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湖南广电大学40年侧记(转型发展天地宽)

湖南广电大学40年侧记(转型发展天地宽)这是一所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大学。她突破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融合日益创新的现代信息技术,从开始的广播、电视的运用,到互联网云技术的充分融合,营造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样样有学”的数字化学习环境,构建了“六网融通”人才培养模式,走出了一条与普通高校截然不同的技术兴校之路。 这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是一所开放大学。她将学校办在了老百姓的身边,基层、农村、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山区都有她的身影;她让公平教育之光洒在更多人的身上,学生、军人、社区居民、农民甚至特殊人群都是她的莘莘学子。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供图) 周 佳 这是一所与改革开放同行的新型大学。她从诞生便将自己与时代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应对改革开放初期的人才紧缺,到对接经济社会发展增速期的求才若渴,到致力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下延长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她的每一次跨越都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

来源:华声在线

转型发展天地宽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40周年侧记

湖南广电大学40年侧记(转型发展天地宽)(1)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校园俯瞰图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供图)

周 佳

这是一所与改革开放同行的新型大学。她从诞生便将自己与时代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应对改革开放初期的人才紧缺,到对接经济社会发展增速期的求才若渴,到致力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下延长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她的每一次跨越都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

这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是一所开放大学。她将学校办在了老百姓的身边,基层、农村、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山区都有她的身影;她让公平教育之光洒在更多人的身上,学生、军人、社区居民、农民甚至特殊人群都是她的莘莘学子。

这是一所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大学。她突破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融合日益创新的现代信息技术,从开始的广播、电视的运用,到互联网云技术的充分融合,营造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样样有学”的数字化学习环境,构建了“六网融通”人才培养模式,走出了一条与普通高校截然不同的技术兴校之路。

这就是湖南广播电视大学,40年来,以其显著的特色、卓越的品质、骄人的业绩卓立高校之林,辉映湖湘大地。她的成长与发展历程,谱写了远程开放教育的华丽篇章,践行了有教无类、人人享有优质教育的美好追求,展现了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教育兴湘的璀璨图景。

与改革同行 明初心 创伟业

1978年,从邓小平同志在《关于筹办电视大学的请示报告》上签下“同意”二字那一刻起,一个新型的教育模式便诞生了。“举办广播电视大学”,这一宏举犹如一股教育改革的春风吹遍中华大地,开启了我国运用广播电视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高等学历教育的新纪元。

1979年,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东风,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湖南电大应运而生。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一种全新办学模式,这个小小的“大学”,开始在三湘大地扎根发芽,发展壮大,步履铿锵。

从过去租借场地、流动办公,到现在校园高楼耸立,现代化设施齐全,功能配套;从过去背着电脑送教下乡,到现在云平台、大数据、移动互联,随处可通;从过去先上马后备鞍,到现在已成为全省现代远程教育的骨干力量,推进全民终身学习的重要支撑;从一所普通的省级电大到全国电化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成人高等教育先进学校、省级文明单位……40年间,湖南电大栉风沐雨,拼搏进取,创造了无数辉煌,结下了累累硕果。

在全国电大系统创造了多个第一。第一个制订远距离教育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第一批将自建电视课程送上卫星,第一个开发计算机学籍管理系统,并在全国电大推广应用,第一个开办党政管理干部专修科,第一个开办电大普通师范班,第一个加入国际开放远程教育协会(ICDE),第一个由国家劳动部门挂牌成立“职业技术鉴定站”,第一个建立教学点年报审制度,第一个利用电大教学资源创办职业技术学院,将远程开放教育与职业教育相融,创建开放式高职教育模式。

教学网点遍布三湘四水,由校本部、20所市州分校和行业企业分校、174个县级工作站教学点组成完整的办学系统,具有强大的渗透力、支撑力和服务能力。因而,它刚成立就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同,受到人民群众普遍欢迎。1979年首次招生就招收学员近万人,还有大量未经注册的自学视听生。

教学科研成绩斐然,在办学之初就提出教学科研是“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强调围绕教学搞科研,搞好科研促教学,用科研成果滋养教学,为教育教学改革导夫先路。40年来,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湖南省省级教学成果奖、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等省级以上重要奖项40多项,获得国家开放大学各类教学与科研奖励近百次;在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评估”和“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中均获优秀。在全国、全省教学竞赛中屡获殊荣。

与人民同心 搭平台 圆众梦

1977年,沉寂10年的中国高考恢复,然而,百废待兴的中国高校,一时难以满足更多人的需求,为数众多的求学者被阻隔在大学门外。在此背景下诞生的湖南电大从一开始便立志办老百姓身边的大学,努力让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让尽可能多的人能够接受高等教育,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为此,湖南电大将触角延伸到三湘大地的每一个角落,从城市到农村,设有20所市州和行业、企业分校,125个县级电大教学站,形成了遍布全省城乡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系统。现有在籍学生12万余人,累计培养本专科毕业生50万人,中专毕业生10万余人,非学历培训200多万人次。

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明确提出要依托广播电视大学“办好开放大学”,积极参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面对新使命、新目标、新挑战,湖南电大以服务全面终身学习为己任,再一次走在了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前沿:

成立了“湖南省终身教育指导服务中心”、“湖南省终身教育促进会”;启动了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湖湘学习广场”和“学分银行”,其中“湖湘学习广场”被教育部评为“终身学习公共服务示范基地”;与湖南省委组织部配合,成立“干部教育网络培训学院”,注册人员达到31.8万;与湖南省委老干部局、湖南省教育厅共同发起成立“湖南老干部(老年)开放大学”,建立了“湖南老年学习在线”,注册学员超过10万;创建“湖南青马在线”,已培训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骨干50余万人;协助教育厅举办“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连续七年被中国成人教育协会授予优秀组织奖;大力开展社区教育,在全省共成立社区大学14所、社区学院65所、社区学校708所、社区学习中心2785个,有各级老年大学177所,老年学校1034所,基本形成了“社区大学-社区学院-社区学校-社区学习中心”四级办学服务体系。

不仅如此,湖南电大还积极推广“六网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创设了基于云平台的开放、便捷、友好的数字化环境和多终端接入环境;建有可管可控的万兆校园网和云数据中心,建有一流的全媒体制作中心,自建和引进了总量35TB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为学员创建了“网络学习空间”,真正让“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成为现实。

与社会同向 育人才 促发展

厂房短短几年从十几平方米的小棚扩大到1000平方米,利润增长超20%,这是衡山县农民大学生罗立人;

8分钟销售冰糖橙30万斤,帮助村民人均年收入超1万元,这是芷江侗族自治县农民大学生龙四清;

养殖灰天鹅,成立养殖合作社,实现合作社年总产值1000万元的目标,养殖基地被授予“湖南省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这是洪江市大塘村农民大学生杨远望;

这是湖南电大实施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和本省“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的最直接受益人;这背后是湖南电大人“坚持面向基层,面向农村,将知识送到工厂车间、农村牧场,将教育送给最需要的人”的初心体现。

2004年,湖南电大作为全国电大首批试点单位,启动实施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提出“精准培养”的理念,推行“网络空间 田间地头 创业基地”三课堂融合的教学模式,聚焦培养村干部、致富带头人、农村专技人员等三类农村急需人才。

据统计,计划实施14年来,累计为湖南培养了10万余名高素质乡土人才,圆了农民梦寐以求的大学梦和创业梦。据组织部门与电大系统对2015至2016届毕业生的调查,约有82.6%的学员成长为村干部,为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注入了内生动力;61.8%的学员发展为致富带头人,推进了精准扶贫;16.7%的学员成为当地的能工巧匠,激发了农村发展活力。

除了扎根基层,培养基层领路人外,湖南电大始终紧扣“人才培养”这个核心,倾情聚力,立德树人,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一大批学得好、用得上、留得住的应用型专业人才。他们中有的获得五一劳动奖章、五个一工程奖,有的评为道德模范,有的走上重要领导岗位,有的晋升为教授、国家一级演员、一级美术师,有的成为实力雄厚、闻名遐迩的企业家。

四十载惊涛拍岸,九万里风鹏正举。在这个具有跨时代意义的新起点,在电大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在终身学习理念深入人心、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成为教育现代化战略任务的今天,湖南电大人正踔厉风发、满怀信心朝着建设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开放大学阔步迈进。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