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公办学校和国际学校如何选(多角度解读国际学校学段分布)

公办学校和国际学校如何选(多角度解读国际学校学段分布)相比之下,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学段分布更为均衡,虽然幼儿园仍是数量最少的一个学段,但与其他学段的数量差异并不太大。和公立、民办国际学校不同,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中开设最多的是小学和初中学段,高中数量偏少。国内大部分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均开设了K12教育的全部学段,但日本人学校大多不设高中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学段分布情况。民办国际学校高中数量最多,共有560所,小学和初中数量相近,分别为433和465所,幼儿园数量偏少,共有196所,只有小学的不到一半。看国际学校学段分布在中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国际教育由三种不同性质的学校提供,即公立学校、民办学校、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其中民办国际学校数量最多,达674所;提供国际教育的公立学校次之,有354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数量相对较少,共有151所。这三类学校的学段设置均大致符合从幼儿园到高中数量依次递增的全国总趋势,但具体来看,不同办学性质的


据京领研究院统计,截至目前,全国正在办学及两年内计划开学的国际学校共有约1200所。分学段来看,这些学校中有300所设有幼儿园,585所设有小学,639所设有初中,1045所设有高中。学段从低到高,学校数量依次递增。

公办学校和国际学校如何选(多角度解读国际学校学段分布)(1)

如果从办学性质、地区分布、建校时间等角度对中国国际学校的学段分布进行分析,就能发现这些简单的数据背后,也蕴藏着国际教育在中国发展的关键信息。

从办学性质

看国际学校学段分布

在中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国际教育由三种不同性质的学校提供,即公立学校、民办学校、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其中民办国际学校数量最多,达674所;提供国际教育的公立学校次之,有354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数量相对较少,共有151所。这三类学校的学段设置均大致符合从幼儿园到高中数量依次递增的全国总趋势,但具体来看,不同办学性质的学校也有着不同的学段分布特点。

公立学校提供的国际教育几乎“一边倒”地集中在高中阶段,共有351所公立高中开设了国际课程。全国能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提供国际教育的公立学校数量极为有限,分别有10所和31所,并且不存在公立的国际幼儿园。国内最早开始接收国际学生的公立小学是北京芳草地小学,即今天的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该校建校时便有着“外交部子弟小学”的身份,六十多年来已经有近五千名外籍学生从这里走向世界。

民办国际学校高中数量最多,共有560所,小学和初中数量相近,分别为433和465所,幼儿园数量偏少,共有196所,只有小学的不到一半。

相比之下,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学段分布更为均衡,虽然幼儿园仍是数量最少的一个学段,但与其他学段的数量差异并不太大。和公立、民办国际学校不同,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中开设最多的是小学和初中学段,高中数量偏少。国内大部分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均开设了K12教育的全部学段,但日本人学校大多不设高中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学段分布情况。

不同地区,

学段分布有差异

以省份和直辖市为单位来看,中国内地国际教育水平最突出的地区无疑是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五地。在高中和初中学段,国际学校数量由高到低排名依次是广东、江苏、上海、北京、浙江。而幼儿园学段的排序则变成了江苏、广东、北京、浙江、上海,并且小学阶段北京国际学校的数量也高于上海。

从这样的排名中不难看出,北京低学段的国际教育发展情况更好,并且江苏、浙江也对幼儿园阶段的国际教育有所重视。分城市来看,苏州的国际幼儿园数量仅次于北京,以30所排名全国第二。

在长珠三角和北京这样的“霸榜”地区之外,各学段国际学校数量最多的是山东和四川两省。这样的分布既与我国各省的人口数量相符合,也体现出山东和四川在经济建设、对外开放方面的良好成绩。在幼儿园学段,全国仅有江苏、广东、北京、浙江、上海、山东、四川7个省及直辖市的国际学校数量达到两位数。

与广东、江苏、浙江类似,山东和四川的国际学校集中分布在某几个大城市。山东将近一半的国际学校都位于青岛,四川的国际学校更是绝大多数集中在成都,这也让成都以42所的总数成为了中国内地国际学校数量第6多的城市,仅次于北京、上海、深圳、苏州、广州。

重庆与河北的国际高中数量分别是27所和25所,在全国排名靠前,但幼儿园、小学和初中学段的国际学校数量较少。与这两地相反,天津设有高中学段的国际学校有21所,数量并不突出,但初中、小学数量较多,各学段分布较为平衡。

河南、安徽、湖北、江西、湖南等中部省份的国际教育实力显现出均衡的态势。其中,河南、湖北两省各学段的国际学校数量较为接近,且两省都有35所国际高中,高中学段的国际教育实力在全国排名靠前。

而将视线转移到东北地区,辽宁是国际学校数量最多的省份,共有26所,其中24所设有高中学段,幼儿园数量较少。陕西以22所国际学校的总数成为了西北地区国际教育最发达的省份,但低学段国际教育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不同时期,

学段分布有何变化?

根据每年开办学校的数量,中国国际教育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五大阶段,依次是1969-1992年的起步期,1993-2000年的探索期,2001-2007年的成长期,2008-2019年的快速扩张期,以及2020年以来的缓步增长期。通过对这五个发展阶段中国际学校学段分布变化的观察与分析,可以了解到国际学校的各个学段经过了怎样的发展而形成了今天的分布特点。

1969年,巴基斯坦驻华使馆学校的开办标志着新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所国际学校正式诞生。此后的23年里,中国的国际学校均以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为主,除此之外仅有两所公立学校开办了国际部。在中国国际教育的起步期,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的数量较为均衡。在这一时期开始办学并存续至今的国际学校中共有6所幼儿园,均依附于外籍人员子女学校而非独立办学。

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改变政府包揽办学的格局,逐步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1] 政策一经提出,便成为了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强大力量。1993年开始,参与国际教育的民办学校明显增多,很快便超过了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今天仍在社会上拥有良好口碑的北京市私立汇佳学校、北京市私立树人瑞贝学校等民办学校均成立于1993年。

在1993-2000年的探索期中,国际学校的平均年增量约为12所,其中高中学段的数量最多,占国际学校总数的92%。到目前为止,这一时期成立的100所学校中已有30所成为了覆盖从幼儿园到高中全部学段的国际学校。

进入新世纪,中国国际学校在2001年到2007年迎来了成长期,国际学校平均每年新办近30所。到了2007年,设有高中学段的国际学校已达181所,在短短7年的时间内就实现了数量翻倍。幼儿园到初中学段的国际学校数量比起上一时期增长了约1.5倍,其中初中学段增长相对较慢。

在这一时期,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颁布等有利条件的出现,公立学校国际部正式进入起步阶段,其扩张趋势比民办国际学校和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更为迅猛。专注高中阶段国际教育的公立学校国际部的蓬勃发展态势,或许能够解释为什么这一时期高中学段有着更快的增长速度。

2008年是中国国际教育发展的一个关键节点,从这一年开始,中国国际学校的年增量正式进入“40 时代”。在2008-2019的12年里,国际学校每年平均增加超过61所,并且出现了两个峰值:2012年,全国新办国际学校88所;2018年,全国新办国际学校77所。在国际学校的快速扩张期,学段从低到高增长速度递增。与上一时期相比,设有高中学段的国际学校数量增长了3.6倍,而幼儿园仅增长了约2.6倍,高中学段在国际教育的各学段中占有绝对的强势地位。

2020年,新冠疫情的出现打断了国际学校快速扩张的步伐,国际学校的年增量从2019年的63所跌至2020年的26所,中国国际教育的缓步增长期由此开始。在这三年新增的107所国际学校中,高中学段不再“一枝独秀”,小学、初中、高中三大学段呈现出较为均衡的增长态势,数量上差异不大。同时,幼儿园学段的发展势头同样较好,与小学学段的数量差距有了进一步的缩小。

结语

办学性质、地区分布、建校时间是解读中国国际学校学段分布的三大切入点。从办学性质来看,高中学段是公立学校开展国际教育最主要的阵地,民办国际学校学段从低到高数量递增,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各学段的分布则较为均衡。从地区分布来看,北京、长三角和珠三角就任何学段而言都是数量最多的地区,紧随其后的是山东和四川两省。从建校时间来看,中国国际教育各学段的发展经历了从相对均衡,到高中突出、低学段数量偏少,再到各学段数量差异逐渐减小的过程。

在未来,中国国际教育或许较难在短时间内回到2019年以前的快速扩张状态,但随着各方对国际教育的理解更加成熟深化,相信中国国际学校各学段数量稳定、均衡增长的态势并不会有所改变。

参考资料

[1]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J].中国高等教育 1993(04).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