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成绩差被英语专业录取怎么办(我被大学英语专业录取)
英语成绩差被英语专业录取怎么办(我被大学英语专业录取)这些知识、教学方法使我终身受益,我们入学初期,因为基础太差,一个月专门学习英语字母和国际音标,老师们不厌其烦地帮我们讲解发音原理,找到发音部位,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帮我们纠正不正确的发音,直到我们能够正确地掌握全部的字母、音标,及正确拼读单词,及基本的英语语言语调。外语系是大系,招收70人,英语60人,3个班,每班20人,俄语10人,1个班。绝大多数学生都出生在普通家庭,年龄在18-25岁之间,男女各半,大部分是来自农村的下乡、回乡知青、小部分农村退伍军人,少数来自工厂的工人(曾经也当过知青)。大家都有过文革失学的经历,文化程度也参差不齐。以我所在的1班为例,有6-7个高中生,其余是初中生,学习英语时间1~5年不等,个别同学学的俄语,以及2-3个我这样的英语盲。大家还了解到,我们将从字母开始学习。而且,外语系的学生历来都是从英语字母、国际音标开始学起。多说两句。中国高校的英语专业教学的命运
这是发生在文革期间所谓工农兵大学生的荒唐故事,作者余祥明,1953年生于四川。初中69级毕业,1971年插队落户。1973年因为“劳动表现好”,多英语一窍不通的他被“推荐”进入西南师范学院外语系学习英语,1977年留校任教。以下是他的回忆。
1966年9月我刚进初中,十年浩劫开始,学校停课。1969年3月复课,由于庆九大、学农等,我们数学学到一元一次方程,语文学了几篇领袖的文章、信件,英语只学了几个字母,7月就毕业离校,然后当知青。1973年因为“劳动表现好”被推荐上大学时,我的英语水平是“一字不识”。
遵照最高指示 “大学还是要办的......教育要革命,学制要缩短”,北大、清华从1970年招收工农兵大学生,随后各省市高校从1971-1972年陆续招收生,学制为文科两年,理工科和外语三年。
四川省的73级的学制多了半年。1973年的考生参加了语文、数学、政治考试,荒唐的是,后来却不按考试成绩录取,省有关部门决定增加半年补课时间。因此我们1973年9月入学,1977年元月毕业离校,跨时三年半。
外语系是大系,招收70人,英语60人,3个班,每班20人,俄语10人,1个班。绝大多数学生都出生在普通家庭,年龄在18-25岁之间,男女各半,大部分是来自农村的下乡、回乡知青、小部分农村退伍军人,少数来自工厂的工人(曾经也当过知青)。
大家都有过文革失学的经历,文化程度也参差不齐。以我所在的1班为例,有6-7个高中生,其余是初中生,学习英语时间1~5年不等,个别同学学的俄语,以及2-3个我这样的英语盲。大家还了解到,我们将从字母开始学习。而且,外语系的学生历来都是从英语字母、国际音标开始学起。
多说两句。中国高校的英语专业教学的命运,可以说是与政治休戚相关,命运多舛。1949年以后,英语被认为是帝国主义的语言。1952年底全国的英语专业停办,英语教师改教俄语,学生改学俄语。西师外语系改名为俄语系,李峻岳老师被派到哈尔滨俄语专科学校学习,。因为马克思曾经说过,“外国语是人生斗争的武器。”A foreign language is a weapon in t struggle of life.” 斯大林也说,语言是全民的,没有阶级性。1956年全国又恢复英语专业招生,俄语系复称外语系。
我们入学初期,因为基础太差,一个月专门学习英语字母和国际音标,老师们不厌其烦地帮我们讲解发音原理,找到发音部位,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帮我们纠正不正确的发音,直到我们能够正确地掌握全部的字母、音标,及正确拼读单词,及基本的英语语言语调。
这些知识、教学方法使我终身受益,
当教师后我常常借鉴他们的方法。
刘老师还给我们介绍威妥玛式拼音法。这是中国晚清至1958年汉语拼音方案公布前,中国和国际上流行的中文拼音方案。这个方案被普遍用来拼写中国的人名、地名等,影响较大,如蒋介石,叫做Chiang Kai-shek。我后来阅读林语堂的英文作品《中国人的精神》《吾国与吾民》《生活的艺术》,里面很多人名就是用的威妥玛氏拼音法。
张老师教学,经常冒出经典句子和简单易记的英语小诗,帮助我们学习。
1977年元月毕业,四人留校,一人做辅导员,两个分在公共英语,我分在英语专业教研室。
刚去人事处报到,我和留校一同学被安排参加学校的工作队,到农村搞社教运动,时间2月底至10月中旬。另一同学到达县分校(后来的师专)教学。
我们在巴县农村,工作组4人,天天和农民打交道,走田间地头,住在生产队,吃饭自己做,工作、生活都辛苦,每周回公社开会,改善伙食。十月中旬结束回到学校。
十一月我们又同刚送走74级学生的刘家荣(四川外语学院1963年分来,80年代中期去美国留学,教研室主任)、闫立言(川外1964年分来,1978年考上北京外贸学院研究生)老师被派去眉山县文教局办英语短训班。
1978年元月底结束,我刚回到老家威远,就接到系里电报,回校参加到广州外语学院进修的选拔考试。
系里只有我们三个年轻人,按考试成绩选拔。我担心我们在农村社教半年多根本没有接触过英语,给农村中小学教师短训班才两个月,情况不利于我们。去大学任教一年的同学,天天教英语,有优势。但是我也很自信,我基础牢固啊!果然,我考试胜出,被选拔去广外学习一年。
1978年2月底去广州外语学院英语系全国青年教师英语进修班学习一年。这次学习上了一个台阶。由于有西师外语系打下的坚实基础,学习很愉快,不感到吃力。除了繁重的学习,我还是喜欢练习口语,和77级一些同学交上朋友,后来成了广外同事,这是后话了。
学习后回校任教,和老师们成了同事。李峻岳老师是英语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给我们年轻教师开小灶上提高课。刘炽亮老师是低年级教研室主任。我和他教一个年级好几年,有时教一个班。近水楼台,我一直有机会向老师们学习!
可能几十年后的人会觉得这是天方夜谭:我在编故事。这是我实实在在的亲身经历。
只是很多事情是不正常的特殊年代发生的!真的希望,这些不正常的事情,永远不要再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