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手部卫生,让健康尽在掌握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手部卫生,让健康尽在掌握· 认为手消对皮肤有刺激性;· 没有一次性擦手纸(占科室支出),只有在迎接检查的时候才会出现; 规范洗手可以大大减少手上微生物的数量,切断通过手的传播途径,减少了医院感染的发生。加强手卫生能在保护医护人员自身的同时,也对患者提供有效保护。手卫生是医院最基本、最经济、最有效的感控措施,然而医院的手卫生工作至今仍然是个难题。 其实,不仅仅是医护人员,经常进出医院、与患者频繁接触的家属也应规范洗手。有研究指出,患者反复感染32%是因为家属缺乏有效的卫生清洁知识,而家属与患者密切接触使细菌传播所致。因此,作为患者家属,如果你希望患者早日康复出院,也应规范洗手。· 科室冬天没有热水;
作者:贝贝妈妈
秋季是各种流行病高发的季节,流感、诺如、轮状病毒、合胞病毒感染等前赴后继地乘着秋风来到孩子们身边,又随着病儿来到幼儿园、医院等聚集地集中爆发,相互感染。这个时候,手卫生对于医护人员、儿童和家长都显得尤其重要。那么到底什么是手卫生呢?
手卫生是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 l 洗手是指医务人员用肥皂或者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 l 卫生手消毒是指医务人员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 l 外科手消毒是指医务人员在外科手术前用肥皂(液)或抗菌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杀灭手部暂居菌、常居菌的过程。
早在19世纪40年代,匈牙利产科医生Ignaz Semmelweis就发现医务人员简单的手卫生操作可以明显降低医院感染病死率。医院是治病救人的地方,也是各种细菌的聚集地。大量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医院感染中30%是由医务人员手传播细菌所致的接触性感染。
规范洗手可以大大减少手上微生物的数量,切断通过手的传播途径,减少了医院感染的发生。加强手卫生能在保护医护人员自身的同时,也对患者提供有效保护。手卫生是医院最基本、最经济、最有效的感控措施,然而医院的手卫生工作至今仍然是个难题。
其实,不仅仅是医护人员,经常进出医院、与患者频繁接触的家属也应规范洗手。有研究指出,患者反复感染32%是因为家属缺乏有效的卫生清洁知识,而家属与患者密切接触使细菌传播所致。因此,作为患者家属,如果你希望患者早日康复出院,也应规范洗手。
· 科室冬天没有热水;
· 没有一次性擦手纸(占科室支出),只有在迎接检查的时候才会出现;
· 认为手消对皮肤有刺激性;
· 认为戴手套了就不需要洗手;
· 洗手流程繁琐耗时间与病人太多、工作太忙相冲突;
· 习惯没养成;
· 一个字“懒”(最根本原因)。
BEFORE PATIENT CONTACT 接触患者前
BEFORE CLEAN/ASEPTIC TASK 在清洁/无菌操作前
AFTER BODY FLUID EXPOSURE RISK 可能接触患者体液后
AFTER PATIENT CONTACT 接触患者后
AFTER CONTACT WITH PATIENT SURROUNDINGS 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
内——掌心相对揉搓
外——手指交叉,掌心对手背揉搓
夹——指交叉,掌心相对揉搓
弓——弯曲手指关节在掌心揉搓
大——拇指在掌中揉搓
立——指尖在掌心中揉搓
(完)腕——揉搓手腕
- l 手部有明显污染物时:整个洗手过程40-60秒,其中整个洗手过程手部揉搓不少于15秒;
- l 手部无明显污染物时:速干手消毒20-30秒。
- l 美国CDC于1975、1985、1997、2002分别颁布《医疗机构卫生指南》 ;
- l 《卫生护理环境中洗手与手抗菌的APIC指南》
- l WHO《医疗活动中手卫生指南(2009)》
- l WHO《多模式的手卫生改善策略实施指南》
- l WHO《卫生保健中手部卫生准则》
- l WS/T313-2009《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修订)
- l 不建议使用热水洗手因为可能会刺激皮肤;
- l 不建议手部有明显污染时直接使用快速手消毒剂;
- l 不建议使用含有三氯生的肥皂;
- l 不建议采用自我报告作为手卫生依从性测量的基本方法。
建议用儿童比较容易理解和记忆的,朗朗上口的儿歌形式,向儿童宣传手卫生知识,比如:
饭前便后玩耍后揉眼前 擦鼻后勤剪指甲 勤洗手内外夹弓大立完防控蛔虫和沙眼防控痢疾和肝炎防控手足和流感手部卫生体康健更多育儿知识请参考《懂儿方知如何爱——贝贝妈妈育儿经》人民卫生出版社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懂儿方知如何爱"育儿科普团队温馨提示家长:
懂才是爱-When parents know children gr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