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麓城外国语小学简介(龙岗区麓城外国语小学开镰了)
深圳市麓城外国语小学简介(龙岗区麓城外国语小学开镰了)▲学生正在割水稻学校要举行开镰节,可把刘恒瑞高兴坏了,从暑假开始就期盼着。原来,学校的水稻迎来丰收前,几经波折。第一次种植太密不结果、第二次遭遇虫灾、第三次遇台风、第四次结果率太低,如今这是第五次才终于成功了。学校以此为契机举办开镰节,旨在大力弘扬中华农耕文明,传承稻作文化,彰显农耕劳动价值,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我曾经在这块稻田里洒下无数的汗水呀!”刘恒瑞可是农耕园里水稻成长的亲历者,此前的育苗、耕地、插秧、水稻日常管理,他一样也没落下。他有着一身黝黑的皮肤,他把水稻当成自己的孩子,每两天放学就要到农耕园里看看自己的水稻,长势如何、蔫不蔫呀。每次查看,还要拍照,并在笔记本上记录。“我觉得劳动特别好,又能长个子,又能收获粮食,特别有丰收的喜悦。”刘恒瑞说。▲ 龙岗区麓城外国语小学六( 4 )班刘恒瑞正在割水稻▲ 校长邬丽萍(左)带领学生割水稻、打稻谷、晒稻谷、碾稻谷
头戴农夫帽,右手拿镰刀,左手抓一把成熟的水稻,弯腰,一割,满满的成就感让深圳市龙岗区麓城外国语小学六(4)班刘恒瑞的嘴角一直上扬着。“每次镰刀割下去的那一瞬间,都有一股喜悦冲上心头,每一株水稻都是自己种下去的,现在收上来,觉得心情很愉悦!”刘恒瑞说。
▲ 校长邬丽萍(右1)带领学生们割水稻
稻香四溢!9月16日,深圳市龙岗区麓城外国语小学农耕园里,一派秋收繁忙之景。学生们在春季播种的水稻,在秋季成熟了。学校为此特意举行了“双减”背景下麓城外国语小学快乐劳动之首届开镰节暨暑假特色作业展。当天在校长邬丽萍的带领下,学生们忙着割水稻、打稻谷、晒稻谷、碾稻谷。
学生在稻田洒下无数汗水
“我曾经在这块稻田里洒下无数的汗水呀!”刘恒瑞可是农耕园里水稻成长的亲历者,此前的育苗、耕地、插秧、水稻日常管理,他一样也没落下。他有着一身黝黑的皮肤,他把水稻当成自己的孩子,每两天放学就要到农耕园里看看自己的水稻,长势如何、蔫不蔫呀。每次查看,还要拍照,并在笔记本上记录。“我觉得劳动特别好,又能长个子,又能收获粮食,特别有丰收的喜悦。”刘恒瑞说。
▲ 龙岗区麓城外国语小学六( 4 )班刘恒瑞正在割水稻
▲ 校长邬丽萍(左)带领学生割水稻、打稻谷、晒稻谷、碾稻谷
学校要举行开镰节,可把刘恒瑞高兴坏了,从暑假开始就期盼着。原来,学校的水稻迎来丰收前,几经波折。第一次种植太密不结果、第二次遭遇虫灾、第三次遇台风、第四次结果率太低,如今这是第五次才终于成功了。学校以此为契机举办开镰节,旨在大力弘扬中华农耕文明,传承稻作文化,彰显农耕劳动价值,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
▲学生正在割水稻
开镰节是中国传统的丰收节,是一个感恩的节日,更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日子。麓城外国语小学作为广东省首批劳动教育特色学校,遵循教育规律,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的课堂,走进劳动的现场。从创校之初的一方小菜园开始,探索多样化的劳动教育模式,带着孩子们搭建属于校园独有的劳动实践基地,连接自然与人文、理论与实践,让孩子们体会劳动的乐趣与艰辛。
▲学生正在晒谷
麓城外国语小学首届水稻开镰节不仅有仪式感满满的水稻开镰仪式,更有现场水稻收割、打稻谷、特色农作物展示、师生稻田绘画秀、劳动之歌演唱、美食烹饪、小讲师大课堂讲述《水稻生长记》《小鸡成长记》的故事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这也是“双减”背景下,创新型劳动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学生正在割水稻
实行“三位一体”创新型劳动教育综合育人模式
在麓城外国语小学楼顶的农耕园里,记者看见,沉甸甸的稻穗折弯了腰,碧绿的瓜架上结着苦瓜、南瓜、黄瓜,抬头一看,不远处的居民楼正默默地映衬着这一片园内的生机。
▲学生正在筛谷
生长在深圳的孩子,少有"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经历,就更别提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诗能有所深刻地感悟了。
作为广东省劳动教育特色学校,自2015年,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麓城外国语小学实行《赋能小学生全面发展的“三位一体”创新型劳动教育综合育人模式构建与实践》教学改革。麓城外国语小学教学处主任黄帼夫介绍,学校构建了“家校社”协同劳动教育综合育人机制,实施“五育五入融合”的劳动教育综合育人路径,创设信息技术环境下“项目化”创新型劳动教育综合育人学习方式。
▲学生展示筛出来的稻谷
黄帼夫称:“学校积极地为学生搭建平台,让学生全程跟踪、亲自体验,通过各种项目化学习,锻炼学生的劳动意志、劳动品格,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在出力流汗中,让学生体悟生活的艰辛和美好。”
今年2月,深圳市教育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明确中小学独立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平均每周不少于 1 课时。《意见》实施以来,深圳各个学校均以劳动教育为抓手,坚持课程建设、课堂教学贯通全学段、全学科,将劳动观念和劳动精神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逐步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协同,普遍重视、共同参与、多方联动的劳动教育新格局。
深圳晚报记者 王宇/文 陈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