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哪所学校私立转公立了(成都这6所学校可能转公)
成都哪所学校私立转公立了(成都这6所学校可能转公)01第四,“民转公”或者“公参民”转纯民办后,会有哪些影响?第一,为什么民办学校集体更名?第二,更名学校是否不会转为公办?第三,哪些民办学校会转公?
“公参民”政策一出
成都民办学校集体更名的消息
随即引起了家长们的注意
大家都在关心这几点:
第一,为什么民办学校集体更名?
第二,更名学校是否不会转为公办?
第三,哪些民办学校会转公?
第四,“民转公”或者“公参民”转纯民办后,会有哪些影响?
01
截止目前
官方发布及相关媒体发布整理出的
拟更名或已更名的学校名单(做参考)
(不一定最全,欢迎补充)
02
这些学校为什么更名?
根据成都市教育局发布的 关于印发《成都市“公参民”学校转设公办学校工作指南》的通知明确,凡是公有主体举办或参与举办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都是公参民。
主要包括三类:
第一,公办学校单独举办的义务教育学校;
第二,公办学校与地方政府及相关机构(含具有财政经常性经费关系的其他单位、政府国有投资平台、政府发起设立的基金会、国有企业等,下同)合作举办的义务教育学校;
第三,公办学校与其他社会组织、个人合作举办(含公办学校以品牌、管理等无形资产参与办学)的义务教育学校。
最近从媒体发布消息了解到,四川师范大学东区上东学校更名为成都市龙泉驿区师上学校的原因是:如果不转为公办,那么学校将不能在校名中使用“四川师范大学”的字样。
另外,上个月北大成都附属实验学校官方公众号宣布成实外教育集团与百悦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原为北大青鸟文教集团和百悦集团联合举办,现应该是北大青年文教集团退出合作而成实外加入),成实外教育正式入驻北大成都附属实验学校。因此,从近日龙泉驿的民办学校汇总表里发现:北大成都附属实验学校更名为“成都市龙泉驿区新思源学校”。
这类学校更名都有一个共同点:公有主体退出办学,转为纯民办。
这个现象并不新鲜,而截至目前石室外国语、石室佳兴、七中嘉祥等学校更名与“四七九”脱钩也已经完成。当然,据了解这些“公参民”学校只是校名更改,师资团队、管理模式等都不会受到影响。
除此之外,还有一批以川师圣菲为例的更名学校则只是因为学段增设升级成为一贯制学校而更名,例如:成外高新美年、温江嘉祥外国语等等。
03
还有一个问题
也是家长最关心的
还有哪些民办学校会转公呢?
据媒体报道,盐道街外语学校、北师大成都实验、武侯领川、川师实外、城投驿都菁芙蓉和川师附小或可能转为公办,目前正在办理各项手续。此外,高新区的一所由政府平台创办的纯私立小学或可能转为公办。
04
那么“民转公”会带来什么影响呢?
从家长的角度考虑
首先,“民转公”改制后,招生方式改为划片摇号、就近入学
对于想读这所学校,但不在这个学区的孩子就没有希望读上。
举个例子:要是嘉祥锦江转公办(只是举例),不在划片学区的孩子想读读不上,能读这个学校的孩子却不一定读的是之前的那个嘉祥锦江,说不定真正的牛娃还是想读那个“百里挑一”的嘉祥。
其次,学费降低
或者对于部分家长来说,其实师资、教学质量和中考成绩才是最重要的因素。但,对于大部分成都家长来说,这还是一个好消息。如果是一所优质民办改制,那么更是对家长和学生的一个机遇。
再者,生源更加固定
民转公以后,生源取决于划片小学的范围,如果小学不错那么对口生源就不错,这也是平衡教育资源的方法,中和“民强公弱”的不均衡现象。
最后,师资调动
以往公参民学校的师资力量会有明显的优势,改制之后原有的师资不会出现太大的变动。但后续的发展还是需要慢慢摸索,参照公办学校的师资配置也应该会相对稳定。
05
民参公转为纯民办后,会有什么改变呢?
从家长角度可能会担心以下几种情况
首先,教学水准
可以明确公有主体退出,转为纯民办的学校如果不在教学质量上过关,家长也不会为其再付出高昂学费。
其次,生源稀释
民办全面摇号且不得再外地招生政策一出,也在规范民办学校的招生模式。民办学校不能再进行一味择优的招生方式,也不能再借用公办学校的名声进行招生,生源质量上需要更多的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只有专注教学质量,保持以往的出口成绩。
最后,学费和师资
在转为纯民办以后,本部师资是否会流入公办学校,那么师资是否会稳定?学费是否会有上涨的情况?这些都不是很确定,家长也需要有心理准备。
如果有其他的意见,也欢迎私聊玲妈交流!当然以上更多的都是猜测,在具体的官方政策还未下达以前,我们还是可以保持耐心静静观望,等待官宣。
欢迎评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