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大学毕业后怎么去支教(要传递正能量毕业后想支教)

大学毕业后怎么去支教(要传递正能量毕业后想支教)十年前汶川地震的时候,李金凤还是个刚满10岁的小孩子,当时年幼的她脑子里对地震没有什么概念。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李金凤才意识到自己曾被卷入一场大灾难中,而她又是多么幸运的一个。幸运 地震前刚搬入新宿舍楼一路走来,李金凤觉得自己受到很多人的帮助,在他们那里获得了很多正能量,感恩之余更希望将正能量传递出去,帮助更多人,所以现在读小学教育专业的她准备毕业后到新疆支教。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葛宇飞图/受访者提供

大学毕业后怎么去支教(要传递正能量毕业后想支教)(1)

李金凤以后想当个小学老师。

大学毕业后怎么去支教(要传递正能量毕业后想支教)(2)

李金凤(左一)在东莞时参加“汶川班”的合唱团。

这两年的5月12日,李金凤的心情都会特别复杂,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汶川地震带给她的种种感性记忆会延伸出众多的理性思考。今年是汶川地震十周年,5月12日,她也想了许多……

李金凤算是汶川地震中的幸运儿,她的家人、同学在地震中都没有受到任何伤害。之后,她还有机会从青川的山村来到东莞学习生活了7个月,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还结识到了一位可以称呼为“妈妈”的爱心人士。她与东莞这座城市,结下了深深的缘分。

一路走来,李金凤觉得自己受到很多人的帮助,在他们那里获得了很多正能量,感恩之余更希望将正能量传递出去,帮助更多人,所以现在读小学教育专业的她准备毕业后到新疆支教。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葛宇飞

图/受访者提供

幸运 地震前刚搬入新宿舍楼

十年前汶川地震的时候,李金凤还是个刚满10岁的小孩子,当时年幼的她脑子里对地震没有什么概念。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李金凤才意识到自己曾被卷入一场大灾难中,而她又是多么幸运的一个。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大地震来临时,李金凤正在青川县马鹿乡中心小学的宿舍楼里午休。屋子的晃动和床的猛烈摇摆把她从睡梦中惊醒,一片混乱中,李金凤和同学们听到外面有老师扯着嗓子大喊让她们赶紧从屋里出来,于是她们便拼命地往外跑。

“现在回忆一下,感觉挺幸运的。”李金凤和同学们当时住的宿舍楼是新建的,地震前几个月才搬了进来。新的宿舍楼在地震中只是晃动了几下,而她们之前住的年代久远的宿舍楼在地震中已完全坍塌。

更让李金凤觉得幸运的是,她的家人中除了三个远房亲戚遇难外,其他人都平安无事。

令李金凤印象深刻的是,当时村里人向参与救援的解放军叔叔送水和饼干时,他们从来没有要过,把更多的生活用品留给了老百姓。在救援的官兵离开时,李金凤还和同学们一起手举自制的感谢牌去路边为他们送行。她的同学徐广手举“你们辛苦了”的画面被摄影记者拍到后,当时在网上广泛传播。

结缘 曾在东莞学习7个月

上周六是汶川地震10周年的纪念日,东莞博雅外国语学校的董事长张庆权一早就收到了青川县马鹿乡中心小学校长霍俊明的短信:“一晃十年,青川大爱中崛起,感谢您当年危难中给我们的帮助。”

汶川地震后,在东莞投资民办教育的张庆权从电视上看到一些灾区的孩子因校舍坍塌无法上课的新闻后,便几经周折赶到灾区探望。了解到青川县马鹿乡小学的情况后,他和霍俊明商议把学校的一部分孩子接到东莞学习。在和当地教育部门协商后,张庆权将该小学四年级的131名学生带回了东莞。

李金凤就是131名异地读书的孩子之一。2008年6月6日,她和同学一道坐飞机从四川飞到广州,又坐大巴来到东莞。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后,李金凤特别怯生和想家,同时又非常兴奋,因为她第一次看到了大山外面的东西。令她没有想到的是,来到东莞后不久,她又经历了更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去五星级酒店、第一次去动物园、第一次参加夏令营、第一次去深圳的世界之窗。

131名学生被分别安排到北大学园博雅外国语学校(现东莞博雅外国语学校)和石碣勤径学校(现石碣四海之星学校)就读。他们保留了原来班级的编制,被命名为了“汶川班”。两所学校都给来自灾区的孩子提供了特别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用最快的时间给他们凑齐教材、聘请会炒川菜的食堂师傅、在宿舍装电话,让孩子们一周可以给家里人通一次话,还专门招聘心理老师给他们做心理疏导。

李金凤现在回忆起在东莞学习生活的日子也觉得非常幸福。东莞学校的软硬件设施远超她原来就读的学校,这让她的能力提升不少。“我觉得自己在东莞待了后视野开阔了,学习态度变好了。”李金凤说。

2009年1月17日,在家乡开启灾后重建后,李金凤和同学们从东莞返回了青川。值得一提的是,回到马鹿乡小学后,他们仍旧保留了在东莞的“汶川班”编制,仅改名为“川莞班”。

温暖 “安娜妈妈”抚慰心灵

5月12日晚,李金凤在朋友圈里发了一张图片,照片中两只手隔着火车车窗的玻璃在道别。这是当年她离开东莞回青川时,一位叫陈安娜的爱心人士在火车站给她送行时拍的。在东莞短暂的7个月时间内,李金凤和同学们不仅得到学校的悉心照顾,而且受到了社会上众多爱心人士的帮助,陈安娜就是其中一位,她甚至被孩子们称呼为“安娜妈妈”。

陈安娜是一名在莞投资的台商,“汶川班”的孩子来莞第六天,她就带着公司的员工到学校慰问。她像一个家长一样,持续给孩子们送爱心,常常给同学们带礼物和生活用品,在中秋节的时候,还舍弃和家人团聚的机会,和“汶川班”的孩子一起赏月。

李金凤记得,“安娜妈妈”给同学们说得最多的话就是“我就是要把你们从丑小鸭变成白天鹅。”陈安娜曾教“汶川班”的孩子学合唱,山里的孩子没什么音乐基础,她颇有耐心地教了一遍又一遍。

李金凤有时甚至觉得地震让她因祸得福,让她有幸认识了“安娜妈妈”,因为陈安娜在她的青春期成为她心灵上的人生导师。上初中时,李金凤一遇到困难或烦恼就告诉“安娜妈妈”,“安娜妈妈”总会安慰她,鼓励她。当时,李金凤老是和父母吵架,找不到和父母沟通的方式。陈安娜获知后,就主动打电话和她父母沟通,帮助他们舒缓关系。

令李金凤没有想到的是,善良的“安娜妈妈”在去年突然因病去世了,这让她久久无法接受。“我和她没有血缘关系,但我一直跟别人说她是我妈妈,她给了我太多正能量的东西。”

感恩 要力所能及地帮助人

在陈安娜带给李金凤众多正能量的东西中,她觉得最重要的是感恩。她要感谢地震后给予她帮助的社会各界人士,感谢在东莞的人生经历给了她成长的启蒙, 感谢陈安娜的言传身教。

在政府的帮助下,李金凤和家人已经有了新家,开启了新的生活。去年,李金凤还考上了江汉艺术职业学院,选择了小学教育专业,因为到基层做一名小学老师是她的梦想。

现在已经是大二的她就像陈安娜提到的那样,正在从一名丑小鸭向白天鹅蜕变。课堂之外,她兼职做微商和家教赚生活费,还计划毕业后到新疆去支教。她希望自己能像在地震后给予她帮助的人一样,像陈安娜一样,成为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能够力所能及地给别人提供帮助,帮助更多的人。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