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说脏话我们该怎么做(聪明的家长这么应对)
孩子说脏话我们该怎么做(聪明的家长这么应对)明天会不会还说,再说要打嘴巴吗?可是她说的很清晰?她是女孩,她刚在说什么?赶紧制止,教育一番,微笑的问跟谁学的?假装没听见?
“臭妈妈,坏妈妈,打死你,我不要你了。”表姐儿子东东因为表姐拒绝给他买玩具而大吼大叫。
安抚好孩子后,表姐很失落地跟我说:“是不是我的教育方式出问题了?为什么孩子突然这样跟我说狠话,你家孩子说过吗?” “何止说过狠话,前两天还说脏话了呢? ”我说。
前几天给孩子买的玩具到了,她放学回来看到心仪已久的玩具,突然来了一句: “wocao,这是我最喜欢的玩具,妈妈我爱你!”
我整个人僵在那里,内心一百个小人在打架:
她是女孩,她刚在说什么?
赶紧制止,教育一番,微笑的问跟谁学的?
假装没听见?
可是她说的很清晰?
明天会不会还说,再说要打嘴巴吗?
我想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经历,在孩子语言能力发展过程中,冷不丁冒出一两句不好的话,大多时候我们都是措手不及的,要么笑笑不管,要么就是制止,严重了可能直接打嘴巴。
或者我们可以尝试先冷静分析一下孩子说这些话的动机,也许在知道真正的原因后,我们的应对思路就不一样了。
孩子为什么说狠话、脏话?
1、诅咒敏感期
这是语言敏感期的一种特殊表现,一般开始于孩子3岁左右。当他们开始运用语言时,接触到一些脏话或者带有诅咒的话后,喜欢不分场合的使用,越是被制止就越喜欢使用。 他们使用这些语言,更多是觉得好玩,在探索语言的作用,一旦过了这个阶段又恢复正常了。
2、只是模仿,吸引父母的关注
《儿童行为心理学》说: “孩子说脏话,绝不可能是他自己创造出来的,一般来说,一定会有一个模仿的源头。”
2~4岁的孩子处于语言爆发期,他们学习语言最主要的方式就是模仿。在5岁前,孩子处于“前道德阶段”,他们是没有是非对错的观念的。
所以对于环境里出现的语言,他们常常会不加选择地模仿,包括那些说出来让大人吃惊的词汇。这时如果我们反应过于激烈,说这个词是不好、不礼貌、不文明的行为,他不一定能理解,反而可能会说得更多。
为什么呢?
你想,平时孩子说“面包”“汽车”这些词,我们都面无表情;而只要他一说这个词,我们就会放下手机,跳起来去关注他。那孩子就会发现:“哇,这个词好像有魔力,能让妈妈特别生气/激动/关注我哎!”
这其实是一个心理学的原理,叫做关注即强化。
3、发泄情绪
随着成长,孩子就有了很丰富的情绪,但还不知道怎么表达情绪,比如他在生活中看到别人说这些词的时候,传递出来的情绪似乎更激烈。
所以,他们也会通过说这些词来传递自己的情绪,而且有些父母一听孩子说这些,就会立即有所反应,这更加验证了孩子的想法。
再有就是他们大概知道这好像是不好的词,在自己心情不好情绪糟糕的时候就会冒出来。比如,你没有经过他的同意把他的玩具给别的小朋友了,他因为愤怒就会说:“臭妈妈,你们都滚”。
随着孩子学会正确表达情绪后,就会减少说这些话。
面对孩子的这种不良行为,家长可以采取下面几个方法:
第一招:冷处理法
冷处理法又称为消退法,是指某一行为反复出现时,若这个行为得不到强化,这种行为的发生率就会降低。
具体措施是当孩子说脏话时,不打孩子,也不和孩子说道理,假装没听见,对他不理不问。慢慢地,孩子觉得没趣自然就不说了。
这里需要提醒家长的是:千万不要大发雷霆,表现出异常愤怒的样子,或重复孩子的脏话,这样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只会强化这种不良行为。
第二招:模仿疗法
模仿疗法又称为示范法,是指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学习和获得良好行为,减少和消除不良行为的一种矫正方法。
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来改变个体行为是相当有效的,家长可以编故事让孩子自己体会,这是典型的读物模仿法。编故事的同时,在故事中给孩子一些好的建议,比如在他生气的时候可以找人倾诉或者和喜爱的玩具说话等,而不能用说脏话的方式。
总之,家长可以运用多种策略去帮助孩子模仿学习良好的行为,最终让他改掉不良行为。
第三招:环境隔离法
你不妨仔细想想:孩子为什么说脏话?如果追因溯源之后,发现他是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那么就该采取环境隔离法,让他远离不良环境,不让他跟一些说脏话的孩子一起玩。
第四招:适当惩罚法
如果孩子长大了一点,比如到五六岁,仍有这种不良行为,就可以给他适当的惩罚,促使他反省自己的行为。
声明:本站尊重原创,素材来源于网络,好的内容值得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