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山区支教老师真实案例(支教11年网红老师侯长亮告别讲台)

山区支教老师真实案例(支教11年网红老师侯长亮告别讲台)2017年去云南昭通彝良县海子镇向阳小学支教。在一个地方支教一段时间后,教学情况有所好转后,侯长亮就会离开,赶往下一个师资紧缺的山区。2011年大学毕业至今,一直在广西瑶族、贵州苗族、云南偏远山村支教。他见证了农村教育的发展和弊端,也见证了很多农村代课老师的生活。很多老师在贫困地区任教多年,月薪只有800元。支撑他们留下来的是他们对自己所做的事情的信念,以及他们对自己教师身份的自豪感。

编者按:对于一个支教11年的网红教师,侯长亮告别讲台,真的这种精神让我们感动,每月800元工资。因为不是正式教师,没有编制,却仍然走基层!希望国家教育主管部门除了考察业务能力外,完全可以破格录用!提高教师待遇,享受正式教师待遇!我们苦什么?不能苦了教师的心,为了孩子的未来,让这些支教老师,享受特殊政府津贴,教育津贴,提高待遇,留住教师刻不容缓!

侯长亮,已经教了11年书,今年36岁。他决定告别讲台。36岁,是教师不能再考的年龄。

去年,他已经考上了家乡的小学教师编制,但最终还是决定放弃——因为他放不下云南山区的孩子。

侯长亮曾被评为“广西十大新闻人物”。

2011年大学毕业至今,一直在广西瑶族、贵州苗族、云南偏远山村支教。

他见证了农村教育的发展和弊端,也见证了很多农村代课老师的生活。

很多老师在贫困地区任教多年,月薪只有800元。支撑他们留下来的是他们对自己所做的事情的信念,以及他们对自己教师身份的自豪感。

在一个地方支教一段时间后,教学情况有所好转后,侯长亮就会离开,赶往下一个师资紧缺的山区。

2017年去云南昭通彝良县海子镇向阳小学支教。

2018年起,他开始在短视频平台上记录自己的支教生活,收获数千万赞,成为“网络名人中的支教老师”。

2020年,他决定结婚。和他一样,妻子也是一名教师,在向阳小学教书。

据媒体报道,起初两人也考虑过去大城市拍婚纱照。

“真的没有时间了。出去会耽误学生很多课,我们干脆自己带。我们自己也在教老师,就想和孩子们合影。”

他说当地有一位爱心人士,每年都免费为村民拍全家福,就请他帮忙拍婚纱照。

“很多同学听说后都来了。大一点的孩子帮我们,小一点的围过来看。”

他们是因为教书认识的,所以他们的婚纱照也选在了农村学校。教室里没有华丽的风景,只有简单的白墙青瓦,却被网友誉为“最美婚纱照”,走红网络。

山区支教老师真实案例(支教11年网红老师侯长亮告别讲台)(1)

侯和雷在农村小学的结婚照。图/网络

在国外教书11年后,侯长亮决定回到他的家乡。

据央视消息,2022年7月,他任教的云南昭通彝良县海子镇向阳小学面临撤并。

他和妻子收拾行囊,结束了教书生涯,回到了湖南老家。

“我们在这里奉献了青春,虽然舍不得离开,但也想多陪陪父母”。

同年8月,他和妻子在湖南邵阳结婚。

山区支教老师真实案例(支教11年网红老师侯长亮告别讲台)(2)

两个人的结婚照。图/由受访者提供

36岁开始攒钱,思考未来的生活,为未来的孩子、父母养老等诸多现实问题做打算。

但他还是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符号和注脚,引起人们对乡村教育的关注。

时间回溯到2011年,侯大学毕业后,来到广西河池大化瑶族自治县右旗小学任教。

当年11月19日,他在日记中写道:今天,我去了这样一个地方,在这样一个地方有这样一所学校...全校只有一间教室,全校有16个小学生...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本地人,带着16个孩子学习生活。

今年感谢我们最后一位志愿者,通过她的努力,她得到了一些爱心人士的支持,赞助了这所学校。墙壁被粉刷成白色;书桌已经被替换了;黑板准备好了。......

当时他没有想到,自己以后会搬到异地,坚持从教11年。

侯长亮的个人微信官方账号名为“坠泥”。

很长一段时间,他每篇文章开头都会抄鲁迅的一句话,这句话道出了“萤火虫”的由来:

“你有一点热度,就可以使萤火虫一般,也可以不用等火炬,就可以在黑暗中发出一点光亮。”

[1]丈夫和妻子

在湖南邵阳洞口县丰产村,不难找到侯的家。

村民们经常看到成群的电视采访车到他家走访。

大厅门口贴着一张公益组织为庆祝他与妻子新婚而贴的对联:“深山教练开导应赞侯,纯儿应赞雷传情。”

婚礼后一个多月,婚礼的布置依然留在房子里。墙上的“囍”字斜挂在角落里,房间里到处都是红色的对联。

上面的字都是雷写的——这是她从教过程中保持的一个爱好。

山区支教老师真实案例(支教11年网红老师侯长亮告别讲台)(3)

侯长亮和雷宇丹的结婚照。图/由受访者提供

在这栋三层楼的新房子里,侯和妻子与父母和弟弟住在一起。家庭成员习惯了这对夫妇的沉默——即使在家里,他们也很少说话。

雷宇丹性格内向,不喜欢面对镜头。大多数时候,她拿着一个水杯,看一本书或者学习视频,安静地坐在桌前。

当着别人的面,侯长亮管自己老婆叫“雷老师”,口头禅是“我们雷老师说的”

“这都是雷老师干的”。

聊天进行到一半时,他眼巴巴地看着雷宇丹,妻子心领神会,心照不宣地递上一杯开水。侯长亮笑了:“谢谢雷老师。”

临近中午,侯长亮添了柴火,切了一小块腊肉。腊肉是支持学生的家长送的。他感谢父母的好意,但拒绝接受。家长向代课老师问了地址,发了过去。

这些天,正在适应侯长亮远离领奖台的生活。回到农村后,他专注于土地。

今年的干旱,使得无法种植,时令蔬菜。往年萝卜,白菜都要种,现在缺水,地里荒芜,还剩下一些花生。在附近的一片小竹林里,竹叶被晒成了黄白相间的叶子。

但他和妻子总能在这片土地上找到新奇的故事。蜘蛛在漱口杯里蜕皮,树上的小柚子没有想象中那么酸。侯长亮的破指甲长出了一个月牙形的新指甲…

在他们的故土,他们不断地培养新的生活。

山区支教老师真实案例(支教11年网红老师侯长亮告别讲台)(4)

后常亮居住的村庄。图/九校新闻万轩

对于未来,侯觉得还是走一步看一步好。然而,他已经告别了过去几年的教学生涯。

“目前我没有再从事教师,这个职业的打算,因为我不想教书,也不想进体制。”

直播商品助农成了他的长期计划。他帮助他曾经教过的地区的农民卖苹果、天麻和红薯。

一个月左右,他卖了3000斤水果,每斤能赚1-1.5元。

36岁时,他开始为未来的生活攒钱。他谈到了未来对孩子和父母的关爱,有很多现实因素需要考虑。

对于教学,他还是担心平时会和公益组织交流,为乡村教育匹配爱的力量。

他整理了教学时拍摄的视频和照片,开始写教学回忆录。

为此,他重读了《平凡的世界》,并从书中汲取灵感。

说起向阳小学的故事,侯会习惯性地抬头看妻子,句式往往以“那时的我们”开头。

2017年,他和雷宇丹因教学相识。

2020年,他们决定结婚。

2022年8月,婚礼正式举行。

在云南昭通向阳小学,他们一起教了五年书。

谈及从教的原因,一向沉默的雷宇丹突然说:“我不是因为他才去从教的,而是因为我自己,所以来到了这里。”

雷宇丹出生在湖南怀化的一个小村庄,大学时就有了教书育人的想法。毕业后,她在上海一家教育机构找到了工作。

2017年,为了去山里教书,她辞职在那里待了五年。

学校所在的地方,他们吃住都在学校,住的房间和教室是分开的,只有十几平米。即使生活艰难,他们仍然感到内心平静。

这种稳定感从何而来?2017年,他引用沈从文的一句话,在朋友圈描述这种感受:

“如果我们不想在这些虫子的嘈杂世界里争食,我们就逃到苗乡去,那是革命和宪法所不能及的恩典,做一辈子的乡村教师。虽然我不能让你像一个脖子上挂着一串珠子的有福的妻子一样享受,但我们有了另一颗心,这是非常令人欣慰的。”

[2]向阳小学

总的来说,从农村走出来的人,对农村有一种依恋。侯无法形容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称呼。

他还是会想起他支教的最后一站向阳小学。它位于云南昭通,地名常被误认为是有春天季节的地方。

其实向阳小学所在的山区,冬季漫长,一年有200多天的雾。冬天,学生们冒着风雪步行一个多小时去上学,头发冻成了“冰针”。

“虽然叫向阳小学,但阳光是这里的‘一级保护动物’。”侯长亮说道。

山区支教老师真实案例(支教11年网红老师侯长亮告别讲台)(5)

向阳小学冬天很长。图/由受访者提供

当他第一次来到这里时,他几乎不得不走进村庄。没有像样的道路,大部分地区没有手机信号。

当时向阳小学的教学楼还没建好,学生都在村民家里上课,只有三个代课老师。

没有操场让学生升国旗,排队做操,连个上下课的报警器都没有。老师很少管,学生很散漫,大部分都很乱。

“乱七八糟的。”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他说,“在那种环境下,我觉得能上初中是个奇迹。”

侯常亮来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做一个“上课铃”。他和代课老师去村民家借了个钢筒,中间钻了个洞,用铁丝吊起来。

通过敲击钢筒的不同位置,可以区分出上下班的“钟声”。

来到这里后,他们教学生办班级周报,举办六一晚会,集体表演竹竿舞。

班里养蚕,他们和学生到处找桑叶。美术课上,他带孩子们去山上,让他们画自己的生活。

他们在白纸上描绘乡村,画中有鸟,有花,有植物,有劳动。

侯长亮将用视频记录学生的生活。起初,当他们被拍到做农活时,学生们会低下头,不愿面对镜头。

“他们认为这是一件可耻的事情。”

他会让同学们看视频的评论,看到大家的鼓励,希望同学们能对农村,有一种内心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劳动不脏,值得尊重,不要自卑。”

看到学生们对书籍的热爱,侯长亮和他的妻子在网上,发起了一个课外书收集活动。书到了,夫妻俩会从村民家借个筐,到山脚下背上去。侯长亮扛七八十斤,雷宇丹扛三四十斤,背一趟要三个多小时。

渐渐地,向阳小学走上了正轨。

一至四年级只有150名学生。后来因为扶贫搬迁,学生陆续搬出去了,学校里只剩下70个学生。

2022年7月,向阳小学撤并,并入村中心小学。夫妻俩的离开也被提上日程。

“也是为了整合资源。”侯明白这一点,但他还是去了,问他是否可以留在向阳小学。

“新学校离孩子家更远,而且都是寄宿。我们的学生大多是一二年级的学生,他们会缺少父母的陪伴。”

他没能战胜它。

回想起向阳小学的日子,他还记得那段走在山里的时光。夏天的景色最美,漫山遍野都是层花。

2022年7月,侯和他的妻子选择在夏天说再见。

[3]离别

几乎所有的离别时刻都在夏天。

2011年,就读于湖南文理学院的侯即将毕业。他报名参加了西部计划,被分配到广西河池市任教两年。

他和朋友们来到河池大化瑶族自治县右旗小学。在这里,他第一次看到了石漠化如此严重的土地。几乎所有的村庄都是石头山,村民们在石头缝里种庄稼。

他上过四年级的课。起初,班上有69名学生。

到六年级结束时,已有15名学生辍学。

“我上的课条件比较好。其他班级的辍学率更高。有的班到了六年级,毕业率还不到三分之一。”

他明白有些学生,是自己选择退学的,他们也没有时间去劝。“暑假的时候,他们和亲戚一起去外地打工。开学的时候,他们知道自己要去工作了。”

他决定家访,并说服家长,让他们的学生继续学业。他不说大话,只说读书的好处。有时候我不知道怎么劝他,他就帮父母干农活。

2012年7月7日,四年级期末考试结束,学校正在准备放暑假。一个女生找到他,想让他帮忙说服父母读书。

他拿着手电筒,拉了一个当地的大学生做翻译,去女孩家拜访。女孩家住茅草屋,位置很偏。

她是大姐,父母让她下学期跟着熟人去广东打工。

侯长亮给出谋划策了一阵子,多次谈到读书的好处。“这么年轻就去工作,肯定会吃苦。你还是要多学几年。”

他许下承诺,如果女生学习有困难,会想办法结合社会力量帮助她们。

“我希望孩子能读完初中。”

很长一段时间,他再也没有那个女孩的消息。后来有一次,他手机收到一条信息。

初中毕业后,女孩去了幼教,现在是幼师。她的弟弟妹妹们都读完了初中。

2013年,他告别了右旗小学的孩子们,回到了城市。

开始的时候,他坐在窗边,对着窗户招手,有几个孩子跟着车跑了一会儿。

随着汽车越开越远,侯仍然能听到学生们在唱着再见。他心里咯噔一下,不应该离开吗?

说到这里,侯长亮沉默了一会。房间里没有灯,晚上天渐渐黑了。

之后在深圳度过了短暂的城市生活,上班打卡,下班回宿舍。他总是想到农村小学的课余生活。他有时会去家访,有时会和学生一起摘竹笋。

打工攒了3000块钱,他悄悄跑回了教书的山村。这一次,他没有给自己定一个回归的日期。

2015年,侯被评为“广西十大新闻人物”。

回到学校后,面对代课老师,他感到愧疚,差点“逃”到贵州。

“我才教了四年书,时间到了,他们应该得到这个称号。”

2015年7月底,侯长亮选择了悄悄的离开,没有和同学们说再见。他委托了一封信和许多照片。

他在信中写道:“你们每个同学都是可爱的天使,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梦想,所以你们每个人都是梦想天使。”

"请原谅亮亮老师不辞而别."

他最后悔的是没有带走一些东西。他把自己的学生在美术课上画的画一一收集起来,写上“哪位学生画的,哪一年哪一天”,一共2000多张。

在深圳的时候,他就去把这些画整形保存起来,怕以后褪色。“10年后,再寄回给这些孩子。”

他走得太匆忙了,以至于忘了带盒子。当他想起这件事时,他打电话询问,这才知道这个盒子在一次大扫除中,被当作垃圾处理了。

之后在贵州任教两年。因为贵州的学校有八个老师,他选择了离开,去了下一个更需要萤火虫的地方。

山区支教老师真实案例(支教11年网红老师侯长亮告别讲台)(6)

侯夫妇与学生们合影留念。

当问起是否有改变村庄的壮志,侯长亮说,没有。

最初,他在路上看到不上学的孩子,会忍不住劝人读书。后来,他发现个人能做的实在有限。他从未想过介入任何人的人生,也没有雄心要把村里的学生都送上大学。他只是希望,学生能再多读一天书。

“一个人能对群体做的事情,实在是太有限了。”他说。

【4】母子

侯长亮支教的这些年,母亲彭秋英没能去看一回。儿子的故事,她大多是从电视里看到的,村里的喇叭也放过儿子的新闻。每回有记者来采访,彭秋英都会在一旁问,在哪个台可以看到?

两个月前,儿子的婚礼上,彭秋英第一次见到儿子教过的学生。有人感激地告诉她,如果不是亮亮老师,自己已经辍学。

还有人讲起侯长亮家访的事,他会帮着学生家里捡“臭臭的肥”,带孩子们上山采竹笋,卖的钱给学生换了一床新被子。

彭秋英一边说,一边起身去楼顶捡花生。楼顶上存放着许多干柴、花生杆和芝麻叶。湖南许久未下雨,地面积满了厚厚的灰尘。她的手在沙尘里摩挲,找寻着花生的踪迹。

因为长时间的风吹日晒,她的脸上起了褶皱。摸了摸脸,她下意识地问:我是不是比60岁的人看上去更老些?

曾经,她有机会去看儿子。此前,一位电视台的编导买了水果,和两张高铁票,邀请彭秋英和丈夫去云南,给侯长亮一个惊喜。

她没有踏上火车——她离不开土地,家里的鸡鸭和稻谷也离不了她。丈夫侯周迈也一样,村里要办白事,他早早答应别人去放鞭炮,没法前往。

彭秋英装了一袋鸡蛋、花生,去地里挖了红薯,希望来访者能捎给儿子。后来,她得知这些粮食儿子都有,又把它们转送给来访的人。

这些年来,她的生活周而往复。

清晨醒来,她开始操心鸡棚里的事。昨晚的剩菜拌米饭,匆匆吃完,就去田里浇水。丈夫一大早开着电瓶车,去收废品。下午,她要去村里打扫卫生。晚上把羊牵回羊圈。

生活为她调好了程序。

早年间,夫妻都在广东打工。丈夫做杂工,她在厂里踩缝纫机,赚的钱供三个孩子上学。后来,丈夫年龄到了50岁,被厂里辞退,回到村子。

2014年,家里要盖新房,钱款大半由老两口出。小儿子侯长灯出了7万。新房的钱,她没向侯长亮要。

她独自在广东打工,一个月能挣四五千,工资全寄回给家里。丈夫独自在家中建房子。

2014年以前,一家人住在土坯房里。墙面是用黄泥堆砌起来的,房子共70平米,隔成三间,左边是猪栏,中间是堂屋,右边是一家人睡觉的地方。

山区支教老师真实案例(支教11年网红老师侯长亮告别讲台)(7)

侯长亮的老屋。图/九派新闻 万璇

侯长亮的爷爷奶奶去世得早。小时候,他们兄弟三人年龄相近,母亲身体不好,父亲就在家中务农,很少外出打工。

因为交不出学费,兄弟三人常常坐着教室里旁听,桌上没有课本。母亲为此四处去借钱。正月十五晚上,父亲借到了400元,其余的先欠着学校,后续再还上。

三个孩子中,二儿子侯长亮性格最忠厚,做事可靠。他读到四年级时,父亲通过熟人介绍,去广东打工,供孩子上学。后来,大儿子和小儿子陆续辍学,只有侯长亮考上了大学。

侯长灯回忆起自己辍学的决定,“那时候,周围的人都去打工,我就顺势退了学,跟着去了。”

村庄重学,人人都相信,知识改变命运。彭秋英也坚信这一点。在村庄里,即便是60年代出生的人,无论男女,基本都读完了初中。她的哥哥考上研究生,走上了一条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她提到,大哥的儿子考了公务员,二哥的儿子做程序员,如今都在大城市里扎了根。

提到侯长亮,她说,“你看他,支教11年,也没得一点希望,又回来了。他自己愿意,我们也没有办法。”

彭秋英希望儿子再出去找一份工作,“我身边很多人说,他有这么多粉丝,又是电视台来采访,怎么没给他找到工作,还要你着急帮他找。”

谈起支教的原因,侯长亮说,因为少时贫穷,所以更能体会乡村孩子的不易。侯长亮在这些山区孩子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像母亲笃信读书能改变个人命运一样,他认为,如果有了足够多的优秀乡村老师,一个学生、一个村子的命运或将迎来改变。

他在支教时见到,一代人在重复上一代人的轨迹。“许多父母一代的人,都是小学辍学打工,七八年后再回村结婚生子,在村里生活,他们的孩子,很多人都是这一情况。”

他有许多学生结婚得比他早,甚至已经有了孩子。他目睹了女性在求学时的困境,“她们多数是家里的大姐、二姐,因为家里困难,弟弟妹妹要读书,就去辍学打工。很多人早早结婚生子,如果没有上学的话,这就是那个村子里大多数女性的人生。”

【5】回响

前些年,侯长亮收到了“梦想天使班”学生的来信。

这是他在广西带的第二届学生,辍学率是0。班里有33名学生,他是这个班里唯一的老师。他给孩子们编号,从“梦想天使1号”到“梦想天使33号”,自己的编号是“0”。

信是梦想天使6号寄来的。信中说,记得多年前,侯长亮带学生去山顶放纸飞机的故事。

侯长亮常常让学生写自己的梦想,再折成纸飞机,飞出去。写信人说,自己理解了侯长亮当时的用意:“您让我知道人必须要有梦想。”

但对于20岁的侯长亮来说,梦想却是模糊不清的词。彼时他就读湖南的一所大学,选了计算机专业。他以为,自己会和大多数人一样,去往城市发展。读书,为了“走出大山”。

“我以为以后会从事计算机行业,最后完全没有从事这一行。我以为会往城市好好发展,最后也没往城市里去。”

小时候,侯长亮希望能走出去,做律师,或公务员,“没想过要当老师。”

起初,他想去支教,是在自己和家人身上,看到许多乡村孩子的轨迹。

他在个人公众号写下一段话:“因为自己小时候成长的经历,知道这些孩子在他们非常迷茫的时候,需要有人来引导他们如何变得坚强、自立,敢去拼搏不怕困难给打倒。”

后来,他把“做一颗萤火”当成梦想。他用沈从文的文字表达心迹:“名誉、金钱或爱情,什么都没有,但这不算什么。可我有一颗能为一切现世光影而跳跃的心,就很够了。这颗心不仅能够梦想一切,而且可以完全实现它。”

支教11年来,他看到学生的辍学率逐年变低,教学环境大幅度改善,也看到时代变化下,乡村教师的困境。

多年前,在广西时,他走访过附近村庄的教学点。一山一校一老师,是许多教学点的常态“配置”。“基本都是代课老师在坚持着,那些地方最难留住在编教师,大部分人都会想办法再考出去。”

他与许多代课老师成为了朋友。他认识的代课老师中,不少有人是90年代初,初高中毕业后,选择留在山村里教学,“满怀对乡村教育的豪情壮志”。

他目睹了这些代课老师的生活。他们在这里教书多年,但每个月工资只有800元。休息日,还有代课老师去街上卖豆腐,以贴补家用。

“那个时候,代课教师的身份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自豪感,”他感慨,时代发展得太快,代课老师被遗忘在后头,“他们的教学跟不上时代了,待遇也没跟上。在编老师的工资能抵四五个代课老师。他们少有接受教学上的培训,学历又低,只能像以前那么死板地教,虽然付出很多,但是成效也不高。”

侯长亮察觉,身边的代课老师们多数希望能够转正,并为此坚持数年。还有一部分老师选择留下,是因为放不下偏远山村的孩子,“不知道别人愿不愿意教,能教多久。”

“乡村教育的问题,主要还是老师数量和质量方面需要下功夫。如果这些优秀的老师没有编制的话,他的待遇也是很差的。我们希望有人去接班,但是我们不希望他们像我们这样,在那里支撑这么多年。”

“两三年是最好的,”侯长亮说,“对于老师来说,不会是太大的损失。对于孩子来说,两三年里,一个优秀的老师足以给学生带来好的影响。”

2022年8月15日,侯长亮和雷宇丹在洞口县举行了婚礼。许久未见的学生赶来做伴郎、伴娘。8个人里,有7个人在继续读大学。

一名正在读机械专业的学生,问侯长亮考教师资格证的事情。他今年大三,也有了支教两年的想法。

9月,侯长亮回了一趟云南昭通,去给学生们送爱心组织奖励的小猪。

“好好读书,奖励小猪。”

去那后他得知,撤点并校后,其他两名代课老师也将离开讲台。一位还年轻,30岁出头,准备明年外出务工。

一位刚满50岁,代课近30年,决定不再教书,以后就在家中务农。

故地重游,向阳小学的教学楼空置着。墙上还留有侯长亮和雷宇丹支教时写下的红色标语:

“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让自己脱离贫困的家乡,而是为了让自己的家乡脱离贫困,变得美好而幸福。”

山区支教老师真实案例(支教11年网红老师侯长亮告别讲台)(8)

向阳小学墙上的标语。图/受访者提供

编后语:

当我们写完这篇报告文学后,真的很感动!侯长亮和雷宇丹夫妇在一起支教的事迹,真的很感人。虽然侯长亮不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但心系山区,心系教育,心系孩子。他的这种精神,就是社会正能量!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支教人员,大学生投入到偏远地区支持教育事业,发光发热!

作者文字整理/陆赠光 陆顺风

配图/参与网络自媒体平台提供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