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袁正教授谈全面发展的教育模式(刘教授专栏教育的目标)

袁正教授谈全面发展的教育模式(刘教授专栏教育的目标)相信在座的不少同学都读过《从0到1》(Zero To One)这本书。这部由Paypal创始人、脸书第一位外部投资者彼得·蒂尔撰写的书,讲了很多“从零到一”的创新创业故事,阐述了他的创业历程与心得,而与他一同创办Paypal的马斯克也创办过好几家企业,其中三家企业都彻底颠覆了所属领域原有的生态。Paypal完全改变了金融的支付方式,Tesla完全改变了美国甚至全球的汽车制造业。他刚开始发展电池汽车的时候,不少人都在嘲笑他,都在等看他的笑话。但他成功了,而且成功之后促进了传统汽车工业的变化。如今,Space X能够用这么低的投入去发射火箭,而且火箭可以重复使用,而这个领域原来都是政府才有力量介入的,他准备把人类送到太空旅游,这些都打破了原有的界限。就领导力而言,我们的IPM课程会和大家分享如何成为一个有效的企业领导者和革新者。什么样的领导才是有效的领导?实效管理教育的倡导者明茨伯格(Henr

编者按:刘宁荣教授在香港大学SPACE中国商业学院的开学典礼都会发表主题演讲和闭幕致辞,每一次主题演讲的内容都不同,但闭幕致辞的主要内容则相差不多。2020年线上开学典礼,因时间关系没有安排闭幕致辞,故特意将2019年春天的闭幕致辞录音整理在此。

袁正教授谈全面发展的教育模式(刘教授专栏教育的目标)(1)

刘宁荣教授,香港大学SPACE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商业学院(ICB)暨企业研究院(SEA)创院院长

香港大学SPACE中国商业学院开学典礼暨校内工作坊总结(2019年3月)

三天的校内工作坊马上就要进入尾声,你们应该对香港大学以及港大ICB拥有了全新的认识。第一天的开学致辞中,我曾经和大家谈到,在虚假信息泛滥的时代,一个人如何透过主动学习找到答案,发现真相,认识自己,必须避免学习碎片化、娱乐化、仪式化。我相信在港大ICB,大家通过一年半系统的学习专业领域知识,并结合过去积累的经验,在人生成长以及专业发展之路上一定会有新的飞跃。但你们来到港大ICB学习不应该只是局限于获得新的专业知识,而是着眼于领导力的提升,跨文化的沟通和企业的社会责任。

港大ICB是一个创新型的专业商管学院,那到底什么是专业商管学院?我在几周前发表于《文汇报》的一篇文章中首次对此做了全面的阐述。我认为,专业商管学院在中国内地以及大湾区的未来发展当中,在人才发展中将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专业教育不同于培训,也与职业教育不同,与传统大学甚至大学后教育也不同,这个不同从以下六个方面可以得到体现。

第一,课程具有前沿的商业管理理论,而不是简单的培训,所以我们的课程有清晰的学术体系和理论框架,我们的老师需要有硕士、博士学位,受过全面的训练。第二,课程必须建基于市场需求,并快速因应市场的需求。比如我们开设的数字化转型与企业战略课程,就是基于数字化快速发展正在改变我们这个世界的原因。第三,与大学管理教育不同,传统商业学院的研究生课程侧重比较宽泛的专业,如营销、金融、会计等课程,而且理论性强,但这些课程在ICB都不会出现。ICB课程更聚焦,非常强调在一个特定具体的专业领域中如何提升学员能力,如我们有三个和心理学相关的课程就与管理、投资和营销相联系,分别是管理心理学,投资行为学,消费者心理学与智能营销。第四,解决企业面对的实际问题。有人开玩笑说商学院老师从来没有管理过企业,却教同学如何管理企业,是理论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港大ICB的老师必须在企业里面摸爬滚打过,需要了解中国的企业,中国的市场。第五,与职业教育不同,专业教育针对的是高层次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比如,公司如果选择在香港上市,上市过程中需要多种专业人才,他们需要会计、金融、管理、公关这样的专才,我们就是要培养这样的专业人才。第六,专业教育具有持续性的特点,就是终生学习。因为知识不断更新,所处的环境不断变化,企业对你的期望也在变化,所以需要不断学习。这也是为何有同学已经在ICB连续修读4个不同课程的原因(港大ICB中国商业学院和港大SEA企业研究院共有20个课程)。

三天的校内工作坊,我们有三个非常重要的主题,领导力、跨文化沟通和企业社会责任,这三个方面对企业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起到的作用不同。领导力在企业成长阶段尤其重要,因为一个企业最初的发展离不开一个有开拓性的领导,他需要有战略的视野和正确的发展方向。在企业壮大的阶段,业务发展加快,来自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的员工加入,跨文化管理就特别重要。而企业想永续经营和发展常青,企业社会责任则不可缺失,百年企业都有非常强的社会责任,百年品牌需要长期的积累。

首先我们谈谈领导力。港大ICB就要开始第十个年头了,刚才和同学的对话中,我们提到学校过去十年创办了分别以内地和香港为不同目标市场的两所新学院,一个是港大ICB,一个是明德学院。其实明德学院有很大的先天优势,学校提供大量的资金,投进了几个亿,最后以关门收场,问题就在于没有理解香港的人才市场需求。而港大ICB则是没钱没人,死活随便,但反而发展得不错。所以任何新企业要发展,必须要有绝地求生的精神。我们在内地发展需要有正式的执照,我们不找任何合作伙伴,因此学校出资350万人民币在内地注册了一家公司,主要是为了方便我们的运作,毕竟学院是在香港。如果把ICB比作一家企业,在企业成长阶段里面,你如何看发展战略,用什么样的定位,用什么样的人是很重要的。就像刚刚提到,国内已经有很多针对大学后的课程,港大ICB为什么选择专业课程的发展方向。第一,香港大学不允许我们在内地做学位课程。第二,香港大学的所有硕士课程必须用英文教授。第三,MBA教育在内地谁都在做,甚至都有些滥了。所以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方向,提供什么样的课程能够更好地满足学习者的需求,满足中国企业界的需求,是我们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所以我们的定位不同,选择完全不同的发展方向,而这个方向开始时非常艰难,我们的定位是创新型专业商管学院,因为是没人做过,所以首先要“教育”这个市场,从营销角度这本身就是吃力不讨好的事。

就领导力而言,我们的IPM课程会和大家分享如何成为一个有效的企业领导者和革新者。什么样的领导才是有效的领导?实效管理教育的倡导者明茨伯格(Henry Mintzberg)在《管理至简》(Simply Managing)一书中提到了这些必备的因素。他认为一个有效领导者需要有各种能力,自下而上需要有具体能力,也需要有抽象能力。自左向右,你是否精力充沛,你是否有综合能力和整合能力。自下而上,第一个层次就看你是否有主动性,如果你缺乏主动能力,凡事需要别人提醒、别人要求,你是不可能成为一个好领导的,因为你连最基本的冲劲都没有,没有动力哪有成功的基础?第二个层次就是你有没有分析能力,特别是在今时今日的数据化的时代,你如何面对大量的数据做出正确的分析,但只会分析而没有脚踏实地的实干能力,那也不行,就是不接地气。第三个层次就看你是否具有合作能力,一个有效的领导,不管是哪个层次的领导,如果你无法带领团队和他人合作,那也是不可能成功的。而居于顶端的是第四个层次,反省能力。一个人如果没有反省能力,你是无法从自己的错误中吸取经验教训往前走的。

相信在座的不少同学都读过《从0到1》(Zero To One)这本书。这部由Paypal创始人、脸书第一位外部投资者彼得·蒂尔撰写的书,讲了很多“从零到一”的创新创业故事,阐述了他的创业历程与心得,而与他一同创办Paypal的马斯克也创办过好几家企业,其中三家企业都彻底颠覆了所属领域原有的生态。Paypal完全改变了金融的支付方式,Tesla完全改变了美国甚至全球的汽车制造业。他刚开始发展电池汽车的时候,不少人都在嘲笑他,都在等看他的笑话。但他成功了,而且成功之后促进了传统汽车工业的变化。如今,Space X能够用这么低的投入去发射火箭,而且火箭可以重复使用,而这个领域原来都是政府才有力量介入的,他准备把人类送到太空旅游,这些都打破了原有的界限。

所以教育的目标是让每一个人都具有领袖的素质,具备合作精神,成为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有视野的人。这里面非常重要的关键词就是愿景Vision。

第二个很重要的是你是否具有跨文化沟通的能力。冷战结束之后,美国著名日裔学者福山认为这是历史的终结。他认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已经失败,自由资本主义将在全球大放异彩,但现在他知道自己的预见是多么的错。因为世界上不可能只有一种主义,也不可能只有一种文化,世界也不可能只是一种声音。这是一个非常丰富的世界,所以我们需要一个多元的世界。

犹太作家埃利·维瑟尔(Eliezer Elie Wiesel)说过,“文化仇恨是所有时代人与人之间问题的主要根源”。因为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仇视,带来世界上这么多问题。不管是911也好,不管是伊斯坦国也好,都是亨廷顿所讲的不同文明的冲突。不管是西方人看东方文化,还是东方人看西方文化,我们常常都带着自己原有的偏见去看对方。维瑟尔讲过很多令人感动的话,他说,“不管世上何时何地有人类受苦受辱,一定要选边站。保持中立只会助长压迫者,而不是受害者。”他又说,“没有哪些人种更优越,没有哪些宗教叫次等,所有集体判断都是错的,只有种族歧视者才会做出集体判断。”

但我们恰恰很多时候都会做出一些“集体”的判断,喜欢以固化、类化的心态看别人。前两天香港地铁出事,有香港人不了解真实情况,就非常直接告诉大家,这是因为香港地铁引进了内地制造的车辆。后来发现出事撞车的是从法国进口的,但这些人并不觉得尴尬,更不会道歉,这样的先入为主的判断是非常可怕的。跨文化的沟通就是需要避免以自己有限的认知去看待不同的文化,看待和你不同的人。

如何做到有效的跨文化沟通,有三点非常重要。首先是理解文化的多样性,我們需要知道不是所有地方做事的方式都是一样的,特别是企业到异地发展就需要考虑文化的多样性。讲个笑话,你们觉得中国人出去旅游的时候是不是特别喜欢蹲在地上,你们知道为什么吗?我在美国读书的时候住在一个老太太家里,她到过日本旅游,不过她也分不清楚中国人和日本人有何不同,她和我讲她很喜欢日本,不过她在日本旅游时差点出事了,因为她上厕所,恰好碰到没有坐厕,要蹲在厕所里,差点晕倒了。所以不是中国人爱蹲,老外不爱蹲,是他们的“蹲功”不行。我第一次组织同学到美国游学,我和位于洛杉矶迪斯尼乐园不远的加州州立大学福勒顿分校关系很好,他们为我们举办了一个欢迎会。半个小时过后我发现人家的学生和老师全部都是站在那儿,而我们的学生将所有的椅子都占了,我们的“蹲功”好,但“站功”不行。这虽然是笑话,但我們的确从中可以发现文化的不同,就如香港人喜欢8的数字,但西方人喜欢7的数字,我们教务长的车牌有4和7,我们都摇头,知道这个车牌在香港人眼中是大忌讳,但我们的教务长是英国人,虽然到香港几十年了,但他无所谓。我记得汇丰银行二十年前有过一次全球品牌宣传战,为了突出这家全球金融机构的地方智慧,其广告宣传就提到了7和8这个数字在不同民族中的不同认知,提到了同是吃饭的器具,但中国人用的是筷子,西方人用的是刀叉,印度人用的是手。

第二点是要对不同的文化有清醒的认识。有人问我,港大ICB为什么能够成功。ICB成立之前,香港大学不同的部门跟国内不少院校合作过。但不少人抱怨合作的几年,连收的学费都拿不回来香港,被自己的同胞骗了。我在香港大学二十年了,和内地不少名校都合作过,但国内没有一家大学欠我一分钱,收到的学费如期汇回到香港大学。具体的原因没有时间细讲,但最基本的一点,我对内地合作伙伴都给予极大的尊重。尤其是二十年前,香港有很多优势,不少人喜欢居高临下。而我的经验是,你能够放下姿态,尊重你的合作伙伴,人家都会愿意帮你。我知道与内地人的相处之道,比如你要请人家帮忙去办理学费,虽然是天经地义,即便这个学费已经拖了两年都没见到影子,但你开口请人家帮个忙,要让人家感觉到你理解人家的困难。你不要开口就和人家说,这事都拖两年了,这钱怎么还没转出来,质问式的,这不行。你不要公事公办,这在香港是行得通的,但在内地是行不通的。在香港,规矩很重要。那在内地如何在规矩之下,把事情办成就很重要。而中国企业扩张到海外的时候,就特别要注意人家的规矩,不少企业都走过很多弯路,其中背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文化。如果到海外兼并扩张,你不懂人家的企业文化,你怎么可能成功呢?

第三点是面对不同的文化和习俗要有宽容之心。香港地铁曾发生过内地游客在车上吃东西喝饮料引起的纠纷,因为内地游客不知道香港的地铁是不准吃东西的。这时候看到这个场面,最好就是善意地提醒人家,香港地铁是不能吃东西的。如果我们用指责的口吻,内地游客也以粗鲁的方式回应,就有可能会引发冲突。这个是因为相互的习俗不同,管理方式不同,一方不要居高临下,另一方要善于接受对方的提醒,不要将一切都当作歧视。

屈原说过,尺有所短,寸有所長。而《诗经》中也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相互学习至关重要。

今天的社会,IQ很重要,EQ很重要,但最重要是AQ和CQ。AQ是逆境商数。当你面试下属的时候,要重点考量他面对逆境的抵抗能力,这比IQ和EQ更重要。如果他面对逆境时退缩了,多高的IQ也没用,因为他会离你而去。而CQ是文化商数,是对不同文化的理解。CQ也是创意商数、沟通商数。

逆境商数的专家保罗·斯托尔兹(Paul G. Stoltz)的著作《Adversity Quotient:Turning Obstacles Into Opportunities》(《逆境商数:化困境为机会》)值得大家去读。作者主要论述了人类面对困境时的反弹能力,一个人AQ越高就越有可能在逆境中顶住压力,接受困难的挑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找到改变的机会。刚才与大家的对话环节,同学提及创办港大ICB遇到什么困难,这一问题引起我许多的回忆,因为ICB走过的这十年真的不容易,我所经历过的,被人的误会误解太多,从大学内部到外界都有,但只要坚持,有颗恒心,有颗真心,大家对你的认知就会发生变化。当我们做一件事情,如果是有利于社会的,我觉得不管多难都要往前走。所以我不停地讲,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如何在重塑中国未来的进程中,我们到底能做些什么?这就是我们的初衷和初心。即便如此,你或许有许多无法控制的外在和内在因素,令你无法前行,甚至面对早已预料的失败,但回首往事,如果你已经面对逆境做出了所有的努力,那你也足以笑对人生。

社会学家大卫·利弗莫尔(David Livermore)在《文化智商差异》(《Cultural Intelligence Difference》)这本书中说得非常好,“在现今这个无国界的世界里,预测成功最好的指标不是你的智商,也不是你的履历,甚至不是你的专业知识,而是你的文化智商。”所以文化智商与逆境商数越来越重要。

为什么重要?一个人要更好地理解事物或者知识,需要有六个层面。第一个层面,解释。就是你可否解释事情如何发生,为何发生,如何证明。第二个层面,阐释。就是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为什么这事如此重要,这意味着什么,与我们的关联是什么?第三个层面,应用。我如何可以将所学到的知识,技术和方法应用都我们的生活中,我自己以往的知识和经验因此需要做出怎样的调整。第四个层面,角度。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很多人可以从不同角度看问题,那到底这是谁的角度,而假设的前提是什么,是否有根据和理据?是否可行?这样才能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第五个层面,同理心。你要理解为什么你没有这样理解问题,而人家理解问题的角度为何会如此的不同。第六个层面,自知之明,要理解自己的局限性,自己的盲点在哪?因自己的偏见、习惯和风格,自己容易发生什么样的误解?这是教育家格兰特·威金斯和杰·麦提奇在他们合著的《Understanding by Design》里提到如何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去设计课程,也是学习需要实现的非常重要的六个层面。

所以从教育的角度来看,教育的使命是缩短心理距离,而非扩大人心的鸿沟。这是教育非常重要的使命,需要建立人与人之间相互的信任,信任Trust是很重要的关键词。

第三个是企业社会责任。这是近年来最热门的一个词。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早在50年代就指出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1954年在《管理的实践》一书里,德鲁克就提到企业最主要的责任是服务于消费者,服务顾客,利润不是企业的主要目标,而是企业可以生存的基本条件。

有不少学员及朋友担心,港大ICB为了课程支付这么多费用,学院会不会亏本。我想说的是,你们修读的课程,短期内如果学院亏本,但课程对中国未来发展是有利的,是市场需要的课程,我们就会去开设。新的课程开班有一个艰难的孵化过程,那为什么我们会开办20个课程?一些老课程如IMC、IPM很容易就有几十名学员报读。但为什么我们要不停地开发新课程?数字化转型与企业战略这个课程已经是3.0的版本了,我们不少课程都是3.0版本。刚开始推广新课程的工作会比较辛苦,对新课程认识的人不多,愿意报名的人数也不多,但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这个课程对中国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这就是企业最基本的责任,虽然我们不是企业,但作为教育机构我们更应该有比企业有更高的要求和社会责任。

全球企业社会责任可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就是企业行为的社会影响。例如前几天内地有一家化工厂发生爆炸事件,这是企业自身给社会带来负面的影响,其实在此之前类似泄露事件发生过几次,如果企业可以早点采取行动,就可以防范这样的悲剧。如今谣言满天飞,如果企业可以提供准确的信息,谣言将能止于智者。为什么要把传播谣言的责任嫁祸于社会中的个体呢?如果把真实的情况告诉大家,公众会觉得政府信息可靠可信,谣言不攻自破。第二个层面是企业如何回馈社会,就是你的企业能够为社会做什么,不知道在座的朋友这两天有没有留意到,香港大学校园里有餐厅专门招聘残疾人。

大家都知道亚当·斯密是资本主义自由经济的鼻祖,他撰写的《国富论》就认为人的本性是利己的,而追求个人利益和利润是天经地义的事。但他同时也完成了另一部巨著《道德情操论》,他在书中就指出,“一个社会的经济成果如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它在道义上是不得人心的,因为它注定会威胁到社会的稳定。”为什么过去几十年全球经济如此快速发展,但是全球化进程却遭遇了如此巨大的冲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贫富悬殊不断扩大。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有言,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们需要尽己微薄之力去改变这种现状,而教育恰恰就可以在此当中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美国学者、哲学家维尔·杜兰特在《世界文明史》一书中特别提到了这一点,“人类虽然天赋不平等,但他们应该拥有几乎平等的机会和教育资源。”

从终身学习的角度来讲,港大ICB希望能给朋友们提供第二次,第三次受教育机会。在座各位可能由于个人的原因、家庭的原因甚至制度的原因,而没有得到足够的教育机会,我们希望港大ICB能够扮演这样一个角色。

从这个角度来讲,教育的本质是抑恶扬善,是为了让每一个人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在这里,最重要的一个关键词是信念Faith。

未来在港大ICB的日子里,你们应该怎样学习,成为一个聪明的学习者(Smart learner)?S-M-A-R-T,第一个是Skepticism,质疑的能力;第二是Mindset,成长的心态;第三是Action,行动的能力,第四是Reflection,反省的能力,最后是Teamwork,协作的能力。

第一,质疑的能力。中国人从隋朝开始就实行科举制度,这一人才选拔制度在中国历史进程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但科举制度不鼓励我们超过前人,超过自己的师父。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至今还是我们的教育模式,影响并限制了我们的思维边界。今天,你到港大ICB学习,我们希望提供一个师生平等的学习和交流的环境。我非常喜欢英文中的一个新词,叫Knowmads,即知识游牧民族,大家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可以同任何人一起学习,这是现代学习模式,每个学习者需要善于提出问题,对老师、对前人大胆地提出挑战。

第二,成长的心态。斯坦福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在《终身成长》(Mindset: The Psychology of Success)这本书里面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成长性思维。成长性思维与固定性思维的最大区别是,成长性思维知道每个人的局限性,所以追求不断成长,面对挑战,突破思维定式,而挑战可以帮助你不断成长,倾听也可以帮助你成长。而固定性思维则拒绝变化,认为变化会影响生活的稳定。成长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是大家在港大ICB学习必须具备的非常重要的能力,当新的认知跟过去的认知发生冲突的时候,你是否愿意去接受新的知识,新的思考方式。

第三,行动的能力。行动力很重要,法国著名剧作家塞缪尔·贝克特曾说,“别在意屡战屡败,再试一次,再失败一次,会比上次失败更漂亮一点。”电影《至暗时刻》里,英国首相丘吉尔说,“成功不是结局,失败不是致命的,最重要的是你有没有勇气继续努力。”这就是非常重要的行动能力。

在《伟大的选择》一书中,作者吉姆·柯林斯(Jim Collins)和莫滕·汉森(Morten Hansen)筛选了两万多个美国企业的发展案例,从中挑选出十个企业进行采访。这十个企业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增长速度超过同时期其他同行十倍以上。这些企业成功并不源于强大的创新能力或是崇高愿景,也无关领导的人格魅力等。那跟什么有关系呢?他们知道什么是企业可以控制的,什么是企业不能控制的,但他们从不抱怨不能控制的事情,而把自己可以控制的事情做好。很多时候我们抱怨环境给我们带来的困难,把责任都归咎于外部、归咎于外人、归咎于领导和同事,还有猪一样的队友。其实不如自问,如何突破被动局面?这十个企业只聚焦可控因素,不被不可控因素左右影响,所以获得了成功。

同样的例子还发生在人类首次南极探险,这产生了一个成功案例和失败案例。一个是英国探险队,一个是挪威探险队。挪威探险队获得成功的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是行动力。英国探险队每逢天气不好的时候就坐地抱怨,恨天怨地;而天气好的时候,则不顾队员身体的承受力不停地向前推进,最后在回程路上全军覆没,葬送南极。但是挪威探险队无视天气因素,每天固定前进一定的距离。天气好的时候,达到原先计划的里程就停下休整,而天气再差也要达成计划,这种坚持到底的精神决定了探险队的成功。面对逆境的时候,你需要面对挑战,战胜困难,持之以恒。

第四,反省的能力。反省最难。我们常常将自己的错误归咎于别人,不愿面对事实和真相。其实承认自己的不足,会给我们展示广阔的前景。愿意承认自己犯过的错误,反而不会影响你继续向前行。昨天我提到《绿皮书》这部好莱坞电影,我非常感动的原因就是在美国,总有那么一批人,愿意正视自己的过去,自己的罪恶,这对我们人类而言多么重要!有的人总否认错误是自己造成的;有的人总为自己的错误寻找理由;还有的人更可怕,总是自我欺骗。所以反省很重要。英国哲学家洛克说,“反省是人心对自身活动的知觉和正视,是知识的源泉。”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说,“反省是人类追求真理的最高方式。”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们必须有反省的能力。

最后是协作的精神。合作与协作不同,合作是通过参与者之间的分工来完成的,每个人都有责任去解决一部分问题;而协作更加重要,协作是如何协调同步行动,是持续尝试构建并确保对问题有共同的认知。交响乐就是协作,击鼓传花就是合作,为什么协作比合作更加重要呢?首先,合作基于相互尊重,而协作基于相互信任;其次,协作是授权,合作是参与,层次不同。如何想要实现协作无间,有两本书大家值得去看。《The Five Dysfunctions of A Team》这本书里讲到了团队之间无法协作、不能成功的五大原因。而《Collaboration》这本书则探讨造成协作无法成功的障碍。

所以何为学习?学习是在急速变化的时代,不断增强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行动能力。学习有四个很重要的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自我意识,第二个层次是想象力,第三个层次是明辨思维,第四个层次是独立意志。

第一,自我意识。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很多时候我们觉得自己很懂别人,但其实并不了解你自己。我们为什么要花十五美金让每个学员去填一份Learning Style,就是这个原因,我们希望你们在跨入港大ICB学习的时候,对自己要有清楚的了解,特别是对自己的学习风格有清楚的认知。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行为金融学奠基者、芝加哥大学教授理查德·泰勒的书《Misbehaving》(《错误的行为》)很值得一读,从中揭示了为何我们生活中会有许多“错误”行为。而行为经济学的鼻祖、普林斯顿大学行为经济学家丹尼尔·卡尼曼教授是最早提出展望理论的学者。大多数人在面临获利的时候会选择规避风险(确定效应),在面临损失的时候会喜欢冒险(反射效应);大多数人对得失的判断需要一个参照点(参照依赖),而对损失比对收益更为敏感(损失效应)。

从理查德·泰勒的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人在做很多决定的时候,其实并不理性。举个例子,我两年前因为家人的原因,在深圳买了9800块钱的按摩套餐。其实我不怎么去深圳,但这9800块不去就扔掉了,心理非常不平衡。因此为了不浪费,特意跑到深圳,感觉没有浪费,其实是亏了,因为每次去起码额外多花了交通费。

因此,我们对自己的认知常常是非理性的,人会受到各种环境条件左右,你的思维方式被过去的教育背景以及工作经历所影响。这些环境最终会决定你的感知、判断、行动、思考方式。同样,你的学习经历和经验会决定你以什么样的方式回应周围的环境。

之前我们提及,香港是不可以在地铁上吃东西的。当你没有任何不同的经验的时候,你用这个问题歧视别人其实就是错误的认知,因为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做法是不同的。如果你知道了,即便你不喜欢,你可能会更加宽容。而你到了一个新地方,也需要主动积极去了解当地的习俗与文化,对一个不同的地方增强自己的认知,这样你也同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歧视。所以一个人要具有能力选择如何回应,学习和经历在此过程中都至关重要。奧地利心理學家Viktor Emil Frankl说,“刺激与回应之间存在一段距离,成长和幸福的关键就在于我们如何利用这段距离。”

第二,想象力。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还要重要”,而“逻辑只能把你从A带到B,想象力却引领你到海阔天空。”哈佛著名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这证明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智能。所以我们每一个人有不同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只不过每个人的创新力、想象力存在于不同的领域,这也是我们非常强调如何通过相互间的学习来提高创新能力的原因。

第三,明辨思维。学习有低层次的投入与高层次的投入之分,有被动和主动之分。为什么学习的主动性很重要呢?被动学习是坐在那里吸收别人的东西,现在大家在拍照,在拍PPT,那就是最低层次的学习(大笑),没关系,你们可以继续拍。其实拍照就是为了记忆,然后就是做笔记,做笔记需要经过大脑,这可以帮助我们“消化”知识。然后就是你可否描述你所学到的知识,回去转告你的朋友、同学、同事。我们有一位校友很厉害,每周末上完课,礼拜一就给自己的员工讲课。他一个人读了我们的课程,等于全公司40个人都读了。如果再往上走,你是否可以将这种描述与解释,跟自己的体验和经历相关联,通过应用上升到理论高度?因此,教授之所以是教授,就是他们可以将大家的实战经验提炼到理论的高度。越高层次的投入就越要求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

因此,何谓明辨思维?那就是思考为什么你会这么思考。Richard W. Paul and Linda Elder合著的《Critical Thinking》一书中提到两个层次的思维。第一个层次是即刻反应,基于最基本粗浅的认知,迅速做出反应。但这个反应常常是不准确的,正确和谬误混合,甚至带有偏见。第二个层次是进行分析,评估,重新架构。所以我们需要培养三种能力:质疑的能力,独立和客观的判断能力,追求真相的能力。

这就是为何哈佛大学教授泰勒·沙哈尔在“幸福课”中提到,学习最重要的是学会问问题,因为每一个问题都会开启自我探索之门。他说,“教育能让你获得幸福,取决于有意识的思维方式。”爱因斯坦曾说,“应始终把独立思考和判断的综合能力发展放在首位。”孔子提倡学习的方法就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都是相同的道理。

第四,独立意志。地球有地心引力,人可以站在地面,车可以停在地面。但是要把火箭发射上天需要多大的动力?这就是独立意志的重要性。尼采认为“力量意志”是最基本的驱动力,用来解释物理变化,动植物生长、繁殖、扩张,乃至人类心理、文化、现象。所以强调自然界中生命的丰盈和过剩,认为世界不是一个万物求生存的消极过程,而是一个万物求生命力扩展的积极过程。孟子说过,“原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意思是源头里的泉水滚滚涌出,日夜不停,注满洼坑后继续向前,最后流入大海,没有滔滔不绝的源泉就不会有滚滚长江。

亚里士多德说,“我们重复的行为,决定了我们是谁。卓越不是单一的举动,而是习惯。”《苏格拉底之道》一书中提到,一个人的学习必须包括以下几方面:一个人必须认识自己,提出重要的问题,独立思考,大胆解放思想,跟自己过去的想法决裂,跟朋友一起成长。苏格拉底说,没有审视的生活是没有价值的生活,所以他以对话的方式来探讨问题,苏格拉底非常重视对话,《苏格拉底之道》这本书不是他写的,是后人写的。苏格拉底是不写书的,他认为写书无法将他的知识表达出来,只有通过对话才能产生真知灼见。他说,“我接近真理的方法是提出正确的问题。”

其实中国的古人也是这样看,《周易》有言,“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学习就是不停积累知识,通过不断询问才能辩明真理,必须有非常宽广的心跟人相处,以仁义而行天下,这是我们古人理解学习的高度。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同样提到终生学习的四个重要支柱。Learning to know, Learning to do,Learning to be,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学知识,学做事,学做人,学会跟全球不同文化的人和平相处。所以学习并不是教育,学习也不是培训。教育3.0时代,我们不断需要通过老师的知识和前人的知识来重构自己的知识,而不只是去模仿和复制。教育3.0时代,不仅是老师教学生,同学教同学,同学还可以教老师。所以教育3.0不是建基于hardware,也不是建基于software,不是建基于硬体,也不是建基于软体,而是建基于mindware,建基于“心体”。

希望大家在港大ICB的学习是一段超越自我的旅程。美国作家弗格森曾说,“谁也无法说服他人改变,因为每个人都守着一扇只能从内开启的改变之门,不论是动之以情或是说之以理,我们都无法替别人开门。”美国总统肯尼迪曾说:“改变是生活的法则,那些只看过去和现在的人肯定会失去未来。”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曾说:“21世纪的文盲不是那些不懂读写的人,而是那些不能学习,掏空再学习的人。”所以,“掏空”的心态是你获得知识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

《大学》有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我们只有知道自己的目标在哪里才会意志坚定,意志坚定才会静下心来,静下心来才会随处而安,随处而安才会熟思熟虑,思考以后才会有所得。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习的目标,“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内地以前经常提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是致知、诚意、正心是修身、齐家、治国的基本前提条件。这就是香港大学校训“明德格物”的精神所在——「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希望大家可以不断地将光明的一面呈现出来,成为革新之人。

我们的目标是成为一所创新型的专业商管学院。在这里,我们不仅希望你们获得专业知识,更希望你们能成为企业领袖,成为国家和世界变化的主要推动力。在这里我祝大家在港大ICB有一个非常美好的学习旅程,谢谢大家。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