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北京3环的985(北京这区离三环很近)

北京3环的985(北京这区离三环很近)在地图上查询“学院 门头沟”出现在中门寺街6号有个“北京轻工技师学院”,三维地图却看不到校园,经过查询该学院官网,的的确确,这个学校除了角门、东坝和天桥外,还有门头沟教学区,在网站上十分醒目。可是,门头沟却被大学校长们和教务处的产业办们遗忘了。为啥?多么不应该啊。让长期居住海淀区的人一想,门头沟区的独特性出来了,这是全北京唯一没有一所高校的区。(门头沟市民中心--政府行政中心)计划经济时代,通县有北京物资学院和“沾边儿”的北京广播学院和二外,大兴县有北京印刷学院。到市场经济时代,各地域政府与各大学纷纷资源共享,设立分校区,挂靠二级学院,公办的,民办的,搞起大学城,怀柔科学院大学,延庆邮电大学,房山社科院研究生院,这样的例子举办完,也很难分类。

北京3环的985(北京这区离三环很近)(1)

(门头沟某商业区,脚下是老地名:河滩 ,未来成为门头沟热门中心之一,未来的中心还有可能是上岸或石厂)

1,没有大学

“北京工业职业学院”很响亮,很正规,2000年前我在这一带租房,还有“煤炭工业学校”的影子,错误的联想到煤炭,便以为这是位于煤乡“门头沟区”呢。

后来才意识到“竟然”是石景山区。地理上,与门头沟“沾边”儿,感觉上与门头沟沾边儿,其实与门头沟没有一毛钱关系。

让长期居住海淀区的人一想,门头沟区的独特性出来了,这是全北京唯一没有一所高校的区。

北京3环的985(北京这区离三环很近)(2)

(门头沟市民中心--政府行政中心)

计划经济时代,通县有北京物资学院和“沾边儿”的北京广播学院和二外,大兴县有北京印刷学院。到市场经济时代,各地域政府与各大学纷纷资源共享,设立分校区,挂靠二级学院,公办的,民办的,搞起大学城,怀柔科学院大学,延庆邮电大学,房山社科院研究生院,这样的例子举办完,也很难分类。

可是,门头沟却被大学校长们和教务处的产业办们遗忘了。为啥?多么不应该啊。

在地图上查询“学院 门头沟”出现在中门寺街6号有个“北京轻工技师学院”,三维地图却看不到校园,经过查询该学院官网,的的确确,这个学校除了角门、东坝和天桥外,还有门头沟教学区,在网站上十分醒目。

北京3环的985(北京这区离三环很近)(3)

(右侧“文物类”建筑,老长途汽车站,名称叫“河滩长途汽车站”

该“教学区”,注意不是“分校",也不是“校区”,很真实地标注为“教学区”。网站解释:是北京市人保局、门头沟区政府和北京一轻控股三方主导下,共同建立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主打食品烘焙专业,并与国内知名民办学校王森国际咖啡西点西餐学院强强联手,校企合作,合作办学。

去年5月20日,门头沟区教育大会召开提出:职业教育转型升级,一批骨干专业的京西职业教育基地初具规模;到2022年,引进至少一所高等教育院校落户门头沟区。

北京3环的985(北京这区离三环很近)(4)

(大峪南路上,楼下就是小河,高楼比山高,开窗抓到山)

2,没知名度

我采用自己设计的问卷(不一定严谨,深度与效度值得商榷)很多人问答测试过,对于北京城一东一西几个区,知道通州的人数,比石景山和门头沟加起来还多,而对石景山的认知度,又高于门头沟。

原因总结有三个,1,北京地铁八通线,2003年成为北京继1号线,13号线之后的第三条线路,直通天安门,连通市中心,成为北京城市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通州想不知名都不行。2,石景山2000年前后就入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最高检、中国科学院大学等机构,自然被当成北京大都市的一部分,对于这些“高端”机构通勤的人来说,想不认同自己是北京都市都不行。3,石景山“首钢”与环保,石景山与苹果园、古城、八角游乐园等地铁站,这种地名的长期连接,深入人们的生活,即便大部分市民一辈子也没到石景山区域。

北京3环的985(北京这区离三环很近)(5)

(现在还有这条路吗,橙子到圈门?)

而门头沟,这些都没有,如果说有,只能说它有一家与北京市民不可或缺却又忽视的国企“京煤集团”有点点儿联系。这与那些中字头集团身居在北京城区的存在感,无法同日而语。这弱化门头沟与中字头机构、机关与企业单位的联系,对于定位于政治中心和文化科技中心等有关的“北京定位”来说,又没有沾边儿。

北京3环的985(北京这区离三环很近)(6)

(口号太霸气,城区周围很多地方都是山坡与工地)

3,没城市感?

北京3环的985(北京这区离三环很近)(7)

(龙门小区背后的公路,人口和车辆都少,因此成为傍晚散步的好地方)

没有,该有的,都没有?如同两个哑铃,不是一个量级的。通州与市区,门头沟与市区,是两个哑铃。

首先,延庆、平谷、怀柔、密云等与三环距离超过50公里,顺义也近40公里,这5个不一个档位,没必要比。距离近的,就是房山,大兴,通州和门头沟,这4个,其中,房山与大兴,依托的是城市化程度略低的南城范围,也别比了。能相提并论就是通州,因为通州与门头沟在西三环的距离上,是一样的,门头沟中心位置离西三环航天桥的距离,与通州到东三环国贸的距离,都是19公里(自驾车路线与公共汽车路线)左右。

北京3环的985(北京这区离三环很近)(8)

(门头沟河?山水之城)

问题就来了,即便在通州城市副中心成为建设行动之前,通州与北京城区(姑且按照三环以内和最近的东三环来看)人流物流的密集度,就遥遥领先,潮汐车流堵车都不是问题,反而是两地交流频度的晴雨表。而门头沟与西三环西二环之间的车流,那少得可怜。畅通无阻,都像快车道。

北京3环的985(北京这区离三环很近)(9)

(门头沟路上往东看)

我20年前写过一篇文章《西藏拉萨堵车了,这是城市化发达的标志》,虽然听起来哭笑不得,但是却蕴含了一个道理:人流量大,车流量大,往往是城市“哑铃”两头都发达繁荣的标志。

北京3环的985(北京这区离三环很近)(10)

(门头沟地名之源,圈门旁边就是沟)

4,没有中心

长江以北地区自古以来的城镇发展,都是强化中心意识,一个县城以钟鼓楼为中心,四条大街东南西北辐射出去,分别叫北大街南大街等等,到今天银川、兰州老城区和很多县城都是如此扩展的。

北京3环的985(北京这区离三环很近)(11)

(山城门头沟)

华北平原山东河南河北从民国开始到现在的县城(民国时期,正式推行“县”名,设置了1000多个县),95%以上老城区,直到1978年以前,都是一个极为明显的中心,条件好的县城,是十字大街(两条大街相交叉),条件差的,就一条大街。

北京3环的985(北京这区离三环很近)(12)

(东辛房一带的清真寺)

无论是一两条还是几条,基本特征有三个,1,双向两车道,大树多而茂密,店铺多繁华。2,改革前与后的新老单位,都集中在这里,“邮电局”“新华书店”是标配,非标配但基本有的:长途汽车站、或县政府,或中心小学(县一中),或县招待所,或县医院,或者法院等等。3,当地十里八乡的人,心理文化上普遍认同这“中心”,吃喝拉撒生老病死各种需求都能在“中心”解决,特别是当提到进城时,彼此心照不宣都指的是这一带。

北京3环的985(北京这区离三环很近)(13)

(西辛房大片工地残存的老宅子)

但是门头沟没有这样的中心。地理条件决定了,这里从清朝末年一度是北京的煤炭供应地,永定河蜿蜒辗转形成广阔的河滩地带,东部是石景山的到故宫的平原地带,容纳务农为主的农村和提供城市服务的中下层市民,而西部支流众多,只有两条依托支流能盖房能营生的两条“峪”:1,门头沟路平行的这条河谷,即“门头沟之河”---这是真的“大峪”。2,中门寺到永定河边的大峪南路,这是条“小峪”。

北京3环的985(北京这区离三环很近)(14)

(圈门东一处老宅)

退一步讲,如果说有中心,那只能是区政府一带,毕竟这里有影剧院体院馆等,毕竟北方往往都是打造全能型政府,中心当之无愧。如果说有中心,那就是河滩,这里方圆500米范围有老汽车站,老邮电局改造分家后的邮政、联通大楼,有贸易大楼,当然这里的确是一块平坝儿,历史形成聚落点一定是古人聪明的选择,远离河道中心区,避免洪水淹没,在山谷向平坝转化的地方,饮水方便,做码头也方便。

北京3环的985(北京这区离三环很近)(15)

(滑石道社区山上拍摄门头沟这条“峪”)

正因为没有能包揽人们市场需求的所有功能的地方,所以没有公众认可的门头沟中心。海淀区1992年海淀镇是中心,改造成现代中关村后北大往南人大往北的中关村地上地下高楼集聚区,是现在人们心目中的“海淀”。丰台区的中心,则是以丰台站往北到北大街(这样简单通俗的老地名,就是市民们叫习惯的老城的特征)。按照这样的思维,门头沟的中心,是哪里呢?

北京3环的985(北京这区离三环很近)(16)

(大峪南路从西边植物园拍摄)

北京3环的985(北京这区离三环很近)(17)

(从中门寺位置往东看,大峪南路高层)

北京3环的985(北京这区离三环很近)(18)

猜您喜欢: