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c语言定义二维数组(嵌入式C语言编程)
如何用c语言定义二维数组(嵌入式C语言编程)2.2二维数组元素的引用2.1二维数组的定义1.3一维数组的初始化1.4一维数组程序举例2.0二维数组的定义和引用
本文主要是对C基础编程关于一、二维数组的初步讲解,后续会深入讲解C高级相关的概念(C大神可先略过)。 本人近期会陆续上传IT编程相关的资料和视频教程,可以关注一下互相交流:C C Java python linux ARM 嵌入式 物联网等。想学编程的朋友进入主页即可看到相关教程和资料。
本文主要讲述的内容为:
1.0一维数组的定义和引用
1.1一维数组的定义方式
1.2一维数组元素的引用
1.3一维数组的初始化
1.4一维数组程序举例
2.0二维数组的定义和引用
2.1二维数组的定义
2.2二维数组元素的引用
2.3二维数组的初始化
2.4二维数组程序举例
在程序设计中,为了处理方便,把具有相同类型的若干变量按有序的形式组织起来。这些 按序排列的同类数据元素的集合称为数组。在C语言中,数组属于构造数据类型。一个数组 可以分解为多个数组元素,这些数组元素可以是基本数据类型或是构造类型。因此按数组元 素的类型不同,数组又可分为数值数组、字符数组、指针数组、结构数组等各种类别。本章 介绍数值数组和字符数组,其余的在以后各章陆续介绍。
7.1 一维数组的定义和引用7.1.1 一维数组的定义方式在C语言中使用数组必须先进行定义。一维数组的定义方式为:
类型说明符 数组名 [常量表达式];
其中:
类型说明符是任一种基本数据类型或构造数据类型。 数组名是用户定义的数组标识符。
方括号中的常量表达式表示数据元素的个数,也称为数组的长度。 例如:
int a[10]; 说明整型数组 a,有 10 个元素。
float b[10] c[20]; 说明实型数组 b,有 10 个元素,实型数组 c,有 20 个元素。 char ch[20]; 说明字符数组 ch,有 20 个元素。
对于数组类型说明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数组的类型实际上是指数组元素的取值类型。对于同一个数组,其所有元素的数据类型 都是相同的。
2) 数组名的书写规则应符合标识符的书写规定。
3)数组名不能与其它变量名相同。例如:
是错误的。
4) 方括号中常量表达式表示数组元素的个数,如 a[5]表示数组 a 有 5 个元素。但是其下标从 0 开始计算。因此 5 个元素分别为 a[0] a[1] a[2] a[3] a[4]。
5) 不能在方括号中用变量来表示元素的个数, 但是可以是符号常数或常量表达式。例如:
是合法的。
但是下述说明方式是不推荐使用。
注:C99 标准支持变长数组(VLA) 上述定义在支持 C99 标准的编译器下都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考虑到程序的移植性,不要使用变长数组。
6) 允许在同一个类型说明中,说明多个数组和多个变量。不推荐。 例如:
int a b c d k1[10] k2[20];
7.1.2 一维数组元素的引用数组元素是组成数组的基本单元。数组元素也是一种变量, 其标识方法为数组名后跟一个下标。下标表示了元素在数组中的顺序号。
数组元素的一般形式为: 数组名[下标]
其中下标只能为整型常量或整型表达式。如为小数时,C 编译将自动取整。例如:
a[5]
a[i j]
a[i ]
都是合法的数组元素。
数组元素通常也称为下标变量。必须先定义数组, 才能使用下标变量。在C语言中只能逐个地使用下标变量,而不能一次引用整个数组。
例如,输出有 10 个元素的数组必须使用循环语句逐个输出各下标变量: for(i=0; i<10; i )
printf("%d" a[i]);
而不能用一个语句输出整个数组。下 面 的 写 法 是 错 误 的 : printf("%d" a);
【例 7.1】
【例 7.2】
本例中用一个循环语句给 a 数组各元素送入奇数值,然后用第二个循环语句输出各个奇数。在第一个 for 语句中,表达式 3 省略了。在下标变量中使用了表达式 i ,用以修改循环变量。当然第二个 for 语句也可以这样作,C语言允许用表达式表示下标。 程序中最后一个 printf 语句输出了两次 a[5]的值,可以看出当下标不为整数时将自动取整。
7.1.3 一维数组的初始化给数组赋值的方法除了用赋值语句对数组元素逐个赋值外,还可采用初始化赋值和动态 赋值的方法。
数组初始化赋值是指在数组定义时给数组元素赋予初值。数组初始化是在编译阶段进行 的。这样将减少运行时间,提高效率。
初始化赋值的一般形式为:
类型说明符 数组名[常量表达式]={值,值……值};
其中在{ }中的各数据值即为各元素的初值,各值之间用逗号间隔。例如:
int a[10]={ 0 1 2 3 4 5 6 7 8 9 };
相当于 a[0]=0;a[1]=1...a[9]=9;
C语言对数组的初始化赋值还有以下几点规定:
1) 可以只给部分元素赋初值。
当{ }中值的个数少于元素个数时,只给前面部分元素赋值。例如:
int a[10]={0 1 2 3 4};
表示只给 a[0]~a[4]5 个元素赋值,而后 5 个元素自动赋 0 值。
2) 只能给元素逐个赋值,不能给数组整体赋值。 例如给十个元素全部赋 1 值,只能写为:
int a[10]={1 1 1 1 1 1 1 1 1 1};
而不能写为:
int a[10]=1;
3) 如给全部元素赋值,则在数组说明中, 可以不给出数组元素的个数。例如:
int a[5]={1 2 3 4 5};
可写为:
int a[]={1 2 3 4 5};
7.1.4 一维数组程序举例可以在程序执行过程中,对数组作动态赋值。这时可用循环语句配合 scanf 函数逐个对数组元素赋值。
【例 7.3】
本例程序中第一个 for 语句逐个输入 10 个数到数组 a 中。 然后把 a[0]送入 max 中。在第二个 for 语句中,从 a[1]到 a[9]逐个与 max 中的内容比较,若比 max 的值大,则把该下标变量送入 max 中,因此 max 总是在已比较过的下标变量中为最大者。比较结束,输出 max 的值。
【例 7.5】
本例程序中用了两个并列的for 循环语句,在第二个for 语句中又嵌套了一个循环语句。第一个 for 语句用于输入 10 个元素的初值。第二个 for 语句用于排序。本程序的排序采用逐个比较的方法进行。在 i 次循环时,把第一个元素的下标 i 赋于 p,而把该下标变量值 a[i] 赋于 q。然后进入小循环,从 a[i 1]起到最后一个元素值逐个与 a[i]作比较,有比 a[i]大者则将其下标送 p,元素值送 q。一次循环结束后,p 即为最大元素的下标,q 则为该元素值。若此时 i≠p,说明 p q 值均已不是进入小循环之前所赋之值,则交换 a[i]和 a[p]之值。 此时 a[i]为已排序完毕的元素。输出该值之后转入下一次循环。对 i 1 以后各个元素排序。
7.2 二维数组的定义和引用7.2.1 二维数组的定义前面介绍的数组只有一个下标,称为一维数组,其数组元素也称为单下标变量。在实际 问题中有很多量是二维的或多维的,因此C语言允许构造多维数组。多维数组元素有多个下 标,以标识它在数组中的位置,所以也称为多下标变量。本小节只介绍二维数组,多维数组 可由二维数组类推而得到。
二维数组定义的一般形式是:
类型说明符 数组名[常量表达式 1][常量表达式 2]
其中常量表达式 1 表示第一维下标的长度,常量表达式 2 表示第二维下标的长度。例如:
int a[3][4];
说明了一个三行四列的数组,数组名为 a,其下标变量的类型为整型。该数组的下标变量共有 3×4 个,即:
a[0][0] a[0][1] a[0][2] a[0][3]
a[1][0] a[1][1] a[1][2] a[1][3]
a[2][0] a[2][1] a[2][2] a[2][3]
二维数组在概念上是二维的,即是说其下标在两个方向上变化,下标变量在数组中的位置也处于一个平面之中,而不是象一维数组只是一个向量。但是,实际的硬件存储器却是连续编址的,也就是说存储器单元是按一维线性排列的。 如何在一维存储器中存放二维数组, 可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按行排列, 即放完一行之后顺次放入第二行。另一种是按列排列, 即放完一列之后再顺次放入第二列。在C语言中,二维数组是按行排列的。
即:
先存放 a[0]行,再存放 a[1]行,最后存放 a[2]行。每行中有四个元素也是依次存放。由于数组 a 说明为 int 类型,该类型占两个字节的内存空间,所以每个元素均占有两个字节)。
7.2.2 二维数组元素的引用二维数组的元素也称为双下标变量,其表示的形式为:
数组名[下标][下标]
其中下标应为整型常量或整型表达式。例如:
a[3][4]
表示 a 数组三行四列的元素。
下标变量和数组说明在形式中有些相似,但这两者具有完全不同的含义。数组说明的方 括号中给出的是某一维的长度,即可取下标的最大值;而数组元素中的下标是该元素在数组 中的位置标识。前者只能是常量,后者可以是常量,变量或表达式。
【例 7.6】一个学习小组有 5 个人,每个人有三门课的考试成绩。求全组分科的平均成绩和各科总平均成绩。
可设一个二维数组 a[5][3]存放五个人三门课的成绩。再设一个一维数组 v[3]存放所求得各分科平均成绩,设变量 average 为全组各科总平均成绩。编程如下:
程序中首先用了一个双重循环。在内循环中依次读入某一门课程的各个学生的成绩,并把这些成绩累加起来,退出内循环后再把该累加成绩除以 5 送入 v[i]之中,这就是该门课程的平均成绩。外循环共循环三次,分别求出三门课各自的平均成绩并存放在 v 数组之中。退出外循环之后,把 v[0] v[1] v[2]相加除以 3 即得到各科总平均成绩。最后按题意输出各个成绩。
7.2.3 二维数组的初始化
二维数组初始化也是在类型说明时给各下标变量赋以初值。二维数组可按行分段赋值,
也可按行连续赋值。
例如对数组 a[5][3]:
1) 按行分段赋值可写为:
int a[5][3]={ {80 75 92} {61 65 71} {59 63 70} {85 87 90} {76 77 85} };
2) 按行连续赋值可写为:
int a[5][3]={ 80 75 92 61 65 71 59 63 70 85 87 90 76 77 85};
这两种赋初值的结果是完全相同的。
【例 7.7】
对于二维数组初始化赋值还有以下说明:
1) 可以只对部分元素赋初值,未赋初值的元素自动取 0 值。例如:
int a[3][3]={{1} {2} {3}};
是对每一行的第一列元素赋值,未赋值的元素取 0 值。 赋值后各元素的值为:
1 0 0
2 0 0
3 0 0
int a [3][3]={{0 1} {0 0 2} {3}};
赋值后的元素值为:
0 1 0
0 0 2
3 0 0
2) 如对全部元素赋出值,则第一维的长度可以不给出。 例如:
int a[3][3]={1 2 3 4 5 6 7 8 9};
可以写为:
int a[][3]={1 2 3 4 5 6 7 8 9};
3) 数组是一种构造类型的数据。二维数组可以看作是由一维数组的嵌套而构成的。设 一维数组的每个元素都又是一个数组,就组成了二维数组。当然,前提是各元素类 型必须相同。根据这样的分析,一个二维数组也可以分解为多个一维数组。C语言 允许这种分解。
如二维数组 a[3][4],可分解为三个一维数组,其数组名分别为:
a[0]
a[1]
a[2]
对这三个一维数组不需另作说明即可使用。这三个一维数组都有 4 个元素,例如: 一维数组 a[0]的元素为 a[0][0] a[0][1] a[0][2] a[0][3]。
必须强调的是,a[0] a[1] a[2]不能当作下标变量使用,它们是数组名,不是一个 单纯的下标变量。
7.2.4 二维数组程序举例7.3 程序举例【例 7.8】在二维数组 a 中选出各行最大的元素组成一个一维数组 b。
b=(87 108 37)
本题的编程思路是,在数组 A 的每一行中寻找最大的元素,找到之后把该值赋予数组 B 相应的元素即可。程序如下:
程序中第一个 for 语句中又嵌套了一个 for 语句组成了双重循环。外循环控制逐行处理, 并把每行的第 0 列元素赋予 l。进入内循环后,把 l 与后面各列元素比较,并把比 l 大者赋予 l。内循环结束时 l 即为该行最大的元素,然后把 l 值赋予 b[i]。等外循环全部完成时, 数组 b 中已装入了 a 各行中的最大值。后面的两个 for 语句分别输出数组 a 和数组 b。
【例 7.9】输入五个国家的名称按字母顺序排列输出。
本题编程思路如下:五个国家名应由一个二维字符数组来处理。然而C语言规定可以把 一个二维数组当成多个一维数组处理。 因此本题又可以按五个一维数组处理, 而每一个一维数组就是一个国家名字符串。用字符串比较函数比较各一维数组的大小,并排序,输出结 果即可。
编程如下:
本程序的第一个 for 语句中,用 gets 函数输入五个国家名字符串。上面说过C语言允许把一个二维数组按多个一维数组处理,本程序说明 cs[5][20]为二维字符数组,可分为五个一维数组 cs[0],cs[1],cs[2],cs[3],cs[4]。因此在 gets 函数中使用 cs[i]是合法的。 在第二个 for 语句中又嵌套了一个 for 语句组成双重循环。这个双重循环完成按字母顺序排序的工作。在外层循环中把字符数组 cs[i]中的国名字符串拷贝到数组 st 中,并把下标 i 赋予P。进入内层循环后,把 st 与 cs[i]以后的各字符串作比较,若有比 st 小者则把该字符串拷贝到 st 中,并把其下标赋予 p。内循环完成后如 p 不等于 i 说明有比 cs[i]更小的字符串出现,因此交换 cs[i]和 st 的内容。至此已确定了数组 cs 的第 i 号元素的排序值。然后输出该字符串。在外循环全部完成之后即完成全部排序和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