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时代的挑战和机遇(智能时代读书笔记)
智能时代的挑战和机遇(智能时代读书笔记)这是因为,一件事情产生的结果往往存在非常多的因素,里边还有很多混杂变量,如此高维复杂的数据,人类已经很难抽丝剥茧找到其数据的生成过程了。发现真正的因果关系,真的需要一点运气。如果有一定的统计学或数据分析经验,我们知道从发现强相关关系,再寻找因果关系,是目前普遍的一种分析逻辑。当然很多预测问题中,我们甚至不需要知道内在的因果关系,只要结果准确就足够了。其实在人类较早的历史上,总结规律本身就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比如哥白尼的“日心说”、开普勒三定律、牛顿力学等等。而现在我们拥有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数据量,通过计算机识别其中的规律,反哺人类的认知,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概念,它并不神秘,只不过计算机的出现,加速了人类认知世界的进程,但同时,过多的噪声也让大部分人陷入了过度信息化的世界不知所措。今天几乎所有新药的研制过程和青霉素都很类似,科学家通常需要分析疾病产生的原
导读:差不多花了2-3周的时间读完了吴军博士的《智能时代》,全书讲述了人工智能的基础知识,梳理了技术带来的人类社会的变革,同时也展望了未来智能技术的发展可能给我们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本文限于我通读完全书后一些重点有思考的部分,知识有限,愿分享观点,不断学习。
全书结构全书目录结构
什么是信息熵?假如我们需要搞清楚一件非常不确定的事或是一无所知的事情,就需要了解大量的信息;相反,如果我们对某件事已经有了较多的了解,那么不需要太多的信息就能把它搞清楚。
这句话描述了信息熵的本质,它是一种衡量不确定的度量方式。而数据作为一种信息的载体,帮助我们消除不确定性。通过提取数据的信息,排除噪声(干扰因素),总结规律,提炼出符合或不符合人类认知的知识与见解。
其实在人类较早的历史上,总结规律本身就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比如哥白尼的“日心说”、开普勒三定律、牛顿力学等等。
而现在我们拥有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数据量,通过计算机识别其中的规律,反哺人类的认知,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概念,它并不神秘,只不过计算机的出现,加速了人类认知世界的进程,但同时,过多的噪声也让大部分人陷入了过度信息化的世界不知所措。
从因果到强相关,它正确吗?今天几乎所有新药的研制过程和青霉素都很类似,科学家通常需要分析疾病产生的原因,寻找能够消除这些原因的物质,然后合成新药。这种方法虽然好,但是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都极高,更不用说难度巨大。
如果有一定的统计学或数据分析经验,我们知道从发现强相关关系,再寻找因果关系,是目前普遍的一种分析逻辑。当然很多预测问题中,我们甚至不需要知道内在的因果关系,只要结果准确就足够了。
这是因为,一件事情产生的结果往往存在非常多的因素,里边还有很多混杂变量,如此高维复杂的数据,人类已经很难抽丝剥茧找到其数据的生成过程了。发现真正的因果关系,真的需要一点运气。
但对于人类认知世界的进程来说,掌握因果关系才能真正了解到本质的问题。比如,当研究一种疾病时,如果只是知道相关,而不知道疾病产生的本质原因,很难对症下药。当然我们也可以承认人类认知的局限性,通过大数据的技术,找到治疗疾病的方法(不管原因),只在乎结果,但这么做的风险也是不言而喻的。
数据为什么不是一种资产?从法律上讲,数据的所有权不清晰;从技术上来讲,无法防止数据无成本的复制,这是两个最主要的原因。
数据到底属于用户还是产生数据的平台,这在之前一直都是一个模糊地带。直到信息泄露越来越严重,甚至出现FB贩卖用户数据的恶性事件产生后,数据的归属权问题越来越受到了法律的重视。
而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作为一种能够防止数据随意被复制的技术工具,实现从大数据到资产的转变成为可能。
区块链技术简单可以理解为:通过ID的控制让数据具有唯一性。首先,数据无法复制、无法篡改,由区块链信息管理,某一次数据的改变会通知所有的服务器;其次,拥有数据和验证数据两件事分开,保证了公正性。
智能带来的正面和负面影响智能时代将是人类最好的时代,也会是充满危机的时代。
一切皆有可能,一切皆是未知。
智能带来的正面影响在现代社会已经显而易见,比如机器取代收割的现代化农场、通过数据统计帮助NBA球员更好的训练、完全由机器人组成的汽车制造工厂、千人千面的电商购物平台、快速定位疾病原因的基金检测技术等等,在农业、体育、制造业、商业、医疗等各个方面,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享受到了智能带给我们的便利。
但另一方面,用户为了便利性而牺牲了自己的隐私,在没有法律约束的情况下,我们很难期待平台不去通过用户的数据谋取商业利益。可怕的是,在大数据技术日新月异的情况下,平台可能比我们自己更加了解自己。
同时,机器取代了许多流程化的、可复制的工作,以前流水线上的工人都失去了工作岗位。虽然互联网催生了很多新兴的职业,比如快递员、外卖员等,但一些流水线工人实际上很难在短时间内学习到新的技能,进入到新兴的岗位,这通常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警惕技术至上主义虽然不知道如何在短时间内创造出能消化几十亿劳动力的产业,但我们很清楚如何让自己在智能革命中受益,而不是被抛弃。这个答案很简单,就是争当2%的人,而不是自豪地宣城自己是98%的人。
作为一名互联网从业者,我深知技术的变革与进步会推动整个人类社会的进程,我自己也是一名技术工作者,也是因技术而受益的人,也就是作者口中“争当2%的人”。但吴军老师的这个观点可能是全书里我最最不能认同的观点。
2%的人可能推动了世界的发展,但这个世界上仍然有98%的人,他们不掌握新兴的技术,就算争取也难以在短时间内习得新兴的技术,但他们不该被放弃,他们的需求也同样值得被考虑,这是人类追求终极的公平和正义的本能。
也许问题现在未被解决,但不代表不应该被解决,要在解决问题的道路上持续努力。
当然,我们也应该明白,社会公平只能反映在机会平等上(先验),而不是结果的公平(后验)。
喜欢我的文章欢迎点赞关注收藏哦,我是@脱线de脱小脱
特别声明:本文为本人原创文章,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