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全篇(听葱花老师将古文)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全篇(听葱花老师将古文)同学们好:古人是怎样通过文字来描摹山水美景的呢?让我们走进葱花儿老师的课堂吧——“葱花儿老师”本名张聪,大学毕业后就来到史家小学做了一名普通的语文老师。十年教师生涯,开设了一门“葱花老师教古文”的课程,结识了一群热爱传统文化的小朋友和大朋友;练就了一门把古奥的文言文清楚地讲给孩子听的独门武功;凭借文言文教学在全国语文教学观摩活动中获得过几个特等奖。△“葱花儿老师”张聪这次向各位小朋友、大朋友推出的是葱花儿老师讲古文之“模山范水”——意思是用文字(或图画)描绘山水景物。

听葱花儿老师讲古文之“模山范水”

唤醒你的眼睛

讲授者 | 北京史家小学 张聪老师

讲授者简介

“葱花儿老师”本名张聪,大学毕业后就来到史家小学做了一名普通的语文老师。十年教师生涯,开设了一门“葱花老师教古文”的课程,结识了一群热爱传统文化的小朋友和大朋友;练就了一门把古奥的文言文清楚地讲给孩子听的独门武功;凭借文言文教学在全国语文教学观摩活动中获得过几个特等奖。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全篇(听葱花老师将古文)(1)

△“葱花儿老师”张聪

这次向各位小朋友、大朋友推出的是葱花儿老师讲古文之“模山范水”——意思是用文字(或图画)描绘山水景物。

古人是怎样通过文字来描摹山水美景的呢?让我们走进葱花儿老师的课堂吧——

同学们好:

我是葱花老师,咱们书接上文,继续介绍苏轼和他的《记承天寺夜游》。

上次课我们讲到,年轻时的苏轼凭着自己的才华,高歌猛进,名动京师,顺利地进入了北宋的官场。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全篇(听葱花老师将古文)(2)

△金代武元直创作的《赤壁图》,表现了苏轼《赤壁赋》中的意境

苏轼当官有一个特点,别人是官越做越大,官越做离京城越近;苏轼正好反过来,越当官离京城越远,“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dān)州。”——这说明苏轼这个人,并不适合混迹于官场,他和官场当中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政治生态”格格不入!

苏轼有一首诗很有名:“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 无灾无难到公卿。”——别人都盼着孩子聪明,我盼着孩子傻一点。当然,这是反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苏轼不是被聪明误一生,他是被他的单纯“误”一生!苏轼的心地,是一个文学家的心地,是一个诗人的心地。这样的一个人,在波谲云诡的官场上怎么能站得住的脚呢?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全篇(听葱花老师将古文)(3)

△元代大画家赵子昂绘制的苏轼像

将来我们要讲到唐朝的文学家韩愈,会提到《旧唐书》上对韩愈有十六个字的评语:“发言真率 无所畏避 操行坚正 拙于事务”——说话直率,不知道避讳,任何事情看到问题马上就说,侃侃而谈,在大是大非上绝不含糊,人品正直无私,但是你真让他去办点事,还办不成,办事能力比较差——就这十六个字,我觉得不光是用来评价韩愈,也可以用来评价苏轼,甚至说用来评论中国古代的大多数知识分子都很恰当。道德感、使命感很强,却不会在官场里面左右逢源、见风使舵。

苏轼也不例外,苏轼在他四十二岁的时候,也就是元丰二年(1079年),遇到了他人生命运中的一个大坎坷——史称“乌台诗案”

所谓“乌台诗案”,简单说,就是朝廷中一些对苏轼心怀不满的官员抓住苏轼诗作中一些似是而非、语带讥讽的句子,诬陷他抨击当时的新政,对朝廷不满。

这些人把苏轼关在御史台,刑讯逼供、罗织罪名,几乎把苏轼弄到了要被杀头的地步。苏轼说他自己是“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釜命如鸡”,可见当时情况的危急。所幸宋代有“不杀文臣”的制度,加上朝廷里正直官员的一再据理力争。苏轼总算逃过了一死。但是,死罪免去,活罪难容,在第二年(1080年)苏轼被贬到黄州,做一个无权的小官。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全篇(听葱花老师将古文)(4)

△《黄州寒食诗帖》,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时创作的诗作的手稿。诗句苍凉沉郁,书法起伏跌宕,是伟大的艺术珍品。

初到黄州时,苏轼生活境况是怎样的呢?我们从他写给往日同事的书信中可以看到一些端倪。信中说:

黄州僻陋多雨,气象昏昏也。鱼稻薪炭颇贱,甚与穷者相宜。然轼平生未尝作活计,子厚所知之,俸入所得,随手辄尽。而子由有七女,债负山积。贱累皆在渠处,未知何日到此。见寓僧舍,布衣蔬食,随僧一餐,差为简便。以此畏其到也。穷达得丧,粗了其理,但禄廪相绝,恐年载间,遂有饥寒之忧。(《与章子厚书》)

一代文豪,真是走到人生的绝路上来了!

日子还得过呀,为了解决生活的困乏,朋友帮苏轼租了一些官家废弃的营地来耕种——这片土地就是有名的“东坡”。我们知道,苏轼的号“东坡居士”也由此而来。

这传说中的东坡是一片什么样的土地呢?非常的荒凉,是“荆棘瓦砾之场”,地上全是荆棘、荒草、瓦砾等等。那一年又赶上大旱,从未做过活计的苏轼说自己“垦辟之劳,筋力殆尽。”黄州本是一座山城,东坡虽然被开垦出来了,却也一直打不上来什么粮食,苏轼好诙谐,他说自己在东坡种地,就像是从乌龟背上刮毛,可见所获极少。他还有一首《东坡》诗:“莫嫌荦(luò)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说自己走在东坡高低不平的道路上,最爱听竹杖与石头铿然相击的声音。不难想象,所谓东坡绝不是肥沃的土地。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全篇(听葱花老师将古文)(5)

对苏轼有了这样的了解,我们再来看上节课我们读的《记承天寺夜游》,尤其是这文章的最后一句——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你怎么理解这句话?尤其是“闲人”,苏轼是很喜欢用“闲人”称呼自己的——苏轼在黄州给京城的朋友范子丰的一份信里也说:“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没有永远的主人,但是有些人可以在自己短暂的一生中,享受到这份美好。什么样的人?闲者!

你怎么理解这里的“闲者”?——是闲着没有事做的人吗?一定不是,我们知道,在黄州,苏轼要为自己的生计奔波,他不是闲着没有事做的人。那,什么是闲者呢?

八十年前,有一位叫朱光潜的大学者,说过这样一番话:一般人站在实用世界里,专心去满足实际生活的需要,忘记了这个世界是可以当作一幅图画供人欣赏的。阿尔卑斯山谷里有一条汽车路上风景极好,路旁插着一个指路标劝告游人说“慢慢走,欣赏啊!”一般人在车水马龙的世界里,都像阿尔卑斯山下的汽车,趁着平路拼命向前跑;不过也有些比较幸运的人们偶尔能听“慢些走”的劝告,驻足流连一会儿,在这一驻脚之间,他与阿尔卑斯山之间的关系就完全变,他原来只把它当作一个很好的开车兜风的地方,他把阿尔卑斯山当做了欣赏的对象,当做了一幅画来看。

“闲人”,就是能在寻常的,甚至是苦涩的生活中,发现美的人!

能够把生活“当作欣赏的对象,当作一幅画来看”——这就是“闲人”。有一位朋友解释这个“闲”字解释的太巧妙了。“闲”字在古代写作“閒”,是门缝中射入的一道月色。何夜无月,月亮总是挂在天上的,重要的是,你要打开你的心门,让着月光照到你的心里来。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全篇(听葱花老师将古文)(6)

而大自然中的山水,恰恰就是照进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心中的那一抹月光。让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意识到,我在那个纷繁复杂功利的世俗生活之外,还有一方精神上的净土,把我们从现实生活中解放出来,让我们能够暂时停下匆匆赶路的脚步,感受到这个世界的美好。

在黄州时,苏轼写过一首《临江仙》词,前半阕是这样的: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yǐ)杖听江声。——如果有一天,我们可以穿越时空的话,我就要穿越到这一刻,和苏轼一起,坐在家门前的台阶上,看月亮,听江声。

往期精彩回顾

统筹指导:靳晓燕

本期编辑:邢妍妍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网络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