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定义同性恋是病:教材定义同性恋是病
教材定义同性恋是病:教材定义同性恋是病即便是同性恋的存在,不会对我们有伤害行为也没有敌意心理,但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那些挑战自己的常规看法和信奉已久的某些道德认知的事物。因为同性恋他背离了我们对于恋爱的常规看法,他同样也背离了我们大部分人习以为常道德方面的认知。《社会心理学》人际交往一章节中提及到一个吸引力法则,相似性和接近性。也就是说,大部分人们会喜欢与自己相似的人和接近的人。所以那些与我们不一样的个体,我们就会本能的产生排斥和反感心理。对于这个社会来说,大部分人都是异性恋,只有少数人才是同性恋。所以我们就会自发地认为,只有异性恋才是合理的,同性恋就是不合理的。在这个以异性恋为主的社会中,我们就会发自本能的排斥同性恋。
原创、深度、格调 | 汤先生
人们总是会排挤自己不一样的人或事,表现为对于与大部分人不相同的事物,他们总会将其归结为不合理。
就像教材《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将同性归结为性心理障碍中,遭到了一名大学生的起诉,事件的最终结果是大学生败诉,但是,不管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从本质上来说他们是没有对错优劣之分的。同性恋遭受到排斥的原因是和大多数人不一样,所以不一样就是原罪吗?
群居动物的天性:排挤不一样的个体
《社会心理学》人际交往一章节中提及到一个吸引力法则,相似性和接近性。也就是说,大部分人们会喜欢与自己相似的人和接近的人。
所以那些与我们不一样的个体,我们就会本能的产生排斥和反感心理。对于这个社会来说,大部分人都是异性恋,只有少数人才是同性恋。
所以我们就会自发地认为,只有异性恋才是合理的,同性恋就是不合理的。在这个以异性恋为主的社会中,我们就会发自本能的排斥同性恋。
因为同性恋他背离了我们对于恋爱的常规看法,他同样也背离了我们大部分人习以为常道德方面的认知。
即便是同性恋的存在,不会对我们有伤害行为也没有敌意心理,但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那些挑战自己的常规看法和信奉已久的某些道德认知的事物。
就是对于自身的一种否认,极大多数人是不愿意去否定自己和怀疑自己自以为合理的想法,所以总是有一部分人会排斥同性恋。
原罪不是不一样,是人的认知
这种认知其实也是一种以偏概全的、绝对化信念。在他们眼中认为同性恋就是一种绝对不合理的存在,只要是和异性恋不一样的恋爱方式都是不合理的存在。
他们眼中的世界就仅仅只有对和错,黑与白。同性恋就是对的,异性恋就是错的,大多数人认为正确的就是正确的,少数人认为正确的就是错的。
但是这个世界哪有这么清晰的分界线,他们眼中所认为的对与错,就是是否符合大部分人的道德层面的认知。
也就是说,在他们眼里只有大众的主流选择和主流价值观取向才是对的。同性恋确实是小众群体,也确实不符合大众的主观的价值取向。
所以他们就会把同性恋归为不合理的事物和错误的事物。也就是说是我们的主观层面的意识,在帮我们对这个客观事物进行对错的分析。
但是实质上是这个事物的存在,没有任何对错之分。它只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物,对与错是我们主观臆断的。
同性恋的合理与不合理都是我们主观上强加的。同性恋的存在也是一种小众的价值取向,在小众的眼里,它就是合理的。
我们暂且不说它是否合理与不合理,只是强调没有必要对这种客观事物强加自己的对与错。同性恋的出现不是让人进行对错的判断,而是让人学会去接纳不一样的事物。
社会的进步需要接纳
那些总是认为同性恋是不合理的,是一种病态行为,其实就是一种错误和片面的认知。这种想法从本质上否认的人的多样性和人的权利。
同性恋的出现其实也代表着社会的进步,因为人们在开始逐渐的接受这个不一样的事物,或者是学会接纳一些与自己主观道德认知不相符合的事物。
选择什么样的行为,与什么样的事物,向来都是人与生俱来的权利。萝卜青菜各有所。
为同性恋加上不合理标签的行为不合理的原因,就是因为它不符合某些人的长久以来主观认知。
你用你主观层面的思维和大部分人的价值取向来臆断一个客观事物的存在是否是合理的,这种行为又是合理的吗?
为什么会因为小众的选择而给他们加上不合理的标签才是我们应该反思的。
唐朝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是我国在历史上发展的巅峰时刻,这两个巅峰时刻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包容性很强。
它们善于接纳与自己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民族。一个社会和一个时代,只有具备了极大的包容性,才会呈现出多元性的强盛。
不管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都是人的天性。我们都应该以包容的态度来接纳它。难道社会的进步要和打压人的天性来进行吗?
作者 | 汤先生
编辑 | 汤先生
参考资料: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各位看官好,我是汤先生,假如看我文章让您觉得脸上有光,说出去倍有面子,不妨留下您的点赞和建议,我都会看,求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