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常见的传染病有哪些症状?家畜家禽也会爆发传染病
畜禽常见的传染病有哪些症状?家畜家禽也会爆发传染病自年初疫情爆发以来,“吃野味对人类有危害”这件事已经彻底烙印在了所有中国人的脑海里,但所谓的“危害”,究竟是什么呢?01 吃野生动物有哪些危害?2. 携带传染病病原体的野生动物,自己为什么活得好好的?3. 正规养殖的家禽家畜也会爆发传染病,能放心吃吗?4. 吃野味的人是什么心态?
近来,新冠肺炎和野生动物成了最热的话题,公众普遍希望通过法律手段禁止野生动物食用、革除滥食野生动物的陋习,希望加强人工养殖动物的管理、取缔和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市场和贸易,甚至主张彻底取缔经济动物的养殖和售卖,消灭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灰色地带。
关于“什么是野生动物”,可以回顾我们前几天推送的文章(点击回顾)。在今天这篇文章中,我们就暂且把除了猪马牛羊鸡鸭猫狗等家禽家畜之外的动物,都归入野生动物之列来讨论。
抛开法律和野生动物保护不谈,今天来聊聊以下几个问题:
1. 吃野生动物对人类有什么危害?
2. 携带传染病病原体的野生动物,自己为什么活得好好的?
3. 正规养殖的家禽家畜也会爆发传染病,能放心吃吗?
4. 吃野味的人是什么心态?
01 吃野生动物有哪些危害?
自年初疫情爆发以来,“吃野味对人类有危害”这件事已经彻底烙印在了所有中国人的脑海里,但所谓的“危害”,究竟是什么呢?
首先是动物本身具有的毒性。例如河鲀毒素、蟾蜍毒素和蛇毒。这些动物生前就具有毒素,处理不当的话,死后也可能会置人于死地。不过相对好的一点是,生物毒素在人类间不具传染性,只是谁吃谁死。
河鲀死后内脏中的毒素可渗入肌肉,此时鱼肉也含有少量毒素
其次是人和动物有一些会共患的传染病。
从我们熟悉的SARS、艾滋病、禽流感、狂犬病、口蹄疫、鼠疫,再到我们不那么熟悉的猴天花(美国2003年)、狗流感(美国2008年)和近来爆发于尼日利亚的拉沙热等。这些传染病的病原体,有些是病毒,有些是细菌。虽然这些传染病不都是因吃而起,但也都与野生动物的近距离接触脱不开干系。
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与食用野生动物有莫大的关联,其中的纠葛,就不必我多说了。另有研究表明,在青藏高原的冰川之下,封冻着人们未曾见过的28种病毒。想必,这个世界上一定还有很多我们不了解的人类和野生动物共患传染病吧!
流行于西非的拉萨热卫生教育宣传海报,上面写着:触摸、玩弄或切碎老鼠可能会使你染病
第三是寄生虫,例如我们在初中课本中学过的猪带绦虫、肺吸虫、弓形虫等。
毛主席那句雄浑壮阔的“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尽人皆知,但一定有人不知道,这首诗的名字叫做《送瘟神》:
“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
两千年前的马王堆汉墓女主人身体中也被检出血吸虫,连神医华佗拿它也没办法。
我国建国初期,血吸虫更是危害一方的“瘟神”,南方地区向来以鱼米之乡、山清水秀而著称,却摆脱不了血吸虫的迫害。好在昔日血吸虫带给人民的苦难,如今已随滔滔江水一去不复返了。
血吸虫病传播途径
血吸虫虽然消灭了,但别忘了,在野生动物身上,还有更多我们不知道、或者还没有检测出的寄生虫。
02 携带病毒的动物,自己活得好好的?
不要以为携带病原体的野生动物,只会感染、危害到人类,自己却能活得好好的。
那只是表象——经过一系列深入的科学研究后,人们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野味市场上售卖的果子狸
鼠疫
以内蒙、宁夏、青海、西藏等地的黄鼠和旱獭等为研究对象的大样本研究表明,没有大规模爆发鼠疫时,这些动物体内鼠疫细菌的阳性率在0~2.24%之间(诚然,我没有阅尽所有相关文献)。
在鼠疫高发区,也存在旱獭等动物“自毙”的现象,例如2007年5-10月,近西藏阿里地区就报道了自毙旱獭46例,其中约半数体内检测出了鼠疫菌。
喜马拉雅旱獭
艾滋病
科学家对野生黑猩猩的研究表明,它们中有些个体确实死于猴免疫缺陷病毒SIV,SIV的爆发甚至还导致了野生黑猩猩种群数量的下降。
而SIV与HIV,有着不可名状的直接联系。
黑猩猩家族
禽流感
2017年11月,H5N6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快速扩散,韩国政府开始扑杀家禽
在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泰国、英国、瑞典等国,都有野生鸟类死于禽流感的报道。2005年4~6月,在我国的青海湖,也有6000多只候鸟死于H5N1。
03 家畜也有传染病,能放心吃吗?
其实,不光野生动物会得传染病,正规养殖的家禽家畜,也一样逃不开传染病的困扰——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猪瘟、禽流感、疯牛病等,就都是家禽家畜的常见疾病。
明明是正规养殖的动物,为什么还是会得传染病呢?因为,为了提高效益,动物们被集中养殖。当有流行病病原侵入时,自然就会在动物中间发生大流行、大爆发。
大型养鸡场
不过,请各位放心,对于这些规范养殖的家禽家畜,人们一直在极力避免传染病的流行。
而且,正规养殖家禽家畜从出生到端上餐桌,都有全套而严格的国家和地方标准——这些动物除了身上的肉多了点之外,身体其他方面可能比你都健康呢。
猪牛羊肉饲养前有笼舍建设规范,养殖过程中有严格的养殖规范、饲料规范,养殖场有消毒规范,还有防治传染病、寄生虫及其他疫病的防治规范,包括猪瘟、猪丹毒、肺病、伤寒、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病等疾病的疫苗预防和治疗、管控办法。除此之外,屠宰场也有宰前和宰后的检验处理标准。不同检验结果的肉类,会在检疫过后被盖上不同的印章。
因此,患有传染病的家禽家畜,是不可能被端上餐桌的。
我们只能在市面上见到盖了了圆形合格章的猪牛羊肉
但野味小馆里被端上餐桌的食物,可就没有这些保障了。即使是手续齐全、合法养殖的特种动物,多数也没有或者不会严格执行相关的安全标准。更何况还有一些养殖场披着合法的外衣,售卖野外抓捕的野生动物。
话又说回来,即使对家禽家畜养殖标准要求严格,有时也难免会遇到棘手的问题,例如前段时间就爆发了非洲猪瘟。这是因为,科学家虽然分离出了非洲猪瘟病毒,但却还没成功研制出疫苗,因此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
猪瘟爆发后,猪瘟病猪会被统一扑杀,并进行无害化处理,不会流向市场
而此次的新冠肺炎病毒,被分离出也只是不久前的事情,要想研制出疫苗尚需时日。更何况,这些活着的病毒几乎每天都在变化(变异)。
不过从另一角度讲,人养的动物有传染病,人养的人也有传染病啊,我们自己或者身边的人不是偶尔也会得流感吗?因此,在现有的认知和技术手段下,传染病恐怕暂时很难被根除,更何况是来源不明的野生动物了。
04 吃野味的人是什么心态?
我们初中政治课就学过,法的作用分为五个方面:指引作用、评价作用、教育作用、预测作用和强制作用。
人们心目中的《野生动物保护法》,更多的是在事情发生之后发挥它的“强制作用”(当然实际上现行的《野生动物保护法》的重点是利用而不是保护),那么在“吃野味”这种违法行为发生之前,违法者的动机是什么?
这次疫情爆发后,人们开始意识到“拒吃野味”的重要性
猎奇/被怂恿/追求刺激/盲目跟风
一项研究调查了一千名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广州市民,结果显示,因“出于好奇”而吃野生动物的人数比例占37%。
“
我什么都吃过,只有没吃过的野生动物才能让我满足。
不知道该吃什么,别人吃野生动物那我也吃吧。
”
炫耀
2015年7月,“穿山甲王子”“爆红”网络。
此后,越来越多的“王子”“公主”浮出水面。
滑动可查看图片
来源:微博
人们对野生动物的追杀,从远古时期对蛋白质的需求,转变为对利润和权利的追逐与炫耀。这种感情刻在我们的基因里,从未改变。
从周文王的鹿苑,汉武帝的上林苑,再到清朝的木兰围场和南海子麋鹿苑,一些渔猎的战利品还被陈列展示在宫中。
欧美人的炫耀也并非近来有之。一百年前,欧美人到非洲举起猎枪猎杀野生动物(被称作Safari),动物或被制成标本展示。
肯尼亚酒店大堂中的动物标本
而今天,Safari依然存在,只不过我们举起的是望远镜、相机和手机,大部分人炫耀(分享、记录)的方式变成了发朋友圈。当然,我们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内容除了观察到的野生动物,还有心心念念终于拔草的美食,甚至是二者的结合——就像“穿山甲王子”和“穿山甲公主”那样。
对食用野生动物的“炫耀”还存在另外一种情况:“我有钱,请别人吃野生动物才能显示我的经济实力,才有面子”。穿山甲一只2000~3000元,果子狸一只近千元,单从价格方面考虑,自掏腰包,您吃吗?在“穿山甲王子”的案例中,请客吃饭的人或许就是这种心态吧。
某农家乐餐馆的“野味菜单”
养生、治病
俗话说“药食同源”,俗话又说“药补不如食补”,俗话还说“吃什么补什么”,这似乎给一部分人找到了吃野生动物的理由。
“虎鞭酒、羊宝壮阳,燕窝滋阴,穿山甲通乳”
实际上,很多情况下“吃野生动物养生治病”,是错误扩大了“药食同源”的概念。《黄帝内经·太素》中有言“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中医认为食物和药物一样可以预防疾病,但是没说药物可以当作食物随便吃,也没说随便一个野生动物抓过来吃就是药物。(我们不讨论中医是否科学,只讨论吃野生动物者的心理)
有趣的是,在那份调查了一千人的问卷研究中,当被问到“流行吃野生动物的原因”时,选择“能增加营养”的人占45.4%;当被问到“所吃野生动物现在的生存环境是否清楚”时,回答“不清楚”的占52.8%;而当被问到“吃没有经过卫生检疫的野生动物安全吗”时,回答“不安全”的多达71%。
在明知环境不清楚、安全没保障的情况下,还要吃这样的野生动物来“养生”,也是蜜汁逻辑。
“文化”/地方特色
食用某些野生动物,在部分地区已蔚然成风。
在我国南方一些地区,坐月子的女性要喝红毛鸡熬的汤,因为它可以“滋阴补血,调经通乳,祛风除湿”。所谓的红毛鸡只是一种叫做褐翅鸦鹃的野生鸟类,其“功效”始载于1959年出版的《广西中药志》。
褐翅鸦鹃
如果说将红毛鸡作为物资匮乏年代的补品,我们可以理解,但如果时至今日仍然保留并传承这种“文化”,就有点不可理喻了。
以为野生动物是“绿色食品”
有的朋友,可能对“绿色食品”这四个字有什么误会。
我们来看看到底什么是绿色食品:
产自优良环境,按照规定的技术规范生产,实行全程质量控制,产品安全、优质,并使用专用标志的食用农产品及加工品。
“野生动物”首先谈不上是“生产”,其次人家动物怎么生长,也没有“规章制度”可循,更没有人类实施的“全程质量监控”,有的只是大自然的优胜劣汰。
当然了,野生动物也不符合有机食品和无公害食品的标准。
要追求真正的绿色有机无公害,就请认准以上几个标志。
总之,为了保护自己、他人和野生动物,请做到:不接近、不干扰、不伤害、不食用。
难道家养动物它不香吗???
穿山甲:我不会穿山,更不能通奶
华农兄弟家的竹鼠,算不算野味?
“吃蝙蝠长寿”,居然是他造的谣!
可别再吃野味了,害人害己害动物
你亲友圈传的谣言,都是传统艺能
城市上空的蝙蝠,会传染病毒给我吗?
撰文 | 吴海峰
部分图片来自 | 123rf.com.cn
微信编辑 | 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