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毕业季请607班做好下车准备(迟到的大学三初到川师第9节)

毕业季请607班做好下车准备(迟到的大学三初到川师第9节)我们班其他寝室的同学们,也陆续都到达并安置好了。成都和温江这时候,还没有地市合并,所以寝室是两个。因为干专班男生寝室是每地市一个,只几天地区之间的差异就显现出来。寝室的干净整洁以重庆、成都为最,其他寝室总有点什么毛病?我们温江的本来也可以,但是因为放了两部自行车,看起来不那么顺眼。后来我当班上的生活委员,每个星期检查寝室卫生。总是甘、阿、凉三州的寝室不达标,每次提出整改建议,但他们都不容易做到。我们几个还开玩笑说,应该像新近放映的电影《大浪淘沙》里,几个北伐时期的军校同学一样,都奔向革命的前程。这4个人在温江地委宣传部同场考试过,但印象中我只记得陈大哥,当时他一身制服很好记。老邵建议我也骑自行车,他说崇庆县和灌县距成都差不多;骑车来往一是锻炼身体,二是两年下来节约的车钱超过一辆自行车。我没有告诉自行车已经卖了,再说人精力有限,还是专心致志争取多看点书。他们3人放下行李后,也去学校总务科办理

迟到的大学三、初到川师第9节:班组同学

(内容提要:大学生们的生活平淡而又有滋味,这里的一切都井井有条。改革之风已经吹进校园,涟漪之外也有风波。两年大学生活中,我们都遇到了,但好的是主流。)

和笔者同寝室的温江地区,另外的那3个人也来了,搞接待的学生也向他们发放房门钥匙。他们分别姓陈、向、邵,都是我们温江地区人,其中陈和邵两人骑自行车来的。(后来听老师说,温江地区入学考试好多招了一个。)其中姓陈的是广东汕头人,民航飞行学院的教官,学校校址广汉县。这人即是温江考试之时,笔者见到身穿制服的人。

毕业季请607班做好下车准备(迟到的大学三初到川师第9节)(1)

川师大狮子山校区图片

他们3人放下行李后,也去学校总务科办理粮食关系和购买饭菜票。听姓陈的说民航飞行学院,实际上是军事单位。这里人的粮食关系不能转地方,他每月领全国粮票来,交总务科购买饭票。

我们4人按年岁排列33~30岁,老陈为大哥,我老二,向和邵姓同学分别为老三、老四。我们都已经成家,孩子的年龄也差不多。互相介绍时得知,4人中只有陈大哥的是儿子,其余3人的孩子都是女儿。

寝室里的4张双层单人床我们每人一张,下面睡觉上面堆放衣箱书籍碗筷等。木头大桌子的8个抽屉,每人两个我们都是空着1个,另1个上锁存放饭菜票和笔记本之类的。铺位么只好按先后顺序,我和老向在最里面相对的两张,陈和邵在相对靠门的两张。因为寝室里两个人有自行车,我们又把床向外挪展出一些空隙,放置陈、邵两人的自行车。此外每人还有各自的面盆、塑料水桶、和热水瓶,摆放在屋子的角落。

我们几个还开玩笑说,应该像新近放映的电影《大浪淘沙》里,几个北伐时期的军校同学一样,都奔向革命的前程。这4个人在温江地委宣传部同场考试过,但印象中我只记得陈大哥,当时他一身制服很好记。老邵建议我也骑自行车,他说崇庆县和灌县距成都差不多;骑车来往一是锻炼身体,二是两年下来节约的车钱超过一辆自行车。我没有告诉自行车已经卖了,再说人精力有限,还是专心致志争取多看点书。

我们班其他寝室的同学们,也陆续都到达并安置好了。成都和温江这时候,还没有地市合并,所以寝室是两个。因为干专班男生寝室是每地市一个,只几天地区之间的差异就显现出来。寝室的干净整洁以重庆、成都为最,其他寝室总有点什么毛病?我们温江的本来也可以,但是因为放了两部自行车,看起来不那么顺眼。后来我当班上的生活委员,每个星期检查寝室卫生。总是甘、阿、凉三州的寝室不达标,每次提出整改建议,但他们都不容易做到。

人员方面攀枝花和重庆市来的,个子高大体格最强健。全班同学穿着打扮,不分男女都以旧衣服为主。因为毕竟主要都是30岁出头的人,这时候的经济尚在发展之中。只是他们中某些人的成熟美,居然还很有吸引力。几年后大家才知道,川师院有人在这届政教系干专班中,评选出三大帅哥!这三个都是重庆和攀枝花的。还有本科生女大学生,或是托人、或自己出马、想追他们到手。

毕业季请607班做好下车准备(迟到的大学三初到川师第9节)(2)

川师大狮子山校区图片

刚来这天中午在大学生们的引导下,我们4个各自带上从家里拿来饭碗,去食堂买饭菜就餐。大学生中有人还告诉我们,川师院共5个食堂;饭菜票可以通用,愿意去哪个食堂买都行。初来咋到我们随着男女学生和老师的人群,随便流动到一处人多的食堂打饭买菜。后来知道这是第3灶,卖饭菜的空间足够大。比灌县县委能坐400人的礼堂还大,有左、中、右三道门进出。

其它1、2灶也和3灶一样大,4灶稍小原为学校的招待所食堂,5灶最小原是教工食堂。3灶这里还有表演用的舞台,分明就是川师院的礼堂!里面一道砖砌成高1米多、宽也是1米多的长条形围栏,在四分之一的地方把食堂切成两部分。

学生老师在四分之三这边,排成10路以上的纵队买饭菜。厨师和厨房工作人员,在四分之一的空间里面,先收票再打饭菜。看得见食堂后面,还有排房屋是锅灶等操作间。一叠叠蒸好的方形铝合金盒装的饭,和炒好的铝合金盆装的菜,分别放在厨师和服务员们两边的木板几案上。有几路排队打饭纵队,就有几处这样的几案。

接下来大家都知道,中午、下午就餐,饭只有一种即白米干饭!菜则有好几种:肉类是猪肉炒的肉丝、肉片和回锅肉;还蒸的咸烧、排骨,和猪、牛肉粉蒸等;价格方面都是3角钱1份。蔬菜类有白菜、莲花白、胡萝卜等,都是5分钱1份。食堂的最边上还有卖腌卤制品的摊子,猪、牛肉和猪排骨,鸡、鸭、鹅肉齐全。但购买的主要是老师,很少有学生在那里买东西;毕竟改革开放刚开始,经济正在缓慢前进。

我看到同学们的中午饭,最佳搭配是4两米饭、1份肉再加1份蔬菜。此后川师院两年,我基本上这样吃午餐,但只是买1份菜或肉。其他男学生们许多都是这样买的,女学生则只要一种菜的居多。晚饭几个食堂都主要卖面条,下面的章节将作说明。

因为锅炉蒸汽蒸饭的缘由,每份饭的最上面都有一层米壳。学生们主要是女学生,都把那层像米一样的壳,用调羹或筷子拨在食堂门边的大筲箕里。3灶旁边一很大的露天锅炉,时不时发出巨大的轰鸣声。有老师学生们,排四路纵队在这里打开水。

前面说了这第一天中午打饭,我也学川师院男大学生的样子买了肉、菜各1份,用自带的两只搪瓷碗分装菜和饭。陈、向、邵三人也和我一样,我们都把饭菜带回寝室吃。四个人都把饭上的那层壳,给吃下去舍不得丢。此后两年之中,有一年半我都是这样,最后半年因病不能再吃饭壳。

午饭后在学生的指点下,我们也用自己带来的5磅热水瓶,各自排队打开水。听他们说全校学生、老师、家属,上万人都在这一个锅炉打开水,每天早中晚各供应一次。途中我们还看到川师院的面包房,有许多人排成一路长队买面包。听学生说这里也是,一天早、中、晚供应三次面包。同寝室的4个人都带了,花色不同的茶杯和各自的茶叶。泡茶的时候没听他们说什么,我的感觉是水不好喝,比灌县的都江堰水差得很远。

听同寝室的向和邵说,那几天考试只有我自己,从生活费中掏钱食宿地委招待所。陈大哥是飞行学院的,小车每天有送有接。向是广汉县委宣传部的、邵是崇庆县教育局的。他们两人都住地委内部的小招待所,地委食堂还管他们的饭。还听说这是地委对县上,来地区办事同志的一项政策。因为干部工资就那么一点。如果食宿都要自己掏包包,谁还敢来地区办事?只不过我不晓得而已。如果说我先去地委办公室说明情况,照样可以不掏钱过完那几天。

听到这些我只能在心里,叹息自己懂得的太少,什么事情都要用微薄的工资去应酬!其实这也是我的一种病态反映,因为从小被父母过多责备的孩子,长大后一般都不亲近领导。计划经济条件下什么都是从上面来的,不亲近领导什么好处也得不到。到川师几天后盘点自己的的经济,中午就吃能吃1份0.30元的肉菜,5分钱1份的蔬菜也不敢再买!

当天下午所有干部专修的学员都汇集齐了,川师院政教系派来的一位姓杨名国英50多岁女老师,是我们今后两年的班主任。杨身子单薄身材修长,自述是四川崇庆县人。有研究生学历早年在辽宁省党校工作,因而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在她的指点下学生2舍底楼,我们这段14间房住了12间,每间有的住3人有的住4人。前面说了大致全省,每个地区的住一间寝室,听说也有的地区一个人也没有考取。

毕业季请607班做好下车准备(迟到的大学三初到川师第9节)(3)

川师大狮子山校区图片

我们这段宿舍剩下两间,一是作报刊阅览室兼电视室。里面的4张床全部搬走,留下8个抽屉的大桌子,放电视机和报刊杂志。4根凳子留在里面,看电视人多就要自己带凳子。班上一架公用洗衣机也放在在里面。只要是星期天就有同学搬出来,大家轮流洗自己换下的衣服,因为楼道长预留的电线也长。

我们窗外宿舍楼之间的空地上有树,还有凉衣服用的水泥桩,上面有铁丝如果不够还可以自己布绳索。剩下的第二屋子作公用寝室,因为干部学员都是有家的,今后肯定有家属来可以住宿。我们还有10个女学员,没分地区都住女生院,她们也是5人住一间寝室。全部政教系干专班学员共56人,平均年龄都在30岁左右。

凤毛麟角的是有一位,来自甘孜州丹巴县的24岁姑娘。她姓名中有一个春字,干专班同学都叫她春姑娘。丹巴县属嘉绒藏族有美人谷的称谓!新中国成立以来,该县向国家级文艺演出团体,输送了百名以上的绝顶美女。干专班的春姑娘也是美女!只是和川师院81级,20岁左右的女大学生相比,显得有些年龄过气。古人说过“少年无丑妇,老年无姝丽”。

照理说24岁的女人并不老?但某次中国选美比赛很说明问题。那次全国性的比赛,一个姓王的18岁姑娘得了冠军,但多数单项奖都是一位姓梁的24岁姑娘夺得。据有的文章称,女人最风华的年龄段为14至22岁。22至28岁为女人的中年期,这时候皮肤开始松弛、肌肉开始积累脂肪、人也开始发胖,28岁以后就步入中老年了。

春姑娘是她们县的妇联主任,还会速记能一字不漏地把老师讲的记录在案。其内在、含蓄、深邃的美,为川师院的小女生所不能及。关于丹巴美人谷的来历,史料载与灌县有关。明王朝260多年,历代蜀妃常驻灌县。至今都江堰市的南街清真寺,有刻字石碑说那里是明蜀王的夏宫。清城山建福宫有梳妆台,也说是明蜀王妃遗留下来的。

关于丹巴美人谷的来历?那是明末张献忠率农民军打下成都,张专门派一支叫“善骑”的骑兵部队,来灌县杀蜀王的家眷嫔妃们。这群美人和她们的男女护卫,只得朝山里面逃跑。由于骑兵人和马粮草消耗大,在山地区筹粮草困难,不能作长距离追击。这群人得以逃脱后,在千里之外丹巴定居。因此美人的基因流传至今,这也就是丹巴美人谷的由来。

……。

到川师院的当天晚上8时,我们全体学员要聚集在川师院的文科楼三楼302教室,听班主任杨老师讲话。这天晚饭我也是走直线去3灶买的,晚饭这时主要卖面,煮好的面条放在装菜的铝合金盆里。厨师和服务员们用大小不同的金属捞瓢,按2、3、4两给排队的人捞面条。食堂四分之三这边靠窗的几张桌子上,摆放了好几组面盆装的盐巴、胡豆瓣、酱油和醋,盆里有金属小瓢。买好面条的可以自行,在这些桌子上搭配需用的调料。和买饭不一样的是,每1两面还要交1分钱的菜票。

后来有学生告诉说,现在的伙食状况,是一年前川师院伙食革命的成果!在中国可以说自有大学起,学生们就是8个人一桌吃饭。乃至于我在灌县上初中时,中午在学校搭伙也是吃8个人一桌。可能中学人少感觉不强烈,大学就不一样。几千学生的饭菜、分几个食堂、几百桌,搭配好再让学生进餐,中间的工作量有多大?!学生们的反映是冬天吃冷菜饭,夏天蚊蝇又多得很。

在思想解放的号召感召下,1981年的时候川师院带头;整个成都地区的大学生都起来响应,要求伙食革命改变就餐方式。学生写过大字报、画过漫画、还讲演。恰巧这年11月16日,中国女子排球队;以7战全胜的成绩,首次夺得世界杯赛冠军。借口中国女排夺冠学生们激动起来,他们扔过寝室里照明用的日光灯、烧过自己的被褥,还集合上大街游行!“团结起来,振兴中华”,就是这次游行时大学生们喊出来的。

川师院领导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研究后,采取我们见到的目前这种就餐方式。为学生和老师们所认可后,全省、全国的大学也都这么干了。和过去不同的是厨师也有自己的饭菜钱,他们由学校发给的生活费每人每月20元钱。笔者后来听川师院有的厨师说过:以前是吃人家!即在打给学生老师的饭菜中,均匀一些出来自己吃。现在有伙食费后是吃自己,内心感受是说得起话了。

让人不解的是中国自1898年戊戌变法,北京成立京师大学堂起学生就是吃桌饭。为什么到1981八十多年后,才有人提出不同意见?应该有如下原因:一是大学生增多,原来的服务形式不再适合。试想几百桌、几千人的饭菜、每天摆放三次,就餐的和上饭菜的双方难度可想而知。二是改革开放后人们敢于表述自己的意见,新产生问题是这种表述意见的方式是否合适?三是学生们闹事,出现在校长负责制阶段。

毕业季请607班做好下车准备(迟到的大学三初到川师第9节)(4)

川师大狮子山校区图片

当时的舆论导向,对大学生们进行赞扬太多。法制引导、行政管理,党团活动很少。乃至学生们越闹越凶!1982年9月25日,我们在川师院亲眼目睹,部分大学生又胡闹过。1984年我们干专班毕业后,听说偶尔有学生又闹!直至20世纪八十年代末,重新实行党委和党委书记负责制,大学里偶尔的动荡不安才从根本上停止。

本小说在这里仅仅是,从教育角度谈了一点个人的观点。听政教系领导说过要办好一所大学,教务长、总务长两长最重要。重要到什么程度?可惜我自己的大学生活只有两年,应该说感受还不是好深。(文庙山居)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