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乐教育创始人:香港艾乐教育品牌丁一鸣
易乐教育创始人:香港艾乐教育品牌丁一鸣日企的严谨制度和学习环境让年轻的他迅猛成长,也多亏年轻力盛和热爱挑战,他扛住了外企的重重工作压力。2007年,进入知名的日本体育品牌美津浓工作,负责企业的品牌和市场方向。对于这段工作经历他发出深深慨叹,“这段工作经历对我影响非常大”。光是头衔就让人眼花缭乱了,但他最主要的身份还是香港艾乐教育集团的创始人之一及旗下广州分公司的CEO,自他加入后,仅在五年时间内就带领艾乐以黑马的姿态领跑在行业尖端,但这在他个人的职业经历里却途经了不止五年的轨迹和蓄势。日企成长品牌管理的修炼
采访约在艾乐广州分公司的会议室,室内是一派清新自然的绿色,墙壁上贴满幼儿园孩子们上课和玩乐的照片,欢声笑语仿佛萦绕在耳边,与窗外商务气息浓厚的花城汇构成了奇妙的反差。
室内立架上摆放着许多荣誉奖章,格外醒目的是几个爱心企业和杰出服务企业的称号。一身便装的丁一鸣推门而进,精瘦又精神抖擞的样子,一点也不像个久坐办公室的CEO。
本次易悦采访嘉宾是香港艾乐国际教育集团创始人丁一鸣先生。
丁一鸣于1981年出生于河南,是80后教育界的领军人物,长江商学院EMBA连续成功创业者,现任香港艾乐国际教育集团董事长、香港艾乐品牌创始人、孵客创业空间合伙人,同时兼任广东省狮子会慧芯服务队理事、广东省企业家协会理事、中国青年天使会会员、ECSEL华人学者会主席团成员、香港Dream Expo顾问学者、人力资源部高级企业指导师,农工党广东省教育科技委员会委会等。
光是头衔就让人眼花缭乱了,但他最主要的身份还是香港艾乐教育集团的创始人之一及旗下广州分公司的CEO,自他加入后,仅在五年时间内就带领艾乐以黑马的姿态领跑在行业尖端,但这在他个人的职业经历里却途经了不止五年的轨迹和蓄势。
日企成长
品牌管理的修炼
2007年,进入知名的日本体育品牌美津浓工作,负责企业的品牌和市场方向。对于这段工作经历他发出深深慨叹,“这段工作经历对我影响非常大”。
日企的严谨制度和学习环境让年轻的他迅猛成长,也多亏年轻力盛和热爱挑战,他扛住了外企的重重工作压力。
之后他还和美津浓的同事共同开发了一个教育信息化的产品,其后被香港一家公司收购。离开后的丁一鸣突然有了许多闲暇时间,他喜欢户外探险运动,更偏爱难度和挑战都不小的登雪山,于是趁这个停歇在国内翻越了许多座雪山,沉淀了一番,也筹谋着重新出发。
随后便在2011年加入了艾乐,彼时艾乐集团的主营业务是幼儿园的研发培训,他进入后主张整体品牌的输出,“国内的幼儿园品牌缺乏大众性,系统性和规范性,行业发展很落后,都是零散的各自为政的,大的品牌很少。”
他的构想是把艾乐打造成系统化的幼儿园连锁直营和加盟品牌,在这个品牌下输出各种体系,如培训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等,并充分借势互联网和智能科技的发展实现互联网 智能幼儿园的结合,此时在日企的品牌管理的学习为他架构艾乐幼教品牌发挥了重大作用。
他和伙伴花了两年的时间对品牌进行梳理打造,期间没有推出任何产品,“教育是需要内容支撑的”,他组织了一大批人,投入重金去开发幼儿园的课程体系,包括后期的幼儿园测试和运营摸底,再找专家评论修订,在多个幼儿园试行试点等,等到所有框架和模式都搭建完毕,直到2013年才正式地推出香港艾乐国际连锁幼儿园品牌。
腾飞也就此开始,艾乐以黑马的姿态跃进幼儿教育行业,毫无疑问得归功于前期扎实的品牌塑造和推广。
目前艾乐的主要业务是幼儿园连锁经营管理、幼儿园品牌管理等。首轮融资便获得了6000万投资,2018年春完成B轮融资。到目前为止香港艾乐国际连锁幼儿园和旗下艾右宝贝成长园共有四百多家,得到很多幼教同仁的认可和信赖。
突破眼光
幼儿教育的互联网(智能)化
对于企业成就的黑马速度,也要归功于丁一鸣深刻洞察到现代幼儿教育的瓶颈和矛盾,“学前教育在国内发展比较落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民办学校在中国是非盈利性的,无法证券化,整个行业发展不理想,但是家长群体的要求在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这倒逼着学校和机构去成长。”
“现在的家长都是有一定教育背景和高素质的人群,一定要有前沿的国际化的教学体系才能打动他们。家长对于孩子的要求也由成绩的优异升级扩展为对孩子的健康体魄,规则意识,创造性等方面的期望。”
针对85后甚至90后的年轻父母用户,他着力打造相应的课程产品、教学内容和管理方式等,引进国际化的课程体系来最大程度符合现代父母的教育诉求。“培养孩子成为完整的人,包括培养独立人格、社会性、体能和兴趣等,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小公民,就是我们要去做的。”
智能幼儿园的品牌理念也是他对艾乐幼教事业重定位的另一重心,他协助公司开发的艾贝智慧幼儿园系统,专属考勤机app等,都推动着中国智能学前教育的发展。他们是第一批出现的微信公众号,积累了几十万的粉丝。在平台上,如今的许多客户都是由公众号平台转化而来。相较于传统的幼教行业,艾乐互联网的属性显著,线上平台能实现和家长的紧密联系和沟通,还有一系列线上课程体系和视频安全监控等。
企业担当
必须负担的社会职责
谈到企业发展,他提出自己非常看重的一点,“做企业,利润是对社会的责任,企业发展壮大获得利润并且顺利纳税,才能真正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一语道破企业的发展信条,还有背后常被忽略但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的重量。
“企业承担起社会责任才能走的长远,企业的规划目标才会往正能量的方向靠。”
关于企业的社会责任,落到实处的不仅是他追求的企业的壮大发展,在公益方面他也有丰富的建树,他是广州千千树公益V公益创始人理事长、V公益基金&千千树乡村幼儿园公益项目发起人、公益行青年领袖候选人,也发起了许多大型慈善教育活动,包括“艾乐——千千树公益”“泸沽湖达祖小学支教活动”“行走的力量”“暖冬公益行动”等教育公益活动,身体力行地实践着自己的企业责任信条。
多重身份
未知的挑战和下半生
除了在公司负责战略合作和融资对接等市场和品牌管理方面的工作,他的副业还包括了商业投资,在2014年参与发起孵客创业空间,目前已经成为国家级的科技孵化器,并且一直都从事着天使投资,担任了中国青年天使会广东分会的负责人。
在全民创业的时代,身为80后的他同样热爱创业,“我是个爱冒险和挑战的人,喜欢追逐挑战后的成就感”。
在评定创业项目的时候,他“格外看重初创团队的投入程度,看他们是否每天像打了鸡血一样投入所有精力在拼搏,有这种创业劲头他最后一定会成功的。”
他对创业项目的要求也正是对自己的标准,尽管五年熬过来了,他给自己公司的定位仍是初创团队,现在的他每天也是以创业人的心态和状态在全心投入工作。
“身边的都是十五年历史的老品牌,市场容不得我们安逸,一定要全力冲刺。”
说起个人职业规划,“公司2020年上市,这是我们的资本计划,上市的时候我正好40岁,到时再停下来思考自己下一步再做点什么。”
他把头往后靠向沙发伸展身体,从容地想象未知的未来,接着说道,“30而立,40不惑,我希望通过教育这个事业给自己的前半生一个较好的总结,然后再有一个新的开始,这是我自己的人生规划。”
图片|嘉宾提供
采访·撰稿|陈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