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优质教育资源覆盖(增加优质教育资源)
青岛优质教育资源覆盖(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建、改扩建小学、初中125所,全部区市力争达到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督导评估认定标准;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新建、改扩建幼儿园67所,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不低于90%,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力争达到60%;结合地方实际,2022青岛教育工作将围绕“保供给、补短板、扩优质、提质量、强服务”,继续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建设教育强市。从省内来看,青岛始终坚持“山东龙头、国内一流”的发展定位。日前,《青岛市“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制定出台,提出“两个率先”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率先建成高质量教育体系,率先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当然,“两个率先”量化而来的“任务指标”不可谓不重。在教育成长周期的各个阶段中,青岛以五年为期为自己划定了明确的达标线:
来源:回澜听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关乎当下,更关乎未来。2022开学季期近,“教育”又成为一座城密切关注的焦点。
2月14日,青岛市教育局召开2022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过去一年的教育工作,分析研判当前教育改革形势,研究部署2022年全市教育工作。
不久前,国家教育部官网发布了2022年工作要点,在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校外培训监管立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等方面细化出35个要点进行全面落实。
结合地方实际,2022青岛教育工作将围绕“保供给、补短板、扩优质、提质量、强服务”,继续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建设教育强市。
从省内来看,青岛始终坚持“山东龙头、国内一流”的发展定位。日前,《青岛市“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制定出台,提出“两个率先”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率先建成高质量教育体系,率先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
当然,“两个率先”量化而来的“任务指标”不可谓不重。在教育成长周期的各个阶段中,青岛以五年为期为自己划定了明确的达标线:
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新建、改扩建幼儿园67所,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不低于90%,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力争达到60%;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建、改扩建小学、初中125所,全部区市力争达到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督导评估认定标准;
高中教育特色多样发展——新建、改扩建普通高中11所,形成具有青岛特色的综合高中发展模式,特色高中、综合高中建设数量分别达到20所和18所;
海洋教育示范城特色市建设——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海洋教育特色学校达到20所,涉海高校和高等教育机构达到10所以上……
2021年,青岛不断扩增优质教育资源、深化集团化办学模式改革,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起步之后即是起势,2022新的征程,这些“焦点”值得关注。
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1、扩容!促进优质资源共享
优质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想要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更好的教育只有不断给“优质”增量扩容。而所谓优质,离不开教师资源、地理位置、硬件设备和品牌四个基本要素。围绕这四个方向,青岛始终在“量”与“质”上寻求着突破。
教育即生长,学前教育不仅仅是个人层面在线性时间上习得成长的起点,同样是社会层面保障民生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青岛学前教育取得了快速发展——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数量占比超过50%,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超过90%。
2021年,青岛投入66.8亿元扩增基础教育学位,新建、改扩建20所幼儿园、30所中小学。建成后,可提供学位3.86万个。其中,“联盟办园”的创新之举,实现了优质园和普惠幼儿园100%的参与率,使得全市优质园占比由2020年的39%提升至60%。
2022年,同样将是用好存量、做大增量、补齐短板的一年。作为市办实事之一,到2025年青岛将推进70所中小学幼儿园建设,力争幼儿园公办率提升2个百分点,并深化联盟办园,实现全市优质园占比提升10个百分点,达到70%左右。
同时扎实做好强镇筑基试点,培植一批试点镇和美丽乡村学校;改造农村薄弱幼儿园50所,让所有乡村学校都能“小而美”“小而优”。
此外,在中小学教育阶段,一套完备的“优质资源倍增计划”也随之启动。
2021年,青岛全市基础教育集团已达83个,成员校已达271所;义务教育实验学校工作案例,有11个入选全国典型案例;10所学校被命名为全省中小学校“一校一品”党建品牌示范校,20所学校被确定为全市高水平海洋教育特色校……
“十四五”开局的高亮起点,也给未来的加速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建中小学高起点发展行动和初中学校强校提质行动将同步进行,加快推进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力争2个区(市)率先达到创建标准。
2、育人为本,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十四五”时期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而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提升育人质量是关键。
尤其对青岛来说,正处在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的关键时期,教育也要匹配人们对高品质生活、高质量教育的追求。在提高育人质量上,青岛从学生、教学、办学等角度出发,拿出更多办法。
身心健康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条件。对此,青岛持续打造“十个一”项目品牌,举办中小学生“十大节日”,健全“十个一”项目竞赛机制,创建“十个一”项目示范学校和体育艺术项目特色学校、社团。
从身体健康角度出发,青岛加强学生体质健康检测,扎实推进近视防控“十大行动”,推动实现中小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
从心理健康角度出发,青岛2021年累计开展“专家心理大课堂”1626场、“案例督导”245场、“校园门诊”320场,目前不仅实现了全市所有中小学校与高校、医疗机构心理专家结对覆盖率100%,而且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局长、校长、家长见面活动和“万名教师访万家”“优秀家长进课堂”活动。组织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进学校、进社区(乡村)、进企业、进机关”公益行动。
来源:青岛市教育局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因此,课程和课堂教学是拓展育人维度、提升育人质量的重中之重。青岛在培育推广一批精品课程、优秀教学法、优秀教改项目和优秀课例的同时,还注重课程和课堂教学的延伸——提升课后服务和社会教育质量:
积极推广“基础性作业 弹性作业”、分层次作业、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作业,探索制作类、调查类、家务劳动类等作业模式;全面做好“5 2”课后托管服务,组织开展教师在线e辅导,中小学研学旅行基地达到150个、未成年人社会课堂达到550家。
改革是满足教育多元化需求、内涵式发展的关键一招。青岛实施强科培优行动,规划建设一批学科基地和特色高中。推进“全面+特长”育人方式改革,实施省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培育项目“奇点计划”试点,推动“强基计划”落实并向初中延伸。支持普通高中与中职学校合作举办新型普职融通班。
3、聚焦需求
教育事业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
教育不仅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家庭的幸福,更关系到一座城市的未来。主动适应新形势、融入新格局,青岛的教育必须在服务创新型城市建设、提升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能级上展现新作为,在开放创新发展、抢占现代化教育制高点上集聚新优势。
日前,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公布,山东3所高校8个学科入围,其中青岛上榜2所高校——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高等教育实力的背后,是高等教育校地融合发展的不断推进。
青岛正推动康复大学建成交付使用,加快中国海洋大学西海岸校区、青岛大学上合校区等项目建设;启动在青高校校地融合发展“百千万”示范工程,用3年左右的时间,支持在青高校建设100个产教融合育人基地,形成1000个以上服务青岛发展成果,培养10000名以上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当下的青岛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阶段,一方面需要高水平高层次人才,提高城市的科创力;另一方面需要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的人才队伍,来完善产业发展生态。
对此,青岛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加快推进现代职教园建设,制定局属职业学校布局调整方案,实施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支持青岛轨道交通职业学院、青岛卫生健康职业学院等项目筹备建设。
值得注意的是,青岛的开放优势也为教育的对外开放提供了更多机遇,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经贸学院的正式揭牌,就是抓住了深化与上合组织国家各领域务实合作的契机。此外,青岛正积极筹建青岛中德工业大学,举办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教育交流周活动和上合组织国家城市教育研讨会,积极申办2022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成立青岛教育国际交流合作联盟,积极扩大国际友好学校规模,打造中外人文交流特色示范学校。
教育既关系民生,也关系发展。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青岛以“山东龙头、国内一流”为发展定位,坚持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让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为青岛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提供更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