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江城夜话初中生夜校(江城夜话初中生夜校)

江城夜话初中生夜校(江城夜话初中生夜校)在教学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预想不到的事情。记得有一次上课的时候,坐在第一排的中年妇女,突然闹起来,中间还夹杂着一些”汉骂”。我真的懵了,不晓得该怎么办?我冷静了一下,对她说,”您家看看我,到现在还没有吃饭,放学晚了,就直接赶到这里来了。我在上课中有得罪您家的地方,您家莫怪。我以后注意。”这个”学生”立马不闹了,只是一个劲地流眼泪。有人嘀嘀咕咕地说,她的婆婆不让她”扫盲”。因为她是一个童养媳。也有人说,她家里太穷了,每天晚上要”纳鞋底”赚几毛钱,贴补家用。 记得夜校扫盲点设在循礼门附近的一个小学里,现在记不清楚究竟是哪个小学,可能是今日的铭新街小学吧!毕竟是60多年前的故事。我去当”夜校老师”,是晚上七点到九点钟。当时家住汉口友益街。每天下午放学以后,回家就匆匆吃口饭,就往扫盲点赶。有时来不及吃饭,就饿着肚子去。上完课再回家吃饭。从友益街到循礼门,我不知道怎么走。老父亲告诉我,从大智门的道岔


原创 杨巧英

《人文武汉》——是您了解武汉人文历史的窗口,请关注!

1955年下半年,为了普遍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彻底改变”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党和政府大力提倡开展扫盲活动。我那个时候还是武汉市二十中学的初二学生。

江城夜话初中生夜校(江城夜话初中生夜校)(1)

看到学校征集”夜校扫盲老师”的通知后,我立马就报名了。也许因为我是学校的文娱活动的积极分子的原因,口齿也清晰,于是便被录取去当”夜校扫盲老师”了。

记得夜校扫盲点设在循礼门附近的一个小学里,现在记不清楚究竟是哪个小学,可能是今日的铭新街小学吧!毕竟是60多年前的故事。

我去当”夜校老师”,是晚上七点到九点钟。当时家住汉口友益街。每天下午放学以后,回家就匆匆吃口饭,就往扫盲点赶。有时来不及吃饭,就饿着肚子去。上完课再回家吃饭。从友益街到循礼门,我不知道怎么走。老父亲告诉我,从大智门的道岔沿着铁路边走。那个年代,没有路灯,就是有,也是非常昏暗的电灯泡。我一个不到十五岁的丫头,扎着二条小辫,就这样风里来雨里去,揣着一颗提心吊胆的心,坚持把扫盲任务完成了。

上扫盲班的人,大都是中年家庭妇女。扫盲工作又没有教材和提纲,全靠自己编。好在我平时辅导我的读一年级的小弟弟学习,就按照最基本的字开始学。上、下、左、右、大、小、多、少、人、手、口、刀等等。也教她们学写自己的名字。大家学习非常认真,做笔记。学写劲头特别足。尽管没有一分钱的补贴,我依然全身心地投入到”扫盲”工作中。看到大家能认识、会写百十个字,我特别高兴。尤其是大家叫我”杨老师”,心里不知道多高兴。

在教学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预想不到的事情。记得有一次上课的时候,坐在第一排的中年妇女,突然闹起来,中间还夹杂着一些”汉骂”。我真的懵了,不晓得该怎么办?我冷静了一下,对她说,”您家看看我,到现在还没有吃饭,放学晚了,就直接赶到这里来了。我在上课中有得罪您家的地方,您家莫怪。我以后注意。”这个”学生”立马不闹了,只是一个劲地流眼泪。有人嘀嘀咕咕地说,她的婆婆不让她”扫盲”。因为她是一个童养媳。也有人说,她家里太穷了,每天晚上要”纳鞋底”赚几毛钱,贴补家用。

扫盲工作终于结束了。我被评为扫盲优秀教师。还得了一个写有”扫盲优秀教师”的搪瓷杯和一件汗衫。

后来,我初中毕业就参军到了广州。这一去就是近七十年。那个奖状和杯子一直伴随我在军营里生活学习和战斗。

编者按:作者 女 82岁 现居广州

江城夜话初中生夜校(江城夜话初中生夜校)(2)

打捞江城记忆 串起散落的珍珠

钩沉三镇往事 回眸过眼之烟云

江城夜话初中生夜校(江城夜话初中生夜校)(3)

1876年的武汉

编辑:水手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