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应用心理学研究生报考条件:浙江大学心理学考研
浙大应用心理学研究生报考条件:浙江大学心理学考研4.张厚粲 徐建平. (2015).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3版).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3.戴海崎、张锋.(2018)心理与教育测量(第4版).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注:考前不分方向,全日制MAP和非全日制MAP均采用同一试卷,同一标准。)(初试科目中以下三个方向的内容均会涉及。)2.辛自强. (2017). 心理学研究方法.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各位小伙伴
2021年浙大MAP考试大纲上线了
赶紧收藏起来哦~
01浙大MAP入学初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
02浙大MAP项目方向(注:考前不分方向,全日制MAP和非全日制MAP均采用同一试卷,同一标准。)(初试科目中以下三个方向的内容均会涉及。)
- 彭聃龄. (2019). 普通心理学 (第5版).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辛自强. (2017). 心理学研究方法.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戴海崎、张锋.(2018)心理与教育测量(第4版).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4.张厚粲 徐建平. (2015).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3版).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葛列众. (2017). 工程心理学.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6.卢盛忠. (2010). 管理心理学(第4版). 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
7.姚树桥.(2018).临床心理学. (第2版).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8.苏彦捷.(2012).发展心理学.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浙大MAP考试大纲
浙江大学应用心理专业硕士347《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大纲
《心理学导论》
一、绪论
(一)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实验法、个案法
(三) 心理学主要的心理学流派
二、感觉
(一) 感觉概述
1.感觉的定义
2.感觉测量
3.感觉现象
(二) 视觉
1.视觉的含义
2.视觉现象
3.视觉理论
( 三)听觉
1.听觉的含义
2.听觉现象
3.听觉理论
(四) 其他感觉
三、知觉
(一) 知觉概述
1.知觉的含义
2.知觉的自下而上的加工和自上而下的加工
(二) 知觉的特征
1.知觉选择性
2.知觉整体性
3.知觉理解性
4.知觉恒常性
(三)空间知觉
1. 形状知觉
2. 大小知觉
3. 深度知觉
(四) 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1. 时间知觉
2. 运动知觉
(五) 错觉
1.错觉的含义
2.错觉的种类
四、 意识与注意
(一)意识与无意识
(二)注意概述
1.注意的含义
2.注意的特征
3.注意的理论
五、记忆
(一) 记忆概述
1.记忆的含义
2.记忆的过程
3.记忆的种类
(二) 感觉记忆
1.感觉记忆的含义
2.感觉记忆的信息加工
3.感觉记忆的特征
(三) 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
1.短时记忆的含义
2.短时记忆的信息加工
3.短时记忆信息的存储与提取
4.短时记忆的特征
5.工作记忆
(四) 长时记忆
1.长时记忆的含义
2.长时记忆的信息加工
3.长时记忆的信息存储与提取
4.长时记忆的特征
(五)遗忘
1.遗忘的含义
2.遗忘曲线
3.遗忘理论
4.影响遗忘的因素
(六) 内隐记忆
六、学习
(一)学习的含义
(二)学习的理论
1. 经典性条件作用说
2. 操作性条件作用说
3. 观察学习
七、思维
(一)思维概述
1.思维的含义
2.思维的特征
3.思维的种类
(二) 概念
1.概念的含义
2.概念的种类
3.概念的形成
(三) 表象
1.表象的含义和作用
2.表象的特征
3.表象的种类
(四)决策
1. 启发法
2. 损失厌恶
3. 决策框架
八、动机
(一) 动机概述
1.动机的含义和种类
2.动机的功能
3.动机与行为效率的关系
(二)需要
1.需要的含义
2.需要的种类
3.需要层次理论
(三)动机的理论
本能理论、驱力理论、唤醒理论、诱因理论、动机的认知理论
九、情绪
(一) 情绪的含义和功能
(二)情绪的种类
1.情绪的分类
2.情绪状态和分类
(三)情绪与脑
(五)情绪理论
詹姆斯-兰格理论、坎农-巴德理论、情绪的认知评价理论
十、智力
(一)智力的含义
(二)智力理论
1.智力的G因素与S因素
2. 晶体智力与流体智力
3.多元智力理论
(三)智力的测量
1. 智商的含义
2. 智力测验的编制
3. 常用的智力测验
十一、人格
(一) 人格的含义与特征
(二)人格理论
1.人格特质理论
2.人格类型理论
3.精神分析人格理论
(三)人格测验
1. 自陈式人格测验
2. 人格的投射测验
3. 常用的人格测验
《心理学研究方法》
一、实验法
(一)变量与控制
(二)实验研究的类型
(三)实验设计的模式
(四)实验法的优缺点
二、观察法
(一)观察法的特点
(二)观察法的类型
(三)观察内容
(四)观察策略
(五)观察记录与分析
三、个案法
(一)个案研究的设计类型
(二)个案研究的优缺点
(三)单被试实验的类型
(四)单被试实验的优缺点
《心理统计》
一、单变量描述性统计
(一)集中量数算术平均数;中数;众数
(二)差异量数方差;标准差;
(三)相对量数百分等级;标准分数
二、相关与回归分析
(一)相关系数类型积差相关;等级相关;肯德尔和谐系数;点双列相关;
(二)一元线性回归
三、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
(一)参数估计点估计,区间估计,标准误
(二)假设检验的原理与步骤
(三)常用的假设检验方法t检验;Z检验;F检验;χ2检验
(四)方差分析原理与步骤
《心理测量》
一、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
(一)心理测量的定义、性质和水平
(二)心理测验的种类和功能
(三)心理测量简史
(四)经典测量理论
(五)现代测量理论(项目反应理论和概化理论)
二、心理测验的信效度
(一)测验信度
(二)测验效度
三、心理测验的标准化
(一)项目编制
(二)项目分析
(三)测验合成与实施
(四)常模与测验分数解释
四、人格测验
(一)人格测验理论
(二)自陈量表
(三)投射测验
(四)内隐联想测验
五、智力测验
(一)智力测验理论
(二)个体智力测验
(三)团体智力测验
(四)能力倾向测验
(五)特殊能力测验
六、常用临床心理测验
(一)新生儿和婴幼儿量表
(二)心理健康问卷
(三)心理测验的合理使用
(四)心理测验使用原则和科学态度
(五)心理测量职业规范和道德准则
《管理心理学》
一、管理心理学导论
(一)管理心理学发展的历史背景
管理与心理科学的背景知识;
管理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与标志性事件;
西方与中国管理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范畴
个体心理与行为;
团体心理与行为;
领导心理与行为;
组织心理与行为;
管理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区别
(三)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调查测量法;实验法;现场研究法;案例研究
二、管理心理学的人性观
(一)中西方学者的人性观性善论;
性恶论;
中性论;
“经济人”假设;
“社会人”假设;
“自我实现人”假设;
“复杂人”假设
(二)西方人性假设的变化过程与历史背景
(三)人性假设的管理运用
三、个体管理的心理与行为科学基础
(一)个人特质
人格;
气质;
能力;
态度等概念与定义
(二)社会知觉知觉的影响因素;
刻板印象;
优先与近因效应;
晕轮效应;
自我知觉
(三)归因的理论与应用
(四)工作中的态度改变与社会说服
四、工作需要、动机与工作激励
(一)需要与动机的基本知识;工作动机的定义、成分;工作激励的定义与原理
(二)激励的相关理论如行为主义的激励理论;内容型激励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ERG理论;双因素理论;“三种需要”理论);过程激励型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目标设定理论);认知评价理论;激励的综合模型;挫折的相关理论与后果
(三)工作激励的管理实践奖励制度、工作设计
五、群体心理与团队管理
(一)群体心理的概念与分类
(二)群体动力群体规范;
群体压力与从众行为
(三)群体决策群体决策与个人决策的区别;
群体决策的问题;群体决策方法(头脑风暴法;名义小组技术;德尔菲法)
(四)群体冲突与沟通群体冲突的概念与类别;
群体冲突的第三方干预;
群体的正式与非正式沟通;
群体沟通的障碍
(五)工作群体与工作团队团队的定义、作用与特点;
团队的发展阶段;
团队建设的途径(人际关系途径、角色界定途径、价值观途径、任务导向途径);
虚拟团队
六、领导心理
(一)领导的概念与研究历史
(二)领导者的决策
(三)领导的相关理论特质理论;
行为理论;
权变(应变)理论;
新兴领导理论(领导成员交换、魅力型领导、变革型领导)
七、组织结构与设计
(一)组织的概念与分类
(二)组织结构的理论与模型简单结构;
官僚制;
线性组织;
职能制组织;
事业部制组织;
矩形组织;
网络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
(三)新兴技术对组织结构带来的挑战
(四)影响组织结构的因素与战略环境
八、组织文化
(一)组织文化的概念、特征与功能
(二)组织文化的分类
(三)管理心理学的跨文化研究霍夫斯塔德的框架;克拉克宏的文化架构;Z理论
九、组织变革与发展
(一)组织变革与发展的概念、动员与类型
(二)组织变革的理论模型勒温组织变革心理阶段、利维特的系统变革模型;格雷钠的组织变革模式;薛恩适应性变革循环模式;斯特克兹情境变革理论
(三)影响组织变革的阻力
(四)组织发展的特点和基础
(五)工作生活质量的概念与管理运用
《发展心理学》
一、导论
(一)什么是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的定义;发展心理学的研究目标和任务
(二)基本理论问题
遗传与环境的关系;主动性与被动性;普遍性与特殊性;连续性与阶段性
(三)研究方法
1. 横断设计
2. 纵向设计
3. 聚合交叉设计
(四)经典理论
1. 高尔顿的遗传决定论;格赛尔的自然成熟论
2. 华生的环境决定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维果斯基社会文化理论;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
3.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二、生理发展
(一)大脑的可塑性:可塑性的定义;可塑性的结构基础
(二)动作发展:动作发展的原则和顺序;新生儿反射、粗大动作和精细动作
三、认知发展
(一)感知觉
1. 研究方法:习惯化—去习惯化法;视觉偏好法;违背预期法
2. 感知觉的发展
(二)注意
注意稳定性、注意广度、注意转移、注意控制的概念及其发展
(三)记忆
自传体记忆的发展;记忆容量的发展;记忆策略的发展
(四)思维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五)语言
1. 语言发展过程:言语知觉的发展;语言发展的阶段;词汇学习;语言规则学习
2. 语言学习的机制:环境决定论;先天决定论;交互作用论
(六)智力
1. 智力的发展
2. 常用的儿童智力测验:
韦氏儿童智力量表;
Woodcock-Johnson认知能力测验;
Kaufman儿童成套评价测验;
斯坦福-比奈量表;
瑞文标准推理测验
(七)性别差异与性别角色的社会化
1. 性别差异的表现及其发展
2. 性别发展理论:生物取向的理论;社会取向的理论;认知取向的理论
3. 性别化的发展:性别恒常性的概念、发展及其研究范式;性别刻板印象概念及其发展
四、自我与社会认知发展
(一)自我意识
1. 自我的概念、发展及其研究范式
2. 自我概念的发展
3. 自尊的概念、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4. 执行功能的概念、维度及其研究范式
(二)心理理论
1. 心理理论的概念、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2. 研究范式:一级错误信念任务、二级错误信念任务
3. 理论:理论论;模仿理论;模块理论
五、情绪发展
(一)情绪理解
1. 表情识别、情绪情景识别、混合情绪理解的概念
2. 情绪表现规则的理解:概念及其发展
(二)情绪表达
1. 情绪分化理论
2. 基本情绪的发展:微笑、哭泣、害怕
3. 自我意识情绪:概念、发展及其研究范式
(三)情绪调节:情绪调节能力的概念及其发展
六、气质与人格发展
(一)气质
1. 气质的概念;气质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气质的可变性与稳定性
2. 气质的类型:传统的体液说;托马斯(A.Thomas)和切斯(S.Chess)的分类;卡根(J. Kagan)的行为抑制—非抑制分类
(二)人格
1. 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理论
2.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
七、亲子关系发展
(一)依恋
1. 依恋的概念;依恋的发展阶段;影响依恋质量的因素
2. 研究范式及依恋的类型
3. 理论:习性学理论;精神分析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认知理论
(二)教养方式:教养方式的类型;教养方式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八、道德与同伴关系发展
(一)道德
1. 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理论
2. 科尔伯格的儿童道德发展理论
(二)亲社会行为
1. 亲社会行为的概念、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2. 理论:社会生物学理论;精神分析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认知发展理论
(三)同伴关系
1. 同伴关系的概念、作用及其发展
2. 同伴研究的方法:同伴提名法、同伴评定法
3. 同伴关系的类型及影响同伴接纳的因素
(四)游戏
1. 游戏的种类;儿童游戏的发展及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
2. 理论:早期游戏理论;当代游戏理论(精神分析理论;认知动力说;学习理论)
(五)攻击行为
1. 攻击行为的概念、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2. 理论:精神分析理论;习性学理论;挫折—攻击假说;社会学习理论的观点;认知理论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一、临床与咨询心理学
(一)临床心理学概述
(二)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的概念及异同
(三)西方国家临床心理学家的培养
(四)我国临床心理学的现状与发展
(五)临床心理学研究方法
二、临床心理学的理论模式
(一)心理动力学模式
(二)行为和认知模式
(三)人本主义模式
(四)生物学模式
(五)整合理论:生物心理社会的观点
三、心理干预
(一)心理干预
(二)心理治疗
四、精神分析理论与治疗技术
(一)精神分析理论及其发展
(二)精神分析与心理动力治疗
(三)中国的精神分析:钟式认知领悟疗法
五、行为治疗
(一)行为治疗的概念及其历史
(二)行为治疗的基本理论及其特点
(三)行为治疗的过程
(四)常用的行为治疗技术
六、人本存在主义心理治疗
(一)人本存在主义
(二)来访者中心心理治疗
(三)格式塔心理治疗
(四)存在主义心理治疗
(五)过程经验心理治疗
七、认知治疗
(一)认知治疗
(二)认知治疗的主要流派
(三)认知治疗的程序和方法
(四)认知治疗的适应症与评价
八、其他方式心理治疗
(一)暗示与催眠疗法
(二)森田疗法
(三)系统式家庭治疗
(四)正念疗法
(五)道家认知疗法
(六)眼动脱敏再加工
九、心理治疗疗效评估
(一)心理治疗疗效评估概述
(二)心理治疗疗效评估的方法
(三)心理治疗疗效评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