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三兄弟特地回了趟家(关键时刻大舅鼎力相助)
高考前三兄弟特地回了趟家(关键时刻大舅鼎力相助)信中,大舅对我进行了鼓励和开导,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让我要把眼光放长远些,不要因一时得失而心情焦躁,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有志不为穷,再难的关口也能克服。没想到,他老人家的信真的来了!顾不上喝水,我赶紧匆匆默读起来。台湾的汉字虽是繁体字,但联系上下文通读,理解起来并不费劲。就在二十天前,我刚得知总分,在等候分数线和录取通知书的那段时间,心情焦灼、百无聊赖,便按照从三舅家抄来的地址,在密不通风、闷热的蚊帐里,冒昧的给台湾大舅写了一封信。在信中,我洋洋洒洒,叙说了自己高考发挥失常、总分不高、有可能自费上大学的沮丧和苦恼,表达了对未来的担忧。信发出之后,也没想大舅会回信,心想他那么忙,怎么会给自己一个小孩子回信呢?早把自己忘了吧?
1.大舅来信了
从岱山刚回到家,就见大姐递过来一封信,神秘地笑着。
信封是航空的,我打眼一看寄信地址,竟是台湾省桃园县中坜市龙罔路。
心中不禁一惊,“难道是台湾大舅来信了?”
就在二十天前,我刚得知总分,在等候分数线和录取通知书的那段时间,心情焦灼、百无聊赖,便按照从三舅家抄来的地址,在密不通风、闷热的蚊帐里,冒昧的给台湾大舅写了一封信。
在信中,我洋洋洒洒,叙说了自己高考发挥失常、总分不高、有可能自费上大学的沮丧和苦恼,表达了对未来的担忧。
信发出之后,也没想大舅会回信,心想他那么忙,怎么会给自己一个小孩子回信呢?早把自己忘了吧?
没想到,他老人家的信真的来了!顾不上喝水,我赶紧匆匆默读起来。台湾的汉字虽是繁体字,但联系上下文通读,理解起来并不费劲。
信中,大舅对我进行了鼓励和开导,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让我要把眼光放长远些,不要因一时得失而心情焦躁,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有志不为穷,再难的关口也能克服。
洋洋洒洒的五页信纸,渗透了一位长辈对晚辈的关爱。
尤其在信的最后一页,用加黑字体写了一句,“考虑到你大学的费用,我决定先行汇兑2000元人民币资助于你(汇款由深圳朋友转寄,可能稍晚两天),待你入学后,有了具体地址,及时跟我联系,届时我还有所交待,总之,一切须放宽心,应该怀着喜悦的心情去大学报到.......”
一遍遍地读着大舅的来信,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大舅的音容笑貌,我只能凭相框里的相片去忖度和想象,显得抽象又模糊。
从亲戚们的口口相传里,知道大舅1948年以师范生的身份离开大陆到了台湾以后,当了20年的兵,退伍后转业到了邮局,在邮局又干了20年,1991年前后刚刚从邮局退休。
几年前他第一次返乡探亲,我还是初中生,因时间不凑巧,只和大舅匆匆见了一面。很多有关大舅的消息,都是道听途说。
但每次亲人们谈起大舅一家身在台湾的相关情形,我倍感兴趣,毕竟这是母亲一母同胞的亲舅舅,身在遥远的台湾,其人其事,多么具有传奇色彩。
在他第一次返乡之后,我曾在作文课上,追记了一篇题为“记一位陌生又熟悉的人——我的大舅”,以第一人称的手法,详述了与台湾大舅见面前、见面中和见面后的感受。
因为是真情实感,虽然写法上有些白话,还是获得了语文老师的认可,并作为范文,当堂读了起来,那一幕的自豪,恍在眼前。
在这封信收到之前,全家一直在为学费担忧,七大姑八大姨凑来的钱,数了又数,点了又点,加上岱山亲戚的,三千块不到,和家里的积蓄并在一起,一共有五千五百块,头一年的学费和生活费也就够了。
就在自己眉头稍展之际,大舅突然来了这笔汇款,真是雪中送炭,给全家以无比的信心和支持。
我环顾四周,顿觉天地之间一片清明,连蝉的嘶鸣都悦耳了许多,心头甜丝丝的,长长地吐了口气。
2.大舅的性格
大姐悄悄地叮嘱我,这封信,父亲不知道,也不知道汇款的事。
这个2000块汇款的事情,必须瞒着他,不然他知道后四处吹嘘,又动了拿钱换酒喝的心思。
大姐说,这笔钱到了之后,正如大舅所言,是专供上学所用的,需花就花,花不了,三年之后咱一定要还给大舅。
咱人穷志不短,大舅关键时候出手,信中也表达了他满腔的赤诚,咱们回绝,也会令他寒心,只能有请后补,努力学习报答他的关爱。
另外,大舅在信里再三叮嘱,这封信和汇款的事情,要千万保密,暂时不能让别的亲戚知道。大舅兄弟姐妹八个,周围转圈的亲戚近房众多,侄子侄女外甥外甥女几十个,万一张扬出去,好事就变成了坏事。
我想起了上午在岱山,三妗子有意无意地给我出主意,让我以学费不够的名义,向台湾大舅求援,他多少也会表示一点心意。
她说以大舅的家庭,拔根汗毛都比咱农村家庭的腿粗,可只怕他不会帮。那时三妗子还叹了口气,加重了语气,“他虽然有钱,但连唯一的本家侄子都不帮,还能帮外姓人(外甥)?”
当时听到这个话,我也没朝心里去,因为自己从未想过问大舅要钱。
倒是多次听母亲说起,有几次,三舅家的表哥,以翻盖房子、承包鱼塘、栽种果树、购买农机具等名义,向台湾的大舅张过嘴,但每次大舅都不吭气,或者顾左右言其他。
三番五次之后,三舅一家对大舅很有意见,说大舅太小气,不通人情世故。哪个亲戚也别想从他手里掏得一分钱。
可据另外几个姨的讲述,大舅不是三妗子口里的那种人。第一次大舅返家时,给二舅、三舅、大姨、二姨、三姨、五姨和母亲的见面礼都是一样的,给前来看他的晚辈,也是一样的,不存在本家侄子侄女和外甥外甥女,厚此薄彼的概念。
也许正因为如此,三舅暗自生气,觉得自家是亲兄弟,姐妹都是外姓人,二舅又是光棍汉,自己的儿子平安是嫡传一脉,大哥实实在在应该多多表示才是啊,按照农村的规矩,自家的钱不能外流。
另外,三舅和大舅在给姥爷姥娘合墓、立碑等事情上也意见相左,在向聚拢来的村邻的散烟、发糖、请客吃饭等事情上也多有微词,凡此种种,使得大舅第一次返乡期间,与三舅多有不睦,据说回台湾时,三舅仅送到村口,就满脸不高兴的回来了。
后来听几个姨分析,大舅和三舅都是有个性的人,性子犟,不服软,鸡毛蒜皮的事都会记在心里,一些疙瘩是大舅没来大陆之前就结下的。
外人也不好解劝,只能希望这些误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烟消云散。
回想起围绕大舅、三舅之间的纠葛,我更觉得大舅这一次的慨然解囊殊为不易,正如大姐所言,这些钱若汇到后权且收下,向大舅致谢的同时,一定要保证每一分钱花到刀刃上,这是海峡对岸那位老人的殷殷关爱啊!
3.拿出日记,记录这感人一幕
晚上突然停电了,屋内一阵燥热,蚊虫循着汗水味儿不知疲倦的阵阵袭来。
我从发霉的书箱里翻腾出一本崭新的日记,那是高一年级时政竞赛第三名的奖品,一直没舍得用,这时拿出来,别有一番意义。
我打算在上面,记下几天来给自己帮助的所有好心人,有亲戚、近房、邻居、同学、朋友,正是他们的鼓励和支持,才有了面对自费求学的勇气,对于未来不可名状的恐惧,才有了几分释怀。
一笔笔赞助、一个个人名,在煤油灯下,显得那么亲切和温暖。
誊写一遍后,不算大舅的汇款,已有三千三百块了,四个姐姐就一千六,接近“捐款”总额的一半。
合上日记本,我心潮起伏,久久无法入睡。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