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的科学治疗:健康知识普及行动
精神分裂症的科学治疗:健康知识普及行动答:在出现典型的精神分裂症症状以前,患者常常伴有不寻常的行为方式。由于这种变化较缓慢,可能持续几个月甚至数年,通常不太引人注目,有时是在回溯病史时才能被发现。这些症状包括情绪改变,失眠、紧张性疼痛、敏感、孤僻、回避社交、胆怯、情绪不好、强迫症状表现,难于接近,对抗性增强、与亲人好友关系冷淡疏远等等。少语少动,生活逐渐懒散,有的表现为自言自语,社交不良,兴趣缺失。缺乏主动性、纠结一些小事、纠缠家人,没完没了、不想上学及上班等,有的表现为胡言乱语,怀疑自己遭到迫害,被坏人监控,有的吹嘘自超人的能力,情感反应不协调。有的到处乱走,有的冲动伤人。思维联想障碍,情感淡漠,矛盾意向,和内向性。由于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社会歧视和偏见,国际上有学者呼吁要改变精神分裂症这一带有社会歧视的术语名称,但一直未找到专家公认的诊断名称来替代。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预期寿命可能比普通人群短20到30年。其原因不仅有自杀,还
问: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是多少?
答:精神分裂症在成年人群中的终生患病率约1%,是最常见的重性精神病之一,根据流行病学的数据,我国目前有近700万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每年所造成的医疗费用与支出与疾病负担都十分惊人。约2/3的患者因反复发作,而长期存在明显的精神病性残留症状,社会功能损害明显,残疾率高。全国残疾人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约占精神残疾人数的70%,是导致精神残疾最严重的精神疾病。
问:精神分裂症是谁最先提出的?
答:瑞士精神科医师布鲁勒于1911年首次提出了精神分裂症这一疾病的名称。他当时描述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为:
思维联想障碍,情感淡漠,矛盾意向,和内向性。由于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社会歧视和偏见,国际上有学者呼吁要改变精神分裂症这一带有社会歧视的术语名称,但一直未找到专家公认的诊断名称来替代。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预期寿命可能比普通人群短20到30年。其原因不仅有自杀,还包括早发的心脑血管疾病,遗传因素和不良的生活方式等等。
问:精神分裂症遗传概率是多少?答:精神分裂症患者一级亲属的患病平均终身风险为5%-10%。在同卵双生子或父母双方均为精神分裂症的子女中,患病率上升到40%-50%,比一般人群高四十多倍。所以很多家属询问精神分裂症患者生育孩子的风险,这种概率风险应该向家属交待清楚。
问:精神分裂症的常见表现有哪些?答:本病多起病于青壮年。男女发病率相似,大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初次发病的年龄在青春期到30岁之间,起病多隐袭,急性起病者较少,常见症状有的表现为:
少语少动,生活逐渐懒散,有的表现为自言自语,社交不良,兴趣缺失。缺乏主动性、纠结一些小事、纠缠家人,没完没了、不想上学及上班等,有的表现为胡言乱语,怀疑自己遭到迫害,被坏人监控,有的吹嘘自超人的能力,情感反应不协调。有的到处乱走,有的冲动伤人。
问:精神分裂症的前驱期症状有哪些?答:在出现典型的精神分裂症症状以前,患者常常伴有不寻常的行为方式。由于这种变化较缓慢,可能持续几个月甚至数年,通常不太引人注目,有时是在回溯病史时才能被发现。这些症状包括情绪改变,失眠、紧张性疼痛、敏感、孤僻、回避社交、胆怯、情绪不好、强迫症状表现,难于接近,对抗性增强、与亲人好友关系冷淡疏远等等。
问:精神分裂症的病程有何特点?精神分裂症初次发病以后可有不同的病程变化,约1/3的患者可以获得临床痊愈,即不再有精神病症状,另一些患者可呈发作性病程,其发作期与间歇期长短不一,复发的次数也不尽相同。复发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精神分裂症的发作与终止无突然的转变与明显的界限,一些患者。在反复发作后,可以出现人格改变,社会功能下降,临床上呈现不同程度的精神残疾,残疾较轻时,患者上保留一定的社会功能和社会适应能力,另有一部分患者病程为渐进性发展,或每次发作都造成人格的进一步衰退和瓦解,病情的不断加重,最终导致患者长期住院治疗。
问:影响精神分裂症的预后因素有哪些?答:对于某一具体的患者,在患病初期确定预后比较困难,研究发现预后有利的因素是,女性,起病年龄比较晚,急性起病,明显的情感症状,人格正常,并且社交与适应能力良好,病情发作与心因关系密切。
问:精神分裂症需要终生服药维持吗?答:关于精神分裂症的维持治疗,多数专家建议:对于首发,缓慢起病的患者或多次复发的患者,维持治疗时间至少5年或更长,部分患者可能需要终生服药,对于急性发作,缓解迅速彻底的患者,维持治疗时间可相应缩短,总体上,不足1/5的患者有可能停药。当然需要注意复发风险,最好定期门诊复查。
来源:沈阳市安宁医院
审核:宋震
校对:张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