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offer怎么拿到需要提供什么(高校毕业生首次突破千万)
大学offer怎么拿到需要提供什么(高校毕业生首次突破千万)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多做尝试,克服“选择困难”身处数字时代的就业市场,更要用好数字技术手段。“这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学生,综合能力强,很有后劲,用人单位可以考虑选择……”3月30日,上海一高校的党委书记化身主播,带领20名毕业生亮相直播间,向企业和公众开展2022届毕业生线上推介。用人单位也诚意满满,在直播间公布了大致的薪资,并抛出“解决家属问题”等橄榄枝。截至直播结束,累计收看34527人次。借力数字化平台,高校能更好地帮毕业生把自己“推销”出去。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总量和增量均为近年之最。中智咨询发布的报告显示,相比上年同期,32%的企业2022届校招需求增加,其中四成民企的应届生招聘需求扩张,高于其他类型企业。要做好人才市场的供需对接,需要搭好劳动者求职、用人单位招聘的对接平台,促进供需双方的信息对称、合理选择。校园招聘如火如荼,各大用人单位陆续解锁地毯式招人的新姿势,不仅追求“喊话
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22 届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首次突破千万大关,预计达到 1076 万人。时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已进入冲刺阶段。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影响、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的形势下,身处人生的“十字路口”的高校毕业生们面临就业选择,亟需得到有效引导。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各地都要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加强就业创业指导、政策支持和不断线服务,加强灵活就业服务,深入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力营造公平就业环境……立足2022年高校毕业生招聘工作,各地政府、高校、用人单位、第三方平台可谓多管齐下,合力解答“稳就业”这道大题、难题。
图片来源:新华社 作者:徐骏
做好人才市场供需对接——“双选”没那么简单
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总量和增量均为近年之最。中智咨询发布的报告显示,相比上年同期,32%的企业2022届校招需求增加,其中四成民企的应届生招聘需求扩张,高于其他类型企业。要做好人才市场的供需对接,需要搭好劳动者求职、用人单位招聘的对接平台,促进供需双方的信息对称、合理选择。
校园招聘如火如荼,各大用人单位陆续解锁地毯式招人的新姿势,不仅追求“喊话声”传得广,更要声量大、声波强。4月初,广州塔附近的市民被塔上投放的一组浪漫“喊话”吸引驻足,“同学有人找”、“想与你在最美的春天遇见”,谜底揭晓时,大家才知是中欧基金“招贤纳士”的创意策划,相关话题评论区的网友表示,“毕业多年的老阿姨看到这样的喊话有点心动”。
中欧基金在广州塔“隔空喊话”大学生。图自微博视频截图
身处数字时代的就业市场,更要用好数字技术手段。“这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学生,综合能力强,很有后劲,用人单位可以考虑选择……”3月30日,上海一高校的党委书记化身主播,带领20名毕业生亮相直播间,向企业和公众开展2022届毕业生线上推介。用人单位也诚意满满,在直播间公布了大致的薪资,并抛出“解决家属问题”等橄榄枝。截至直播结束,累计收看34527人次。借力数字化平台,高校能更好地帮毕业生把自己“推销”出去。
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多做尝试,克服“选择困难”
找工作是件人生大事,多一点选择的机会,多一点探索和尝试,对很多求职者而言无疑是有利的。
在招聘网站上,一些公司推出了“盲盒岗位”,声称“你只管大胆秀出自己,其他的,我们来为你匹配”。求职者初入职场,未必能在短时间内认清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因此,与其说“盲盒招聘”噱头十足,不如说这种招聘形式,只要建立在合理合法的基础之上,也许的确可以帮助一些求职者克服“选择困难症”。
某自媒体微信公众号推送的“岗位盲盒”信息。孙慧娟/济南日报
“我有一个问题,我可以把我学的用户体验设计用到基金行业里吗?”“当然可以,一起试试看。”中欧基金2023届校园招聘宣传片展示了一名2021年跨行金融业的毕业生的工作经历,也从企业的角度,正向鼓励毕业生大胆尝试、心存志气。
此外,创新创业,天地也宽。天津市同“云账户”“猪八戒”等平台开展合作,给高校毕业生开店加盟免收会费年费的优惠,安排专家帮助指导毕业生如何开网店、如何做好经营等,帮助学生提升创业能力,拓宽学生就业渠道。
正向引导就业观念——把握求职目标,规划职业生涯
“就业是毕业生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正确的就业观念非常重要。”云南工商学院执行校长李孝轩认为,这既需要学生做好求职就业的心理准备和能力准备,也需要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前者学校是主战场,后者则需要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及社会各界协同联动、共同发力。”
天津市创新学生就业指导形式,录制了一档名为“职场新青年”的就业主题电视节目。通过展示名校大学生在企业“角色体验”的一天,分享企业人力资源主管“量身定做”的职业发展规划和建议,引导毕业生们了解真实职场,把握自身求职目标。天津市教委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处处长杨明提倡,“前期努力准备,后期要抓住机遇、放弃‘执念’,先就业后择业,在社会磨炼中一步步发现自我,实现自我成长,达成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
图片来源:新华社
对毕业生而言,企业的人才观也极具参考价值和引导作用。日前,中欧基金公开了其人才观三大核心要素“真实、善良、有追求”,强调互相成就的人才培养理念;另一方面,也强调其员工持股的股权特色,靠体制机制吸引人才。
“新兴城市、新岗位类型背后是新的发展机遇,给毕业生带来了更多的选择。但对毕业生尤其是‘热门’专业学生来说,重要的是知道自己‘要什么’,知道‘什么是适合自己的’。”北京理工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林骥佳表示,以经验和观察来看,毕业生在求职时只要充分了解自身的情况及岗位需求,应聘中不“随大流”,不“眼高手低”,发挥自身优势长处,还是可以做到充分就业的。(田甜)
来源: 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