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工业大学和内大哪个好(内蒙曾经的工业学校)
内蒙古工业大学和内大哪个好(内蒙曾经的工业学校)1951年8月1日,绥远省高级技工学校成立,校址在归绥市新城碾子房巷1号(现呼和浩特实验中学院内)左起:苏谦益 杨植霖 乌兰夫杨植霖老校长曾任绥远省人民政府主席,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内蒙古政协主席,青海省委第一书记,中共甘肃省委书记、顾问,甘肃省政协主席。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七届全国政协常委和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51年,绥远省为了工业建设的需要,成立绥远省高级工业学校,是新中国成立后绥远省创办的第一所培养专门人才的学校,绥远省政府主席杨植霖兼任校长。
建校后的第一座教学楼,现植霖楼
杨植霖,汉族,曾用名王士敏、雨三、天虹、长河, 1911年出生于呼和浩特土默特左旗什报气村汉族家庭。1925年参加革命,年底,在吉雅泰介绍下,杨植霖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3月,杨植霖转到五族学院师范部继续学习,没有后顾之忧的他更加努力读书,积极参加绥远地区的革命活动。
左起:苏谦益 杨植霖 乌兰夫
杨植霖老校长曾任绥远省人民政府主席,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内蒙古政协主席,青海省委第一书记,中共甘肃省委书记、顾问,甘肃省政协主席。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七届全国政协常委和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51年8月1日,绥远省高级技工学校成立,校址在归绥市新城碾子房巷1号(现呼和浩特实验中学院内)
八角楼,建校初期教员休息室
1952年9月,学校更名为绥远省归绥工业学校。建校伊始,校址还在鼓楼南面的老缸房碾子巷女子师范院内(今呼和浩特实验中学)。学校有40余间平房,是前女子师范校址(现实验中学)。
学校建设之初,条件异常艰苦。学生宿舍同时又是教室,室内用木板钉成两排大通铺,中间放几张条桌,通道很窄。他和老师们一样需要先爬上床铺,再从床铺走向讲台。老师虽然没有经验,但能认真备课,认真讲课,认真辅导。
新毕业的大学生当老师工作积极,能与学生打成一片。他们还都担任了班主任。在年轻老师的带领下,学校的体育活动、文娱活动很快开展起来,师生团结,朝气蓬勃,学校气象一新。
绥远省归绥工业学校学生参加归绥市足球公开赛
1952年10月,新校址在归绥市麻花板村建成(目前我校新城校区)
1953年8月,学校更名为华北第三工业学校,隶属第二机械工业部。
上图 华北第三工业学校运动会,下图 如果内工大运动会
1954年6月,学校更名为内蒙古第一工业学校。
1955年5月22日,内蒙古第一工业学校建筑科团员合影
1955年6月16日,内蒙古第一工业学校 实习大队于哈实习期满留念
1955年8月,学校更名为呼和浩特工业学校。
1956年4月,学校更名为呼和浩特机械制造工业学校。
1957年校园
1956年主楼拔地而起。其高大雄伟为呼市仅有,能与之比美的只有位于新华广场南端的乌兰恰特剧场了。主楼成了学校的标志性建筑,登上楼顶平台环眺四周,呼市全貌尽收眼底,成了来校客人必定参观的场所。
1957年,毕业答辩
1958年2月,学校划归第一机械工业部管理。
1958年,呼和浩特机械制造工业学校首批参加 勤工助学学校生产实习全体同学与师傅合影留念
1958年,呼和浩特机械制造工业学校铸造、 锻冲专业全体毕业生暨教职员合影留念。
1958年8月,在清华大学对口支援下成立内蒙古工学院,人称塞外小清华,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理,学校开始招收本科生。
1958内蒙古工学院成立
1959年5月19日,工学院首届一次党员代表大会
1962年,内蒙古工学院首届毕业生毕业留念
1963年7月,学校划归农业机械部管理。1965年1月,学校划归第八机械部管理。1969年11月,学校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理。
内蒙古工学院第一次科学研究报告会
同学们在做实验
同学们在实习
红楼
旧图书馆(现植霖楼)
校园一角
1978年6月,学校划归第一机械工业部管理。1979年4月,学校划归农业机械部管理。1982年5月,学校划归机械工业部管理。1983年6月,学校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理。
俯拍校园一角(80年代)
制图课
1986年,学校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
1984年,内蒙古工学院首次召开硕士研究生。 图为首次硕士学位授予大会会场
我校教师参加第一次热锻学术讨论会留影
金工实习
电工实习
1990年,内蒙古工学院学术报告会
内蒙古工业大学首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技艺大赛
1999年,入选第一批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1993年12月,内蒙古工学院更名为内蒙古工业大学。
1993年12月28日,内蒙古工业大学揭牌庆典隆重举行
更名庆典
2003年,学校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