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创业要读的书:十点读书用户从0到4000万
互联网创业要读的书:十点读书用户从0到4000万这几年来,媒体渠道一直在变化,渠道的变化和迁移令整个内容和连接的方式发生了变化。2010年,林少开设微博账号,他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时机。PC互联网时代,电脑并不普及,导致传播比较慢。智能手机普及后,大量的移动网民出现,微博也成为了社交网络最活跃的产品。开通微博后,林少的微博号很快就积累了几十万用户。2012年,微信盛行,林少又创办了“十点读书”的微信公众号。2015年,经过努力,“十点读书”获得了吴晓波老师300万的天使投资基金,开始打造以“十点读书”为核心的产品矩阵。大学时期,林少基于兴趣热衷于在当时的论坛上与大家分享一些新的内容,也曾利用互联网,给好友以邮件的形式发送他觉得好的文章。中学喜欢读书,大学喜欢互联网,这两个兴趣对他的创业产生了长远的影响。在林少遭遇人生低谷时,路遥《平凡的世界》点醒了他:“人生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这更坚定了他的创业信心
近年来,各种形式的内容付费产品层出不穷。内容领域内,“十点读书”形成了成熟的产业生态圈与产品矩阵,最新新榜数据显示,“十点读书”居于文化类微信公众号榜首。11月20日,十点文化CEO林少来到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创业与创新》的课堂,课上林少以“十点读书从0到4000万用户”为主题,分享了“十点读书”的运营经验与商业化方向,一起探讨新媒体环境下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
十点读书:基于微信公众账号的读书分享自媒体,通过公众号等将原创内容产品传递给用户。商业产品矩阵以十点读书为核心,覆盖文学、电影、 时尚、教育、视频、出版、实体书店等多个领域。
以下内容根据课程实录整理编辑而成:
从修飞机到做内容虽然林少是一个从事内容行业的人,但其实他是一个读机械设计的工科男,大学毕业后还曾经在厦门修过飞机。但正是源于他对文字的热爱,让他始终放不下想要从事内容行业的梦想。
大学时期,林少基于兴趣热衷于在当时的论坛上与大家分享一些新的内容,也曾利用互联网,给好友以邮件的形式发送他觉得好的文章。中学喜欢读书,大学喜欢互联网,这两个兴趣对他的创业产生了长远的影响。在林少遭遇人生低谷时,路遥《平凡的世界》点醒了他:“人生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这更坚定了他的创业信心。
课上,林少分享了自己的看法,2007年他看了乔布斯iphone1的发布会,乔布斯说:“希望我做的事情是可以改变这个世界的”。他创造的苹果手机将键盘舍去,颠覆了手机行业,将整个手机变成触摸屏,只留下一个HOME键,方便了用户的使用,并增加了应用软件,让手机从单纯的通讯工具变成可以聊天、看电影、收发邮件的工具。事实证明苹果手机的出现,确实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林少其实也想做一些可以改变世界的事情,这也是创立“十点读书”的初心。
成立“十点读书”前,林少先花了一年的时间做邮件分享,每天精选新闻和文章,通过邮件列表分享给好友。一年后,后台的用户量只增加到800个。
2010年,林少开设微博账号,他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时机。PC互联网时代,电脑并不普及,导致传播比较慢。智能手机普及后,大量的移动网民出现,微博也成为了社交网络最活跃的产品。开通微博后,林少的微博号很快就积累了几十万用户。2012年,微信盛行,林少又创办了“十点读书”的微信公众号。2015年,经过努力,“十点读书”获得了吴晓波老师300万的天使投资基金,开始打造以“十点读书”为核心的产品矩阵。
这几年来,媒体渠道一直在变化,渠道的变化和迁移令整个内容和连接的方式发生了变化。
过去的媒体渠道是纸媒、电视节目为主,针对的是全国的用户。再后来,媒体渠道从PC时代变成论坛和邮件,再到微博和微信,再到近两年异军突起的短视频。
新媒体时代下,渠道移动化,每一个人都是内容的制造者,每一个人的手机屏幕里都有一小群自己的用户(粉丝)。内容形式从最早微博的140个字限制,到微信公众号的长文章,在抖音里,又变成了只有15秒的短视频。放在十年前,论谁也想不到媒体渠道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这也意味着新机遇的到来。
- 微博的裂变效应
微博的转发功能,带来了非常好的裂变效应。通过与用户进行活动互动,例如赠书活动、联合创作及出版物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十点读书。
一开始可能只有100个用户,但是100个用户都转发,可能会带来1000个用户;而1000个用户的转发,可能会带来10000个用户,这就是裂变。
微博的裂变效应使“十点读书”拥有了大量基础用户。
- 公众号是主战场
微信公众号是“十点读书”最重要的战场,微信公众号有一个slogan:“再小的个体都有自己的品牌”,意味着个体和品牌深深的连接在微信这个平台中。
林少说,好的名字会让人觉得好记、有温度、有场景感,起对名字,对个体和品牌非常重要。
刚开始时,“十点读书”叫“每日好书推荐”,用了两年后,发现这个名字传播效果并不好。林少通过一些数据发现,互联网的阅读高峰期是晚上十点钟。当时正好有一档栏目叫“十点读书”非常受欢迎,林少干脆将品牌名改成“十点读书”。
事实证明,“十点读书”改名后,确实比从前的发展更好了。并且,在微信中占有搜索优势。第一,十点是一个特别好记的时间点,第二它带了一个根词“读书”。很多人使用微信公众号会去搜索一些品类,比如想读书了,就会搜读书,再去关注排在前面的公众号。
除此之外,“十点读书”将公众号产品化,提高了用户使用公众号的概率。公众号内文章推送,包含了美文、好书、名家、散文、励志等多种类型,满足不同人群的用度需求。底部菜单的设置带有APP功能,不仅可以看文章,还能为用户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
- 音频提升用户体验
“十点读书”除了图文传播,还有音频传播。“十点读书”不但会将文章录制成音频,在电台内分享给受众,还会开放性的在微信推文中插入音频。这样的举动一方面吸引了很多新增用户,另一方面也令产品变得更有温度了。
十点读书的商业化矩阵十点的产品矩阵以“十点读书”作为中心,辐射到多个领域,如付费课程、电商、视频等,用丰富的产品去服务4000万用户,不断寻找新的机会、渠道和平台。
“十点读书”产品矩阵
- 内容付费是重要的商业模式
传统媒体大部分商业模式来自于广告,新媒体则不一样,它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商业模式进行变现。目前“十点读书”的广告营收占比已下降到了20%,更多的收入则来源于付费课程。
“十点课堂”已是中国大型的女性成长技能型课堂,一共有70门课程,有英语课、理财课、心理学等。一节英语课,线下聘请老师的费用需要近2万元,而线上课程费用为仅为99元,仅仅是英语课的课程就已卖出去40万份。用户花费很少的钱就能学习到高价格的课程,方便了用户,让授课老师也得到了收获,还惠及“十点读书”,可谓是三方共赢。
- 视频项目的差异化
近两年来抖音、快手这些短视频媒体的高速发展,证明了短视频有很好的商机。因此,“十点视频”顺势而生。
“十点视频”先从读书切入,虽然有文化的高度,但是刚开始时,在市场里没有特别大的影响力;后来做“十点视频”中《小城故事》,拍摄中国或者世界上美好的小城,从旅游的角度把故事分享给大家;再后来拍生活方式、拍匠人、拍美食、拍手艺人等;最后拍明星对读书和文化的理解,将明星和文化进行结合,取得了意料之外的好效果,用户流量上来了。
从早期的图文内容到现在的内容付费、电商、短视频,十点的业务越来越多元化。
林少认为内容创业的机会可能比以前少了,但是文化产业会有更大的发展机会。未来五到十年里,用户对媒体的需求会越来越旺盛,对线上线下的娱乐消费会越来越旺盛。
未来林少想用新零售、大数据的方式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让用户线下消费线上的内容。
- 打造新零售书店
日本著名的茑屋书店,仅在日本就开设了近1500家店,而中国最有名的书店西西弗,在全中国只有170家。
中国的文化行业、书店行业未来还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现在很多书店的模式还是搜索式,用户都是抱有目的性去书店的,就好像使用百度搜索一样,搜完就走。
十点尝试以线上线下新零售书店的模式,将书店以信息流的方式,给用户提供一种生活方式的体验。入店的用户需要先关注公众号,在店内时,用户需要不断地去使用线上产品;离开书店,用户后仍旧会不断地使用线上公众号的产品。这在内容行业,也是一种全新的尝试。
- APP提供长效服务
APP能以信息流、客户流、平台的方式,改变用户碎片化的阅读习惯,给用户提供更长时间的服务。
这是未来“十点读书”的愿景——希望用户通过平台去社交、分享他自己的真知灼见,找到志同道合的人、找到跟他有共同属性的圈子。平台精准地为每个用户推荐一种美好的文化生活,用户不断消费更多他感兴趣的文化方面的内容,不仅仅是图书,还有视频、美容等等。产品的多样化增加了用户的黏性。
林少的创业经验专注:先专注把一个号做好,从创业上讲求T字原则。一开始要把这一“竖”做好,做到足够深、足够强之后,再去做这一“横”——再往平台化方向去发展,一开始专注是排在第一位的。
当专注做的足够好的时候,就要开始多元化的尝试,就要为你的公司、团队去谋划更大的格局。这时候不要把业务范围设得太小,格局上如果把业务框得太小,整个团队的发展可能都会受到限制。
眼光长远:在创业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很多的对手、同行,一定会遇到很多的竞品。但如果你把眼光放到未来三年,和你竞争的人会越来越少,如果你把眼光放到了未来的七年,就基本没有竞争对手了。
成长、认知和洞察力:人和人比的是对同一个事情和行业的洞察,成长和认知很重要,执行也很重要,执行是对认知的实践。
坚信大趋势,顺势而为:未来会不断有新的产品和新的趋势出现,一定要顺势而为。顺势而为,花的力气可能比别人小很多,但能获取更大的成果。
李小萌:“十点读书”的收入模式,内容付费占了50%,您可不可以和我们分享什么是好的知识付费产品?
林少:第一,好的产品首先要有好的老师;第二,这个老师在领域内要足够专业且要有足够的热情,可以将知识转换为适用于市场的互联网产品。现在很多老师都非常好,但是他们可能还在象牙塔内,没有和互联网用户握手、交流、分享。
李小萌:“十点读书”只是依托微信平台会不会有不安全感?
林少:在微信里面“十点读书”做了六年,其实还是蛮有安全感的。但目前这个阶段是十点用户需求提升的阶段,用户对十点有更高的需求。因此,十点今年要做短视频、线下书店、APP。我们希望为十点的用户提供更深层次的服务,不仅仅是过去碎片式的服务。
李小萌:北京的线下书店还是会以女性为主要用户群体吗?
林少:十点的用户70%、80%都是女性,既然有这样的用户基础,就会以用户至上的理念,服务好用户群体。女性对整个家庭的消费决策也好,或者说文化决策有很大作用,我们希望通过女性用户从而服务到整个家庭。
现场提问:作为读书类的头部自媒体,“十点读书”对于读书文化类的文章是不是已经形成了模式化、流程化甚至是分工非常明确的机制来保证文章的质量?十点读书是怎么保持和用户的心灵层面或者说更有温度的沟通,您对“十点读书”的风格定位是否有考量?
林少:第一个问题,“十点读书”不关注爆文,我们的产品使命是用文化给更多人带来温暖和力量。我们更关注的是文章内容是否给用户一些温暖或者给他力量,我认为真正的好内容是可以打动人心的,那些爆文方法还都是方法层面的东西。
第二个问题,“十点读书”没有什么人设,我们希望这个品牌可以让用户信任,是真诚的,它有它的品牌担当。也希望用户心里有一个概念,就是十点出品必属精品,这是我们有别于其他人的做法。
现场提问:线上线下的联动是一种趋势,您刚才提到的十点书店不像是传统意义的书店,虽然现在线下实体经济不景气,但是西西弗书店在全国的对标率是2%,发展比较好,您认为十点书店和西西弗书店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林少:十点书店的不同在,第一是模式的不同,现在很多书店只是做线下,只有线下消费者的场景。十点则是一种线上线下新零售的模式,我们希望用户去十点书店会关注线上的公众号或者APP,离开书店后还能享受到线上提供的图书电商、在线课堂等服务。
第二是用户不一样,十点比较精准定位女性群体,我们会服务她的小孩,书店里会有亲子区、课堂、活动,希望通过书店给用户提供一种文化生活。
课程联合开设方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的广告教育已有30年历史,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学院现开办广告学、公共关系学、网络与新媒体、视觉传达设计等专业,涵盖本科、硕士、博士等各个教学层次,构建了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广告及相关专业教育体系,领跑中国广告教育。学院拥有国家广告研究院、中国广告博物馆、全国公益广告创新研究基地、首都传媒经济研究基地等科研机构。
腾讯媒体研究院
腾讯媒体研究院隶属于腾讯新闻,主要关注媒体行业的发展逻辑,探索媒体前沿趋势研究与实践落地,为广大媒体从业者和爱好者提供有价值的分析与解读。腾讯媒体研究院旗下设有顾问智库(趋势报告)、行业研究(案例解析)、产业赋能(投融资对接)等多个体系,帮助媒体从业者成长,与内容创业者砥砺前行。
课程赞助商汾酒集团座落于山西杏花村,是以生产销售白酒、保健酒为主,集贸易、投资、旅游、农业等产业为一体的省属国有企业,是全国最大的清香型白酒产销基地和白酒现代化包装物流综合基地之一,拥有“汾”、“竹叶青”、“杏花村”三大中国驰名商标。汾酒股份公司为汾酒集团核心子公司,于1993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为中国白酒第一股,山西第一股。
汾酒是我国清香型白酒的鼻祖,是国家清香型白酒标准制定的范本。汾酒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有着6000年的酿造史、1500年的成名史、1300年的蒸馏史和300年的品牌史,因此被誉为“中国酒魂”。1915年,汾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中国白酒品牌唯一甲等大奖章,为祖国赢得荣誉。
2017年,汾酒集团成为山西国企改革试点单位,在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秋喜的带领下,汾酒集团以改革攻坚的具体实践走出了一条山西国企改革的“汾酒路径”,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和行业公认的“汾酒速度”,正向着汾酒复兴的伟大目标而努力奋进。
阿尔卑斯饮品有限公司致力于开发生产高品质的饮用水及饮品,是ALPS ITALIA S.R.L(意大利阿尔卑斯有限公司)授权许可在中国区域内生产并销售阿尔卑斯品牌饮品的公司。
公司主营中高端天然饮用水(意大利原装进口“ALPS天然矿泉水”、国产“阿尔卑斯饮用天然矿泉水”、“阿尔卑斯天然苏打水”)及健康饮品。
阿尔卑斯不断探寻饮用水和运动的结合,先后与AC米兰足球俱乐部,中国国家高尔夫球队签约,成为官方饮用水供应商,还曾与世界斯诺克国际锦标赛、NBL全国男子篮球联赛以及大连一方俱乐部合作,在体育领域多有布局。未来,阿尔卑斯将持续寻找更适合运动人群饮用的矿泉水,并不断向周边领域拓展,探索更多场景化的新饮品。
《时间战场》《时间战场》取自于中国传媒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新媒体创业与创新》。该课程由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何海明教授于2017年发起,由广告学院网络与新媒体系、公共关系学系共同开设。每年邀请来自互联网与新媒体前沿领域的近20位创业精英和互联网高管,围绕课程设计的内容创业、媒体创新、营销创新、创业思维与实战等内容模块进行授课。课程内容覆盖了互联网、新媒体最为重要的知识领域和创业领域,并注重创业思维的培养。
2017年《新媒体创业与创新》课程内容《时间现场》已出版,可点击链接购买。
h5.youzan/wscshop/goods/367sxktmxbg1x?reft=1541462814845_1541462823921&spm=fake19026677_fakeundefined&sl=21xKf1&sf=wx_sm&is_share=1&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redirect_count=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