岛素血症空腹胰岛素偏高,餐后更高,胰岛素分泌比正常人还多。(累马的情形)
三、胰岛素分泌延迟胰岛素分泌呈现前低后高,本该在餐半、餐一出现的分泌高峰,延迟到餐二、餐三才出现,甚至餐三高于餐二,导致餐三餐四易发低血糖甚至诱发反应性高血糖。(懒马的情形)
四、胰岛素分泌延迟 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功能受损,早相缺失,胰岛素分泌缓慢且能力下降,整体的胰岛素的分泌量包括夜间基础胰岛素的分泌量都不足了,血糖就比较难控制了。(病马的情形)
五、基础胰岛素和餐后胰岛素都分泌不足胰岛素和C肽释放都低,即使葡萄糖刺激也无峰值出现,表现为餐一餐二的C肽和胰岛素分泌水平和空腹一样。(病马的情形)
六、反应性高血糖反应性高血糖,是由于低血糖或低血糖反应而诱发胰高糖素大量分泌使血糖迅速升高。其原因是控制不当,比如过度节食、运动不当或用药过度,使得饮食、运动和用药三者没有匹配好,导致了反应性高血糖。(任何一匹马都可能出现的情形)
当餐的餐后血糖应略高于餐前血糖,但一般不超过2.2mmol/L。如果餐后血糖过高于餐前血糖,可能是当餐吃多了,或餐前药量小了,或餐后运动少了;反之,如果餐后血糖过过于餐前血糖,可能是当餐吃少了,或餐前药量过大了,或餐后运动大了。
所谓七点血糖,是指早上的空腹血糖和餐二血糖、中午的餐前血糖和餐二血糖、晚上的餐前血糖和餐二血糖以及睡前血糖或夜间血糖。测七点血糖的目的,是为了了解一日三餐的血糖变化、睡前或夜间血糖水平。
关于夜间血糖,需要说明一下,只有在空腹血糖很高的情况下,为甄别这个空腹高血糖是黎明现象还是苏木杰反应,才需要监测夜间3点前后的血糖水平,如果高于3.9 mmol/L,则是黎明现象;如果低于3.9 mmol/L,则是苏木杰反应。不过,夜间3点前后是否发生过低血糖,如果不用连续测糖仪(如雅培)而用普通血糖仪测指血的办法很难捕捉到。
第一,某餐的餐后血糖应略高于餐前血糖,但一般不超过2.2mmol/L。如果餐后血糖过高于餐前血糖,可能是当餐吃多了,或餐前药量小了,或餐后运动少了;反之,如果餐后血糖过过于餐前血糖,可能是当餐吃少了,或餐前药量过大了,或餐后运动大了。
第二,如果某餐的餐二血糖不高,下一餐的餐前血糖却很高,很可能是发生了一过性低血糖,诱发了反应性高血糖,说明你上一餐可能是吃得太少或吃得不对(如吃得太快或吃的食物消化吸收太快,导致血糖升得快降得也快),可能是药量过大导致药峰过高或药用晚了导致药峰延迟,也可能是运动过量导致能量消耗过快。
第三,如果睡前血糖过低,则建议适当加餐,以防夜间发生低血糖。至于睡前血糖多少合适,则因人而异,一般控制在6-7 mmol/L为宜。
所谓五点血糖是指餐前、餐半、餐一、餐二、餐三的血糖,有点像糖耐量试验,但有区别,前者是正常吃饭下测的,后者是喝葡萄糖水测的。测五点血糖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某一餐的血糖起伏变化情况,尤其是治疗方案作重大调整或确定某种食物对血糖的影响时,用来评估饮食、运动和用药三方面是否匹配,以便有针对性进行调整。
下图是某糖友的“五点血糖”:(注:下图中多了90这一点,少了180这一点)
那么,应对高血糖的办法有哪些呢?不外乎三招:
第一招是“管住嘴”
饮食是血糖的主要来源,是影响血糖浓度的主要外在因素。因此,管住嘴既是控制餐后高血糖的主要手段,又是控制摄入性高血糖的主要途径。
糖原分解和糖异生是血糖的又一主要来源。在基础血糖偏低和细胞缺糖的情况下,需要通过糖原分解和糖异生的方式向血液里有序地释放葡萄糖,以确保基础血糖不至于太低以及细胞的能量供应不至于断档。但是,由于基础胰岛素的不足,使得糖原分解和糖异生过于旺盛,导致过多的葡萄糖释放入血,造成基础血糖大幅升高。因此,为抑制基础血糖的大幅升高,可口服胰岛素促泌剂刺激胰腺多分泌内源性基础胰岛素或适量注射外源性基础胰岛素,以提高基础胰岛素水平,使过于旺盛的糖原分解和糖异生得到有效遏制,从而避免基础血糖的大幅升高。
“管住嘴、迈开腿、用对药、勤检测和糖教育”被称为糖尿病管理的“五驾马车”,其中的“管住嘴”是“五驾马车”中最重要的一环,是“辕马”,是血糖控制的基础,做不到这一点,则一切成空。
“管住嘴”经常被人误读!所谓“管住嘴”,是叫你把嘴管好,不是让你把嘴管死,不是少吃饭,甚至不吃饭,也不是所谓“七成饱”,甚至饿自己。所谓的“饥饿疗法”是完全错误的!靠少吃甚至不吃而获得的所谓“好糖”毫无意义!
饮食控制,不是简简单单的少吃或只吃“七分饱”,而是要算碳水,弄清楚你一天究竟需要多少克碳水化合物?比如是240克(生重),那么你就吃够240克,做到总量控制,既不多吃,也别少吃。接下去的问题是,你怎么吃?
一天总共240克,分到三餐各80克,可以。吃下来以后,血糖咋样?如果不高,那就正好;如果高了,提示这一餐你耐受不了80克的碳水?咋办?少吃多餐,化整为零。正餐先吃三分之二,看看血糖咋样?不高了,好了,锁定,固化下来,确定下来以后就这么吃。分出来的三分之一咋办?在二餐之间或餐三时加餐补上。当然,补的时候不一定非补你正餐分出来的那三分之一主食,你可以用水果或坚果取而代之,只要热量与那三分之一的主食相当就行了,这样既可“削峰” (血糖不高)又能“填谷”(血糖不低), 还能使你营养不缺,食物多样,一石四鸟,何乐而不为呢?
饮食控制的关键是学会吃,只有学会吃,血糖才会好。要想会吃,就要讲究时间、讲究数量、讲究内容、讲究技巧、讲究速度、讲究顺序、讲究搭配、讲究做法。
1)讲究时间(该啥时吃就啥时吃)
所谓讲究时间是指既不能早吃,也不能晚吃。早吃会因二餐叠加而导致血糖升高,晚吃会因二餐空挡而导致血糖走低。绝不能想吃就吃,也不能饿了就吃(将要低血糖或已经低血糖时除外)。当血糖不低时,那怕 “饿”也不能吃。因为,此时的“饿”仅仅是一种感觉,并非真的需要补充能量。如果“饿”了就吃,就会被误导,造成总热量超标。如果确实饥饿难耐,可进食一些诸如黄瓜、西红柿之类的低糖食物,以增加饱腹感,缓解饥饿感。
所以,总感觉“饿”,常常是“不会吃”造成的。如光吃白米粥、白米饭、白馒头、白面包、白面条等主食,没有蛋白质和足量的蔬菜,这些主食非常容易消化吸收,在胃里呆的时间极短,很容易胃排空,所以容易“饿”。在容易“饿”的同时,血糖也不容易控制,因为消化吸收快,导致葡萄糖过快涌入血液,引起血糖迅速升高。
2)讲究数量(该吃多少就吃多少)
所谓讲究数量是指既不能多吃,也不能少吃。原本吃多的部分,去掉;原本吃少的部分,添上。多吃,血糖失控;少吃,营养不良。怕血糖升高而少吃甚至不吃,是错误的。正确的做法是:总量控制,不多不少。
3)讲究内容(该吃什么就吃什么)
所谓讲究内容是指既不能爱吃就吃,也不能不爱吃就不吃。该吃啥,不该吃啥,要有所选择,比如:含糖低、升糖慢的,适当多吃,但也要限量;含糖高、升糖快的,不宜多吃,浅尝则止。当然,纠正低血糖时,则反其道而行之。
4)讲究技巧(该分餐吃就分餐吃)
所谓讲究技巧是指少食多餐,化整为零,削峰填谷,从正餐中分出1/3,留到餐三或二餐之间,这不仅能够平抑血糖峰值,还能控制全体摄入的总热量不超标。
5)讲究速度(该慢吃就不要快吃)
所谓讲究速度是指进餐速度不宜过快。细嚼慢咽,升糖较慢;狼吞虎咽,升糖较快。
6)讲究温度(该温吃就不要热吃)
所谓讲究温度是指要注意主食温度对血糖的影响。主食温吃,升糖较慢;主食热吃,升糖较快;主食凉吃,刺激脾胃。
7)讲究顺序(该先吃啥就先吃啥)
所谓讲究顺序是指要注意进餐顺序对血糖的影响。升糖慢的先吃(如蔬菜、肉蛋),升糖较快的后吃(如主食),升糖很快的少吃(如白米饭、白馒头、白面条、白面包),升糖飞快的不吃(如糖块、饮料,但低血糖时除外)。一般来说,热量低的、升糖慢的先吃;热量高的、升糖快的后吃。按照汤-菜-肉-饭的顺序吃,能有效延缓血糖上升速度。
先喝汤:先喝汤能增加饱腹感,避免吃多,要以清汤为宜,避免浓汤和油大的肉汤。
再吃菜:蔬菜低热量、高纤维,能有效延缓主食的消化吸收。
再吃肉:吃鱼、蛋、白肉(鸡、鸭、鹅肉皮下脂肪丰富,应弃皮食之)和红肉(羊肉、牛肉、瘦猪肉)等蛋白质食物时,多用低温蒸、卤、炖,少用高温烤、炸、煎,避免摄入过多油脂和动物脂肪,每克脂肪产生9Kcal热量,而蛋白质是4Kcal。
后吃饭:升糖快的主食放在最后再吃,既能延缓血糖上升,又能防止吃多。如能把白米饭换成五谷饭或是糙米饭,则更利于血糖控制。
8)讲究搭配(该咋搭配就咋搭配)
所谓讲究搭配是指要注意食物搭配对血糖的影响。GI高的和GI低的食物搭配食用,整体的GI就会降低。
9)讲究做法(该啥做法就啥做法)
所谓讲究做法是指要注意烹饪方法对血糖的影响。发面升糖快,死面升糖慢;软饭升糖快,硬饭升糖慢。一句话,越易消化吸收的,升糖越快。
第二招是迈开腿
运动是血糖高低的主要影响因素,迈开腿就是适当运动,这既可消耗细胞里的能量,促进细胞利用葡萄糖,降低血液里的葡萄糖浓度;又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加快细胞利用葡萄糖。这实际上就是疏通了血糖的去路。
所谓适当运动就是要选择好运动的时机和运动的强度。不建议空腹运动或餐后血糖偏低时运动,因为容易低血糖,诱发反应性高血糖。也不建议高强度运动,因为高强度运动会使血糖下降轨快,引起血糖波动。所以,运动前后测一下血糖,好知道你的运动是否合适。
第三招是用对药
所谓用对药,其套路无外乎限制血糖来路和扩大血糖去路二个方面。
常用降糖药物无非是口服降糖药和注射胰岛素二大类。
口服降糖药无非是胰岛素促泌剂、胰岛素增敏剂和糖苷酶抑制剂三类。1、先说说第一类口服降糖药——胰岛素促泌剂
胰岛素促泌剂分为磺脲类(格列美脲/格列齐特/格列喹酮等)和格列奈类(瑞格列奈/那格列奈),其主要作用是增加胰岛素分泌,和注射胰岛素一样,增加了胰岛素的数量,转运血糖的人手增加了,细胞外液里的葡萄糖能被及时搬走了,血糖也就降低了。葡萄糖被搬到哪儿了?送入肌体细胞了,细胞营养上来了,精神好了,也不乏力了。细胞不缺营养了,就不那么瘪了,人就不那么瘦了,这就是吃胰岛素促泌剂和注射胰岛素会增加体重的原因所在,也是体型消瘦的2型糖友比较适合用促泌剂和胰岛素的原因所在。当然,任何事情都有二面性,一方面葡萄糖搬走多了,血液里剩下来的就少了,那低血糖的风险就增加了,这就好比钱存的多了,流动资金就少了;另一方面,搬入肌体细胞的葡萄糖多了,细胞就鼓起来了,如果不加快消耗,细胞就“糖满为患”,后续过来的葡萄糖就塞不进来了,人就开始肥胖了,尤其是腹型肥胖就出现了,胰岛素抵抗就发生了。
还有就是通过肠促胰素途径的药物。包括DPP-4抑制剂和GLP-1受体激动剂,这一类药物通过GLP-1受体的多途径,可以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糖素、延缓胃肠排空、抑制食欲等等,可以达到控制血糖、减轻体重、降低血压等多重作用。
2、再说说第二类口服降糖药——胰岛素增敏剂
二甲双胍虽然不是专业的胰岛素增敏剂,但它的降糖作用包括但又不局限于胰岛素增敏剂,目前没有任何一种口服降糖药像二甲双胍具有如此全面的降糖机制,尽管它并不像促泌剂那样刺激胰腺B细胞分泌胰岛素,却在几十年里始终稳坐口服降糖药的第一把交椅 ,始终被各国糖尿病诊治指南列为不可替代的一线用药。
二甲双胍其降糖机制包括:
1)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通过提高外周组织 (肌肉、脂肪) 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疏通血糖的去路来降低餐后血糖(PPG);
2)抑制肝糖输出,通过直接抑制肝脏的糖异生降低空腹血糖(FPG);
3)减少小肠内葡萄糖吸收,通过限制血糖的来路来降低餐后血糖(PPG)。
噻唑烷二酮类(罗格列酮/吡格列酮)是专业的胰岛素增敏剂,它的作用很单一,就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通过提高外周组织 (肌肉、脂肪) 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疏通血糖的去路来降低餐后血糖(PPG)。
3、最后说说第三类口服降糖药——糖苷酶抑制剂
糖苷酶抑制剂主要是阿卡波糖(拜糖平/卡博平)和伏格列波糖,它的作用主要是抑制淀粉类碳水化合物的吸收。淀粉是多糖,必须分解成单糖才能吸收入血,分解它的物质就是“糖苷酶”,抑制“糖苷酶”的作用,淀粉分解就会延缓。吸收慢了,餐后血糖上升就不那么快了。这其中的路数,无非是限制血糖的来路。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药物一定要与第一口主食一起嚼服才有用,它只对淀粉类的主食发挥作用,对其他食物不发挥作用。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服用这类药物一旦发生低血糖,必须用葡萄糖而不能用淀粉类食物进行急救,因为分解淀粉的“糖苷酶”被抑制了,淀粉分解速度延缓了,而葡萄糖不需要分解可以直接入血。
SGLT-2抑制剂是一个降糖新药,它在降低血糖的同时,还可以降低体重、降低血压,对心血管事件有一定保护作用。它是怎样降糖的呢?血糖在肾脏有一个滤过和重吸收的过程,这类药物可以抑制被肾小球滤过的葡萄糖在肾小管重吸收后再回到血液,使得部分被肾小球滤过的葡萄糖未经肾小管的重吸收而直接进入尿液排出体外,从而使得血糖下降。这相当于我们钱包里的钱丢了一些,既没找回来回到我们的钱包,又没有存到银行,也没有用于消费,是实实在在的丢了,钱包里的钱自然也就少了,血糖也就低了。
说完了口服降糖药,还得说说胰岛素。胰岛素的作用无非是“搬运”,就是把细胞外液里的葡萄糖搬走。不管是内源性胰岛素,还是外源性胰岛素,都是如此。搬走干嘛?一是储存,二是代谢。搬哪儿储存?肝脏细胞、肌肉细胞、脂肪细胞;搬哪儿代谢?肌体细胞。
这好比老婆就是要拿走你口袋里的钱,不管是大老婆,还是小老婆,都是一样。她们总怕你兜里钱多,留一点儿给你用。多的拿走,拿走干嘛?一是存到银行,二是逛街花掉。
其实,控制血糖就像居家过日子一样,讲究收支平衡。收支平衡了,经济就中等,体型就中等。一方面,收入增多了,存款就多了,固定资产就增多,体型就肥胖了;另一方面,收入增多了,口袋里的钱也就增多了。口袋里的钱多了,如果花销没增加,钱包就越来越鼓。血糖就越来越高,细胞就越塞越满,人就越来越胖,胰岛素就越来越不敏感,胰岛素抵抗就越来越严重。降低血糖的套路其实很简单,就二招:一是减少血糖来路,二是扩大血糖去路,OK。
血糖的来路有三:1)摄入的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成葡萄糖入血;
2)肝脏和肌肉储存的糖原分解成葡萄糖入血;(饥饿时才会动用“库存”)
3)人体的脂肪和蛋白质分解转化成葡萄糖入血。(“库存”不够时就动用“老本”)
血糖的去路有三:1)血液里的葡萄糖进入细胞进行氧化分解;
2)血液里的葡萄糖变成糖原存入肝脏和肌肉细胞;
3)血液里的葡萄糖变成脂肪存入脂肪细胞。
先说餐后血糖怎么降:餐后血糖高,无非来多去少,要么来路多了,要么去路少了。
所谓来路多了,就是摄入多了,导致摄入性高血糖,咋办?很简单,管住嘴,别憨吃就好了,把吃多的部分去掉,该吃多少吃多少,不能多吃,也不要少吃。
所谓去路少了,二个方面:一是送入仓库储存的少了,二是送入细胞代谢的少了。咋办?具体分析:究竟是送入仓库储存的少了?还是送入细胞代谢的少了?
如果是送入仓库储存的少了,还要进一步细分,是搬运葡萄糖的人手不够呢?还是仓库爆满,没有货位,葡萄糖塞不进去?如果是搬运葡萄糖的人手不够,那就叫“小姨子”多派点儿人手或多请几个外援就完了,也就是用促泌剂刺激一下胰腺多分泌点儿胰岛素或注射点儿胰岛素,多大点儿事儿?如果是仓库满了,葡萄糖塞不进去,那就要腾仓纳货,先清仓,腾出货位,再纳货。肝脏细胞满了,就解决脂肪肝;肌肉细胞满了,就去运动;脂肪细胞满了,就去减肥。
如果是送入细胞代谢的少了,又要进一步细分,是搬运葡萄糖的人手不够呢?还是细胞之门打不开葡萄糖送不进去?还是细胞里面太满葡萄糖塞不进去?如果是搬运葡萄糖的人手不够,那就找“小姨子”或外援帮忙;如果是细胞之门打不开葡萄糖送不进去,那就用增敏剂,改善胰岛素抵抗;如果是细胞里面太满葡萄糖塞不进去,那就去运动,加速代谢。
再说基础血糖怎么降:基础血糖高,也是来多去少,要么来路多了,要么去路少了。
所谓来路多了,不是摄入多了,不是摄入性高血糖,是肝糖输出多了,是释放性高血糖,咋办?很简单,抑制它,限制它,让它少释放,不就完了。咋抑制?吃点儿二甲双胍,前面不是讲过,二甲双胍能够抑制肝糖输出,通过直接抑制肝脏的糖异生降低空腹血糖吗?
所谓去路少了,二个方面:一是搬运基础血糖的人手不够,那就吃点儿长效胰岛素促泌剂,像格列美脲之类,刺激“小姨子”多分泌点儿基础胰岛素或请外援帮忙,注射一点基础胰岛素,像来得时、长秀霖、地特等,一来可以增加搬运人手,二来可以抑制肝糖输出;二是你遭遇了胰岛素抵抗,葡萄糖不能顺利进入细胞进行代谢。咋办?用胰岛素增敏剂来改善胰岛素抵抗,像二甲双胍、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等,还有减肥,如果你偏胖的话。
保持一定的资金储备(正常体重),维持一定的流动资金(稳定的血糖水平),确保足量的生活需要(能量需求),日子也就接近小康(健康)了。
居家过日子,钱太少了(低血糖)肯定不行,钱太多了(高血糖)也容易惹祸。
应对高血糖,其实很简单,说来说去,就那么三招:管住嘴、迈开腿、用对药!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