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小孩穿的防晒衣(除了凳子饭盒防晒衣)
给小孩穿的防晒衣(除了凳子饭盒防晒衣)68岁的蒋大伯带娃在少年宫上了两年培训班,陪读经验丰富,装备齐全。他在走廊上放下自备的折叠椅,轻轻落座,然后继续翻袋子,找出一叠报纸,一堆果冻、牛奶等零食。因为天气太热,陪读家长们大都懒得四处走动,宁愿守在教室附近,也不担心没处落座,随手就能从包里翻出一张折叠凳。比起从前的帐篷,这件陪读利器不太占空间,的确适合在暑假人最多的时候使用。本周,鹿姐姐的小伙伴们去杭城几家少年宫里转了转,发现每位家长都有一只哆啦a梦的神奇口袋,里面装满了新款“陪读利器”。除了纸巾、零食、午饭、防晒衣,还有家长从口袋里掏出了凳子、毯子、电风扇、电脑等,有不少爷爷奶奶甚至携带了婴儿车……必备利器一:折叠凳
8月过半,有人开始感叹:中小学生假期余额已不足。其实,对许多孩子来说,真正放假的日子没几天,暑假时光多半都是在培训班里度过的。
和平时的培训班不同的是,暑假的培训时间大都集中在工作日的白天,时间跨度也相对较长,像少年宫这样的地方一待,往往就是半天到一天。教室门口那道陪读风景线也因此越发亮丽了。
门里的孩子忙着上课,
门外等候的家长如何打发漫长的时光?
本周,鹿姐姐的小伙伴们去杭城几家少年宫里转了转,发现每位家长都有一只哆啦a梦的神奇口袋,里面装满了新款“陪读利器”。
除了纸巾、零食、午饭、防晒衣,还有家长从口袋里掏出了凳子、毯子、电风扇、电脑等,有不少爷爷奶奶甚至携带了婴儿车……
必备利器一:折叠凳
因为天气太热,陪读家长们大都懒得四处走动,宁愿守在教室附近,也不担心没处落座,随手就能从包里翻出一张折叠凳。比起从前的帐篷,这件陪读利器不太占空间,的确适合在暑假人最多的时候使用。
68岁的蒋大伯带娃在少年宫上了两年培训班,陪读经验丰富,装备齐全。他在走廊上放下自备的折叠椅,轻轻落座,然后继续翻袋子,找出一叠报纸,一堆果冻、牛奶等零食。
“孙子在里面上课,我就在外面翻报纸,怕他下课时会饿,所以备了些零食。”蒋大伯说,“他常说我跟’书童’一样……”
鹿姐姐的小伙伴留意到,带凳子的多数是老人,许多年轻家长见没座位了便席地而坐。
“但是老人不行,直接坐在地面上对我们来说太凉,而且有些腿脚不便。第一天送孙子来上课的是我儿子,他说这边经常没座位,特地买了便携小板凳,让我带来坐。”缪奶奶说。
她一手拿着迷你电风扇,一手拿着一个蓝色保温杯,正坐在凳子上和其他陪读家长闲聊。
在杭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美劳楼一楼,李爷爷坐在台阶上吃早餐,他的边上放着一个鼓鼓囊囊的蓝色袋子。
“凳子没带,但考虑到孩子今天要在少年宫呆一天,中午没地方休息,我就带了一床毯子,预备到时找个树荫休息一下。”
必备利器二:防晒装备
比凳子、毯子使用率更高的陪读利器,则是各种花式防晒装备。许多家长都带着一顶太阳帽,穿着防晒衣,手里捏着太阳眼镜来的,也没忘了给皮肤娇嫩的孩子从头到脚包装下——
莫阿姨带了足足两大包陪读用品,其中一袋就是她和孙女的防晒衣和防晒帽。“虽然我家离少年宫很近,只有十多分钟的车程,但是没有防晒措施还真怕中暑。”这个暑假她每天中午9点出门,骑着电瓶车带孩子上学,虽是早上,但太阳已经很毒了。
“小孩子皮肤嫩呀,哪里经得起这种天气晒,当然要裹得牢些。我现在上了年纪眼睛有点不好了,自己也专门买了一个太阳眼镜防紫外线用。”
光防晒还不够,暑假陪读还要重视防暑,所以很多家长的神奇口袋里都装了扇子、毛巾,甚至迷你电风扇。
一棵大树底下,家住江干区的杨爷爷正专注的看着报纸,他一只手捏着报纸,一只手拿着毛巾不时的擦去脸上的汗。孙女起码要两个多小时才出来。
“前几天过来没带毛巾,满头是汗,太费纸巾,今天特地带来了毛巾。”杨爷爷说,“扇子也带来了,免得中暑。”
迷你电风扇在陪读的爷爷奶奶中也很流行。“我女儿怕我摇扇子肩膀酸,特意给我买了电风扇。”莫阿姨说。
除了防暑用具,还有家长自备了防暑药品。像捧着中药书,边看边等女儿的李女士,就考虑到天比较热,孩子容易中暑,带了一些金银花露备着。
必备利器三:午餐
到了中午,每个少年宫的大厅都会弥漫着一股家的味道,准确的说是食物的香气,很多陪读家长,从神奇口袋里掏出了自备午餐。
比起喜欢叫外卖的年轻家长,陪读老人更青睐自己做的午餐——有荤素兼备的正餐,还有炒饭、饺子、番薯等各类小吃。
吴阿姨家住萧山,公交来回就得花三个小时,每次陪读都是一整天耗在青少年宫。“外孙上午学轮滑,下午学足球,早上七点多就得出门,傍晚回到家就四点多了。”
早上六点多,吴阿姨就起床准备午饭。
“少年宫附近没有吃的地方,有也要走很远。前段时间我带他去肯德基吃,但每天都吃太不健康了。”于是,最近吴阿姨都开始自带午饭,“今天是蛋炒饭,平时就准备饺子、玉米这种,带起来方便的。”
吴阿姨不停地催外孙把剩下的饭吃完,等外孙说自己吃不完了,就端起他剩下的蛋炒饭继续吃。
科技楼二楼的过道里,张奶奶正捧着午餐盒吃着午餐,她今天早上5点半就起床,做好午饭,准备好孩子一天上课要用的器材,就赶紧出门了。
“6点30分游泳课开始,游泳结束要赶一个小时的路程来少年宫上舞蹈课。”张奶奶说孩子上课要到12点才结束,这期间自己也走不开,不带饭不行。十一点不到,乘着孩子还在上课张奶奶就先开始吃午餐了,“早上吃的太早,没到少年宫就饿了。”张奶奶笑着说道。
有些孩子即便中午就上完课,但家长还是选择带饭在服务大厅吃完再回去。孙阿姨早早摆好盒饭,豆角、炒肉丝、炒蛋,非常丰富。快到十二点的时候,她就一直向扶梯张望。
“我孙女下课很迟的,每次都特别饿,看她那么饿我心疼啊,那就先吃完再回家也不急。”
特殊利器:婴儿手推车
几家少年宫的过道上,总是能看见有几辆婴儿手推车停着。原来,不少有二胎的家庭两头顾不过来,索性把二娃也带到青少年宫一起来陪读。
暑假,董女士带着孩子外婆和1岁多的弟弟,一群人开车送10岁的姐姐上课。中午,女儿上完绘画课,董女士一家点了外卖在走廊上吃着中饭。
大女儿早早吃完了自己的饭和小伙伴去玩耍,妈妈和外婆围在婴儿车边上,轮流哄着弟弟吃饭。过了会,外婆把婴儿车推走到处逛,跑来跑去的姐姐看到弟弟“咿咿呀呀”冲她叫,就把他抱出手推车,两姐弟一起玩起来,董女士接着开始吃自己的那份饭。
“女儿上暑期班,我们就把小的也接过来一起看管,这样放心,两个小孩子在一起玩也开心些。”董女士说,“我妈是生了二胎以后过来照顾的,生完二胎我辞职在家做全职妈妈,但还是顾不过来。”
文:沈蒙和 陈宏程 戴欣怡
编辑/制作:沈蒙和 戴欣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