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老子不争思想的心得体会(老子读书笔记第三十一章-恬淡为上)

老子不争思想的心得体会(老子读书笔记第三十一章-恬淡为上)兵器,是不祥的东西,人们都厌恶它,所以有“道”的人不使用它。杀人之众,以悲哀莅之,战胜以丧礼处之。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

《道德经》第三十一章通行本原文: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

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

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

言以丧礼处之。

杀人之众,以悲哀莅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老子不争思想的心得体会(老子读书笔记第三十一章-恬淡为上)(1)

译文:

兵器,是不祥的东西,人们都厌恶它,所以有“道”的人不使用它。

君子平时居处以左为贵,而用兵打仗时就以右为贵。

战争是不祥的东西,不是君子所使用的,万不得已而使用它。对于战争最好淡然处之,打胜了也不要得意洋洋,如果得意洋洋,那就是喜欢杀人。

凡是喜欢杀人的人,就不可能得志于天下。

吉祥的事情以左边为上,凶险的事情以右方为上。

偏将军居于左边,上将军居于右边。

这是说明用兵打仗要以丧礼仪式来处理。

战争中杀人众多,要用悲哀的态度对待,打了胜仗,也要以丧礼的仪式去对待战死的人。

老子不争思想的心得体会(老子读书笔记第三十一章-恬淡为上)(2)

逐句解释: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兵者,指兵器,也指战争用兵。夫,作为发语词。

兵器是不祥之物,人们都厌恶它,所以有“道”之人不使用它。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贵左:古人以左为阳以右为阴。阳生而阴杀。古代的礼仪,主居右,客居左,所以居左也有谦让的意思。

君子平常以居左为贵,而用兵时以右为贵。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

恬淡:安静、沉着。

战争是不祥的事物,不是君子所喜欢的,迫不得已而使用。打仗要淡然处之,胜利了也不得意忘形,得意忘形的话那就是喜欢杀人。

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喜欢杀人的人,那是不可能得志于天下的。人们喜欢和平美好,而战争会带来破坏。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

吉庆的事情以左为上,凶险的事情以右侧为上。

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

所以偏将军在左边,上将军在右侧。这里说明行军打仗与日常居处不同,日常贵左,而行军尊右。

言以丧礼处之。

这说明行军打仗应该以丧礼的仪式来对待。因为凶事尚右。

杀人之众,以悲哀莅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莅之:到达、到场。

战争会杀很多人,所以应该以悲哀的态度来对待,打了胜仗也要以丧礼来对待。因为战争是不祥之事,会杀掉很多人,这也不值得庆贺,所以即便得胜了也要保持肃穆悲哀。

老子不争思想的心得体会(老子读书笔记第三十一章-恬淡为上)(3)

心得总结:

本章老子重点在于反战,即战争是不祥的,有道之人不要轻易发动战争,打仗也要适可而止,胜利了也不要骄傲。毕竟战争是杀人的事情,杀人不是件好事,人们都很厌恶,因此能不开战就不开战,能缩小战争范围就缩小,老子通过这章把反战思想彻底地表达了出来。

老子所处的年代,正是春秋末期,那时候天下诸侯割据,战火不断,百姓流离失所。老子看到了这种现象,痛心疾首,他告诫统治者应该爱好和平,珍惜生命。“杀人之众,以悲哀莅之,战胜以丧礼处之。”,这体现了一种悲天悯人的心态 ,对待逝去的生命,我们应该哀悼,而不要以嗜血为荣。可以说两千多年前的老子,思想是非常先进的,即便放到现在,也非常有借鉴意义。

其实老子这一章老子虽然说是在反战,但是其实本质上是在说“道”的规律,即遵循自然,是劝诫‬领导者要放弃个人私欲,回归朴素,不要用武力来满足个人的欲望。

统治者如此,普通人也应该这样,即减少私欲,抱朴守素,保持淡泊,切不可为了自己的私欲而侵害他人利益。对于战争,我们始终要抱有反对的态度,对于生命我们始终抱有尊重的态度。修身养性,读书进步,虽然只是一介平民,我们也应该有反对战争的勇气和悲天悯人的情怀。

附帛书版:

老子不争思想的心得体会(老子读书笔记第三十一章-恬淡为上)(4)

老子不争思想的心得体会(老子读书笔记第三十一章-恬淡为上)(5)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