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教师的优势和劣势(AI教师直播大爆发)
ai教师的优势和劣势(AI教师直播大爆发)·2018年8月,今日头条孵化的少儿英语APP“aiKID”上线,采用AI伪直播的模式。“AI 教育”赛道,在资本市场越来越热,而其中的典型要数AI伪直播这个细分领域。从去年至今,该赛道融资事件接连不断,足以说明这种模式的潜力。伪直播分1对1、1对2,不靠谱!?AI交互不如真人流畅?AI老师无法取代真人?人性化无法被取代AI技术临界点前夜?恐过于乐观
1698年,当萨弗里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蒸汽动力的提水机时,这个虽然省力但并不好用的机器并没有得到大范围的推广,它也并未给人类的生产方式带来革命性的变革。而在近一个世纪之后的1785年,经过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才拥有了较高的实用性,这才将历史的车轮向前转动。蒸汽动力被运用到各行各业,蒸汽机的落地应用使得人类的生产力以空前的速度迅猛增长。
2016年,当李世乭被AlphaGo击败时,人们纷纷惊呼AI时代已来。站在2019年的当下回看过去,三年时间已过,AI虽发展迅猛,但似乎并未像人们预期的那么乐观。AI成为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时代尚未到来,AI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落地上仍然处于探索阶段。
蒸汽机的成熟催生了各行业生产方式的改变,而AI的成熟势必也将变革中国的互联网版图。而在教育行业,“AI 教育”让“因材施教”似乎近在咫尺,目前越来越热的“AI 教育”赛道似乎在说明,AI的底层技术储备或许已到达技术爆发的临界点,AI给教育的赋能,真地能颠覆我们的教学么?
目录“人工智能or人工智障”,真人与AI直播无异?
伪直播分1对1、1对2,不靠谱!?AI交互不如真人流畅?
AI老师无法取代真人?人性化无法被取代
AI技术临界点前夜?恐过于乐观
“人工智能or人工智障”,真人与AI直播无异?“AI 教育”赛道,在资本市场越来越热,而其中的典型要数AI伪直播这个细分领域。从去年至今,该赛道融资事件接连不断,足以说明这种模式的潜力。
·2018年8月,今日头条孵化的少儿英语APP“aiKID”上线,采用AI伪直播的模式。
·2018年11月,贝乐创始人王宁创办AI老师一对一少儿英语项目“熊猫加加”。
·2018年12月,AI伪直播模式的“叮咚课堂”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创世伙伴资本领投,险峰长青跟投。
·同月,AI伪直播模式的“葡萄智学”宣布完成2100 万美元天使轮融资,由光速中国领投,NBT(YY)和葡萄控股跟投。
·2019年3月,淘米网络的创始人汪海兵领导的AI伪直播模式的启蒙英语APP“GKid英语”正式上线。
用AI代替老师来上课,是这类产品最大的特点。他们的做法是,通过准备大量的授课视频素材,运用AI技术来判断学生上课时的实时反馈,从众多的视频素材中选择一些素材,“拼接”成一节模式与真人直播相似的课程。
之所以称之为“AI伪直播”,其原因就是在现有的产品模式中,学生看到的“外教”其实并不是在线的,而是提前录制好的视频素材。产品希望借AI的加持可以呈现出类似直播的教学体验。
在当下的技术条件下,AI老师是否拥有和真人老师一样的教学能力?AI老师是否可以取代真人?这是目前大家最为关注的问题。为此,鲸媒体采访了这一细分赛道的多位从业者,数位创始人、一位投资人,借助他们的观点,洞穿AI伪直播的现在与未来。
AI直播效果如何,真人真与AI直播无异?AI伪直播是时下较为新生的一种产品形态,目前,主要分为真人录制老师和虚拟形象老师两种形式。葡萄智学、叮咚课堂、aiKid等采用的是AI真人外教,GKid则采用虚拟形象AI教师。AI真人外教这种模式的课程,在上课时表现方式与真人1对1直播无异。但是其并非是真人老师直播授课,而是提前录制大量的视频素材,通过AI来判断课程进行情况与学生交互动作,借由播放不同的视频片段来完成师生交互。学生看到的老师并非真人直播,而是视频录像,这种课程其本质上其实是视频片段诸多的录播课程,所以也有人将其称之为伪直播课。
这种模式听上去似乎非常高大上而且很智能,在实际体验上究竟效果如何,是否可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呢?在实际体验几款主流产品之后,鲸媒体发现,AI伪直播App在上课流程上,与真人直播的基本路径是一致的,都分为预习、上课、复习或作业三个主要流程,且除主课之外都会提供一些辅助内容,例如绘本阅读、儿歌等。产品的基本模块设置与真人直播App差异不大。
但是总的来看,AI老师尚不能像真人教师一样自如交流,录播感明显。在与学生交互中,对于学生的限制较大,学生在上课中并不能跟老师产生较为复杂的交互。例如,课程中会可以埋设学生的发言节点,师生互动多以单向为主。上课中会预留出一些回答较为固定、学生回答高度可预测的封闭式问题。AI老师对于学生的回答可能做出的反应,通常只考虑到了较为简单的几种预设,例如答对、答错、发音不清等。由于形式的限制,学生很难自由的跟老师交流,AI伪直播跟真人直播课程的差距仍是比较明显的。
通过对若干AI伪直播产品的用户采访,鲸媒体发现用户也对这种产品看法不一。“使用起来很不自然,外教傻傻的,明显就是假老师。”不自然的交互确为用户吐槽最多的问题。“与其说人工智能,不如说人工智障。”
但是,也存在相反的观点。“性价比极高,虽然不如真人直播更流畅,但是价格低。用来作为英语陪练。”AI伪直播无需真人教师,也因此目前价格远低于真人直播。这也是目前AI伪直播产品的最大优势。
AI伪直播目前主流的形式是1对1,比如葡萄智学、GKid等。1对2的模式相对小众,目前有叮咚课堂、ABCtime等。
·葡萄智学正在研发的新方案是“AI合成老师”:利用语音合成、唇形合成、表情合成及深度学习等技术,“克隆”出的与真人老师拥有同样能力的 AI 老师,日前利用相同技术、由搜狗研发的 “AI 女主播”已经上岗。
·GKid主要通过线上教学 线下服务,通过合成的虚拟AI老师,辅以智能脸宠助教,提供陪伴教学。GKid网传已停止运营,不过鲸媒体实际体验之后发现仍能正常上课,但已无法与客服取得联系。
·叮咚课堂主要基于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AI 技术,模拟真人美国教师,创建互动教学场景课堂。
·ABCtime是好未来孵化的产品,通过虚拟演播技术模拟浸入式的课堂体验。
鲸媒体统计了主流在线英语直播课程不同套餐的价格,其中,叮咚课堂、ABCtime、葡萄英语、aiKid为ai伪直播(蓝色),鲸鱼小班、兰迪少儿英语、vipKid、vipJr为真人直播直播。
可以看出,在价格上伪直播优势巨大,比真人直播价格要低了一个数量级。在这种巨大的价格差异下,授课上的一些缺点似乎也可以接受了。
伪直播分1对1、1对2,不靠谱!?AI交互不如真人流畅?目前,关于AI伪直播,不只是用户,业者也众说纷纭。有人认为这一模式代表着教育行业的未来,而也有认为,伪直播的体验与真人直播差异过大,这一模式的实用性并不高。在实际体验后,笔者发现这一模式的AI交互的确不如真人流畅。
专注于教育行业投资的山行资本创始合伙人徐诗认为,“从目前技术的实现能力和落地产品的应用来观察,AI教师从观感上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距离感。”而这一距离感产生的原因,则是由于氛围的影响。在线上教学的环境中,学习形式、师生互动和课堂氛围与线下都非常不同,学生需要经历一个适应的过程。在这期间,如果核心的教师角色是由AI来承担,由于缺乏真人老师的引导,学生会更难融入到完全数字化的课堂当中。
其次,目前AI教师的表现能力、表达能力还不能完全做到像真人一样流畅自然,富有亲和力,这也会增加学生接受的难度。另外,在真实课堂当中,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节奏,通过各种教学技巧,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目前来看,AI教师的随机应变能力和对学生反应的感受力还是比较有限的,这也会降低与学生联系的强度。
AI老师是否可以和真人一样与学生进行流畅的交互?在这一问题上,某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在线外教平台创始人也对鲸媒体表示,AI老师无法和学生完成情感交流,场景中出现人物形象的AI教师会有较好的融入感,但是和优秀的真人课堂仍然是无法媲美的。
清睿口语创始人朱奇峰则持不同观点。对于师生之间的距离感,他认为可通过丰富的用户交互设计来改善。清睿口语目前采用的AI助教即为虚拟形象助教,虚拟形象教师的好处便在于全部由电脑合成,可以最大限度的减轻观感上的不自然。
松鼠AI智适应教育创始人栗浩洋也对AI老师表示看好,他认为AI老师在观感上虽然与真人教师存在差距,但是这一差异并非是巨大的。“比起除了真人之外的其他形式,例如教材、动画、online学习形式,AI老师已经是要好很多了,应该说已经达到真人70%、80%的水平,AI老师的教学效果肯定是远远好于其他做练习、做题目、自己看教材这种形式。”
在线上教育中,不同的形式适合不同的孩子。例如,部分学生在面对真人教师时可能会有压力,而AI老师则没有这一问题;有的孩子觉得卡通人物形象比较可爱,也有的人可能会喜欢真人录像和合成形象。“AI产品本来提供给学生的就是千人千面的感受,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风格来选择不同的形象,甚至是根据学生学习的内容不同来选择不同内容。”在未来,AI教育的成熟,对教育的影响是巨大。AI教育所带来的成本大幅度降低,可以将优质稀缺的教育资源集为一身,在面对千人千面的教学场景时,这可能会是“最佳的解决方案”。
在目前的AI教师产品中,存在真人形象老师、动画形象老师两种应用方式。目前,大多采用真人教师录制的视频作为教学素材。而在这一模式中,“不自然”是一个最直观的问题。这种模拟真人教师的伪直播,如果拥有大量的素材且AI技术积累足够深厚,是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状态的。山行资本徐诗认为,这种模式更易于与学生建立信任,但是受限于目前的技术水平,这种模式观感并不自然。
动画形象的合成教师因为无需真人录制,全部采用电脑合成,其观感是更为流畅的。目前,GKid已采用这种方式,葡萄智学也正在研发。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对低年龄段的儿童更具吸引力。但其缺点在于前期投入较大,需要大量素材和符合儿童认知的设计,而且不适用于更成熟阶段的学生。葡萄智学联合创始人佟子健表示,葡萄智学针对少儿语音特点所设计的语音引擎经过了超过三万小时素材的训练,其数据部分来自葡萄英语app所收集,部分来自第三方。同时,在内容方面构建了知识图谱和能力模型,划分了超过一千个考察点,将英语水平划分为了50个层次。同时,助教IP淘淘也运用语音识别、语义理解、语音合成等技术,虚拟形象的运用较之AI教师,可以建立起更顺畅的交互与对话系统。葡萄智学的AI老师运用了内容生成技术,可以生成与音频对应的短视频,通过预先录制内容与生成内容,构建起了海量内容库。
徐诗认为,这种模式需要结合学习的阶段、学时设置以及场景进行适配,核心的目标是建立与学生的信任,成为学生愿意与之交流和互动的‘教师’角色,最理想的是根据整体教育内容将其人格化。“相信在未来,随着技术的成熟,尽管AI合成老师的前期成本和研发投入要大于真人教师录制素材,但因其具有更强的延展性,日后会是AI老师赛道的主流。”
除了教师形象,在授课方式上各家也略有差异,目前,同类产品大多采用1对1直播授课,叮咚课堂采用1对2直播授课。而当教师已成为AI时,边际成本已近乎为0,为何仍要仿照直播课的模式与UI呢?
某不愿透露姓名的在线教育平台创始人则提出了犀利的观点。“这种模式不太靠谱!”他认为,在界面中出现老师和学生的头像,这种显示方式是由真人课堂这一场景所决定的。AI课堂无需执着于授课方式是1对1、1对2、还是1对多。“目前这种显示方式是有意的模仿真人课堂的显示模式,从而误导家长把这种AI课堂和真人课堂混为一趟,方便卖课。”同时,他表示,AI只能代替一部分标准化的东西,但是教学中存在诸多非标事项,AI无法传递温度,自然无法建立情感联系。
北塔资本投资总监王凯峰曾向媒体表示:“3-12岁这个学龄段,老师除了知识输出外,还有一个监督学习的作用,这就是推力。但当两三节课后小孩子发现对面不是真人的时候,有的人会觉得这是个玩具没有敬畏感。小孩子不容易被固定的‘good’、‘nice try’持续吸引住,需要更多有针对性的交互。而在拉力上,它也不如多纳这类游戏化的产品有趣味,所以完课和续费会是大家更看重的数据。”
目前来看,AI伪直播这条赛道,争议颇多,AI老师授课的效果仍然是存在很大的潜力有待开发的。
AI老师无法取代真人?人性化无法被取代目前的AI技术远远尚未发展道足以代替真人老师的阶段,但是在将来,AI技术终将会成熟。而当这一天来临之时,在大数据与“千人千面”的加持下,AI老师的教学效果与今日必不可同日而语。那时,真人教师难道都将只能下岗么?在这一问题上,诸多业内人士都一致认为:“真人老师是不可能被完全取代的。”
葡萄智学CEO茹立云则认为,语言习得的关键在于高频。而AI教师可以高频的学习,并称其某用户“在某外教1对1学习一年上了50节课,而在葡萄两个月就上了60节课”。并表示,“在葡萄英语学习的两个月比在外教1对1一年学习一年水平提升更高。”
爱乐奇的创始人兼CEO潘鹏凯表示,就目前而言,技术可以助力教育、提高效率。但是离取代老师还有很远。“如果真人教师教学能力是100分,现在AI大概是70分左右。”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AI只能在教学的某一方面帮助老师。他以AI在爱乐奇的应用为例,AI播放器可以识别老师的纠错、鼓励、跟读等教学行为以及与学生的互动,这可以辅助教学诊断,有助于老师的教研提升。现阶段,仍是AI辅助真人,而不是真人辅助AI,AI应更好地支持老师的教研、教学,实现因材施教。
清睿口语创始人朱奇峰也认为,无论从政策上还是从学术上还是从实践上,AI老师的定位从来都不是取代真人老师,而是成为真正老师的助教、学生的教练。老师应该进行更多的情感性、创造性、管理性和育人性的工作。人工智能老师可以进行简单的、重复性的教学工作,两者分工合作才能够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山行资本徐诗认为,人类擅长的创造力、社交技能和洞察力是难以被机器取代的。只有人类才可以建立在同理心和同情心上的基础上与学生沟通、交流,这是人类教师的独特价值。教师在塑造、影响学生价值观、世界观、好奇心等方面的角色是机器难以胜任的。可能会在部分学习场景上被AI教师取代,但是不可能完全被取代。
松鼠AI创始人栗浩洋也表示:“真人老师永远不可能被取代。因为真人老师代表着人性、代表着情感、代表着真正的同理心,这些都是AI老师甚至是机器人都不可能会取代的,更何况真正像人一样的机器人技术现在还远远没有成熟。”
他做了一个有趣的比喻,“AI老师在教学技能上一定是远超真人老师的,这就好像是GPS导航会超过老司机和新司机。就像是GPS导航不但知道大路标而且知道每一个小路标和每一个门牌号一样,而普通的司机哪怕是老司机他也不可能知道上海和北京的每一个门牌,所以这点上来讲AI老师肯定是远胜于真人老师的。”AI老师懂得全部知识点、拥有海量题库,在这点上真人老师是远不如AI老师的。
葡萄智学CEO茹立云表示,目前的教育不公现象,AI可以改变。当下,三四线城市、农村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受限于下沉市场的经济能力,而一线城市的优秀师资资源并无法下沉。
他也表示,AI可以为教育行业提供一个普惠性的供给。AI的固定投入可以忽略不计,并不会因为用户体验课程而支出额外的师资成本,这也等于降低了AI教育产品的获客成本。真人教师每节体验课企业均需要支出师资成本,而AI教师则不用,而且AI还具有规模效应。葡萄智学的体验课可以免费上3到10节不等,从不同的活动入口进入,体验节数也不同。
AI技术临界点前夜?恐过于乐观AI老师需要大量AI底层技术,同时需要更好的技术精准的匹配学生的需求。AI老师如想做到更自然、准确的互动,消除机器的不自然感,仍有一段路来走。
徐诗认为,“目前还没到技术临界点,甚至可以说是初期。” 在现阶段,AI在很多产品中扮演的角色仍是营销作用大于实际产品的功能。AI教育领域在硬件匹配、软件研发、数据收集等方面还有很多没有打通从研发-产品-商业的闭环。AI作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主要还是服务于教育活动本身,现在高质量的内容仍需要更多的创新和积累。
有一位在线少儿英语从业者提到,“如果让孩子读‘e’和‘i’,无论读成什么样子,系统都回复‘good!’,没有起到纠音的效果,那么AI口语则毫无意义。”他认为,目前AI的发展程度,尚难以胜任语言领域。科大讯飞即是例子,科大讯飞的AI在演示即时翻译之后,在同传行业受到颇多争议。“即时翻译是非常高级、非常烧脑的东西,需要译者大量的知识储备和输入。”目前的AI尚难以做到需要反馈的一些事情,现阶段进行AI授课,“这是一个教育的降级”。
不过,佟子建表示,通用型语音识别引擎在识别少儿英语时正确率低,准确率只有60%左右。而葡萄智学采用“Transformer 序列鉴别性训练”自行研发的语音识别引擎准确率可达95%。这是因为针对少儿的语音特点做出了一系列优化,而且,还定位到孩子的错音位置, 准确度、流利度、完整度都比通用性引擎更优秀。
栗浩洋不认为目前AI的技术储备不足以支撑教学应用是一种教育的降级。如今有一类AI技术已经成熟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比如人脸识别技术、语音识别技术及智适应技术。第二类技术在目前还并不成熟,预期有80%、90%的可能性会在五年内变得非常成熟,比如同传技术、自动驾驶及AI医疗。另外,还有说第三类技术在五年内都不可能完全成熟,比如与小冰、SIRI一样的人机对话系统。
“我们所说的AI老师并不是让AI老师跟学生直接对话,而是通过智适应系统给到学生千人千面的教育内容,这些内容还是专家和特级老师去编写的。就像今日头条使用AI技术并不是让AI写文章,而是对不同的文章做千人千面的推送。”他引用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例子,“就像AlphaGo战胜了人类棋手,但是AlphaGo并不会自己拿手去下围棋和放棋子,它究其只是一个AI大脑。”
王凯峰曾撰文指出:“2019年,我们能够看到 AI 伪直播将会蔓延到:英语外教、数学思维、编程、科学、语文、国学、美术、音乐等各个领域。而一些原本无法实现的练习需求也将通过这种方式得到满足,例如面试、融资、销售技巧等等。如果2019年如约出现了这些企业,那么到2020年提供 AI 伪直播引擎的公司也会出现。”
方正和生投资执行董事张潮枪则从产业方面发表了其看法。目前的在三四线市场参培率只有30%,而在下沉市场则更低。因为获客成本高、师资成本高等问题,优秀教育资源无法下沉。这是目前青少英语市场面临的行业问题。供给侧存在的问题使得在现有的模型上,教育行业的发展模型正在变得越来越不经济。
而AI的赋能可以找到这种局面的突破点,引领教育产业的升级。教育行业未来将从“内容 服务”转向“数据 智能”。AI是实现这一转变的核心路径。AI的优势在于可以使师资成本降低,边际成本的降低可以改变现有的经济模型。在未来,因为AI的出现,行业会有结构性变化,经济模型会变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