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画的马的画法,徐悲鸿画马技法
徐悲鸿画的马的画法,徐悲鸿画马技法用中国画的造型语言,来表达素描关系,是悲鸿马造型的主要特色,马体的任何部位皆按照素描的思路去刻画,形成了强烈的立体效果,这一点我们无论是从唐宋还是明清画家的马作中是寻找不到的。↓↓↓悲鸿马注重立体效果悲鸿马注重解剖:徐悲鸿早期画马有过大量速写素描写生稿,对马的结构了如指掌,通过研究马的解剖学,熟知马的骨骼,所以,悲鸿马不管哪个角度、哪种动态都生动自然。马的颈部是由七块骨骼组成的,与头连接的第一块骨骼称为环椎,其与头连接的面呈平面状,可使头左右运动,颈椎骨可以上下运动,由此构成了头部的回环运动。从下面的写生图中可以感受到悲鸿先生是如何通过解剖关系与实践来把握马体颈部运动规律的。焦点透视的引入,彻底改变了传统绘画的散点透视,从而使马画更加科学,马体更加具有立体感,画面更具现实意识,也更加符合人们的审美需求。
在马画领域,徐悲鸿以全新的思维理念,融西画因素于中国绘画技法之中,经长期实践终以大写意的形式呈现于世人面前——这就是悲鸿马。悲鸿马与传统马相比更加昂扬、奔放、蓬勃,更具视觉冲击力,更具精神感召力,更加具有时代精神,它的出现在中国画马领域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中国画马史上的里程碑。
1.传统马画的代表作品
唐代已是马画非常成熟的时期,高手很多,如曹霸、韩干、张萱等。这是中国马画正式形成的第一高峰。清代任伯年的出现,改写了中国马画谨慎细腻的风格特点,其作品或细丝灵魂,或粗笔奔放,墨色浓淡相兼,干湿并用,虚笔若云卷云舒,舒畅婉转,实笔似逆水行舟,力从中来,造型千变万化,徐悲鸿先生非常青睐他。↓↓↓
2.悲鸿马的特点
悲鸿马注重解剖:徐悲鸿早期画马有过大量速写素描写生稿,对马的结构了如指掌,通过研究马的解剖学,熟知马的骨骼,所以,悲鸿马不管哪个角度、哪种动态都生动自然。
马的颈部是由七块骨骼组成的,与头连接的第一块骨骼称为环椎,其与头连接的面呈平面状,可使头左右运动,颈椎骨可以上下运动,由此构成了头部的回环运动。从下面的写生图中可以感受到悲鸿先生是如何通过解剖关系与实践来把握马体颈部运动规律的。
焦点透视的引入,彻底改变了传统绘画的散点透视,从而使马画更加科学,马体更加具有立体感,画面更具现实意识,也更加符合人们的审美需求。
悲鸿马注重立体效果
用中国画的造型语言,来表达素描关系,是悲鸿马造型的主要特色,马体的任何部位皆按照素描的思路去刻画,形成了强烈的立体效果,这一点我们无论是从唐宋还是明清画家的马作中是寻找不到的。↓↓↓
下图为唐人《百马图》局部及清人《骄嘶图》,给人的感觉就是平面效果,与悲鸿马形成反差。↓↓↓
(1)自然马体
依体态特征,马可以分为轻型马、重型马、小型马三大类型,悲鸿马显然是在轻型马的基础上加以变化的。↓↓↓
(2)悲鸿马与自然马颈部对比分析
高长型是徐悲鸿马的变型特点。
注意观察悲鸿马的颈部高度。重型马的颈厚而短。轻型马的颈长而薄,悲鸿马显然更加拉高了长度。从示范图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头与背的相互位置,从中可以看到颈部的提升程度。↓↓↓
悲鸿马的颈部在正侧角度进是基本上不变型的。这个角度如同背面正面一样,拉长了颈部反觉不舒服,给人不伦不类的感觉。所以说拉长与否,是以美为目的的。如左下图颈部拉长感觉不舒服。↓↓↓
悲鸿马的变型也是有一个演变过程的,从其早期的一些马画作品中,可以看到马的形体并没有离形走得过远,基本上属于写实状态。如著名的群马作品《九方皋》。画面上的马匹一望而知属于自然状态下的形体。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现在的“高长型”的样式。↓↓↓
悲鸿马夸张地拉长了腿部的长度。↓↓↓
四肢较正常马要长,这是悲鸿马的变形之一。↓↓↓
4.悲鸿马眼鼻特点分析
眼鼻的结构也很复杂,悲鸿马分别将它们概括为一个圈和点。窄脑门、大鼻孔、大眼睛的马品种优良,从作品中我们可以观察到这三点悲鸿马都具备。鼻孔大的马肺活量也大,这种马善于奔驰。↓↓↓
5.悲鸿马尾部特点要领
轻型马尾毛较少。
(1)重型马尾毛浓密。
(2)悲鸿马汲取了重型马尾的特点,同时增强了它灵动并加以夸张,使之处于一种“动”的状态。即使是静态马,其尾也是摆动的,从而增强了马的形态美。
(3)重型马尾根紧贴臀部。
(4)轻型马尾则距离臀部有相当的距离。↓↓↓
6、悲鸿马尾部画法步骤图
(1)悲鸿马尾运笔犹如兰花,落笔先重后轻,渐出干笔。
(2)如书法运笔,流畅而飘逸。
(3)用笔要有交错变化。
(4)要注意动感的虚实变化。
(5)(6)角度的尾部透视变化大,在笔墨塑造中要考虑到这些特点,先浓后淡,先实后虚,先重后轻,是要遵循的原则。↓↓↓
与鬃相比尾部动势、变化、活动范围、透视关系等更大,因此,加强尾部的练习很重要,悲鸿马的尾部造型舒畅,概括性强,动势大,样式多,是画马的典范。行笔从左向右是通常的画法,从右向左则较难掌握。↓↓↓
7、鬃毛画法练习
图左为复制原图,图右为分析图,图右虚线部分是淡墨层,要先画深墨层,次画淡墨层。↓↓↓
鬃毛画法练习要点
(1)行笔要速疾;(2)(3)实入虚出;(4)水分要少;(5)中锋为主,间有侧锋;(6)笔与笔之间要相互交错,才有厚度;(7)稍干后即补以淡笔,使鬃毛更加丰满。↓↓↓
8、悲鸿马的临摹方法与画马程序
(1).双钩法:理解悲鸿马
(2).填墨法:熟悉笔墨
(3).对临法:强化认识
(1).双钩法
双钩法是我们认识悲鸿马的第一步,通过双钩我们从理性上认识了悲鸿马的造型,更深一步认识了它的具体形态,四肢的长度,鬃尾的结构以及笔法的基本特征。实线为主要轮廓结构,虚线为辅助线,这样一种学习形式,实际上与书法中的双钩法一样,是初学画马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优点就是能与原作极为相似,不足就是不能体会自由挥毫之痛快,但这也是学习过程中行之有效的一种方式,只有经过了这个阶段,才能将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熟练掌握。所以一定要踏踏实实认真走过这个阶段,切不可好高骛远,否则只会欲速则不达。(虚线处为淡墨)↓↓↓
(2).填墨法
为什么叫填墨,就是在限制的范围内将墨充满,这是一种被动学习的方法,其结果看似形似,其实神气全元。尽管如此,也是初学者必须的“学步”阶段,只有亦步亦趋地遵循大师的脚印,才能用心智去体味其中的微妙之处。这个过程主要掌握:(1)注意墨线的轮廓,体会悲鸿马线条,在不同位置线形的不同变化。(2)学习用墨的技巧,体会墨与水,水与行笔速度之间的关系。(3)鼻梁处施以白色是悲鸿马画常常使用的,既提升了鼻梁的位置,又丰富了画的层次。↓↓↓
(3).对临法
单勾稿注意外轮廓与大结构一定要准确,尤其结构与结构之间的关键部位一定要掌握好距离,否则失形。主线以立其造型结构,确定主要关系。辅线(渲染)加以增强效果强调结构的阴阳体积,二者都不可忽视。↓↓↓
9、悲鸿马作品中的书法运用
谈到悲鸿马不能不谈其书法艺术。家学渊源为徐悲鸿先生奠定了深厚的书法根基,后在康有为先生的指导下,书艺大进。其开阔的结体,深厚的线条是大写意画马不可缺失的基础,二者之间互为彰显,同时画面上的题款还极大地提升了作品的欣赏品位。↓↓↓
无论是传统的工笔勾勒画马,还是徐悲鸿先生的写意马,都有一个共同点,即中锋用笔。中锋用笔的特点是圆润厚重,而悲鸿先生的马与书法用笔相通,尤其是篆书,我们可以从篆书的笔法中体会其用笔的技巧,笔法的顿挫虚实。↓↓↓
本期国画名家推荐:
邱汉桥,(1958.10.9-),号抱扑子,湖北孝感人,思想家、我国成就卓著的山水画大家。中国当代绘画“北势南气”大格局理论思想的倡导者。当代艺术美学新哲思“忘我忘象”理论的创立者。提出当代绘画新理论发展纲要邱汉桥十八字法 “ 锤头皴和水润墨涨法”是邱汉桥在中国绘画近两千年来技法创造中的第三十六皴法。 邱汉桥25岁作品《秋泉》《霜月花》《三月扣林山》《乡梦》等入选辽宁省美术大展并入选文化部国外巡展和全军美展。30岁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32岁作品《外面的世界》获法国尼斯国际双年展最佳作奖,33岁作品《三月寻故里》获中日艺术展铜奖。36岁作品《世纪魂》获全国第八届全国美展最高奖。40岁作品《丰碑》获香港全球华人艺术展特别金奖。43岁作品《雨后斜阳》荣获联合国和平金奖,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签发奖章及证书。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武警总部专职画家,联合国教科文民间艺术国际组织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