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开学了家长感言(小六家长的开学两周小结)
娃娃开学了家长感言(小六家长的开学两周小结)了,哎,这届孩子不好带,这届家长也更不好伺候。老师适度对学生的测试结果进行展示也是一个不错的手段,现在教育部门禁止进行排名,但是到了高年级阶段,如果不适度的让孩子和家长了解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有可能一方面某些家长会盲目自信,而一部分孩子又缺乏自信,同时也失去了不断进步带来的快感。我支持老师适当公开孩子的在班级里的位置情况,女儿班的老师就很有技巧,将孩子们的测试结果分段论堆,而且测试不分大小,成为一种常态化展示,很多孩子这次在第一序列,下次就落到最后序列,他通过起伏对应自己的学习过程,找出自己学习上的问题,而学习不好的孩子通过些许努力就上升一个等级,也有助于提升自信心。至于期末考试,我觉得那个应该没有什么参考价值,因为每个学校期末的测试都是考核的指标,为了尽量获得一个好的考核结果,临近期末各种刷题是很普遍的,这也就弱化了期末成绩作为评价孩子学习水平的效力,所以当家长看着期末成绩单上全A的时候
开学两周了,可以做一下小结。写的比较杂,想到哪儿写到哪儿[灵光一闪]
女儿开学两周整体表现还不错,作业每次都全对,几次小测试名次也比较靠前。暑期后半程的十几天的集中辅导确实有效果,这个效果反映出心理上持续的紧张感对开学后的学习生活是有益处的。往年2个月暑假基本放羊,天天在老人那里看电视、遛弯闲逛,一开学就各种不适应,作业也做的不及时,原来熟悉的学习内容也比较生疏。所以作为家长,在开学前保持学习的惯性是很重要的。
因为持续的学习惯性,开学后女儿对课上的要求也能及时掌握,从原来班里中等靠后到目前到了第一、二序列,虽然不能得满分,但是知识点基本掌握。
学校是九年一贯制的学校,开学后为小学毕业班开设了中小衔接课程,让初中的理化老师给小学生们做启蒙,这点觉得很不错,提前让孩子们解除初中的知识,同时提升他们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打消掉对初中学习的心理障碍。
老师适度对学生的测试结果进行展示也是一个不错的手段,现在教育部门禁止进行排名,但是到了高年级阶段,如果不适度的让孩子和家长了解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有可能一方面某些家长会盲目自信,而一部分孩子又缺乏自信,同时也失去了不断进步带来的快感。我支持老师适当公开孩子的在班级里的位置情况,女儿班的老师就很有技巧,将孩子们的测试结果分段论堆,而且测试不分大小,成为一种常态化展示,很多孩子这次在第一序列,下次就落到最后序列,他通过起伏对应自己的学习过程,找出自己学习上的问题,而学习不好的孩子通过些许努力就上升一个等级,也有助于提升自信心。至于期末考试,我觉得那个应该没有什么参考价值,因为每个学校期末的测试都是考核的指标,为了尽量获得一个好的考核结果,临近期末各种刷题是很普遍的,这也就弱化了期末成绩作为评价孩子学习水平的效力,所以当家长看着期末成绩单上全A的时候也不要太骄傲,那只是一种熟能生巧罢了。从这一点上我感觉目前的中考结果也是如此,但是由于中考具有淘汰性,所以全体都投入到这种刷题的应试之路上。
同事们在讨论准备上小学的孩子是否报各种写字课、英语课,我的观点是,一是要看孩子的接受能力,如果这个孩子喜欢学这些内容,这完全可以,就当又报了个兴趣班。二是小学低年级还是应以培养孩子学习习惯为主要的目标,不要对孩子的成绩过于焦虑,要留出孩子成长进步的空间。家长们一看到孩子刚入学写字慢,写的差,就忙打听给报班,这不一定最优选择。学习写字是小学语文课的主要任务,要让孩子习惯对课堂内容消化吸收,而不是在外面依赖吃加餐,到了正餐就不好好吃了。由于我们现在孩子都是六岁上学,六岁到七岁的孩子之间的差距要比七岁到八岁的孩子之间大的多,因此一年级课堂里孩子们因为生理差距的存在而展现的差距是合理的,不要试图去人为改变,因为有时候揠苗助长,反而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厌烦。
开学了,孩子好像反而没有暑假那么忙了,暑期不仅辅导班比较密集,本身学校里的任课老师也是各种背诵、书写打卡,天天就跟打仗一样。开学了,每天下班回来看到女儿悠然自得的看着小说,或者自己画漫画,反而有些焦虑心里不踏实
了,哎,这届孩子不好带,这届家长也更不好伺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