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人生因读书而与众不同深度好文(世界读书日至乐无如读书)

人生因读书而与众不同深度好文(世界读书日至乐无如读书)梁川读书不定时,不定量。是随机而读、随遇而观,随读随想、随观随画。读“上瘾”时便能孜孜不倦,看不下去就“弃掷逦迤”,但隔几天重新再捡起时,又是慧眼如炬如获至宝云。因此,梁川不太喜欢“赋予过度装帧意义”的纸质书,而是更喜欢那些“装帧美好大方又朴素坦诚”的纸质书。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其中,《漏》的作者——梁川,更是专注于以水墨画的形式展现中国传统故事。梁川小时候看的儿童插画、图书大都是用水墨画的形式展现的,像《儿童时代》期刊上,就有很多国画大师的水墨画故事插图。梁川在环球网公益频道记者的采访中回忆道:齐白石、李可染、程十发、韩美林都有,那就是我们儿时的图式土壤,还有大量的连环画都是用毛笔画的,这些读图经验对我影响很大。梁川特别提到当时上海美影厂的水墨动画,“要知道,那个神话世界里,悟空一个筋斗就飞出十万八千里,哪吒一条混天绫能把大海翻个底朝天,足足让那个尚且懵懂无知的小孩迷得神魂颠倒

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公益频道 记者 文雯】“只要有知识需求的饥饿感,就会形成一套适合自我心灵、知识、人格、能力成长的学习机制,有了这个有效的机制,就可以终身保持自我教育的有效阅读习惯,活到老学到老,直至人书俱老笔墨皆入化境也。”——梁川

人生因读书而与众不同深度好文(世界读书日至乐无如读书)(1)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1938年,宋庆龄在香港创立了一个致力于妇女儿童文化教育福利的基金会——中国福利基金会。1950年,这个基金会改名为中国福利会,同年创办了中国第一份儿童杂志《儿童时代》,郭沫若、巴金、老舍、冰心等大家都曾为该杂志撰稿。2002年,中国中福会出版社成立,它秉承宋庆龄“把最宝贵的东西给予儿童”的理念坚持中国原创。2018年演员孙俪的一条推荐微博,引起了大家对中福会出版社旗下原创图画书的关注。

其中,《漏》的作者——梁川,更是专注于以水墨画的形式展现中国传统故事。梁川小时候看的儿童插画、图书大都是用水墨画的形式展现的,像《儿童时代》期刊上,就有很多国画大师的水墨画故事插图。梁川在环球网公益频道记者的采访中回忆道:齐白石、李可染、程十发、韩美林都有,那就是我们儿时的图式土壤,还有大量的连环画都是用毛笔画的,这些读图经验对我影响很大。

梁川特别提到当时上海美影厂的水墨动画,“要知道,那个神话世界里,悟空一个筋斗就飞出十万八千里,哪吒一条混天绫能把大海翻个底朝天,足足让那个尚且懵懂无知的小孩迷得神魂颠倒、如痴如醉”。梁川始终等待着一个机会,让他也能用“水墨”将传统故事表现出来。而三十多年后,机会真的出现了:梁川为儿时看的《儿童时代》的出版社,绘制绘本。并且现在,他可以为他梦中的美影厂画一部水墨动画片。梁川表示:“除了感恩,慨叹缘分的神奇,还能说什么呢?”

谈及《漏》的创作契机,梁川表示是因为自己的女儿。女儿妮妮的出生,让梁川回到了童年,“居然又使我重新长大一次。每天晚上都要讲故事哄她睡觉,讲《西游记》时我不仅要扮猴哥,还得学八戒:‘哥哥哎……’恰好《东方娃娃》的周翔老师和信谊小莹编辑来约稿”,于是从绘制绘本《漏》开始,梁川开启了水墨画绘本绘制之路。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梁川读书不定时,不定量。是随机而读、随遇而观,随读随想、随观随画。读“上瘾”时便能孜孜不倦,看不下去就“弃掷逦迤”,但隔几天重新再捡起时,又是慧眼如炬如获至宝云。因此,梁川不太喜欢“赋予过度装帧意义”的纸质书,而是更喜欢那些“装帧美好大方又朴素坦诚”的纸质书。

儿时躺在医院病床上的梁川会读妈妈给自己买的《勇敢的小战士》,这让打了十六针的梁川忍住了眼泪。入夜,小梁川一人睡在家中,夜深床阔、孤身无靠、恐惧难解,遂移被铺枕头把自己包围起来,在里面点亮一盏小台灯看《大闹天宫》,恐惧顿消。梁川也一直记得小时候翻开那本厚厚的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西游记》时,书里散发的那股气味,这竟然令他产生了“遁世的隐逸感”。

“这些记忆的片段都是小时候的我真实而可贵的阅读经验。”梁川认为,这类所感所思是电子书不能给予的。“文字类的书籍都这么珍视,何况是图画书”,梁川补充道,“对于我来讲,床头那一箱小人书,破旧发黄、页面残缺,却是我的最爱。不需要充电、不需要下载、没有广告缀尾,小马正在过河,神笔交给了马良,它们就只静静地在那里,不管何时、何地,哪怕后来我已皱纹堆垒、两鬓如霜,可你翻开时,只要有一点光,那个世界就又被照亮如初。”

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专不欲杂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梁川认为全球信息资源的便捷性,会对本土作品产生广泛的影响。中国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有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对于中国儿童它有着本土基因、血缘关系,它所独有的神韵和内涵,会使得孩子们从小形成深刻的认同感以及强烈的归属感。所以梁川认为:一部优秀的中国儿童文学作品,对一个中国孩子的心灵空间的塑造效能之大,影响之远,是我们难以想象的。而其所具备的种种东方美学上的中国特质,更是国外其他作品所不能超越和取代的。但成为优秀经典的数量还不够,仍需开发。

梁川认为经典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的品质——一颗极具真、善、美并富于创造力的中国心!凭借这颗心,不管是原创、二次创作、改编,都会产生好作品,乃至遇到困境或机遇时都能找到根据而从容不迫地阔步前行。

人生因读书而与众不同深度好文(世界读书日至乐无如读书)(2)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