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女23 岁躺下就秒睡,深圳一女孩48秒就能睡着

女23 岁躺下就秒睡,深圳一女孩48秒就能睡着所有发作性睡病患者都存在日间过度思睡,表现为突然发生的不可抗拒的睡眠发作,不分时间、地点和场合,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一日可反复多次发生。1、日间过度思睡这真不是在偷懒,也别羡慕,这其实是一种发作性睡病在作怪,看完你就知道这种病有多危险。发作性睡病有哪些症状?发作性睡病的主要症状包括日间过度思睡、猝倒发作、睡眠瘫痪、入睡幻觉和夜间睡眠紊乱等。大约1/3的患者具备以下所有症状。

当代青年都有一个未解之谜:为啥就是睡不着?

专业失眠二十年,最想要的就是秒睡技能了,然而秒睡真的是最佳技能吗?

也不一定。

最近,深圳一个23岁的女孩,从初中开始一上课就睡觉,自己都控制不了,甚至有时站着也能睡着,最快的一次只用了 0.8 分钟,也就是 48 秒就睡着了。

女23 岁躺下就秒睡,深圳一女孩48秒就能睡着(1)

这真不是在偷懒,也别羡慕,这其实是一种发作性睡病在作怪,看完你就知道这种病有多危险。

女23 岁躺下就秒睡,深圳一女孩48秒就能睡着(2)

发作性睡病有哪些症状?

女23 岁躺下就秒睡,深圳一女孩48秒就能睡着(3)

发作性睡病的主要症状包括日间过度思睡、猝倒发作、睡眠瘫痪、入睡幻觉和夜间睡眠紊乱等。大约1/3的患者具备以下所有症状。

1、日间过度思睡

所有发作性睡病患者都存在日间过度思睡,表现为突然发生的不可抗拒的睡眠发作,不分时间、地点和场合,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一日可反复多次发生。

2、猝倒

实质为因情绪诱发(如发怒、大笑)的躯体双侧肌张力突然部分或完全丧失,如吐舌、面部肌肉无力、言语不能、上肢下垂、膝盖弯曲甚至全身瘫倒,发作者意识清楚,无记忆力障碍,可完全恢复。

3、睡眠瘫痪

多在入睡或起床时出现,是发作性睡病患者从REM睡眠中醒来时发生的一过性全身不能活动或不能讲话,可持续数秒至数分钟。正常人也有这种情况,但发作性睡病患者频率及程度均显著加重。

4、睡眠幻觉

表现为在觉醒和睡眠转换期出现的幻觉,仿佛就真的发生一样,患者很难区分是做梦还是真实的。

5、夜间睡眠紊乱

常无入睡困难,但易醒多梦,多在入睡后2-3小时觉醒,再入睡困难。患者自感疲惫乏力,食欲下降,思维迟钝、记忆力差。

肥胖在发作性睡眠患者中常见,发病之初常常有难以解释的体重增加。患者可伴焦虑、抑郁状态,大约20%的有社交恐惧症。

女23 岁躺下就秒睡,深圳一女孩48秒就能睡着(4)

若日间过度思睡持续至少3个月以上,并伴随有上述其他症状,就需要考虑是否患有发作性睡病了,需要到医院睡眠专科进一步详细诊疗。

女23 岁躺下就秒睡,深圳一女孩48秒就能睡着(5)

发作性睡病有哪些病因?

女23 岁躺下就秒睡,深圳一女孩48秒就能睡着(6)

发作性睡病的病因不明,一般认为是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病毒感染特别是HIN1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免疫功能紊乱脑肿瘤等疾病都与发作性睡病有关。

女23 岁躺下就秒睡,深圳一女孩48秒就能睡着(7)

半数以上的患者在出现症状前都有一定的诱因,如情绪紧张、压力大、过度疲劳等大约8%-10%的发作性睡病患者具有家族史,患者二代直系亲属的患病率是普通人群的20-70倍。

人类发作性睡病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有高度相关性。下丘脑分泌素具有促醒作用,由分布在下丘脑后外侧部的少量神经细胞合成,并广泛投射到大脑和脊髓各部分。人类发作性睡病是由于免疫损伤致下丘脑分泌素细胞凋亡,导致脑脊液中的下丘脑分泌素水平显著降低。

女23 岁躺下就秒睡,深圳一女孩48秒就能睡着(8)

发作性睡病如何治疗?

女23 岁躺下就秒睡,深圳一女孩48秒就能睡着(9)

对于发作性睡病患者而言,主要还是要靠药物治疗。

1、日间思睡的治疗

尽管非药物治疗也可改善患者的思睡症状,但不少患者仍需药物辅助治疗。盐酸哌甲酯是目前世界上治疗该疾患处方量最大的药物。莫达非尼最早在法国医院应用于治疗发作性睡病,对个别疗效不佳的患者,可与小剂量哌甲酯合用。

2、发作性猝倒的治疗

三环类抗抑郁药如丙米嗪、地昔帕明和氯米帕明等,都是最早用于治疗发作性猝倒的药物。但会出现口干、视物模糊、心慌及性功能下降等不良反应。

3、入睡前幻觉和睡眠瘫痪的治疗

夜间睡眠不安的治疗γ-羟丁酸钠是唯一有确切疗效的药物。合并情绪障碍可选择认知行为治疗和镇静作用小的抗抑郁剂如SSRIs、SNRIs;精神病样症状可选择适当药物干预。

女23 岁躺下就秒睡,深圳一女孩48秒就能睡着(10)

非药物治疗是治疗发作性睡病的基础,特别是对于不适宜药物治疗的患者(怀孕和儿童早期),非药物治疗是必要的方法。

患有发作性睡病的人应避免忧郁、悲伤,也不宜过于兴奋,因为兴奋过度可诱发猝倒发作。

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比如不通宵熬夜,睡觉时间不宜时早时晚,应保持有规律的、充足的夜间睡眠。

给予有效的心理干预

在择业方面应避免选择驾驶及其他责任重大的工作,以免发生意外事故。最好不要独自远行。

多参加体育活动,适量的锻炼,对于振奋精神十分有益。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