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东南大学优秀生名单(东南大学成果频登国际顶刊)

东南大学优秀生名单(东南大学成果频登国际顶刊)7月26日,东南大学智能材料研究院、化学化工学院欧洲科学院院士李全团队在基于环状二硫化物的可逆开环联级反应的可调共价键液晶网络软体机器人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Covalent Adaptable Liquid Crystal Networks Enabled by Reversible Ring-Opening Cascades of Cyclic Disulfides”为题,在线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美国化学会志》)上。评审专家认为该工作代表着液晶网络软体机器人领域的突破(“represents a breakthrough in the domain of LCN soft robots”)。5月27日,东南大学智能材料研究院、化学化工学院教授,欧洲科学院院士李全团队在可修复、可编辑的液晶弹性体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2021的壮丽画卷即将缓缓合上,这一年来,东南大学用奋斗的画笔,绘出锦绣华章。科研作为高校最重要的任务,体现着学校的实力。在东大2021画卷上,科研色彩格外鲜艳,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东南大学成果16次登上国际顶刊,屡屡取得重要进展。接下来,就一起去看看东南大学的荣耀瞬间吧——

1月4日,CELL,Nature,Science三大正刊2020年度最佳论文全部出炉。其中东南大学柴人杰教授和浙江大学靳津教授课题组发表于CELL的题为“Stress-Induced Metabolic Disorder in Peripheral CD4 T Cells Leads to Anxiety-like Behavior”的研究论文被CELL正刊评为2020年度最佳论文,收录于Cell Best of 2020合集中(共收录9篇Cell年度最佳论文)。2020年度入选的CNS三大正刊年度最佳论文中,脑科学相关论文共4篇,该论文是唯一一篇脑科学领域内由中国学者独立完成的入选论文。

东南大学优秀生名单(东南大学成果频登国际顶刊)(1)

1月26日,东南大学金石教授课题组与程强教授、崔铁军院士课题组共同发表于Electronics Letters的题为“Programmable metasurface-basedRF chain-free 8PSK wireless transmitter”的研究论文被英国工程技术学会(IET)评为Electronics Letters 2020年度最佳论文。该论文是从2018年至2019年两年内发表于Electronics Letters的1300多篇论文中评选出的唯一一篇最佳论文。论文首次报道了基于可编程超表面的高阶调制无线发射机架构设计与硬件实现,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和广泛引用。

东南大学优秀生名单(东南大学成果频登国际顶刊)(2)

1月28日,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熊仁根教授团队首创性地提出并利用氮/磷取代策略,对动量匹配原理加以运用,成功设计合成了首例磷基二维杂化钙钛矿铁电体(EATMP)PbBr4 (EATMP = (2-aminoethyl)trimethylphosphanium)。相关成果以“Large Electrostrictive Coefficient in a Two-Dimensional Hybrid Perovskite Ferroelectric”为题在线发表在化学领域国际顶级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美国化学会会志》)上。东南大学为唯一通讯单位和完成单位,化学化工学院博士生张含悦为论文第一作者。这是在“东南大学十大科学与技术问题”启动培育基金的持续资助下,以及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江苏省“分子铁电科学与应用”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所建立的“铁电化学”学科基础上,熊仁根教授团队取得的又一重大阶段性进展

东南大学优秀生名单(东南大学成果频登国际顶刊)(3)

3月24日,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分子铁电科学与应用”江苏省重点实验室熊仁根教授团队在分子铁电体定向设计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团队基于“铁电化学”的基本原理,成功设计合成出具有高相变温度和多极轴特性的冠醚类主客体包合物铁电体。相关成果“Record Enhancement of Curie Temperature in Host-Guest Inclusion Ferroelectrics”为题在化学领域顶级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美国化学会会志》上发表。该工作由东南大学博士生宋贤江、张铁、张志旭等共同完成,东南大学为唯一完成单位,并得到“东南大学十大科学与技术问题”启动培育基金的资助。

东南大学优秀生名单(东南大学成果频登国际顶刊)(4)

4月19日,欧洲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李全团队在液晶仿生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Bioinspired Synergistic Photochromic Luminescence and Programmable Liquid Crystal Actuators”为题,在线发表于化学领域国际顶级期刊Angew. Chem. Int. Ed.(《德国应用化学》)上。同时,该论文被选为VIP(Very Important Paper),据悉仅有不到5%的论文能够获得如此积极的评价。该刊编辑和评审专家认为,此项研究是智能致动器领域里“an exciting achievement and a very significant progress”。

东南大学优秀生名单(东南大学成果频登国际顶刊)(5)

4月28日,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杨洪教授课题组在光控软致动器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科研团队报道了一种在光刺激条件下连续旋转的莫比乌斯环,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通讯》杂志上。

东南大学优秀生名单(东南大学成果频登国际顶刊)(6)

5月27日,东南大学智能材料研究院、化学化工学院教授,欧洲科学院院士李全团队在可修复、可编辑的液晶弹性体材料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Healable and Rearrangeable Networks of Liquid Crystal Elastomers Enabled by Diselenide Bonds”为题,在线发表于化学领域国际顶级期刊Angew. Chem. Int. Ed.(《德国应用化学》)上。同时,该论文被评审专家一致认为是该领域内的“Highly Important Paper”,仅有不到10%的论文能够获得如此积极的评价。

东南大学优秀生名单(东南大学成果频登国际顶刊)(7)

7月26日,东南大学智能材料研究院、化学化工学院欧洲科学院院士李全团队在基于环状二硫化物的可逆开环联级反应的可调共价键液晶网络软体机器人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Covalent Adaptable Liquid Crystal Networks Enabled by Reversible Ring-Opening Cascades of Cyclic Disulfides”为题,在线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美国化学会志》)上。评审专家认为该工作代表着液晶网络软体机器人领域的突破(“represents a breakthrough in the domain of LCN soft robots”)。

东南大学优秀生名单(东南大学成果频登国际顶刊)(8)

9月30日,东南大学物理学院马亮和王金兰教授团队基于先进的多尺度模拟方法,在二维材料成核与生长机理的理论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与王欣然实验团队合作成功实现了晶圆级(2英寸) 二硫化钼(MoS2)单层单晶薄膜的生长制备。研究成果以“Epitaxial growth of wafer-scale molybdenum disulfide semiconductor single crystals on sapphire”为题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 Nanotechnology (自然·纳米技术)上

东南大学优秀生名单(东南大学成果频登国际顶刊)(9)

10月9日,国际顶级刊物Nature主刊在线发表文章“Morphological diversity of single neurons in molecularly defined cell types”(分子定义细胞类型中单个神经元的形态多样性)。该研究工作由东南大学脑科学与智能技术研究院教授彭汉川、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谢维和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顾忠泽教授团队,联合美国艾伦脑科学研究所及国内外多家单位合作,共同研究脑图谱以及全脑神经元的形态多样性。彭汉川教授团队为第一作者,彭汉川与艾伦脑科学研究所曾红葵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东南大学优秀生名单(东南大学成果频登国际顶刊)(10)

10月19日,东南大学智能材料研究院、化学化工学院李全团队开发了一种光作为能量供给的人工超分子耗散自组装体系。研究成果以“Light-fueled transient supramolecular assemblies in water as fluorescence modulators”为题,在线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杂志上。评审专家认为该工作是“相当重要且杰出的工作”(“significantly important and outstanding comparing to many other works”)。

东南大学优秀生名单(东南大学成果频登国际顶刊)(11)

10月27日,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顾伟团队面向我国双碳战略目标实现,从江淮流域独特气候特征-梅雨出发,首次开展了梅雨对我国江淮流域电力系统CO2排放影响的研究,相关成果以“Assessment of plum rain’s impact on power system emissions in Yangtze-Huaihe River basin of China”为题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发表。

东南大学优秀生名单(东南大学成果频登国际顶刊)(12)

11月8日,欧洲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东南大学智能材料研究院、化学化工学院李全团队在基于二元金属相变诱导的柔性聚合物复合材料绝缘体-导体转变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成果以“Stimuli-Driven Insulator-Conductor Transition in a Flexible Polymer Composite Enabled by Biphasic Liquid Metal”为题,在线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Advanced Materials(先进材料)上 并同时被选为封面文章。评审专家认为,该工作“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有利于液态金属柔性电子的发展”(“The topic is of big interest and importance which is beneficia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iquid metal based soft electronics.”)。本工作对柔性电子领域的应用前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相关内容正在申请国内外专利。

东南大学优秀生名单(东南大学成果频登国际顶刊)(13)

12月2日,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江苏省富碳材料器件工程实验室张袁健教授课题组(https://carbosensing.group/)在纳米酶分子活性中心调控方面取得新进展,其研究成果以“Cascaded Nanozyme system with High Reaction Selectivity by Substrate Screening and Channeling in a Microfluidic Device”为题在化学领域顶级期刊Angew. Chem. Int. Ed.(《德国应用化学》)在线发表。

东南大学优秀生名单(东南大学成果频登国际顶刊)(14)

12月15日,东南大学脑科学与智能技术研究院在单细胞精度全脑映射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Cross-modal coherent registration of whole mouse brains”为题,在线发表于国际方法学顶级期刊Nature Methods。该研究由东南大学脑科学与智能技术研究院牵头,联合美国艾伦脑科学研究所、安徽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海南大学、西奈山伊坎医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上海大学、腾讯天衍实验室、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多个国内外团队完成。该文章是东南大学脑科学与智能技术研究院10月份Nature文章相关的重要方法学文章之一,东南大学为文章通讯单位和主要完成单位。

东南大学优秀生名单(东南大学成果频登国际顶刊)(15)

12月17日,东南大学智能材料研究院院长、欧洲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李全团队在辐照波长控制圆偏振发光状态的螺旋胆甾相液晶(CLC)超结构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Irradiation-Wavelength Directing Circularly Polarized Luminescence in Self-Organized Helical Superstructures Enabled by Hydrogen Bonded Chiral Fluorescent Molecular Switches”为题,在线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德国应用化学》并被选为当期封面。

东南大学优秀生名单(东南大学成果频登国际顶刊)(16)

东南大学优秀生名单(东南大学成果频登国际顶刊)(17)

潮起东南涌沧海,扬帆启航向未来。迈进2022年,东南大学将继续强化科研战略布局、加强科研制度建设、优化科研组织管理模式,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学校“双一流”建设高质量发展。

关注“东南大学本科招生”头条号,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本文部分素材来自:东南大学官微、东南大学新闻网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