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全部古代文化常识考点: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古代文化常识整理
高考语文全部古代文化常识考点: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古代文化常识整理《孔雀东南飞》2.《诗经》和《楚辞》分别是先秦时期北方中原文化和南方楚文化的辉煌结晶 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风”、“骚”并称 “风”指《国风》 代表《诗经》;“骚” 指《离骚》 代表《楚辞》。《诗经》与《楚辞》分别是中国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的两大源头。2. 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 叫总角 后来用总角指代少年时代。《离骚》1.《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 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楚辞体”是楚地的诗歌形式 方言声韵 描写楚地的风土人情 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以《离骚》为典型代表 故又称“骚体”。《离骚》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先河。
周老师 语文名仕荟
《诗经》两首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又称“诗三百” 共收诗305篇。内容分为“风”“雅”“颂” 主要手法是“赋”“比”“兴”。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先河。
《诗经》“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 前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体制;后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表现手法。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赋者 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比者 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2. 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 叫总角 后来用总角指代少年时代。
《离骚》
1.《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 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楚辞体”是楚地的诗歌形式 方言声韵 描写楚地的风土人情 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以《离骚》为典型代表 故又称“骚体”。《离骚》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先河。
2.《诗经》和《楚辞》分别是先秦时期北方中原文化和南方楚文化的辉煌结晶 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风”、“骚”并称 “风”指《国风》 代表《诗经》;“骚” 指《离骚》 代表《楚辞》。《诗经》与《楚辞》分别是中国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的两大源头。
《孔雀东南飞》
1.《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它北朝的《木兰诗》(别称《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乐府三绝:《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与唐代韦庄的《秦妇吟》。
2.结发:古代成婚之夕 男作女右共髻束发。后称原配为结发夫妻。
3.秦罗敷:“秦”是古诗中美女常用的姓 “罗敷”古代美女的通称。
4.伏惟: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说话表示恭敬的习惯用语。
5.床:古代的坐具。
6.新妇:古代年轻妇女对夫家的长辈或平辈的自称。
7.初阳岁:冬至以后 立春以前。
8.下九:古代农历每月十九为下九 是妇女欢聚的日子。二十九为上九 初九为中九。
9.六合:古人结婚要选好日子 要年、月、日的干支(干 天干 指甲、乙、丙、丁……;支 地支 指子、丑、寅、卯……;年月日的干支合起来共六个字 例如甲子年 乙丑月 丙寅日)都相适合 叫六合。又指东、西、南、北、天、地。
10.青庐:用青布搭成的篷帐 是举行婚礼的地方。盛行于东汉到唐。
11.箜篌:古代的一种弦乐器 23弦或25弦 分卧式、竖式两种。
12.妾:旧时妇女谦卑的自称。
13.公姥:公公和婆婆。
14.适:出嫁。(始适还家门:刚出嫁不久就被休回娘家)
15.黄昏:十二时辰之一 是戌时(相当于现在的19时至21时)。
16.人定:是亥时(相当于现在的21时至23时) 这里指夜深人静的时候。
17.十二时辰制 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 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 一至三点为丑时 三至五点为寅时 依次递推。
18.古代夜晚分为五个时段 称为五更或五夜。
19.建安:汉献帝年号。中国古代的帝王除有姓名之外 往往还有庙号、谥号、尊号和年号。这些称号多见于史书。(1)庙号:庙号始于西汉 止于清朝 是封建皇帝死后 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 后继者称宗 如宋朝赵匡胤称太祖 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 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 其子朱棣称成祖。清朝努尔哈赤称太祖 福临(顺治)称世祖 玄烨(康熙)称圣祖。但是在隋以前 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 因为按照典制 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庙奉祀。唐以后 每个皇帝才都有了庙号。(2)谥号:谥号是后人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种称号 有褒贬之意。所谓“谥者 行之迹” “是以大行受大名 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 名生于人。”谥号有帝王之谥 由礼官议上;有臣属之谥 由朝廷赐与。还有称谥 是门徒弟子或是乡里、亲朋为其师友上的谥号。帝王将相之谥在西周时即已出现。秦时曾一度废除 汉代恢复 直至清末。私谥可能始于东汉 或谓春秋时期已有。民国以后 称谥在一段时间内仍存在。谥法有固定用字 如慈惠爱民曰文 克定祸乱曰武 主义行德曰元等 这是美谥;杀戮无辜曰厉 去礼远众曰炀 好祭鬼怪曰灵等 这是恶谥;还有表示同情的哀、愍、怀等。一般人的谥号多用两字 如岳飞谥曰武穆 海瑞谥曰忠介。(3)尊号:尊号是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的特殊称号。或生前所上 或死后追加。追加者亦可视为谥号。尊号一般认为产生于唐代。实际早在秦统一中国之初 李斯等人就曾为当时的秦王政上尊号曰“秦皇”。不过这时的尊号一词的含义与唐代以后的不甚相同。尊号开始时 字数尚少 如唐高祖李渊的尊号为“神光大圣大光孝皇帝”。越到后来 尊号越长 如清乾隆皇帝全部称号为“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 除了庙号“高宗”二字外 其尊号竟有二十余字之多。(4)年号:年号是中国皇帝纪年的名号 由西汉武帝首创 他的第一个年号为“建元”。以后每个朝代的每一个新君即位 必须改变年号 叫做改元。明朝以前 封建皇帝每遇军国大事或重大祥瑞灾异 常常改元。如汉帝在位五十四年 先后用了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后元十一个年号。唐高宗在位三十三年 先后用了永徽、显庆、龙朔、麟德、乾封、总章。咸亨、上元、仪凤、调露、永隆、开耀、永淳、弘道十四个年号。明朝自第一代皇帝朱元璋开始 包括明、清两代 每一个皇帝不论在位时间长短 只用一个年号 如明太祖只用洪武 清高宗只用乾隆。
《短歌行》
1.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 后世将杜康尊为酒神 制酒业则奉杜康为祖师爷 有“酒圣”之称。后世常以“杜康”借指酒。
2.子:对对方的尊称。衿:古式的衣领。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 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
3.阡陌:阡 南北向的小路;陌 东西向田间小路。
4.建安风骨是以曹氏父子为中心形成的文人集团所表现出的共同的文学倾向 他们高扬政治理想 展示强烈个性 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 展现了东汉末年动荡的时代 形成了慷慨激昂、刚健有力的诗歌风格 所以称为“建安风骨”。代表人物主要有“三曹”、“七子”和蔡琰。“三曹”指曹操、曹丕、曹植;“七子”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5.曹魏建立后 曹操被追尊为“武皇帝” 庙号“太祖” 史称魏武帝。
6.《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文人五言诗的选辑 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文选》 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抒情诗的最高成就 刘勰称之为“五言之冠冕” 钟嵘誉之为“天衣无缝 一字千金”。
《兰亭集序》
1.癸丑:古人常用天干十个字和地支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这里指永和九年。
2.暮春:春季的末一个月。孟、仲、季表示每季月份的顺序 孟表示每季的第一个月 仲表示第二个月 季表示最后一个月即第三个月 如孟春指春季的第一个月。
3.禊 一种祭礼。古时一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日;三国魏以后用三月三日 不再用巳日。禊事 古代的一种风俗 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 嬉戏 以祈福消灾。
4.契:用木或竹刻成 分成两半 合在一起可为凭验。
《赤壁赋》
1.望:农历每月十五。既望:农历每月十六。
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朔:农历每月第一天。
2.美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3.斗牛:斗宿和牛宿 都是星宿名。
4.洞箫:管乐器的一种。
5.匏樽:用葫芦做成的酒器。
6.蜉蝣:一种小飞虫 夏秋之交生在水边 生存期很短 古人说它朝生暮死。
7.苏轼、苏洵、苏辙 均以文学名世 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在书法方面成就极大 苏轼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8.赋始于战国 盛行于汉。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 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的文体。它主要有三个特点:(1)句式上以四、六字句为主 并追求骈偶;(2)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
(3)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多采用问答形式和铺陈手法。赋 除了它的源头楚辞阶段外 经历了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几个阶段。
《游褒禅山记》
1.浮图:也作“浮屠”“佛图” 本意是佛或佛教徒 也指和尚、佛塔。
2.阴阳:山南水北为阳 山北水南为阴。我国许多地名与此有关 如“江阴”、“淮阴”、“汉阳”、“汉阴”、“华阴”“河阳”等。《愚公移山》:“指通豫南 达于汉阴。”“汉阴”指汉水南面。《登泰山记》:“泰山之阳 汶水西流;其阴 济水东流。”《游褒禅山记》:“所谓华阳洞者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3.王安石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并称“唐宋八大家”。
《姓氏流源与文化寻根》
1.上古时期 姓氏有别。姓的偏旁为“女” 反映初民时期母系氏族社会的特点 只知有母 不知有父 只有通过不同的姓来区分不同的部落。
2.夏商周三代 姓氏一分为二 贵族男子称氏 贱者有名无氏。称姓是为了区别婚姻 避免同姓通婚。
3.夏商周三代 常以封地名、国名、官职名、居住地、职业技艺及祖先的字为氏。
4.秦汉时代 姓氏合二为一 而一般的老百姓只有名 不配有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