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斯坦福大学人生设计课第一章感悟(斯坦福大学人生设计课)

斯坦福大学人生设计课第一章感悟(斯坦福大学人生设计课)本书的作者戴夫从小因为电视节目喜欢上动物海豹,在学生阶段因为老师喜欢上生物,对生物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可是在进入大学,接触到的生物课程是生物化学以及生物分子学,他忽然发现自己没有那么喜欢生物,课程学习也一塌糊涂。毕竟,在生物化学课程里面用试管做实验和观察海豹是两码事。当我们不满足于现有的生活,肯定是出现了某些问题,设计人生的目的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当我们迷路了,拿出地图,第一件事情是确认自己当前的位置。设计人生也是一样,想要在生活中寻找到一条更适合自己的路,第一件事情是确认工作生活处在的境况,出现的问题。《斯坦福大学人生设计课》提供一把钥匙,为你开启一扇“人生设计”的新大门。该书由比尔•博内特和戴夫•伊万斯共同撰写,两位作者均从斯坦福大学毕业,且都曾为苹果公司工作。作为设计师,两位天才不满足于设计产品,开始将设计理念运用到生活中,也就是设计人生。他们创立了斯坦福大学人生实验室,该课程已经成

导语:小时候按部就班上完小学初中,高考结束后在亲朋好友父母建议下,选择一所不好不坏的大学,念一个还算喜欢的专业。毕业以后,做着一份谈不上喜欢却能养家糊口的工作,然后结婚,生孩子。在某一个下午,看着被时光风化成干枯树枝模样的手臂,在秋天的暖阳中缓缓睡去。这是大多数人平静的一生。

“我为什么要这样生活?”

“因为我要赚钱买房,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要娶妻生子,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忙碌一天之后望着镜子里那个双眼茫然无神的人,我相信很多人都问过自己这样的问题。然后苦笑着回答自己,接受现实。

如果现在有一个人告诉你,可以使用一种方法,像设计师一样设计自己的人生,你是否愿意尝试一下?不是为了变得有多成功,只是为了让生活脱离按部就班,变得稍稍有趣一些。

《斯坦福大学人生设计课》提供一把钥匙,为你开启一扇“人生设计”的新大门。该书由比尔•博内特和戴夫•伊万斯共同撰写,两位作者均从斯坦福大学毕业,且都曾为苹果公司工作。作为设计师,两位天才不满足于设计产品,开始将设计理念运用到生活中,也就是设计人生。他们创立了斯坦福大学人生实验室,该课程已经成为了热度最高的选修课之一。

斯坦福大学人生设计课第一章感悟(斯坦福大学人生设计课)(1)

《斯坦福大学人生设计课》

《斯坦福大学人生设计课》“人生设计”的纲领为:每个人都有许许多多种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首先,需要找到能让自己充满激情的东西,每个人都会对各种各样的事物产生激情,根据这些线索设计人生原型。然后快速尝试,及时修正,最终设计最适合自己的人生。

确定你的位置

当我们不满足于现有的生活,肯定是出现了某些问题,设计人生的目的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当我们迷路了,拿出地图,第一件事情是确认自己当前的位置。设计人生也是一样,想要在生活中寻找到一条更适合自己的路,第一件事情是确认工作生活处在的境况,出现的问题。

本书的作者戴夫从小因为电视节目喜欢上动物海豹,在学生阶段因为老师喜欢上生物,对生物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可是在进入大学,接触到的生物课程是生物化学以及生物分子学,他忽然发现自己没有那么喜欢生物,课程学习也一塌糊涂。毕竟,在生物化学课程里面用试管做实验和观察海豹是两码事。

斯坦福大学人生设计课第一章感悟(斯坦福大学人生设计课)(2)

工作的烦恼

我们大多数人选择了一个还算不错的专业,从事还算可以的工作,可是真正投入进去却发现没那么喜欢。为了维持生计,便勉强继续,就算很多时候会觉得无聊,烦躁。想换一个行业又不清楚自己到底喜欢什么,更害怕就算换了行业自己也不喜欢。于是总是安慰自己,工作就是工作,枯燥无聊是理所当然的。自己选的路,跪着也走下去。

人生设计的第一步就是要打破”工作就是工作”这种成见。人生有很多中选择,我当然有权利选择一种让自己开心的工作。那应该如何发现自己到底喜欢什么,适合什么?你可以尝试使用”美好时光日志“。即记录下一天工作中让你觉得无聊透顶,烦躁难耐的工作时间,以及让你心潮澎湃,动力无限的工作时间。比如说一位程序员,可能在记录编码的工作时间时用了“烦闷”一词,在记录给部门做技术培训时用了“如鱼得水”一词,那么我们可以分析他其实更喜欢培训演讲一类的工作。

斯坦福大学人生设计课第一章感悟(斯坦福大学人生设计课)(3)

找到你人生的路标

让我们凭空去想象自己到底适合什么,喜欢什么总是让人没有底气。而基于现有的工作生活,从喜欢的事情和不喜欢的事情中分析兴趣倾向则会更加有理有据。

工作生活中,对某些事务富有激情是表象,一个人的人生观和工作观是产生激情的内在原因。什么是生活观,你需要问:自己生活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我与他人的关系如何?在我心中是怎么区分善恶?关于工作观,你需要问:我为了什么而工作?我觉得什么工作是有价值的?我的经历和现在的工作有什么联系?

弄清楚自己的生活观和工作观是我们进行人生设计的基础。

设计5年计划

从“美好时光日志”以及对工作观生活观的探索中,我们可以找出“高峰时刻”,即自己从事什么工作时达到了高度专注,高度愉悦的状态。基于这些“高峰时刻”,对未来提出尽可能多的可能性。通常的思路是找到一种正确的生活方式,但对于人生设计,我们需要很多种正确的生活方式,这意味着给你的生活更多的可能性。还记得设计人生的原则吗?“每个人都有许许多多种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只有拥有足够多的点子,我们才能从中选出最合适的一个。

斯坦福大学人生设计课第一章感悟(斯坦福大学人生设计课)(4)

计划

基于这些原始的想法,筛选出三个最不能抛弃的,然后针对每一个想法拟定一个五年计划。如果你对三个五年计划感到无从下手,可以使用作者提供的方法:

第一个计划:你正在做的事情。从自己熟悉的地方开始总是让人感到舒适,基于我们现有的生活,进行延伸,可以是一个思考了很久却因为各种原因而深埋心底的计划。

第二个计划:如果你失去了现在的工作,你会选择做什么?现如今,人工智能发展越来越快,应用场景也越来越多,在导游行业已经开始出现机器导游的例子。我们谁也无法想到会不会有一天自己的工作被机器替代。当你必须重新寻找谋生之道,你会做什么?

第三个计划:不考虑金钱,不考虑形象。你会选择做什么?既然前面两个计划都多多少少被现实牵制,那第三个计划便抛开一切。

对于三个计划,不能仅仅是“意淫”的想象,需要制定计划表,包括:

1.时间明细,在某个时间段你需要做什么,完成什么;

2.针对这个计划,你想在哪些方面进行探索或者发展;

3.支撑材料:金钱,时间,自信心,喜欢程度,能够承担的风险。

小规模试验

基于上述的五年计划,我们需要设计小规模试验场景,听起来就像是设计出来的产品进行小规模用户体验一样令人兴奋。对于人生设计,我们是设计师,也是用户。

要想仿真出一个实验场景,有以下几个方法:

1.采访已经处于那种生活方式的人,了解他们每一天的工作生活,他们的想法,倾听他们感受。毕竟他们在那个地方已经浸润多年,他们的实际感受远比我们的想象要更加立体,试着品味他们的语言,理解他们的感受;

2.实习,学生在毕业之前会去公司实习,了解工作内容,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内心期望。人生设计也是,想开奶茶店,那么找个机会去奶茶店实习,了解原料进货,店员管理,客流分析等。

斯坦福大学人生设计课第一章感悟(斯坦福大学人生设计课)(5)

选择你的未来

想办法让自己拥有“沉浸式”的体验,判断设计是否合理,反复试错,及时修正。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要接受失败,毕竟是将想法变成事实的一个过程,没有挫折是不可能的。但想想我们干的可是设计人生这种大事,在试验场景中小小的失败可以接受。只有经历了多次失败,对失败免疫,才能积累足够多的经验教训,将人生设计的五年计划打磨地愈加理想。

以上便是《斯坦福大学人生设计课》的主要内容,比尔•博内特和戴夫•伊万斯呈现给我们人生设计的方法和技巧。找到自己所处的位置,给自己制定一个五年计划,然后小规模试验,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对生活保持好奇,反复探索尝试,重新定义生活,然后专注地坚持下去,相信你的人生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人一生再怎么算也不过百年,我们已经用了十几二十年了。剩下的日子,我自己说了算。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