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穴市中学有几个考上清华(武穴中学22位师生登上了外国报刊)
湖北省武穴市中学有几个考上清华(武穴中学22位师生登上了外国报刊)武穴中学师生为新西兰霍基蒂卡市长和韦斯特兰高中的师生,以及寄宿家庭精心准备了中国特色的小礼物。临别时,还给自己的寄宿家庭留下一封亲笔写下的感谢信。虽然他们在新西兰的相处时光很短暂,但收获了深厚的友谊和满满的感动。最后,霍基蒂卡市长、副市长,韦斯特兰高中校长均表示:非常希望每年8月份都能让一批武穴中学的师生来到新西兰,也非常愿意输送他们的学生来到武穴中学,两个国家师生互相交流访问,彼此增进友谊。游学即将结束的告别仪式上,两个国家师生互致问候。武穴中学师生拿出自己独门绝活:陶思予同学朗诵《岳阳楼记》,孙艺宸同学口琴独奏,刘子楷和陈妍同学演唱英文歌曲,苏奕帆和彭钰奥同学演唱粤语歌曲,还有董文卓和钟铭沁演唱中文歌曲,胡鑫和孙艺宸的个人演讲,以及陈婉婷老师英文歌曲独唱,精彩才艺博得外国友人喝彩声不断,实乃“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钟鸣沁和刘子楷两位同学当场表演书法,挥毫泼墨,其行云流水般的中国书法令韦
继陈志斌老师率领黄州中学、武穴中学两所重点高中15名学生在全国高校科学营捧回三项大奖,张在先和郑锦彪两位老师又分别荣获湖北省第三届“楚天园丁奖”和黄冈市十佳师德标兵后,今天再次爆出一大新闻:黄冈22位师生竟然齐刷刷地登上了一家外媒报刊。
经美国海归硕士、外媒内容主角之一的陈婉婷老师翻译后,让大家一目了然。文章标题为:《欢迎中国学生来到新西兰霍基蒂卡》,内容概述是:8月8日,在霍基蒂卡,韦斯特兰高中国际项目主任简·布朗尼女士、霍基蒂卡市市长布鲁斯史密斯先生、韦斯特兰高中校长伊恩·穆雷先生以及学校的短期协调员安玛丽格·雷格女士热情接待了中国第一批来自黄冈市武穴中学的22名高中师生。
霍基蒂卡市市长布鲁斯·史密斯先生表示,这次“人生之旅”是3月9日与黄冈市和今年早些时候访问中国的霍基蒂卡代表团签署的友好协议成果。韦斯特兰高中校长伊恩·穆雷先生和董事会主席莱瑟姆·马丁先生以及市长都参与了这个项目的签订。史密斯先生说,预计以后每三个月就会有一批新的中国学生来到韦斯特兰高中。韦斯特兰高中国际项目主任简·布朗尼女士说:“此次游学,中国学生们有两位老师陪同,所有人都在当地寄宿家庭居住。我们非常感谢所有寄宿家庭欢迎中国学生入住,并在新西兰期间照顾好客人。”布朗尼女士还说:“家庭寄宿安排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学生们将在韦斯特兰高中体验各种各样的课程,包括烹饪,体育,毛利文化,还将去到弗朗兹约瑟夫冰川和普纳凯基进行实地考察。”
霍基蒂卡是新西兰国家的一座美丽小城,《霍基蒂卡卫报》则是这个城市的重要地方报纸。新西兰这家报纸在如此醒目位置图文并茂宣传武穴中学师生,足见其对中国人民高度重视和深情厚谊。
8月6日下午,武穴中学20名学生在付晓和陈婉婷两位青年女教师的带领下,组成一个对外友好交流团,在广州白云机场登上飞往新西兰的国际航班。近28小时的飞行和车程之后,他们一行终于抵达新西兰西海岸的"玉石小镇"--霍基蒂卡市,开始为期七天的文化之旅〔游学〕。行走大世界,跨越太平洋,亲身体验新西兰的风土人情和异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化宽容精神,建立国际友谊,从而促进中外文化的合作与交流,是此次游学主要目的。
在第一天的欢迎仪式和市长见面会上,孙艺宸和胡鑫同学代表中国师生作了英语演讲,给新西兰师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新西兰学校,外国师生最拿手的一种游戏就是玩模仿,大家围成一个大圈,然后一个接一个地叠加做动作。寄宿家庭的家长对武穴中学师生关爱有加,他们想尽办法让中国师生感受到家的温暖。有学生和老师感冒了,家长们学做生姜可乐(他们通常喝冰可乐),还有蜂蜜柠檬茶。他们每天负责孩子们的一日三餐,精心准备各种水果零食,变着花样让中国师生吃上习惯可口的食物。周末,他们带孩子们去中餐馆吃饭,看电影 看足球、橄榄球比赛。晚上在家里一起看电影,看星星,还到颇有名气的萤火虫公园游玩。新西兰学生家长的一举一动都体现出真诚友善,让中国师生随时感受到寄宿家庭浓浓的关爱,大家都感动不已。刘子栺同学很兴奋,他说:“嘿嘿,俺在寄宿家庭陪家长看到了中国电影故事片《流浪地球》!”
一路阳光明媚,一路风景如画,新西兰城乡的房子很漂亮,行驶郊野,沿途像公园一样,好看极了。陈婉婷对学生们说:“校长夫人一再强调,当地人对中国孩子们印象深刻,武穴中学学生懂礼貌,会做饭,才华横溢,还很可爱,使他们刮目相看。特别是孩子们买花送给友好家庭,主动给他们做饭,让他们感动万分。美中不足的是,我们学生以后要更加努力学好英语,这样交流起来就没有任何困难了。如果以后想来新西兰留学必须考过雅思,现在海外留学,对英语要求比较高。总而言之,好好学习英语,孩子们才能展翅高飞。”
游学即将结束的告别仪式上,两个国家师生互致问候。武穴中学师生拿出自己独门绝活:陶思予同学朗诵《岳阳楼记》,孙艺宸同学口琴独奏,刘子楷和陈妍同学演唱英文歌曲,苏奕帆和彭钰奥同学演唱粤语歌曲,还有董文卓和钟铭沁演唱中文歌曲,胡鑫和孙艺宸的个人演讲,以及陈婉婷老师英文歌曲独唱,精彩才艺博得外国友人喝彩声不断,实乃“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钟鸣沁和刘子楷两位同学当场表演书法,挥毫泼墨,其行云流水般的中国书法令韦斯特兰高中师生大开眼界。特别是澳洲海归硕士付晓的毛笔字,让洋人教师赞叹不已,他们情不自禁夸奖写得真好,提出要把中国师生的书法珍藏在学校作为永久纪念。
武穴中学师生为新西兰霍基蒂卡市长和韦斯特兰高中的师生,以及寄宿家庭精心准备了中国特色的小礼物。临别时,还给自己的寄宿家庭留下一封亲笔写下的感谢信。虽然他们在新西兰的相处时光很短暂,但收获了深厚的友谊和满满的感动。最后,霍基蒂卡市长、副市长,韦斯特兰高中校长均表示:非常希望每年8月份都能让一批武穴中学的师生来到新西兰,也非常愿意输送他们的学生来到武穴中学,两个国家师生互相交流访问,彼此增进友谊。
武穴中学师生一行,于8月15日上午10时30分平安飞回武汉天河机场。谈及此次新西兰游学,大家不免感慨万千,他们一致认为在为期一周的文化交流活动中受益匪浅。首先,通过亲身体验国外课堂和结交外国朋友,学生们对英语的学习热情得到了激发,且能够在真正的语言环境中大胆尝试与外国人交流,开拓了国际视野。其次,通过在寄宿家庭的独立生活和在当地学校的学习体验,学生的独立人格得到了锤炼,团队协作精神得到了陶冶。最后,通过一系列交流活动,两国学生建立了国际友谊,且在一次次的文化交流中活动,既接触和了解了新西兰本土文化(毛利文化等),又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汉服,书法等)。
附《霍基蒂卡卫报》英文原版和付晓游学美文
外媒文字如下:Chinese students welcomed to HokitikaWestland High School international programme director Jane Brownie Westland Mayor Bruce Smith Westland High School principal Iain Murray and the school's short-stay coordinator Annemarie Greig with the first group of 20 Chinese students from Wuxue Middle School in Huanggang who were welcomed to Hokitika last week. Westland Mayor Bruce Smith said the "trip of a lifetime" was the result of the friendship agreement signed on March 9 with Huanggang City and the Westland delegation that visited China earlier this year. Westland High School principal Iain Murray and board of trustees chairman Latham Martin as well as the mayor were among the group. Mr Smith said a new group of students was expected to arrive at the school every 90 days. Westland High School international programme director Jane Brownie said the students were accompanied by two teachers and all were being accommodated by local families." We would like to say a very warm thank you to all of our host families for welcoming the students into their homes and taking great care of them while they are here " Ms Brownie said. "A home-stay arrangement is a vital part of cultural exchange." The students will experience classes at Westland High School including cooking physical education te reo Maori and will also visit Franz Josef Glacier and Punakaki.
行走在地球的另一端——邂逅霍基蒂卡
武穴中学 付晓
2019年8月6日下午,武穴中学对外交流团一路向南,在近28小时的飞行和车程之后,我们终于抵达了霍基蒂卡,一个慵懒地倚在新西兰西海岸的"玉石小镇",开始了我们为期七天的文化之旅。
怡人的自然风光
第一天,坐在从基督城去往霍基蒂卡的车上,落日的余晖漫进车厢,蓝色的天空被晕染的十分瑰丽。向窗外望去,天然而成的叠色在群山草地之间快速跳跃着,像极了车窗内不断变幻着的动态油画。夜幕降临,天边由玫瑰金渐变香槟金再渐变至橙色,最后完全被黑色吞没时,山上山脚处绵延的白雪映入眼帘,犹似仙子遗落下的白纱。与此时国内的"热情"不同,这股穿过车窗、透人心骨的清冷之气,勾起了我们对冬日里的新西兰的好奇。
我们在后来两天的短途旅行中,幸运地欣赏到冬日巨匠在霍基蒂卡小镇附近的杰作: 被毛利人称作"雪崩女孩之泪"的弗朗茨约瑟夫冰川 汹涌澎湃的冰蓝色塔斯曼海,有着艺术趣味的千层薄饼岩石和奏着天然乐章的喷水洞。雨中行走在雪山脚下,我们看到远方的山上雾气氤氲,仿佛这山自带镜头下的虚化效果。塔斯曼海的上空也升腾着层层迷雾,这使得这片海域宛若仙境,清冷绝美而神秘。沉浸于美景之余,我们也有些许遗憾,遗憾不能徒步冰川和横跨塔斯曼海,亲身感受壮丽的冰川,回味冰川背后动人的爱情故事和探寻大海那边的神秘大陆。
冬日里,新西兰的主色调可不只是冰蓝色和雪白色。每当暖阳升起,我们就能看到这个蓝色、绿色、金黄色编织而成的国度。回国途中,天公作美,我们有幸地邂逅了这个美丽国度色彩斑斓的一面: 柔和的金色阳光把雪山镀成了耀眼的银白色,把草地镀成了文艺的黄绿色,遍地的牛儿羊儿或是在草地上悠闲地漫步,或是打个小盹儿,或是驻足看看远处公路上来往的稀疏车辆,怡然自得。巴士在洁净的道路上行驶着,车窗外的美景在倒退,车内复古的乡村音乐在耳边徘徊,这一切组合得刚刚好,让我们恍惚间有种化身为怀旧电影主人公的错觉。
别样的寄宿体验
在手机里翻看从第一天起记录下的视频影像,除了新西兰的山山水水,小镇的房子也是我们的心头好。与国内的高楼大厦不同,在霍基蒂卡这个面积不大的小镇里,几乎所有的房子都是一层或者两层,家家户户基本上都是带花园的独立房屋。最令我兴奋的是,我看到了许多莫兰迪色系的房屋,在蓝、绿、黄等颜色上增添了灰调,简单又极富格调,安静又极其优雅。新西兰人是讲究住宅,讲究装潢,讲究园艺的。在他们的DIY下,舒服的颜色,极简的线条,搭配上精致的小花园,让他们的小屋整体感中又不失个性,个性中又不失艺术美。
我们很幸运地住进了这些小屋的其中几座,拥有了七天的寄宿体验。我和陈老师入住的是校长家里。记得第二天结束课程返回时,小车开进一条不太宽阔的小道。等小车上坡后,我们的视野顿时开阔,眼前的浅米黄色房子被一望无际的原野温柔怀抱着,远方还偶尔传来海浪拍岸的声音。下车后,一开门 只见简约的原木色家具,优雅的大竖琴,温馨的铁艺照片墙,复古的镂空烛台,优美的碎花布艺,独特的昆虫墙饰,各色的时间沙漏,精致的DIY置物架,胖墩墩的橘猫... ...,无一不散发着浪漫的田园气息,与房屋外面的自然原生毫无违和。住宅风格在某些程度上能体现出人的品位和个性。看到这一切,我心里在想,校长和校长夫人一定也是浪漫亲和的人吧。在这为期不长的住宿经历中,我们发现,校长夫人不仅优雅浪漫,而且善良体贴。每天我们拖着疲惫的身躯到家时,她总会点燃壁炉内的木柴,为我们备上一杯柠檬蜂蜜茶或者生姜可乐,让我们在寒冬里感受到丝丝暖意; 每次我们敞开心窝聊聊天时,她总能认真倾听我们的话语,给出最真挚的回应; 每当我们出点小状况时,她总是耐心地帮助我们解决,毫不吝啬地提供任何帮助。对于我们来说,最美妙的时刻莫过于坐在沙发上,捧着热茶,分享各自人生的故事,分享家人的照片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在另一个半球能遇上如此美好的人,我们出发之前所经历的辛苦又算什么呢?
不光是我们两个带队老师,所有的学生也有着极好的住宿体验。住宿家庭带着孩子们一起在深夜欣赏了璀璨的繁星银河,去Hokitika海滩看到了迷人的日落晚霞,去小镇中心逛过了独具特色的玉石店和纪念品小店... ... 当然,孩子们在住宿过程中不免也有些不适应,例如在饮食方面,连在国内平日里有点爱挑食的孩子都日日思念家乡鱼肉的味道。为了克服这种不适应感,我们游学团的毛胜达、吕阳、田钧宇、苏奕帆、熊梓辰、范佳胜、魏喆、孙艺宸等人变身了一回"中华小当家",去小镇超市里挑选优质的肉类蔬菜和面粉,在住宿家庭揉面包饺子,做红烧菜,煮西红柿鸡蛋汤。我和同行的陈老师也不怕献个丑,炒了两个家常菜。田钧宇、邓李潇和胡鑫还带着寄宿家庭去中餐厅饱餐了一顿。大家既解了自己的"饿汉"愁,又传播了中国的美食文化,可谓一举两得。这特别的做菜体验也为孩子们的这趟旅程增添了不少趣味和珍贵的回忆。
斑斓的文化盛宴
如果说寄宿体验让我们了解到当地人和他们的生活方式,那么学校活动则让我们我们清晰地认识到中外课堂模式的不同,体味到新西兰毛利文化的独特。在短短的几天内,我们参加了毛利人的碰鼻礼和市长的接待仪式,表演了"我和我的祖国"大合唱,体验了语言课、舞蹈课、体育课和毛利文化课,参与了课堂松饼制作,参观了当地消防局、圣玛丽小学和霍基蒂卡玉石加工厂,邓李潇、彭钰奥、胡鑫等人率领的"游学篮球天团"还和当地学生来了个现场切磋... ...其中,让我们印象最为深刻的莫过于毛利舞蹈课程和毛利玉文化的学习。
毛利战舞HAKA的舞蹈动作威武高亢,且极具战斗力。也许是毛利舞本身的力量,那些小舞蹈演员们在为我们表演舞蹈时,脸上的稚嫩立刻全然不见,表情突然狰狞用力,动作威猛有劲,声音粗犷浑厚,时而瞪眼吐舌,时而拍打肢体,时而高声呼喝,让我们震撼不已。与热情的HAKA舞截然不同的是poi绒球舞,它是一种毛利人用来训练力量和反应的舞蹈。小舞蹈女演员们在表演poi舞时,他们那带着微笑的面庞在灯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明媚,那随着毛利文化老师吉他声有韵律地跳动着双脚,充满力量,且融合着柔美。我们游学团的孩子们在学习舞蹈的时候,也卯足了劲儿,或挥动着毛利战棍,或甩动着绒球,切身体验了毛利文化中的力量之美。说到力量,我们不得不提及新西兰传说中的守护石---新西兰玉石(pounamu)。在中国,玉文化源远流长。我们常常用"温润细腻"来形容玉,因此才有了"君子如玉"的这类说法。玉石店的中国小姐姐Vicky告诉我们,毛利玉承载着毛利人的民族文化和精神信仰,毛利人常把玉石作为武器、附身符,相信玉可以带来力量。不过,不论在中国,还是在新西兰,玉在我们眼中都是具有魔力的珍宝。我们一行人中,毛胜达和范佳胜等很荣幸地收到了寄宿家庭送的海王款玉石吊坠。古语曰: "人养玉,玉养人"。我深信,我们能赋予这份珍贵的礼物以灵性,也能感受到绿玉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带给我们的魔力。
为了感恩这里的市长、校长、老师、同学和寄宿家庭,我们也送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小礼物: 传统剪纸,木制书签,立体贺卡,红色中国结,古风折扇,熊猫挂饰,还有刘子楷的书法作品、张千逸的手工书签、蔡跞星的折纸等等。临走前,戴灿、田钧宇、陈妍、刘子楷等孩子还纷纷给寄宿家庭献上一束芬芳的鲜花和致上一封诚挚的感谢信。礼物虽小,信虽不长,却一一承载着我们深厚的情意和悠久的中国文化。弘扬中国文化,是我们此次游学的使命。在欢迎仪式和告别晚会上,我们游学团展现出了武中学子的风貌和中国青少年的活力,包括,恢宏的全体师生大合唱,孙艺宸和胡鑫出色的中英文演讲,戴灿、张千逸、刘子楷、蔡跞星和董文卓靓丽的传统服饰秀,张苏的帅气西装秀,陈妍和钟铭沁的青春校园风服装秀,陶思予激情澎湃的朗诵,董文卓和钟铭沁、苏奕帆和彭钰奥悦耳的中文歌合唱,陈妍和刘子楷动听的英文歌合唱,陈老师婉转的英文独唱,孙艺宸悠扬的口琴独奏,刘子楷和钟铭沁精彩的现场书法等等。在场人都不吝掌声和赞美,无不沉醉于中国文化独具一格的魅力,表达出对中国文化的热忱。我当时也一时兴起,借来学生的笔墨纸砚,挥洒出一个腾云驾雾的"龍"字,字虽简单,却浓缩着扎根在我心中的中国文化。
告别晚会过后第二天,我们坐上巴士,驶离小镇,心中交织着欣喜和不舍。学生苏奕帆回国后感叹道: "在这段注定会在人生路上闪光的旅程中,不同文化的交融,让我领略了这个大世界的不同风光,对我们的大中国和新西兰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同host family妈妈爸爸的日常生活中,我学会了关心他人,举止要文雅,更认识到“中国美食”这个称号含金量之高。在为我们的host family 包饺子的过程中 我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传授中国文化。在同外国的小哥哥小姐姐们的相处中,我收获了国际友谊,更认识到自己语言表达能力的不足,但这也给了我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我希望我的英语能够说得更加流利,争取在高中毕业时用更好地口语与新西兰的伙伴再来一次亲密交流。" 学生魏喆这样说道: "这次游学经历让我体验了国外的美好风光,学习到当地的特色文化。并且让我体会到了我国电子信号科技的强大,让我拥有了一颗科技报国的心。在寄宿家庭中,我学会了做饭与考虑他人的感受,还学会了很多礼仪,体会到了人世间许多丰富的情感。旅行中的活动,则锻炼了我的胆量,教会我与人交往的方式。与此同时,我认识到自己语言上的欠缺,这让我有了努力的动力和方向。"我们游学团的 "交际王"胡鑫则在回国后,和寄宿家庭、学校buddy等仍然保持着联系,他坦言不想只成为这趟旅程中的过客,旅程虽已经结束,友谊却还可以继续。
旅行是短暂的,而记忆是深刻的。这次游学之旅让我们领略到异域风光和风土人情,又让我们以文化为媒,收获了珍贵友谊,展示了中国风采,更让我们在无形中汲取了筑梦逐梦、砥砺前行的力量。
来源:微武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