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古文观止全文读书笔记(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

古文观止全文读书笔记(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有的人锻炼,有的人酗酒,有的人养生,有的人率性,究其目标就是希望有朝一日自主选择一种死法,拖延一个必然的结局。半信半疑比完全不信还让人闹心,痛可忍,痒难耐。到时候了。对一个思想巨人的尊重不应该停留在高山仰止,指给你一枝苹果,更应该看到这棵树,这片林,这块区域,最关键的是角落里虎视眈眈的看果人。理想和现实的差距不单单是距离,要改变社会,就意味着在和社会作对,意味着面对明枪暗箭,面对口诛笔伐,面对质疑声声。

孔子世家赞

我认为孔子的伟大,在于他标注了一个方向。如果方向走错了,停留就是进步。

齐国的“稷下学宫”里,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长年争论不休,说到底是儒家和法家在争地盘。孟子为何三进三出,只能说明言论战场的胶着。

这是对儒家思想的挑战,这也是古代社会,对于家国,对于人生,对于人类自身发展的一个反思探究。

到时候了。

古文观止全文读书笔记(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1)

对一个思想巨人的尊重不应该停留在高山仰止,指给你一枝苹果,更应该看到这棵树,这片林,这块区域,最关键的是角落里虎视眈眈的看果人。

理想和现实的差距不单单是距离,要改变社会,就意味着在和社会作对,意味着面对明枪暗箭,面对口诛笔伐,面对质疑声声。

半信半疑比完全不信还让人闹心,痛可忍,痒难耐。

有的人锻炼,有的人酗酒,有的人养生,有的人率性,究其目标就是希望有朝一日自主选择一种死法,拖延一个必然的结局。

生命一开始诞生,就在走向死亡。人的一生,也算悲哀。

那么,我们追求的是什么?那种跨越生死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孔子注定是一个遥远的救世主。

在“王道衰,礼仪废,政权失,家殊俗”的时代,商周规范愈走愈远。孔子呼唤什么,就说明缺少什么。他的完整的“德道”体系早就和现实完全脱节,孔子的“为政以德”在当时各国的君王来看来像饿极了之后的一块糖,越吃越饥火上升,对于他也只是敬而不用,不吃饭送出二里地。

古文观止全文读书笔记(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2)

孔子周游列国十四年,一直到六十八岁,他仍然是向走向仕途的,因为他的教育思想里本身就蕴含“学而优则仕”理念。但是他真正踏上仕途只有五年,五十二岁当上鲁国的大司寇,摄相事。

这段时间最有名的事件就是七日诛少正卯,曝尸三日。关于杀少正卯的事情,许多人都做过评论,褒贬不一。有几点需要注意的是:孔子和少正卯都是办班的,确确实实的是竞争对手;少正卯的水平一点儿也不比孔子差;少正卯也有一大批追随者,甚至一度把孔子的学生都撬了去,只剩下颜回一人。

孔子列举少正卯的罪名是事后归纳的,他说“心达而险、行辟而坚、言伪而辩、记丑而博、顺非而泽”。这五条只要有一条就够杀的了,而少正卯五毒俱全。

细细分析,这么充分的五条大罪,居然可以说是好,也可以说是坏,等于什么毛病也没有。

古文观止全文读书笔记(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3)

在做大司寇的日子里,孔子和三桓的矛盾日益突出,鲁国的政权其实旁落在三桓手中,而三桓的话语权又被他们的家臣控制。

这叫亲信干政,一边要侍候老板,一边要看老板身边人的脸色,以及身边的身边人,这个工还有个打?

孔子周游列国,先后到达或经过卫、曹、宋、郑、陈、蔡、叶、楚等,基本全是小国,即便这样,逗留最长的卫国卫灵公对他也是时好时坏,提供俸禄也是没让他参与政事。曹公干脆没接见,宋司马甚至放出风要整死他。

孔子回到鲁国已经六十八岁,仍旧从事老本行,教书写教案。七十岁,儿子孔鲤去逝,白发人送黑发人。七十二岁,颜回去逝。子路死在卫国不久,孔子卒,享年七十三岁。

古文观止全文读书笔记(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4)

我们只能说孔子是一名好老师,他的辉煌只闪现在教室里,发挥好了,能当一位教导主任,离校长还有一段距离。

在当时那个社会,孔子是最博学的人。这位“天之木铎”由于站的太高,而曲高和寡,“大同社会”离现实太远,以至于身影漂渺,若有若无。

宋代理学家朱熹说:“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

只有在漆黑的深夜,才能哼清晰地看到远方的明灯。

古文观止全文读书笔记(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5)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