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曾被38所学校开除的学生(校长开除一个学生)
一个曾被38所学校开除的学生(校长开除一个学生)1896 年诞生的南洋公学是清末洋务运动发展下出现的产物,在洋务运动“自强求富”的口号下,清政府创办大大小小的新式学堂,企图以培养新式人才来挽救早已没落的清王朝。让我们来看看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吧!清末光绪28 年(1902年)在上海的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前身)便发生过这么一场至今让人谈起都感到佩服的反封建专制的斗争——“墨水瓶”事件。这个事件的发生,几乎让全校一半的学生都选择了退学,在蔡元培、马相伯的帮助下这一半学生有的去了新创立的爱国学社,另一些则去了马相伯创立的震旦大学。震旦大学到现如今则成了全中国排得上名次的名校——复旦大学。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后,清朝的大门被彻底打开,越来越多的先进西方知识开始传入清朝。
西学东渐也让清末政府意识到了改革的必要性,因此相继开展了如派遣留学生、开创新式学堂等活动,学生们通过相关的新式报刊,逐步接触到了一些新兴的西方民主思想。
学生们开始不再低头背着那些束缚人脑的八股文,也开始仰头观望浩瀚的星辰,他们逐渐打开自己的眼界,踏上了追求民主与自由的学习之旅。
学生们开始意识到,这世界上原来有如此多新鲜的值得让人注意的东西,考取进士并不是他们唯一的出路。
清末光绪28 年(1902年)在上海的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前身)便发生过这么一场至今让人谈起都感到佩服的反封建专制的斗争——“墨水瓶”事件。
这个事件的发生,几乎让全校一半的学生都选择了退学,在蔡元培、马相伯的帮助下这一半学生有的去了新创立的爱国学社,另一些则去了马相伯创立的震旦大学。
震旦大学到现如今则成了全中国排得上名次的名校——复旦大学。
让我们来看看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吧!
01 “墨水瓶”的开端1896 年诞生的南洋公学是清末洋务运动发展下出现的产物,在洋务运动“自强求富”的口号下,清政府创办大大小小的新式学堂,企图以培养新式人才来挽救早已没落的清王朝。
其中也有许多积极学习西方知识的知识分子和政界人员开始主动担负起了创办新式学堂的任务,其中不得不提的一位就是盛宣怀,他从洋务运动的实践活动中总结出了一套经验并提出了“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的口号。
盛宣怀并不是一个空喊口号的人,因此在提出自己的主张后,他便开始向清政府寻求支持,开始改革旧式的书院,兴办起了新的学堂以用于培养懂得西方语言和西方技术的人才。
1895 年他便在天津创办了中西学堂,这就是如今天津大学的前身。1896 年的春天,他感到上海的地理位置和吸收西方学术的能力远远强于其他地区,便又在上海创办了南洋公学。
今天我们要讲的“墨水瓶”事件,便是在这所学校的初中院五班发生的。
1902 年11 月初中院五班的一堂中文课上,五班的中文课教习郭镇瀛慢慢悠悠地拿着书本便走进了课堂。
“你,把你这个新式报纸给我收好!不许让我再看到你在看这种书!”郭镇瀛站在一位同学的课桌前严厉地批评着他。
郭镇瀛是清末的举人,他一直接受的就是清朝传统的教育方式,因此对于一切新式的知识都是处于一种非常排斥的状态,思想顽固守旧的他,不仅要求学生不准看新式文章,并且常常给学生宣讲清王朝当年的光辉。
“忠君爱国,恪守纲常”是他常常向学生宣讲的口号,只要见到学生在阅读《新民丛报》等新式议论时事的文章时,他也常是严厉的呵斥,并没收他们的书本。
因此那些已经接受了新式思想,具有进步思想的学生对他也非常的不满,但因学校严厉的教条,他们也从来不敢说些什么,只敢在朋友之间相互倾吐不满。
因为郭镇瀛举人的身份,学校当局对郭镇瀛总是信任有加,将学校许多课程都交给他来教授。
在教育完学生以后的郭镇瀛踏上了教师的讲台,但他却在自己的座椅,看见了一个空墨水瓶被摆放在了上面。
五班学生在私下常常耳语他的事情他也听说过,因此便觉得是五班学生是有意要捉弄他,当即就生气地向台下的一众学生喊道。
“是谁干的!给我站出来!”
讲台下的学生都被郭镇瀛愤怒的吼声给吓到了,都埋下了自己的头,不敢再多说一句话,教室寂静得仿佛银针落地的声音都能够被听见。
“好啊,你们不说,那你们全班都给我记过一次!我在课上一直都在给你们强调要学会尊重师长,你们就是这样做的吗?”
郭镇瀛在下午的一整节课上都在批评着下面的学生,当他踏着愤怒的步伐走出教室后,学生们的心才彻底放了下去,当他们以为这件事就这样到此为止时,没想到几天以后,事情却发酵到所有人无法想象的地步。
11 月10 日,郭镇瀛再次怒气冲冲地赶到了五班的教室门口,说着:“伍正钧!不尊重师长的下场就是收拾行李走人!”
不知所云的伍正钧走到了郭镇瀛的面前,还是保持着对师长尊重的态度说着:“先生,这件事情不是我做的啊。”
郭镇瀛没有听伍正钧的解释,转身就回到了自己办公的地方,他一走,全班又开始沸腾了起来,到处打听着老师为什么会说让伍正钧退学。
在同学们的追问下,班上年龄小的同学杨之福经不住同学们的询问和自己内心的愧疚便道出了实情。
“那个老顽固,私下把我叫到了他的跟前,恐吓我如果我不说就让我退学。”
“所以,因为你跟伍正钧关系不好,你就随便把他的名字给说了出来?”伍正钧的好友站在杨之福的跟前,眼神凶狠地盯着他。
“嗯…” 杨之福害怕地低下了头,不敢对上伍正钧朋友的眼神。
郭镇瀛早已对五班的学生有着强烈不满的情绪,因此在杨之福报出伍正钧名字以后,也不加核实,直接报给了当时的校长汪凤藻。
11 月12 日,校方则在没做任何了解的情况下直接在学校的布告栏上贴出了开除伍正钧、杨承修和贝均的消息。
在布告中校方以“侮辱师长,不守校规”的理由解释了开除三人的原因,这引起了学生一片唏嘘声。
五班的同学也看不下去自己的同学,无辜蒙受“冤屈”被开除,开始在校园里讲述了“郭镇瀛与空墨水瓶”的故事,越来越多的学生了解到了事情的原委,并表达出了自己对郭镇瀛的不满。
11 月14 日五班的同学便集体一起站在了汪凤藻的办公室门口,为自己的同学“申冤”,要求汪凤藻收回开除伍正钧三人的决定,并将郭镇瀛和杨之福辞退。
但这些要求都被汪凤藻拒绝了,因为郭镇瀛举人的身份,他一直都非常尊敬郭镇瀛,因此也非常支持开除不尊重师长的那些人。
几番申诉无果的五班同学,开始在班上商讨起了如何解决此事的会议。
“怎么办,我们一起申诉,学校根本不听我们的。”
“既然我们接受过新的思想学习,那么我们就用新的方法来解决!这种不讲道理的学校我们不读也罢,我们一起退学吧,看他怎么办。”
有一个同学忽然站上了老师的讲台向同学们提出了这个大胆的决定,台下的同学一齐将目光转移到了这个学生的身上,大声地说着:“好!我同意。”
因此在这次会议以后,五班的同学开始一致决定第二天一起退学以表示自己的不满与抗议。
年少的他们,开始一起游走在学校,向每一个班级都发表了他们的告别演讲,就在他们的“煽动”下,也有许多其他班的同学决定跟他们一同退学表示自己的抗议。
02 抗议成功、进入新校郭镇瀛在家中听到五班同学聚众开会企图反抗的消息以后,便连忙赶到汪凤藻的住处表示五班的同学在密谋造反。
汪凤藻连忙赶到了学校,喊了几个与五班关系好的同学问道:“他们班是不是一起到你们班宣传过什么?”
在校长的追问下,许多同学都表示五班的确站在他们班的讲台上,说过全班要退学的“誓言”。
因此第二天一早汪凤藻便以“学生私自聚众演说,大干例禁”为由,向全校师生宣布开除五班的全体学生,这一下子就引起了更大的反对声音。
学校里知道“空墨水瓶”事件的同学听到校长的决定,当即都选择了罢课,集会一起表示他们的抗议。
五班同学的行动获得了全校的同情与支持,因此各班分别派出了代表前去汪凤藻的办公室,恳求他能够收回这一错误决定。
但汪凤藻却始终坚持如果就此放过这一群反动的学生,那么今后学校就涌现越来越多的学生像他们一样,决意要“以此示儆”。
汪凤藻的不讲道理让全校学生都感到非常的失望,并且表示“是等奴隶教育,凡为国民,谁能堪之。”大家则一致决定宣布退学与汪凤藻斗争到底。
全校近三分之二的学生的响应,让汪凤藻顿时慌了神,他没想到现在的学生竟然都有如此的胆魄。
他“杀鸡儆猴”的举动非但没有让他们感到恐惧,居然还激起了他们更大的反抗,因此他连忙请出了在学生中颇有威望的蔡元培先生来解决这个事情。
在蔡元培先生的调解下,学生们选择退让了一步表示:“明天早晨巳时,如果总办离开我们就留下来,否则我们全体都选择退学离开学校。”
在南洋公学担任老师的蔡元培也无法决定这件事,因此当天晚上就赶到了公学督办盛宣怀的住处,表明了学生们的想法,但盛宣怀却始终以有事为由,避而不见蔡元培。
11 月16 日的早晨,二百多名学生整整齐齐地站在学校的操场上,等待着交涉结果的出现。
但过了巳时以后,学校没有任何一位负责人现身在操场上,这让原本期待着有公理出现的学生倍感失望,两百个人浩浩荡荡地走出了学校,退学了。
一直认为学生并没有什么胆量敢公然退学的盛宣怀,得知学生都离开学校以后赶忙派人赶到学校去挽留学生,但是当一群人马赶到南洋公学门口时,操场上早已没了人影,学校教学楼里坐着的学生也是少得可怜。
一瓶小小的墨水瓶引发的退学风潮,动摇了南洋公学的教学基础,没有学生,学校就没有办法开展教学工作。
这场退学风潮也引起了当时社会的强烈反应,各种新式的媒体报纸纷纷对这件事进行撰文报道,在文中他们始终对南洋公学学生退学的举动给予支持。
11月20日,《苏报》还专门为这次事件开辟了一个名叫《学界风潮》的专栏,对“墨水瓶”事件进行了一系列连续的报道。
《教育界之风潮》一书,更是将这件事喻为一道霹雳,阐释“公学革命,其中国革命之先声乎?”
“墨水瓶”事件,给当时社会带来的影响可以说是巨大的,这让更多新式学堂看到了,学校改革的必要性,纷纷展开了改革。
但还在清末封建专制的统治下,学堂再如何改革都没有办法突破封建制度的枷锁,郭镇瀛自知这场闹剧的始作俑者是自己便悄悄地辞去了工作,回到了家乡。
汪凤藻也因始终担心自己会遭到别人的报复,在没告诉任何人的情况下,离开了学校不再出任任何工作。
看着危在旦夕的南洋公学,这让盛宣怀心中十分焦急,他也因此想尽了办法,希望能够招到一些生源,将摇摇欲坠的南洋公学继续开办下去。
离开学校以后的学生,因为没有其他学校愿意接收,因此一直在家中自学。蔡元培也在那日因学校的不作为,愤然地离开了学校,选择与学生站在一条战线上。
看到无法自立的学生,蔡元培非常痛心地将这些孩子带到了中国教育会寻求帮助,为了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知识,渡过这场难关。
在中国教育会的协助下,爱国学社成立了,一部分学生又进入了学堂。
另一部分同学则跟随着蔡元培赶到了马相伯的府邸,马相伯是蔡元培的老师,在听闻这么多孩子没有办法完成学业的他,便决定租用徐家汇老天台的余屋,以“中西大学堂”为理念,创办了如今复旦大学的前身——震旦大学院。
03 新纪元的开辟12月中旬,爱国学社正式在上海的南京路举行了开学仪式,学生与老师们分别站在对面,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蔡元培先生在开学仪式上发言道:“吾中国教育会建立之始,即议先举实事以为本会发达之基本。”场下的所有师生都拍手称赞。
爱国学社与震旦大学院的创立,不仅是为众多学子提供了一个求知的场所,也更是为学生们开辟出了一片传播民主思想的自由天地。
学生不再是局限于学习国文,学校更是为他们开设了如英文、历史、体育等相关新式课程,他们的老师也大都是国内非常著名的爱国志士,章炳麟、章太炎常常为这些学生授课。
他们的进步思想,深深地扎根于这些学生的心中,他们也常常与学生围坐成一团讨论着国家大事,了解如今世界的变化,民主自由的气氛非常的浓厚。
学校的七位教员还担任着《苏报》的编辑工作,但过了不久,由于《苏报》报道了邹容的《革命军》所以受到了清政府的查封,相关人员也被抓进了大牢,爱国学社也在后来被迫解散。
但另一所大学震旦大学则被非常完整地保留了下来,至今都是一所非常出名的一流大学。
对于震旦大学的创立,梁启超先生还曾提笔表示过:“今乃始见我祖国得一完备有条理之私立学校,吾欲狂喜。”
不仅如此,梁启超还自己编撰了两本教授外国语言的书本,亲自教授这些学生。
但复旦大学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光绪三十一年春,耶稣教会想要将震旦大学变为传授西方宗教知识的学院,清政府则胁迫马相伯以“养病”为由,辞去了工作。
震旦大学的总教习变成了神父南从周,他没有沿袭马相伯一众人的新式教育方法,改变了学校的办学方针,另外制定了一个规章,这让在校的许多学生都感到十分的愤怒,全体退学的事件再次发生。
马相伯在家中看到退学学生名单时,流下了热泪,他感动于学生的志气并感叹道:“中国的未来必将由他们来创写了!”
在张謇、严复等人的支持下,他在上海的另一处创立了复旦公学,并在同年的中秋节正式开始办学。
他们在《时报》上刊登了一篇《前震旦学院全体干事中国教员全体学生公白》的文章,正式宣布了学校的成立,并解释了“复旦”二字的来历为《尚书大传·虞夏传》,本义为追求光明,追求自主办学复兴中华!这就是复旦大学的来历。
参考信源1. 珍档秘闻《“墨水瓶”事件的前前后后》
2. 人民网《复旦创办人马相伯:曾教蔡元培与24个学生拉丁文》
3. 上海教育《南洋公学“墨水瓶事件”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